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淮安中职武术选修课教学模式研究前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18 共569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1前言

  1.1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1.1.1选题依据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得知,传统武术在未选定进入学校体育课堂之前主要采用家族式“口传身教”的教学模式,进入学校体育后,主要参考西方体操的教学模式进行武术课堂教学,但这种教学模式有利有弊。在1978年以前,武术的攻防特点及作用被视为“禁区”,提及武术的攻防含义者就会受到“唯技击论”的批判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在逐步加快,武术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的方向却很难掌握,其中“唯技击论”与“唯套路论”两个极端理论的分歧尤为突出,而且学校体育已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武术套路却千变万化,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较差,以致出现“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上武术课”“考完忘光”等窘境,其主要原因是教学模式落后、武术内容陈旧、教师方法单一2.因此,学校武术必须针对这些因素改革创新。

  目前,我国各中职院校均以不同教学形式开设了武术课,但教材落后和教学内容压缩等客观问题较为严重。在传统武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大多是以主、配角来实现教学关系的确立,教师单一传授武术技能,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式的模仿练习,学生的主观意识不能很好的体现。

  近年来随着拓展训练活动的日益开展,训练内容由单纯的动作技术训练逐渐发展成了集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训练,其开放式的培训方法和独特的创作特点成为现代大学的一个新的训练和学习方式。因此,如何将这种富有实效和创意的拓展训练模式融入到中等职业学校武术选修课教学中,将成为未来教学工作中具有挑战性的选题。

  本文通过教学实验研究,以拓展训练教学模式为主线,以废品循环利用等丰富教学手段,结合专业技能发展需求融入到武术教学中来,通过对传统武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强调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来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学习参与过程中的经验,促进学生个性和集体、合作与竞争、适应与创新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更好地贯彻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1.1.2研究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体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必须研修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教授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任务,通过科学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人格、体能、职业素养等素质综合发展,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术型、高素养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行经。该纲要还要求体育课应突显职业教育特点,配合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需求,踊跃探索与专业技能相联系的体育活动,创新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武术隶属于拓展模块B,它是中职学生在第一学年研修完基础模块中田径、足球、篮球等项目后,针对那些体能和技术有特殊要求的专业而开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所占比例较少。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武术选修课教学存在教法单一、专业教学特色不明显、针对性差、价值观不明确、可操作性差等弊端,使得武术选修课变得枯燥无味、学习效果低下,不能够很好的完成职业学校所要求的武术教学目标。而拓展训练教学模式不但具备传统体育的教育功能和技巧,而且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体能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效果明显。可见,在中等职业学校武术选修课中引用拓展训练模式,不仅能出色完成职业教育所倡导的多元化教育目标,与《中职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相呼应,更能够有效缓解传统武术教学模式中枯燥乏味的现状,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使其快速融入课堂,从而最终达到改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文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客观规律,着重实验准确性和量化性,科学分析实验结果,尽量理性分析在中等职业学校武术选修课中引用拓展训练模式的可行性,为中等职业学校武术选修课教学开拓新的思维。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皮赫就尝试将拓展训练模式引用到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他根据拓展训练项目特点来制定完整、详细的特训计划应用到学校体育教育中进行探索和实践,获得美国教育界的充分认可与支持,并把拓展训练计划作为纲领性文件列入课程教学大纲中。这种新的教学大纲出台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并且很快列为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发展成为美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

  目前,在经济和教育发达的大多数西方国家,均将拓展训练教学内容或一些教学组织形式引入到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来,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认真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之后的乐趣,不再认为上体育课只是简单的模仿和单调的体能训练,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4.欧美学者在对拓展训练模式的运用与开发中,创造性的开设了诸多教学情景和训练方法,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以问题存在的活动形式PBL(ProbleniBasedLearning),历奇为本(AdventureBasedCounseling)等形式,在国家和各种教育机构的广泛推广下,现在这些课程被大家的广泛接受。

  综合以上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已经在国外广泛运用,并在诸多学者专家的探索下其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和系统化。但是由于武术在国外的发展还处于初始状态,还没有纳入职业学校的体育课堂,因此,针对职业学校武术选修课中引入拓展训练模式的研究还是很少。

  1.2.2国内研究现状

  1.2.2.1有关拓展训练的研究

  经过图书馆查询资料、上网查找和咨询相关教育专家得知,自建国以来,我们国家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弊端较多,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手段匮乏,教学方法还是老套路,缺少新颖的教育思路。针对如此复杂的教育境况,20世纪90年代,这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强调自身体验、自主学习、实践环节的拓展训练运动被慢慢的引进入我国,并迅速在北京、天津、上海等部分高校中试点推广。

  随着拓展训练运动的不断运行壮大,对该运动的研究也随之活跃起来。目前我国有关拓展训练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有关拓展运动对人身体与心理健康方面影响的研究,二是关于拓展运动在实际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

  其中有关拓展运动对人身体与心理健康方面影响的研究主要有:董红杰的《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运动素质及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5,该文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和拓展运动有关特征,选用文献法、实验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案,对拓展训练的起源、构成要素、运动形式、以及大学生在运动素质和心理方面问题与拓展运动相互影响的因素进行系统的阐述,最终经过实验论证拓展训练确实在促进学生运动素质和心理健康方面比传统体育有较大优势。常会丽的《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6,该文从心理学角度科学的阐述了拓展运动在对大学生心理良性发展方面的影响。经过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南教育学院在校学生进行实验,在两组实验对象中分别采用“拓展训练”与正常体育课教学内容进行三个月的实验周期,在活动结束后立即组织两组学生同时填写症状自评量表,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SCL一90测试结果分析表明,躯体化、恐怖两个因子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余七因素(即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均呈现显著性水平,则表示拓展运动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效果明显。

  而关于拓展训练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王春生《高职院校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教学的实验研究》7在文章中阐述拓展训练作为西方国家现代教育新型体验式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学基本需要来设计特殊情景或环节,让学生通过团队和个人以游戏的方式完成任务,在团队意识、个人潜能、身体素质、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的主动学习形式。该文以山东滨州职业学院在校学生为实验对象,针对高职校开设拓展运动教学进行理论和实验分析,最后经过科学严谨的分析得出结论:拓展运动在团队意识、个人潜能、身体素质、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有很强的影响力,很好的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教育理念。蔡尚琪的《拓展训练在华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8该文系统阐述在华侨大学开展拓展运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终结论如下:高校开设拓展运动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培养,还有助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运动是可行的,高校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高层次的人才队伍,这些资源对于拓展训练的开展具有保障作用,并且拓展训练的开展顺应了教育的改革和社会的需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运动的模式应该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倡导以学生为本位,通过主动体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过程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成才。

  1.2.2.2有关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应用的研究

  近几年随着拓展运动在普通高校不断发展,对拓展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呈现迸发式状态,其中刘志勇在《拓展训练教学法在高校武术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9一文中认为拓展训练教学法是在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知识为基础理念,依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基本情况来策划一组或多组活动内容,通过在特定的情况或环境下,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互动与分享,共同提高技能的主动式教学方法,并通过实验将该教学方法融入到高校武术课中,以福建江夏学院2010级金融专业人数相等的2个女生班为实验对象,分别采用拓展训练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武术技术成绩有显著性差异,与传统武术教学方法相比,拓展训练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将个体学习与团队目标学习相结合,团队内部通过共同学习、互相交流、共同克服困难,让每位学生在互帮互助和独立展示环节中提高技能动作,由此得出结论,拓展训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武术技能成绩。

  何灿斌在《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在高校武术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0提出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与现在所提倡的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有冲突,而拓展训练教学模式能够克服传统武术教学中教学气氛差、学生兴趣不浓、教学效率低下等弊端。

  该文采用湖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在校学生为实验对象,针对高校武术普修中引用拓展训练教学模式进行探究,经过科学的分析得出结论,拓展训练模式能够填补传统形式的不足,能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主动交往能力以及与人友善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加深学生对武术动作的表象,预防武术动作、路线和方向的快速遗忘,提高武术课堂的效能。

  1.2.2.3有关武术选修课教学的研究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搜索“中等职业学校武术教学”,搜索结果共计23295条,大多是关于职业学校其他方面的,核心期刊几乎没有,只有少量关于可借鉴。目前,关于武术选修课教学理论研究方向主要呈现下几个区域: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武术教学发展趋势等方面。蔡仲林的《学校武术普修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一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该文提出当代武术教学改革应当遵循“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规律,针对学校武术出现的种种弊端,可以重建新武术教材体系,强调适宜武术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选用,重视武术技术在实战中的使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刁振东教授在《“三双”武术教学模式的研究》11文中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从武术运动项目的特点出发,对武术教学内容、形式、方法进行全面创新,创立适宜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三双”模式,即“套路、散手两老师前后上课、男女生合在一起上大班课”.吴忠舜教授在《武术选项课教学方法探讨》12指出武术选修课不紧要进行套路学习,还要注重武德培养和基本技术的训练,教学手段要多样化,采用先练步型步法,再练手型手法,先“粗”练,再“细”练等多种教学方法,对武术套路教学很有成效。温佐惠在《体育院校武术普修教学模式研究》13中指明学生讨厌武术,对武术课越来越不感兴趣的一种重要原因是因为高校武术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单一以及陈旧。

  以上这些都是对武术教学良性发展提出的一些建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武术教学现状,采取武术选修课引用拓展训练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探索。

  1.3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研究对象

  本文以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武术选修课引用拓展训练教学模式的实验性研究为研究对象(表1)。

  1.3.2研究方法

  1.3.2.1文献资料法

  依据撰写论文的需求,通过查阅苏州大学图书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北京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源库,进行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分析,为本论文的设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3.2.2调查法

  访谈法针对此次实验设计,利用访谈、电话和邮件等方式咨询多位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专家以及武术教学的一线教师和教练,向他们请教有关武术教学方法优点1问卷的设计寻求最佳的方案。

  问卷调查法为有效了解教学实验所产生的效果,笔者特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检验。

  (1)问卷的效度检验。请了4位教育学专家、6位武术教学一线教师、2位心理学专家对设计的问卷进行效度检验。根据专家的反馈建议对教学实验效果调查问卷进行修改,最后形成正式问卷向学生发放,问卷基本满足了研究需要,具有较高的效度。(见表2)

  (2)问卷的信度检验。问卷的信度采用重测法,测试过两周后重测,对两次作答进行相关分析求得相关系数r=0.8962和0.7689,采用斯皮尔曼。布郎公式对相关系数的值进行修正,求得信度系数为r=0.8978和0.7693,说明问卷信度较高,可以作为测试问卷。

  (3)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实验前向学生发放问卷225份,重点调查淮安市12所中职校学生已掌握武术技能和学生年龄、体能、学习兴趣等情况,回收220份,有效问卷215份,有效率约为98%.

  1.3.2.3实验法

  以淮阴商业学校2013级机电信息系汽修专业人数相等的2个男生班(n=45)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用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均为同一年级学生,年龄在19-21岁之间,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学习和生活情况稳定,其中在实验期间均没有参加其他课外活动及授课。为了防止学生因为作为实验对象而产生心理影响,本实验过程不向学生公示,只是作为一个课内教学任务来完成,即研究者本人知道是在做实验,而学生均不知道在做实验。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