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挫折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挫折教育现状调查及结果
为了了解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挫折教育现状,笔者在济宁市实验初中、济宁市第十三中学、济宁市第十五中学三所中学的初一至初四年级进行了调查问卷。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 300 份,总计回收问卷 298 份,其中无效问卷 2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99%.
(二)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挫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笔者认为目前学生的挫折类型主要有学习方面的挫折、人际交往关系方面的挫折、情感方面的挫折等。
第一,学习方面。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90%以上的同学存在学习上的挫折。经过与同学们的交流,笔者发现处于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面对的挫折问题是不同的。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往往担心自己的成绩退步,名次保不住,一次成绩不理想可能就会使其对自己丧失信心;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学习无助的情形,找不到提升成绩的方法;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往往会产生低成就感,不被老师、同学重视。
第二,人际关系。在家庭中,由于自身和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恰当等原因使亲子关系不良;在学校中和同学关系不和谐、经常受老师的批评,不能和老师融洽交流等,这些都是中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
第三,情感方面。由于初中生自尊心正在逐渐增强,同学们的不尊重行为如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等都会对其情感产生极大伤害。此外,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往往处理不好与异性的关系,极易产生摩擦和问题。
此外,笔者还发现在不同年级学生面临的挫折是不同的,例如,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刚进入初中的一年时间,适应初中的新环境是其面临的主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超过 56%学生都表示他们不能很好的适应初中生活,尤其是紧张的学习生活。初四年级由于面临中考,学习方面的压力不言而喻。
正确认识和应对挫折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学校尤其是思想品德课的挫折教育还不能为学生提供这方面强有力的帮助和支持。通过调查和访谈,笔者总结了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挫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挫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挫折教育内容缺失
学校挫折教育内容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挫折教育内容的缺失。虽然在人教版和鲁教版的思想品德课本中都有关于挫折教育的内容,但内容较少,且缺乏针对性,没有针对各年级或各年龄阶段出现的主要挫折类型给出相关挫折教育内容,这种缺失在高年级教材中体现更为明显。例如,在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本中没有涉及到对毕业生所面临的择业困境的挫折教育。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的挫折教育内容不足。在授课时,教师往往根据教材或先前的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补充挫折教育内容。再次,学校对挫折教育内容的重视度不够,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受到限制。校本课程的研发往往注重语数外等主科内容的研发,而针对学生挫折教育方面的校本课程研发往往被忽视。
(2)挫折教育形式化
挫折教育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虽然这种教育理念的推广有已经很长时间,但是在受到的效果却不理想,这种现象和挫折教育形式化有很大关系。素质教育提出以来,许多学校都积极倡导素质教育理念,可往往这些理念只有表面文章,只是喊喊口号,而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挫折教育也难免流于形式,没有收到任何效果。
例如,在相当一部分学校,挫折教育内容被划分为几个知识点,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安排实践课,使知识永远停留在文字层面,学生没有理解挫折教育的内涵,对培养学生的挫折耐受力极为有限。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只会纸上谈兵。此外,在挫折教育中还存在治标不治本的情况。目前挫折教育的传授大部分是靠教师的讲授,在学生遭遇挫折时教师往往通过谈话方式减轻学生的悲观情绪,暂时使学生得到精神的释放,但这种安抚并不能实质性的增强学生的挫折耐受力,当学生身处社会大环境时,学生又不知道该怎样应对,这正是因为老师在帮助学生解决挫折时没有做到使其举一反三,挖掘出挫折事件后隐藏的深刻道理,这个道理恰恰是学生增强挫折耐受力的法宝。
(3)教学方法和途径单一
在课堂上我们会经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不能根据教学诸元素综合选择教学方法,整合各种教学模式,要么只会讲授法,整节课都在滔滔不绝的讲述,要么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要么一律采用讨论式或小组探究式教学,追求课堂的轰轰烈烈,讨论形式的多种多样,这些低效、单一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的精神喜悦,不仅没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使学生对挫折教育没有产生正确认识。此外,在教学途径方面,挫折教育的实施只停留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只有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其真正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在挫折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就缺乏这样的途径,使挫折教育途径局限在课堂上,大大降低了挫折教育的实效性。
(4)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不够紧密
在除思想品德课外的其它学科中蕴含丰富的挫折教育资源,例如在历史学科中,有许多仁人志士,英雄豪杰的事例使学生们感受到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在语文学科中,教材将许多具有励志精神的事例以文章的形式详细描述出来,使学生得到更深层次的感知;在体育学科中,通过体育活动和锻炼,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的耐受力提高……但这些丰富的资源并没有有效利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挫折教育中去,使这些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的可用资源被忽略,这不仅不利于各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也不利于各科教师之间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挫折问题,因此也不利于挫折教育的有效开展。
2、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挫折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处在这一阶段的初中生,身心都在以高速度发展,他们朝气蓬勃,兴趣广泛,乐于探索,具有较强的独立欲望,这一时期也是他们树立人生理想的的重要时期,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但由于他们的人生阅历有限,在与人的交往中,在处理复杂问题上缺乏自制力和判断力。青春期的学生自尊心和好胜心很强,面对处理不好的问题时容易走极端,如果不加以引导,极易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此外,初中阶段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但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城区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养尊处优,基本没有挫折经历,再加上生活阅历浅,看待挫折具有片面性。
(2)客观原因
第一,现行教育模式的弊端。不可否认应试教育仍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这种教育体制在初中和高中阶段表现最为突出。从古代的"一朝高中衣锦还乡"到现今社会的高考中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应试教育用最生硬的条款规定了学生的出路。首先,在应试教育下,学校、老师、家长片面追求孩子的高分数和高升学率,有的地方还将学校的各科成绩和其它学校进行比较、排名,这些做法最终的受害者是学生。他们在学校里要面对巨大的学业和考试压力,在家里要承担繁重的作业压力,在最近寒假走访中,我了解到近学生将近 70%的假期时间用在了作业和辅导班上。面对这些压力,很多学生都选择默默承受,不知怎样应对。其次,在应试观念的引导下,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致使挫折教育形式化,相关知识成为了考试的工具。再次,应试教育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通常会受到老师的特别关注,产生巨大的优越感;而成绩差的学生则会产生消极、悲观、不自信的情绪。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当他们走出校园,进入一个更大的竞争环境时,一个小的挫败就可能将他们击倒。
第二,教师对挫折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挫折教育能力不足。在学校挫折教育中,初中德育教师承担着学生挫折教育的主要任务,因此,初中学生挫折耐受力的形成程度与教师有很大关系,他们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挫折教育的实施效果。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初中学生的耐挫力的培养仍然没有引起多数教师的足够重视。在访谈中发现,很多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没有认识到时代赋予他们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把挫折教育仅仅看成是挫折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整体耐挫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中可以了解到,教师的教学仍以知识型的传授为主,就"挫折"教"挫折".多数教师除了教材外,几乎没有利用其它挫折教育资源,教材中设置的挫折教育活动内容更是形同虚设,教师只是"教"学生如何应对挫折,而学生无法得到真正体验,严重影响挫折教育的实效。
第三、教育影响单一,没有形成学校、家庭共同开展挫折教育的合力。教育合力指社会、学校、家庭等教育影响要紧密配合,使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形成合力,做到优势互补,发挥教育的系统作用。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学校为学生的挫折教育提供最直观、最直接的资源,这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奠定了基础。但学校教育只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方面,要使挫折教育发挥作用仍需学生家庭的支持,因为孩子第一个接触的环境就是家庭,家长在孩子成长之初就起着启蒙作用,父母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铺垫。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弊端,例如有的父母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有的对孩子只管养,不管教等。这些弊端的存在十分不利于学校教育,往往使家校教育不能协调一致,从而使对学生的教育产生低效甚至反作用。社会是学生的成长的大环境,也是学生最终的归宿,社会教育对学生挫折耐受力的形成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我国虽然一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但目前在社会中对中学生的心理关怀尤其是挫折教育关注较少,并没有为青少年提供便捷的挫折咨询服务。学校、家庭、社会如果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不能协同发挥作用,只是其中一方努力,那么挫折教育的实施结果可能会远远低于预期。
4MOOC用户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对MOOC平台和课程分析之后,笔者还对课程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从用户的基本情况、课程参与情况、课程参与程度和课程学习体验角度编制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随机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33份,数据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4.1MOOC用户基...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5.1研究结论信息技术学科促进了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具有信息素养的公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
第一章教育网络舆情及应对概述近年来,教育网络舆情爆发频率较高,纷繁复杂的突发事件将部分学校卷入到安全和声誉的危机之中。古语云: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也意味着,人的语言和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组成的传播世界对公众了解事实真相起到了决定性...
三、体验式主题班会的目标与设计(一)设计目标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是主题班会出发点和归宿,它统领着整个主题班会,是主题班会的灵魂。德育活动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中学生德育来讲尤为...
第五章结语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作为特殊群体的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关乎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今年来发生的一些中小生生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给人们...
第2章过度教育概念释义及相关概念辨析2.1核心概念释义2.1.1度的哲学含义。哲学意义上,度,是标志事物质和量统一的哲学范畴,是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度也是被规定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范围,度本身是一种量,并且是一种限量。度作为限量...
2.4中文歌曲文化意象的阐释歌词语言的符号学特性的表现之一为语符能指与所指的非对称关系,即语符的能指可能对应多个在某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所指[1].文化意象是在歌词语言中提取出来的,物象和寓意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一个物象可以传达...
第三部分当前教师指导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研究是针对实践问题展开的研究,以发现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己任,因此,本章将在呈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幼儿园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分析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人们已经明确意识到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记。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身显着的特...
第三部分《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问题与思考一、《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制订及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一)提升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纵览山东省某高中关于《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制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