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生活与哲学》模块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20 共293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二、《生活与哲学》模块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改革实施与推行的必然选择

  教育部在 2001 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其中包括改变现有课程一味强调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现状,强调要使学生的学习不仅包括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现有的课程内容相对于当今学生来说过于"难、繁、偏、旧",同时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加强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自身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打算;在课程实施方面,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和动手能力的发挥,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04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再一次强调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理念是实践性和开放性相统一,既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倡导使用开放互动的教学方法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感受知识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唤醒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

  在这两个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中,都共同指出了新课程改革要关注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式"退出"课堂,让学生"占据"课堂。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让位于学生的开放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探讨,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探讨空间,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是自由的,案例作为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不会给出具体的直接的解决措施,更不会去控制也无法控制学生的思想。学生要利用自己的所掌握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充分发挥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去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独立的,他们是课堂中的主角,教师只能是一个"旁观者".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使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将会对自己所学内容有更深的体验。

  其次,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教师是课堂"权威",学生只是课堂上的一个"配角",教学活动往往就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在静悄悄的课堂上,虽然学生都在一个班级里,但是彼此是缺乏信息交流的。采取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是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频繁的场所,因为,学生对案例的研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合作进行的。学生在案例探究的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要与他人进行交流,这是一个合作的过程。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的应用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在新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今日,案例教学法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二)《生活与哲学》模块教材的特点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生活与哲学》模块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四本必修中的最后一册,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放在高二下学期进行。2004 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生活与哲学》

  课程的性质是: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哲学,理解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辩证看待人生、社会、历史等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锐意创新精神,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这一课程性质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将"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就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具有生活化、启发性、趣味性的特点。从生活入手谈哲学,让哲学更加"平易近人",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寓教于乐。通过案例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增强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

  从教材内容设置上来看,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内容对于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教材在每个原理和方法论后面都附加了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既有寓言故事、名言古训也有一些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力图将晦涩难懂的哲学原理以生动形象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开头都设置了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图,在每个单元的最后都设置了综合探究,这些综合探究既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总结升华也是在考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从教材内容的设置上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与哲学》模块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哲学原理去理解生活理解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拉近"学生与教材的关系,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小生活里包含大智慧,让哲学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走进哲学的世界里。教材中一个个小案例的编选为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现实依据。同时,案例教学法注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案例呈现之后,学生置身于一个实际的问题情境之中,要动用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学案例的选择往往是来源于生活实践的,因此,学生可以在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自己哲学理论的修养,另一方面可以感悟到哲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从而"拉近"与哲学的关系。

  (三)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客观条件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新奇的事物。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很多社会现象都十分感兴趣,渴望去了解,渴望像成年人一样对社会现实做出自己的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案例教学中每个案例呈现之后都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高中生会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以及个人的分析对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高中生的这些特点,在学习哲学知识时如果以单纯的说教形式进行讲解,非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对哲学的学习失去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案例教学法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舞台,通过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的讨论,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才智进行自主探究。

  高中生处于一个心理"断乳期",他们对各种事物逐渐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开始具有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他们渴望脱离父母和老师的庇护,自我意识逐步觉醒。当今时代的高中生正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他们接触的信息储备的知识远远超过其他时代的同龄人,因此,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关心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虽然大多数高中生认为《生活与哲学》模块的内容抽象难懂,但是他们还是依然渴望了解哲学知识,想要对哲学的"难懂"与"抽象"一探究竟。案例教学可以让课程从生动具体的案例开始,把学生自然而然带到哲学中来,让学生自己去揭开哲学的"神秘面纱",对于学生来说这应该是一次有趣的哲学之旅。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