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学困生类型和心理特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1 共406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二章 学困生的类型和心理特征

  每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特征。例如有的学生在学科学习上有困难,表现在对于数学学习中语言类题目(应用题)有困难,有的学生在阅读或写作上有困难;而有些学生学习困难是由于自己记忆力困难而造成的,还有的学习困难学生可能是由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当或者缺乏学习兴趣所造成的。所以对学困生进行分类是研究学困生的基础工作。一是给我们的研究带来方面,二是通过分类查找是否有些共同的规律。学困生问题比较的复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根据学习与品德这一标准,列出了三个维度,即学习差、品德差、双差。根据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这一标准,列出智力型和非智力型这两个维度。

  一。学困生的类型

  在平时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在界定“学困生”时常出现两种误区。一种是分类范围过大,把不属于“后进”的纳入其中,这样做不仅对学生带来伤害,而且还会破坏教师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公正”形象;另一种是分类范围过小,把应该属于“后进”范围内的漏掉了,对该属于后进范围的学生来说失去了转化的机会,在相关的研究中表明每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特征,包括生理、心理、智力、性格、品德等多方面的差异。小学阶段将学困生的类型分为三类:(1)学业学困生,即在各学科的学习方面可能受到社会或家庭环境的影响,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技能方法上出现问题,妨碍学科的学习。这类学生的学习自制力较差,学习意识淡薄,对于学习问题不愿深入探究,容易产生学习上的懒惰,学习行为流于表面,造成了学业不良。(2)发展学困生,即在某些认知能力方面出现一些发展缓慢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感知能力、知觉能力上的发展不平衡。尤其在注意力方面的发展上的缓慢或缺陷。这些认知功能的发展于正常发展过程相偏离的现象,造成学习障碍。(3)品行情绪学困生,主要表现在:其一,品行方面,如公开的攻击性,对同学或老师常常具有敌意,挑衅行为,常常吵吵嚷嚷,乱发脾气;其二,不适应或不成熟行为,如漫不经心、懒散、缺乏兴趣、多动症;其三,个性问题,若过于敏感,自我意识缺乏,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引起学习困难。

  以青岛顺兴路小学学困生的表现来具体分析学困生的类型,主要参考其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归纳出该校学困生目前存在的几种类型,分别是:发展过程型学习困难、学业基础型学习困难、行为和情绪波动型学习困难、学习无能与学习成就低下。

  1.发展过程型学习困难

  在青岛顺兴路小学二年级一班,学生小江自上一年级起就不安静,非常好动,容易被一些细小的事情所分心。在校一段时间以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他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的时间很短,上课时经常左右摇摆,东张西望,很难安静下来。学过的东西记不住,对于教师教的知识很难掌握,作业完成也不及时。这种注意上的缺陷使她陷入了学习困难的苦恼之中。发展过程型学习困难,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某些心理与语言功能发展出现与正常发展相离的想象。这些学生在某些认知能力的发展上出现一些缺陷。大多数学困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有这种注意问题。

  2.学业基础型学习困难

  该校四年级有个男同学,在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较好,只是教师发现他在造句时经常重复书上有的或者其他同学讲过的句子。淡了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时,发现他词汇贫乏,没有逻辑性,经常把事情的次序颠倒,句子短小,内容空洞。这类学生主要从课程学习的角度看待学习困难,在各科的学习中存在学习技能上的困难,而且通过学科的学习表现出来。而学习技能上的问题,又直接妨碍了学科学习。

  3.行为和情绪波动性学习困难

  一年级的小珊平时自我感觉良好,他很敏感,情绪经常被一些小事所干扰。上课时教师让他发言,他都不肯说,只有当别人将答案告诉他时,他才重复一下。

  很少参加班级活动,即使参加了,也是被动的,造成了他各科成绩较差。这些学生有行为或情绪问题,不适应或不成熟的行为,例如漫不经心、懒散、缺乏兴趣、多动症、厌学等。再者就是他们的个性问题。过于敏感,自我意识缺乏,缺乏自信心、恐惧、焦虑、自卑感强等。

  4. 学习无能与学习成就低下

  小丁是该校二年级的学生,有严重的阅读困难,虽然认字识字,但经常说不出字词的涵义。看起来读文章流利,实际上往往不知其所表达的意思。此外,他上课极易人心,老是在“动”,对自己的情绪难以控制,还经常打扰其他同学。

  在国外像这种学生属于学习无能,由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发育迟缓、神经更能失调等),造成学习困难。此外,这类学习困难还有外部的不利环境有关。例如缺乏家庭教育、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教学不当等造成学习困难。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