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微课程相关文献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13 共565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相关文献综述

  2. 1微课程的定义及优势

  2.1.1微课程的定义

  目前国内教育研宄人员对于微课程有很多的称呼如"微课"、"微视频"等。通过这些称呼,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一方面研宄人员对于微课程都是集中在其"微"方面进行展开讨论的。另一方面,不同的称呼表明国内研宄人员对于微课程其内涵或界定的范围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但是明确的概念是本论文"高中信息技术的微课程设计研宄"不可或缺的必要前提和有利的理论基础。因此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研宄,同时结合自身理解对目前教育领域中各种"微课程"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通过对文献的解读,发现广大教育研宄人员对微课程的核心和理念的认识是一致的,只是还没形成一个统一的权威性概念性界定。现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定义列举如下:

  胡铁生从系统观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认为"微课程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他还提出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学点评等教学资源是构成微课程教学资源生态系统的要素,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微课程资源生态系统。

  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博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课程。同时他还指出"微视频"并非等同于"微课程",其只有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否则它只是一个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

  从以上阐释可知,微课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

  它不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截屏,而是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后幵展的教学活动。

  笔者通过综合分析相关定义发现微课程的定义有一下主要特征:

  (1)微课程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为目的的微型学习专题。

  (2)微课程是微时代下以在线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相对半独立的教学内容。

  (3)微课程主要以教学视频为载体的短小精博的实际教学内容。

  (4)微课程的内容较为单一,每个微课程只讲述一个知识点或教学内容。

  (5)微课程有时间限制,一般时长为3-5分钟,不宜超过10分钟。

  2.1.2微课程的优势

  通过分析我国教育研宄学者对于微课程的定义,笔者发现微课程相比于传统课堂主要有这两方面的优势:第一微课程通过视频为呈现方式让学生自由点播,对教学内容进行暂停重复;第二是微课程中教学内容的微、教学目标的微,通过"微"的方式让学习变得微小、碎片化,这能让学习者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微课程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微",笔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微"的优势进行阐述:

  (1)教学内容含量小

  开展传统课堂教学时需要对前后知识进行关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承上启下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间较长。相比之下,微课程直接聚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每集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具体问题,通过合理的设计对知识内容进行切割,大大缩减了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果,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同时让学生通过微目标的达成,不断实现微小的进步,从而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2)课程学习时间短

  一般的微课程持续时间小于十分钟,相比于传统教学一节课45分钟的讲授,微课程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特性,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的更持久,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率的建构知识体系。

  (3)资源容量较小

  微课程由视频作为其载体进行教学,而十分钟以内的视频资源对于现在的多媒体储存技术来是非常小的,因此可以方便的将这类资源通过网络、移动存储设备进行携带和下载,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方便的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而不用受限于课堂教学。

  (4)课程展现形式多样

  微课程视频多样,趣味性强,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动画、图片、声音等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种展现形式,刺激学生使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多次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记忆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5)课程内容选择灵活

  由于微课程的课程内容相对较小,但是所能利用的相关素材却非常的丰富。微课程的素材选择一般来说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遇见的问题进行设计。因此当学习内容能够与实际生活相连接,那么就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6)课程主题性强

  每一个微课程都有自己的一个主题,通过主题可以明确的告诉学习者,本课程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使学习者可以一眼看出课程是否符合自己的学习需求,从而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学习。这可以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节省了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7)课程之间相对独立

  每一个微课程的内容都是节选自教学中的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所以在微课程组成的集合中,相互之间都是相对独立的,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在学习中遇到某个知识点不明白,可以直接观看相应内容的微课程,不牵扯出更多知识的学习。微课程相互之间的独立性让学习者节省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8)教学内容的情景化

  利用微视频可以使用教学案例或者提出教学问题,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创设学习情境,进一步解决教学需求。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点的运用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2. 2微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2. 2.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与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不停的灌输知识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认为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一味的灌输,而是有意义建构的过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实际情境中,学生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中,由于其难以提供丰富生动的实际情境,因而不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微课程的学习内容,各知识小块都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背景,搭建在实际的生活和现实的情境中,有利于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迅速地运用到实践当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中心。在学习环境中,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最终目的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意义建构。微课程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方便获取的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微课程内容,达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自我内化。因此建构主义这种,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的理念对微课程设计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2. 2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微课程的概念中指明了微课程的内容是依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需求所开发和设计的,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并非教师随意选取的,因此微课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限制,而这个限制主要来源于微课程所应用的学科,包括教育总目标、学科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等各方面,而这些教育目标的分类主要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等人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每个领域又都更加细化,分成了几项学习目标层次,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它将知识和认知从高到低,从复杂到简单进行了不同层级的目标设定,并确定了其应掌握的程度。

  微课程设计的核心便是知识和教学内容,布卢姆分类法能够帮助教师重新认识和确定知识或教学内容的目标和教学意义,更好地掌握知识和相应教学内容所处的地位,将知识和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微课程设计,对教师确定微课程目标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2. 3边际效应递减原理

  边际效应递减这一理论是最早在营销学中使用,理论内容是指"消费者在对某一产品进行重复消费时,所带来的个人满足感逐渐递减的原理(虽然产品带来的效果是相同的)",而这一理论在目前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环境下,也是适用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阐明边际效益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影响。

  目前许多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案例教学时,当第一次使用某个案例时,学生会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可是当教师第二次拿出这个案例时,学生对其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等到第三次、第四次就会完全没兴趣了。因此在微课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关注教学情境、问题和案例如果边际效应大大降低,那么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就将被大大的影响。

  通过分析,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因素会造成。学习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

  (1)教学量导致的边际效益递减。
  
  由于目前教学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导致教师觉得课堂45分钟的时间越来越不够,因此一味的在有限的时间里但增加教学量,但是教学量的增加并没有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相反的,在单位时间里学生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理解,反而无法将知识运用吸收,降低了学习效果。
  
  (2)教学模式导致的边际效益递减

  虽然我国许多院校都是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没有改变,只不过板书变成了 PPT.这导致教师还是以传统的知识灌输的让学生学习,甚至由于减少板书的书写,满堂灌的现象越发严重。即使其中有一些案例或者问题可以使用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也因为教学时间不足无法充分实现,如此导致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无趣。

  (3)教学方式导致的边际效益递减
  
  教学方式导致的边际效益递减:每一个教师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式,从说话到课堂氛围的营造等等。当学生刚接触某位老师的教学方式时,由于新鲜感因此学习兴趣很强,学习效果理想。但是当教师连续的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随着学生对教学方式的熟悉,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就会极大的降低了。

  (4)教学媒体导致的边际效益递减

  目前来说学校使用的最多的教学媒体就是课本与黑板。由于这类教学媒体内容单调、可扩展性不强、趣味性差,教师无法使用此类媒体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学生互动,导致教学内容对学生毫无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就不好。

  由以上几点分析,可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效避免边际效应递减对于教学工作有着巨大的帮助。而微课程正因其特有的优势从而有效降低边际效用递减的产生。从教学媒体上分析,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当经常使用产生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时,由于其课程时间短、主体单一可以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资源或者案例构建学习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通过这些方法又可以让教师展示其他优秀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又有效避免了教学方式的边际效应递减的产生。在教学内容上通过微课程,教师可以将知识点细化分类,学生可以根据所遇见的难点问题,自主学习,而不必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接受老师的"满堂灌".因此边际效益递减理论对于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 3微课程的教学模式

  2.3.1基于情景学习的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是以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宄性学习,"情境认知"强调将知识视作为工具,并试图通过真实实践中的活动和社会性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创设问题情景和制造悬念是以教师的活动为主,其他几个程序都可以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情景教学是一种课堂交流活动型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从创设情景开始,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和能力基础,教学过程和问题情景设计应该符合教材知识结构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重视问题情景教学中的引导技巧。

  2. 3. 2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它将学生置身于一个映射真实情境的不良结构问题之中,让学生以问题解决者的身份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和影响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思想活跃、大胆质疑,积极提出问题,然后开始进行查询,一直持续到发现正确的方法为止,学生在解决复杂的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问题解决后,学生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基于问题式学习的优点在于对于学生而言,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直观的体验,同时也能较好的落实学生情感方面的体验,不足在于耗时太多,所学知识难以系统。

  2. 3. 3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必要知识的前提下,教师给学生呈现不良结构领域的问题或者是某种情景,学生从探究现象开始进行生成性学习,通过特殊了解一般,从而加强学习的迁移效应。案例教学模式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学生的知识面窄、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基础设施薄弱等等,因此如何在课程设计中规避这些问题是很重要的。
  
  2. 3. 4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协作学习是指处于相互作用这一环境中的人或集体,其中一方一旦达到目标,同时也会助长他方达到目标,这种相互依存的助长关系,一般被称为"协作",在学习中采用这一理念构建学习活动的形式,就是协作学习。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学习者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求异思维、探索发现精神、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自立自强和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