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论
我国个人所得税起步较晚,一直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应该重视自身的经济社会环境,结合我国国情,学习西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经验,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
通过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国情的分析,本文认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应该从分类税制转向交叉型混合税制,对不同的项目所得制定不同的税率实现源泉扣缴,然后年终综合全部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征收,多退少补,这一税制不仅体现了量能负担原则,而且还能与现行分类税制的征管制度接轨,改革阻力相对较小。在诸多改革难点中,本文对纳税申报单位的问题做了进一步讨论研究,本文认为在交叉型混合税制中,在综合申报阶段,我国应该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纳税申报机制,以家庭为单位申报可以综合考虑家庭的总体税收负担,更能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同时也提高了纳税人的积极性和纳税意识。
本文结合国外家庭课税制的征收经验,尝试设计了综合费用扣除、综合税率,并例举了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进行测算,初步是按照调节高收入家庭的目标设计的,不足之处在于,本文所设计的家庭综合申报机制在针对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收入调节力度方面有待进一步的论证,与之相适应的征管手段的改革需要更深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 西尔文·R·F·普拉斯切特。对所得的分类、综合及二元课税模式[M],国家税务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2] 各国税制比较研究课题组。个人所得税制国际比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3]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编译。外国税制概览[M].中国税务出版社。1998.
[4] 财政部财政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日本财政制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5] 财政部税制税则司。国际税制考察与借鉴[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6] 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美国税制[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7] 哈维·S·罗森,特德·盖亚。财政学(第八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8] 高培勇。个人所得税:迈出走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脚步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9] 计金标。个人所得税政策与改革[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10] 叶青。德国财政税收制度研究[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11] 王乔,席卫群。比较税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2] 王国华。外国税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3] 王红晓。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14]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写。税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15] 周传华。 进一步深化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J]. 财政研究,1996,08:24-26.
[16] 邓子基。 对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几点看法[J].经济研究参考,2005(23)。
[17]邱华炳,刘磊。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若干问题探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1:25-30.
[18] 贾康。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问题研究,财政研究[J],2010(4)。
[19] 杨斌。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的两大核心问题[J].税务研究。1999,10:41-47.
[20] 赵惠敏 . 家庭课税-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单位的另一种选择 [J]. 税务与经济,2004,6:58-60.
[21] 刘剑文。 对个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的反思与展望-以人权保障为视角[J].涉外税务。2009,1:33-37.
[22]孙钢。 我国的个税改革进展:“快板”还是“慢板”?[J].经济研究参考。2009,60:4-9.
[23] 郑春荣 . 个人所得税纳税单位选择 : 基于婚姻中性的视角 [J]. 社会科学家,2008,2:55-58.
[24] 席卫群。 并立型分类综合个人所得税制设计[J].涉外税务, 2009, (1): 42-46.
[25] 李志远。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的改革[J].税务研究, 2004, (11): 39-40.
[26] 申中华。 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立法思考[J].税务研究, 2004, (5): 48-51.
[27] 郝硕博,等。 论个人所得税制改革[J].税务研究, 2004, (11): 29-32.
[28] 蔡德发,王曙光。 个人所得税模式转型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J].税务研究, 2004,(11): 41-42.
[29] 王红晓。 交叉型分类综合个人所得税税制设计[J].税务与经济,2009,(4):84-89.
[30] 王跃生。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中国社会科学[J].2006(1):98.
[31] 项平。德国个人所得税对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启示[J]. 经济师,2004,12:209-210.
[32] 邹伯平,刘乐山。 德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财政措施及启示[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02:84-86.
[33] 朱大旗,寿舒宁。 德国《个人所得税法》中的无限和有限纳税义务[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94-99.
[34] 肖 浦 嵘 , 汪 学 文 . 中 德 《 个 人 所 得 税 》 体 制 的 比 较 研 究 [J]. 德 国 研究,2007,No.8303:24-30+78.
[35] 李玉。 从德国视角看我国个税改革[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No.9811:11+14.
[36] 王红晓 . 德国个人所得税税率的特别设计及对我国的启示 [J]. 税收经济研究,2011(16):35-38.
[37] 汪学文 . 联邦德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及其法律手段的调控 [J]. 德国研究,1997,03:19-25+33+64.
[38] 葛立成。 德国的税收体制及其借鉴意义[J]. 浙江学刊,1992,02:47-50+42.
[39] 杨斌。 个人所得税的国际比较[J]. 财贸经济,1991,06:38-43+16.
[40] 崔军。 从法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04:89-93.
[41] 崔军。 从法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得到的启示[J]. 安徽税务,2001,09:15-17.
[42] 王利平。 法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启示[J]. 现代商业,2009:142-143.
[43] 周俊 . 论法国的收入再分配机制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J]. 法国研究,2006,02:76-79.
[44] 靳东升。 法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及征管[J]. 涉外税务,2007,No.23412:27-31.
[45] 崔雷。 我国与法国个人所得税比较分析[J]. 河南税务,1997,01:52-54.
[46] 李楠 , 程扬勇 . 法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法国研究,2005,01:266-276.
[47] 张洪。 对日本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的借鉴分析[J].财会研究,2009(5):69-71.
[48] 王瑞 . 英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对我国个税调节作用的启示 [J]. 现代经济信息,2011,14:180.
[49] 张海双。 中英个人所得税制度比较[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12:95-96.
[50] 万莹。 英国个人所得税源泉扣缴制度[J]. 涉外税务,2007,No.23412:35-38.
[51] 亨利·特茨,陈丽萍。 英国个人所得税征税条例[J]. 北方经贸,1996,03:70-72.
[52] 张进昌。 试论英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发展趋势[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01:43-48.
[53] 邹佳倩。 中英个人所得税制比较与启示[J]. 财会月刊,2010,No.54008:90-92.
[54]崔志坤。 综合与分类混合型个人所得税模式设计的不同取向[J],税务研究。2010(9):41-43.
[55] 张静。 变革课税单位 实现我国个人所得税税负公平[J],财会研究,2012(1):16-18.
[56] 王红晓。 个人所得税税制要素设计探讨[J],涉外税务,2004(7):14-16.
[57] 王鑫,白重恩,吴斌珍。 赡养系数与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J]. 财经研究,2012,01:17-26+93.
[58] 吴旭东,孙哲。 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再思考[J]. 财经问题研究,2012,01:82-88.
[59] 严丹良,韩彦峰。公平视角下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思考[J]. 财会研究,2012,02:19-21.
[60] 高培勇。 税改箭在弦上[J]. 资本市场,2012,07:83-84.
[61] 崔志坤。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国际趋势、典型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J]. 税收经济研究,2012,05:42-50.
[62] 王德祥,刘中虎。 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及其启示[J]. 世界经济研究,2011,02:65-68+89.
[63] 李稻葵。 个税设计不能修修补补[J]. 今日中国论坛,2011,06:50.
[64] 白景明。 按家庭计征个人所得税条件不成熟[J]. 中国报道,2011,06:2.
[65] 贾康,梁季。 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引发的思考[J]. 中国总会计师,2011,05:36-38.
[66] 李稻葵。 个税必须全面系统改革[J]. 中国总会计师,2011,05:39-40.
[67] 刘佐。 “十二五”:继续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J]. 今日中国论坛,2011,07:32-35.
[68] 安体富。 探讨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个问题--兼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J]. 地方财政研究,2011,07:4-9+15.
[69] 贾康。 对个税改革的几点认识[J]. 财政监督,2011,19:9-11.
[70] 刘晓。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71] 郭静。 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72] 李思雅。 个人所得税纳税单位优化选择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
[73] 孙祥磊。 分类综合个人所得税制推行的难点与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74] 崔志坤。 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75] 秦宽。 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家庭课税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
[76] 常耀华。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
[77] 肖珏 . 混合税制下个人所得税扣除费用制度研究[D].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78] 刘宇。 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改革研究[D].复旦大学,2010.
[79] Miguel gouveia & Robert P. strauss: “Effective federal individual income taxfuctions: An Exploratory empirical analysis ” , National Tax Journal Vol. 47no.2,(June,1994),p317-p339.
[80] John Piggott, John Whalley : “The Tax Unit and Household Production , 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 1996, vol.104 , no.2, p398-p418.
[81] Genser ,B. and A. Reutter,” Moving towards Dual Income Taxation in Europe“,International Studies Program, Andrew Young School of Public Studies WorkingPaper 07-17,2007.
[82] Ault, H. and B. Arnold, Comparative Income Taxation :A Structural Analysis, 3rded,Alphen aan den Rijn, the Netherland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10.
致 谢
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这两年所经历的挑战使得我的研究生生活异常忙碌而精彩,得失与感慨自难忘怀,这段旅程将珍藏于心。
至此论文完成之际,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陈忠副教授,从论文的选题、思路整理、论文撰写到修改定稿,陈老师都给予了精心的指导。陈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积极互动的课堂气氛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我不仅从老师身上学到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而且还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每每与老师交流都大受裨益。在此我要向陈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感谢您给予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您的鼓励之言是我奋发拼搏的强大动力,感激之情难以言尽!在此一并感谢苏州大学商学院财政系孙文基教授、黄肖广教授、鲍灵光副教授、邵建华副教授和茆晓颖副教授等各位老师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同时,感谢我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们,感谢你们给予的关心和帮助,和你们一起经历的一切是我此生难忘的回忆,谢谢你们陪我走过这段青春岁月。
在此还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兄长,从小到大一路走来,你们虽放任我去追逐梦想,却一直陪伴左右,在我跌倒时给予我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力量。在你们的羽翼之下,我幸福的成长!我将带着感恩的心继续奋斗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