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税务硕士论文 >

增值税流失情况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29 共490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6 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税收流失问题是当前各国政府以及税收专家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研究的难点。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做了一些尝试性探索。一是基于国内外目前关于税收流失概念研究,结合税收管理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税收流失概念;二是对国内外税收流失,尤其是流失率测算研究进行了部分的总结和介绍,以供相关研究者借鉴;三是从昆明国税的税收管理实际出发,以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流失为切入点,对增值税流失现象和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和分析;四是创新运用分类推测方法,从微观计量的角度,对昆明市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流失额和流失率进行了测算,并通过分析增值税流失率与企业规模、经济性质、行业、检查率、处罚力、实际税负等因素关系,从分类管理和税源专业化管理出发,建立了增值税流失率分类测算模型。最后,从纳税评估选户、增值税风险预警防范和税源专业化管理等角度出发,对研究和模型运用提出了一些设想。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电气器材和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以及零售业的流失率较高,我们应重点关注这些行业。同时,在检查率,处罚力,税负率这三大指标中,检查率对流失率的影响程度最大,税负对流失率的影响程度最小。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6.1 进行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指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税源管理上突破现有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根据税源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对外按纳税人属地、规模、行业、管理风险等分类,对内在坚持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同时探索按重要事项、环节等分工,组织形式上实行个人和团队相结合的一种管理模式。它集中税源管理的有限资源,在产生税收活动中使其税源管理效益不断增加,从而获得高效益、高效率和强竞争力。以风险管理为指导,根据其特点实行专业化的税源管理。

  通过对行业增值税流失测算模型具体分析,可以发现,检查率,处罚率与流失率成反向关系,而税负与流失率成正向关系。并且检查率对流失率的影响关系最大,税负对流失率的影响关系最小。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提高流失率较高的行业的检查力度来达到降低其增值税流失率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在18 个行业中应该重点关注电气器材和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以及零售业。对于这些行业应进行大量的投入检查, 进行重点管理。而对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业的投入检查力度可以相对较小。

  6.2 对偷逃税款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

  由于处罚率与税收流失率成反向关系,即处罚程度越高,税收流失额就越小;处罚程度越低,税收流失额就越大。因此,通过加重对各类偷逃税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税法的震慑力,对于税收流失的治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我国,对偷逃税行为的惩罚一般表现为经济处罚如罚款、滞纳金等和刑事处罚如拘役,惩罚力度与美国相比相对较轻。对此,首先应该提高现行偷逃税款的处罚标准,由于违法成本的提高,对有违法意图的纳税人有警戒作用,另外,可以给已经违法的纳税人以惩治作用,使之放弃偷税行为。除此之外,还应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做法,采取多种形式的处罚措施,如对有偷逃税行为的纳税人给予名誉上的处罚。当然,在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也要对那些纳税遵从度较高的纳税人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最大程度地调动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

  6.3 完善税务登记制度

  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管理的一道重要关口,也是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一项重要的程序,完善的税务登记制度有助于税款的征收以及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监督管理。因此,一方面对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管理要加强,特别是漏征漏管的管理的加强,因为漏征漏管户的存在会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要从源头进行监管;另一方面也要尽快使纳税人登记制度电子商务化,从而加大对从事电子商务纳税人的检查力度。6.4 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大量开展税法宣传,普及税法知识,让公民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以及纳税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如电视、报刊、网络,向社会公众宣传正确的税收观念,提高公民整体的纳税意识。只有让纳税人从思想上真正接受、拥护并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够有效地遏制税收流失的问题。

  本文的不足以及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一是受客观条件限制,取数时间段较短,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样本的长期稳定性。二是模型一方面尚未得到了实际验证,另一方面虽然分类测算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从行业方面对模型进行了细化,但现实中企业的情况分类会更多,如硬性套用模型,可能会与实际存在出入,甚至出入较大,因此,在运用模型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P.Cagan.The Demand for Currency Relative to the Total Money suppl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8,(8):303-328.
  [2] Guttman,P.M.The Subterranean Economy[J].Financial Analyst Journal 33,1977:82-108.
  [3] Allingham,M.G. and Sandmo.Income Tax Evasion: A Theoret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es,1972,Vol.1,323-338
  [4] Engel,Eduardo M.R.A. and Hines Jr,James R.Understanding Tax Evasion Dynamics[J].1999,NBER Working Paper No. W6903.
  [5] Fedeli,Silvia and Forte,, Francesco.Joint income-tax and VAT-chain evasion[J].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9,(2)
  [6] Due,John F.Trends in State Sales Tax Audit Selection Since 1960[J].National Tax Journal 235,1985
  [7] John Kay and Mervyn King.The British Tax System[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79,Vol.17,1055-1057
  [8] Yaniv,G.Withholding and Non-Withheld Tax Evasion[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88,183-204
  [9] Virmani,A.Indirect Tax Evasion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89,223-237.
  [10] Cremer,H.and F.Gahvari.Tax Evasion and Optimal General Income Tax[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5,Vol.60,235-49
  [11] Yaniv,G.A Note on the Tax Evading Firm[J].National Tax Journal,1995,Vol.48,113-120
  [12] 杨元伟。关于税收收入能力的估算体系(上)[J].中国税务。1996.18 一 21 关于税收收入能力的估算体系(下)[J].北京:中国税务。1996.12 一 15
  [13] 梁朋。 税收流失经济分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4] Leuthold J.H. Tax Effort in China 2002 一 05 一 01
  [15] 谭荣华、梁季。 我国增值税收入能力的估测[J]. 涉外税务,2005(1)。8-13
  [16] 董旸。个人所得税收入能力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17] 辛浩。我国地方税种收入能力测算方法及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18] 郭北辰。优化治税环境防止税收流失[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10
  [19] 贾绍华。我国税收流失的测算分析与治理对策探讨[J].财贸经济,2002.4
  [20] 梁鹏。税收流失经济分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1] 邓子基。福建省税收流失及其治理[J].财政理论与财政实践,2002(5)
  [22] 马拴友。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J].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23] Matthews,M.Privilege in the Soviet Union: A Study of Elite-Life-Style under Communism[J]. George Allen & Unwin, London. 1978.
  [24] 贾绍华。我国税收流失的测算分析与治理对策探讨[J].财贸经济,2002,(4):39-44.
  [25] 郝春虹。中国税收流失规模估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1):12-16.
  [26] 伍云峰。我国税收流失规模测算[J].当代财经,2008,(5):38-42.
  [27] 梁朋。税收流失规模:地下经济视角的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1):66-72.
  [28] 邹颖璐。青岛市税收收入能力估测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0.
  [29] 杨云彦,卢现祥。地下经济对我国财政收入的侵蚀[J].财贸经济,1992,(3):44-49.
  [30] Tanzi,V.,1980,The Underground Econom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mplications[J], Banco Nazionnale del Lavoro Quarterly Review,135,pp.427-453.
  [31] Feige,E.L.,1989, The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of the Underground Economy[J],in Feige(eds),The Underground Economies, Tax Evasion and Information Distortion[M],pp.13-56.
  [32] Porter ,R.D. and Bayer,A.S.,1989,Monetary perspective on underground economic activity in the United States[J],in Feige,E.L.,1989,pp.129-157.
  [33] MacAfee,K.,1980,“A glimpse of the hidden economy in the national accounts”[J],Economic Trends,February,316,pp.81-87.
  [34] O'Higgins,Michael,1989“,Assessing the underground economy in the United Kingdom”[J],in Feige,E.L.(eds.), “ The underground economies, tax evasion and information distor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p.175-195.
  [35] Lacko Maria,2000“,Hidden economy an Unknown Quantity?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idden economies in transition countries,1989-1995”[J],Economics of Transition,8/1,pp.117-149.
  [36] 梁朋。 税收流失规模:地下经济视角的分析[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1)。
  [37] 杨碧云。 我国逃税规模的测算和经济影响分析[D]. 中国经济学年会 2003 年应征论文(公共经济学)
  [38] 陈迅、于鹏。 税收流失的影响因素及规模测算[J]. 统计与决策,2006(12)。
  [39] 易行健、杨碧云、易君健。我国逃税规模的测算及其经济影响分析[J]. 财经研究,2003(6)。
  [40] 夏南新。地下经济估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3
  [41] 梁季。 中国税收收入能力估测及其应用研究[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42] 卢现祥、杨云彦。 地下经济对我国财政收入的侵蚀[M]. 财贸经济,1992(8)
  [43] 杨元伟。 关于税收收入能力的估算体系[J],中国税务,1996(11)
  [44] 梁朋、梁云。 关于我国地下经济规模的测估与思考[J]. 财贸经济,1999(5)
  [45] 辛浩、王韬。 我国企业所得税税收收入能力估测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9(4)
  [46] 王道树等。 英国税收流失估算方法及启示[J]. 涉外税务,2009(8)
  [47] 夏兴园。 中国地下经济问题研究[M].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致谢

  光阴荏苒,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即将结束,三年的学习生活使我受益匪浅。经历大半年时间的磨砺,硕士毕业论文终于完稿,回首大半年来收集、整理、思索、停滞、修改直至最终完成的过程,我得到了许多的关怀和帮助,现在要向他们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深深感谢我的导师王敏老师。在论文的选题、搜集资料和写作阶段,王敏老师都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鼓励。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每当我有所疑问,王敏老师总会放下繁忙的工作,不厌其烦地指点我;在我初稿完成之后,王敏老师又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对我的论文认真的批改,字字句句把关,提出许多中肯的指导意见,使我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不致迷失方向。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王敏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王敏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陈怡、袁娇同学,正是由于她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其次,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云南省昆明市国税局杨柳处长等人的帮助,表示非常地感谢。在此我还要感谢财政与经济学院的陈庆萍、朱德良、杨树琪等老师,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严格、无私、高质量的教导,我才能在这几年的学习过程中汲取专业知识和迅速提升能力;同时也感谢这三年来与我互勉互励的诸位同学,在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始终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能在这样一个团队中度过,是我极大的荣幸。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了我很大的关怀。最后,我要感谢参与我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老师,他们给了我一个审视几年来学习成果的机会,让我能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他们对我的帮助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加倍努力,以期能够取得更多成果回报他们、回报社会。再次感谢他们,祝他们一生幸福、安康!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税务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