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1.1研究背景
1.1.1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具有丰富科学知识、良好品德的同时、还要具备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意志、充沛的活力和适应当今社会的能力,这是每个青少年为人民服务的前提。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重视其体质健康状况。
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2到2002年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3,再到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4,直至2007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颁布5,再到2014年7月7日颁布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这些法规政策的颁布既体现了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和影响,更体现了不同时期国家对学生体质要求的变化,体现了国家对学生体质重视程度的逐步增加6.
本项课题通过抽取姑苏区四所市直属学校立达、振华、草桥、平江的初中学生1004人(直属学校共16所),根据所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身高、体重、肺活量、800米(女)/1000米(男)、立定跳远、50米六个项目进行测试,分析了姑苏区初中学生体质现状,了解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特点,并提出相关的对策研究方案,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可靠、可行的理论依据。
1.2.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2.1研究的目的
本文试图通过详细地调查和详实的资料收集,并对资料进行反复的筛选和分析举证,找出影响姑苏区初中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因素,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为姑苏区学生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1.2.2研究意义
随着国家对学生体质提高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学生的体质健康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题通过对姑苏区初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分析影响学生体质的影响因素,针对分析结果做出对策研究,从而更有效的通过改变相关因素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更有效的促进姑苏区初中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研究结果将对怎样去改革学校体育工作,广泛宣传体育活动,加强学生个人的体育意识等问题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1国外研究现状
在学生体质测试与评价方面,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都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并提出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现将世界各国在体质研究方面的情况介绍如下:
(1)美国
美国是经济和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重视国民体质研究的国家。美国体质研究紧密结合学校体育课程,在各州、各学校都实施具有地方特色的健身计划,从而推进了国民健康。美国从事体质研究的历史比较长,学科发展也比较完善。1958年美国健康、体育、娱乐、舞蹈联盟(AAHPERD)采取行动,为儿童开发了“青少年体质测验”,进行了全国青少年体质普查,主要测试了与运动技能有关的指标,没有与健康有关的指标。1975年的美国体质监测中去掉了垒球掷远及往返跑的内容;新增加了长距离跑和柔韧性项目。由此完成了“运动素质”测试向“健康素质”测试的转变。1988年,AAHPERD(美国健康、体育、娱乐、舞蹈联盟)对体质测试进一步进行了修改,并将该测试命名为“最佳身体测验”(PhysicalBest),将体质测试划分成“与健康相关的体质测验”和“与运动相关的体质测验”,这是美国体质测验的主要特点7.两种测验的主要内容如(表1、表2)
(2)日本
日本也十分重视体质研究,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质监测体系,取得了许多的研究成果。日本自1964年开始实施体力测定以来,每年5一6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对国民进行统一的体力测定,然后由文部省根据测定数据写出体质测定报告向全国公布8.日本国对体质研究十分重视,政府、有关社会团体、科研单位以及大、中、小学校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制度健全,研究领域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研究体系。(见表3)
日本这一完善的体力测试制度和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特别是青少年)体力的增长,为日本民族的繁荣和国家的富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9.
(3)欧
为了比较各国身体教育制度的效果,弄清影响体质状况的社会一经济因素,欧洲联盟便产生了在联盟成员国中采用统一方法测定学生体质状况的想法。1978年有关各国签订了采用统一测定标准的协议,并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工作,1986年整个研究工作结束,出版了测试指南。与此同时,成立了名为“尤罗菲特”的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各国学生体质的测试工作,检查和比较他们的评定结果,并对他们的测试工作和评定结果提出建议10.欧盟评价体系(见表4)
1.2.1.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体质的研究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那时对体质健康方面的论述就比较丰富,并有相关的内容和详尽的记载。
(一)《劳卫制》时期
“劳卫制”的创始者是前苏联。1949年10月,朱德同志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会上指出:“要学习苏联体育方面的好的经验”.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劳动者。1951年,首先在北京实施与“劳卫制”类似的《体育锻炼标准》。1954年,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在部分地区试行的情况,政务院批准并颁布了《劳卫制》暂行条例,经过试行和反复修改于1958年由国务院正式公布实施《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及相关项目标准和测验规则。《劳卫制》由预备级(少年及),第一级和第二级三个级别组成,在一级和二级中按照性别差异根据某一年龄中体能的发展设置了男女若干个年龄组。在项目设置上,除了发展身体素质和机能的锻炼项目以外,《劳卫制》还设置了诸如射击、手榴弹掷远、行军、国防知识等内容,反映了当时巩固国家政权和建设祖国的社会需要。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和前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发生争执,加上接下来的三年自然灾害,农副产品严重短缺,国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学校的体育运动减少或停止,“劳卫制”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时期
1975年5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央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公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条例》,并开始在全国实施。此后,在1982年、1990年又进行了修订,一直沿用至今。1995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全体人群的身体素质,分四个组进行测验,分别是儿童组,9~12岁,相当于小学3~6年级;少年乙组,13~15岁,相当于初中;少年甲组,16~18岁,相当于高中;成年组,19岁以上,相当于大学。其中强调应把《标准》纳入到学校教育工作计划,这对促进全社会关注学校体育工作,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确保身体正常发育和不断增强体质,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1985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卫生部联合国家民委共同领导和组织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本次调研是有史以来规模空前,且最能反映学生身体发育状况和健康水平的研究工作。之后1991年、1995年、2000年、至2005年共进行5次覆盖全国的青少年体质调研工作。随着监测范围的不断扩大,涉及指标不断完善,以及测试要求更加严格,使得调研结果越来越具备代表性。
(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时期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享受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便捷、舒适的现代生活。现代文明在带给人们充分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威胁。由于精神紧张、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环境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不断蔓延,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地扩大。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握力水平有所提高、几种常见病(低血红蛋白、龋齿等)的患病率继续下降;存在的问题有:学生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出现下降;反映肺脏功能的肺活量测试继续呈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城市学生的健康问题。
2002年7月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颁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11并于2003年要求全国各大、中、小学全面试行,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内容不再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全面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施后效果比较显著,能够较合理的评价学生个体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了体育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生理、机能等特点有目的地进行锻炼。促进了学生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形态机能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经常性、和积极性。2005年由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组织了第五次全国大规模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握力水平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包括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
影响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很多,具体分为三个方面: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首先,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体质的影响,最易被忽视,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地说,个人对社会因素是无能为力的,因而人们往往是无奈地承受着社会因素的某种不良影响,或者幸运地获得社会因素的某种有益的影响。12谢敏在《我国中学生体质下降的社会学分析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经济落后地区学校体育教学受场地和运动器材的限制,体育活动难以开展。体育场地不足,体育教学训练的器材设备落后仍然是制约学生体质发展的重要因素。13其次,学校因素。张春芳在《论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现状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研究》中指出新的体育课程及教材体现了学校教育总体课程改革的思想,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核心。学校体育教育及其工作者的根本职责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情绪情感,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14徐问宇研究认为应试教育是影响学生体质的主要因素,体育只不过是一种摆设、一种工具,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起关键作用。15再次,家庭因素。谢敏研究认为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和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但是中国的家庭教育却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生体质的发展。16对比中、德两国家长的体育观念,德国教师郎格表示,德国学生更多的体育锻炼是在校外,在家长的陪同和带领下进行,而中国的家长们则持“重学业、轻锻炼”观念的观念较多。17通过全国性的体质调研,相关部门认识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缺陷和不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根据新的形势,在总结《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部分修订和完善,于2007年正式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体艺【2007】8号)。
(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时期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内涵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新的《标准》增加了部分测试项目,调整了评分标准和权重,并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2007年全面实施。该指标首次建立了能较精确反映身高、体重相互关系的评价标准,适用于青春期前儿童和覆盖整个青春期的青少年,可以成为教育、体育和卫生领域的体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新性18.
该《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测试项目设置不尽合理。素质项目测试分类不合理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要想测试某类身体素质,就要选择与其相关的运动项目。从《标准》设计的项目内容来看,如果50m跑和立定跳远都含有腿部力量的因素,台阶实验和800m或I000m跑都与测定耐力素质8相关,那么在其中2选1,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坐位体前屈、握力、和仰卧起坐则几乎是互不相关的素质内容。坐位体前屈是反映柔韧素质的指标;握力是反映上肢力量的指标;而仰卧起坐则是反映腰腹力量的指标,彼此之间的关联度不大,从中2选1或3选1,似乎更加合理。2、评分标准不尽合理。评分标准过低《标准》中身体素质类评分标准除了女子仰卧起坐与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学组)评分标准差距不大外,其余男女各项目的评分标准差距均较大。体质评分标准跨度过大根据《标准》测试的最后得分评定等级:86分以上为优秀,76一85分为良好,60一75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学生达到《标准》良好及以上者,方可评为三好学生,获奖学金;达到优秀者,获奖学分;学生毕业时,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准予毕业;成绩不及格者,学校按肄业处理。显然,这种跨度较大的评分方法,对于那些总分处于优秀、良好和及格临界点的学生,多1分或者少1分都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后果,在测试中这类情况约占3%的比例。所以,作为一种定量评判的体系,分值标准的设计应该更加细化一些,以增加评判的区分度和准确性。3、实施操作困难重重。学校领导对《标准》重视不够领导的支持与否,直接影响到测试工作的开展。在很多学校,体育一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标准》的实施自然无人过问,虽然《标准》规定:“应在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体育教研部、校医院、学生工作部、辅导员协同配合,共同实施。”但往往最终只有体育部一家承担;由于领导重视不够,测试所必须的场地和器材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严重妨碍了《标准》的顺利实施。
鉴于该《标准》(2007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14年7月7日教育部关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通知(教体艺[2014]5号)已经颁布,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执行。本《标准》(2014版)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2014版)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
本《标准》(2014版)从8个方面对2007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补充,不变的是学生的体质健康评价依然依据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适用对象划分的分组情况。改变的是测试指标均分为必测和选测。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不同的是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附表1~6)。特殊学制的学校,在填写登记卡时可以按规定和需求相应地增减栏目。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学生因病或残疾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可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附表7),存入学生档案。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191.2.2对体质与健康的认识。
1.2.2.1体质的概念
毛泽东在《体质之研究》中讲“强筋骨”是指体质的增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含义则更明确,即增强人民身体的实质,完整地体现了汉语中“体质”的本义。20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21.
国内外对体质研究的工作者对体质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
1、美国。体质的英文单词是physicalfitness(身体素质),普遍认识是:人们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和从事身体活动的能力有关的一系列特性;另一种认识是:一种精力充沛地参与各种身体活动而不因过早出现的健康问题而发生危险的良好状态(Howley&Franks,1997)。20
2、我国关于体质的认识也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认识是: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性的、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对体质的认识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大多数学者将这种对体质的认识作为体质的定义。第二种认识是:医学名词,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状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第三种认识是:人体的质量,是人的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包括体格、体能和适应能力几个方面。第四种认识是:人类体质是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机能和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这种状态往往决定着他的生理反应的特异性及其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第五种认识是:是人类有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人的体质是人体各生物因素在遗传和变异的矛盾斗争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20
1.2.2.2体质的范畴
根据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所定,体质的范畴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见表5)
从表5中我们可以看出,身体的形态结构是体质的物质基础,生理功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及心理发育水平是体质的主、客观表现,而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它们的综合反应,因为一定的形态结构必然表现为一定的生理功能。体质的诸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综合反映出人的体质的发展水平。22
1.2.2.3健康的概念
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了定义:“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23我国学者穆俊武认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对个人或社会来说,过去是否有过或将来是否有‘身体、精神、社会都处于完好的’短暂状态是值得怀疑的。那恰恰不是也不可能是生活方式。因此,新的健康概念应是:在时间、空间、身体、精神、行为尽可能达到的良好状态。”24
1.2.3体质与健康的关系
1982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在“泰安会议”上,多数学者认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体质与健康的联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体质是健康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健康是良好体质的归宿和最终目标。从体质与健康的外延看,健康内在地包含着体质,体质只是健康的一个方面,增强体质与增进健康具有一致性,增强体质最终是为了增进健康,增进健康是人们的最终目标。25
(2)体质与健康的区别体质只表示一个人身体方面的内在机能和由这些机能所决定的现实状态以及综合反应,外延较小,范畴较窄,具有长期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而健康表示一个人身心社会方面的良好的适应能力,外延较大,但健康的状态通常是短期的,具有滚动性、易变性的特点。体质是身体状况或身体能力的反映,具有客观性。而健康则表示一个人对自己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自我感觉和这方面的实际状况的一致,是主观意识和客观实际的统一。
总之,从体质与健康的内涵来看,健康的范畴要大于体质的范畴。体质的范畴更趋向于人体的形态发育,生理机能、心理状态、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对内外环境的适应和抵抗疾病的能力等;健康的范畴除了包括体质的范畴以外,还强调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卫生、对疾病的预防、卫生保健以及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等。
体质和健康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范畴来看待人体状况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人类对体质健康的理解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同样对体质健康全面测试和评价的方法也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综上所述:许多专家学者对有关学生体质的研究很多,但更多的学者致力于学生体质数据的描述以及纵、横向的比较研究;其次,多数研究者着眼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体质变化的影响因素,这些都是比较宏观的、大的方面;部分学者也从微观的、小的方面进行研究。初中生处于成长关键期,影响因素是复杂多变的,划分的维度也是各不相同,有待于进一步梳理和归类。
1引言1.1选题依据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代表团勇夺51枚金牌,超越美国,成为第一,这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历史性突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党中央发出了建设体育强国的号召,在全国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再创佳绩,取得金牌榜第...
2.地方精英的基本理论地方精英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各级权力、关系在基层交织与联系的纽带,也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系地方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体育社团的发展过程中,地方精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体育社团的建设、发展与繁荣都是通过地方精...
3.8提高张家口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建议3.8.1增强意识,培养观念由于张家口市城市急剧发展,农民演变为城市市民的人数一步步增多,这些人虽然融入了城市居民之中,但他们的认识包括对体育的认识还不很全面,虽然他们也参加体育锻炼,但对于体育...
3研究结果与讨论3.1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基本内容的分析第一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与1998年9月发布,是为了积极的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满足人们对健美操学校的需求,促进健美操运动积极,健康、持续的发展。一共包含一至...
5.3影响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相关因素分析影响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分以为主观环境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两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影响因素主...
4研究结果与分析。4.1近三届奥运会王皓及其对手反手的技术分析。4.1.1雅典奥运会王皓和柳承敏反手技术分析。柳承敏,1982年生,身高1.78米,右手直握球拍,是韩国传统的直拍单面拉打法,正手侧身位力量大,球路比较刁钻,旋转强速度快。柳承敏虽然...
2文献综述2.1国内研究现状近十年随着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试行(2002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等相关政策,自2007年起,教育部要求:全国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要在在大学校园中逐步幵展。各级教育部门...
4调査结果与分析4.1复旦附中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4.1.1复旦附中体育师资现状调査【1】目前,复旦附中共有14名体育教师,其中男教师8名,女教师6名,25-45岁的中青年教师占86%.参加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高一年级有13个行政班共469名学生,其...
5新媒体背景下驻济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对策5.1加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体育社团内部民主管理及健全体育社团规章制度高校体育社团的健康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有健全的社团规章制度,这对维持社团正常开展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社团内部的管理机制对社团...
摘要在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下,高素质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是高尔夫教育发展研究中重要的内容,也是高尔夫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我国高尔夫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高尔夫高职教育尚处在摸索阶段,高尔夫人才培养在数量、质量上都未能满足当前高尔夫行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