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

廊坊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改善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7-04 共905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3 廊坊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改善路径

  3.3.1 提升领导的重视程度

  一项重要任务的完成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在中学校长和主管体育的校长的参与和指导下进行。领导认识到体育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并有较为强烈的责任心,在推行体育课程中身体力行,自然会对体育课程的实施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有个前提我们应该认识到,学校领导在校务管理中,不仅仅是体育课程管理和监督,还有其它一些工作,有的工作比体育课要紧急和重要。在校务繁忙的情况下领导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关注和参与体育教学改革必然也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动的埋怨体育课不受校长的重视,是一种被动的,责任心不强的表现。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努力做好基础工作,为校长重视体育课做好铺垫。

  3.3.1.1 周密安排好年度体育工作计划

  学校体育工作包括诸多内容,日常体育教学是最主要工作,另外还有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学校运动会、业余运动员训练等。这些事情校领导不可能每一个细节都做周密详尽的指导。体育部门的管理者和教师应该认真、系统的安排好年度和学期,乃至每周的体育活动计划。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做好细致的方案。体育部门的管理者应该统筹安排好本部门体育教师,力求使每一项重要活动都出色地完成。通过主动地做好这些本职工作,取得校长的信任、重视和支持,使得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更为顺利、深入的进行。

  3.3.1.2 将校园体育活动打造成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校园文化是文化的重要领域。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其中就包括体育文化活动。学校领导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并没有充分重视校园体育文化。体育文化独具特色,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校有着很好的发展。我们的中学体育教师与学校的相关领导,应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开展体育活动,将其有效的融入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育活动要成功融入,应注重其健身性、趣味性,组织形式应该注重创新,应该给相关领导留下独特的影响。

  3.3.1.3 用实际行动改变领导对体育教师的传统看法

  校领导对体育教师大多有先入为主的看法,认为体育教师身强力壮、胆子大、工作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由于体育课在一些学校不被重视,体育教师也不被重视,实际上成了弱势群体。但这不能成为体育课效果不好的理由。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发扬体育精神,应该顾大局、讲奉献、少抱怨、努力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取得优异的成绩,最终的收益者还是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自身。

  3.3.2 改变教师的思想和观念

  体育教学改革要顺利的、有成效的进行,有一项基础工作要做在前面,那就是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的改变。邓小平同志主导改革开放一项重要工作是解放思想,体育教学改革同样如此。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变。

  3.3.2.1 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应向教育家看齐

  体育教育是教育领域的种类之一。体育教师职业有其自身的职业特点。作为体育教师其工作范围包括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业余运动训练、运动会组织与裁判工作、学校其他体育活动等。在这其中体育教学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也是体育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工作。传统的体育教学包括了备课、上课、考核三个基本环节。在上课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教授体育技能。相比以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无论在理念上,还是体育教学组织方式、方法、手段上都有了很大变化。体育教师现有知识和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实施的要求。要想更好地执行新的课程标准,一定程度上体育教师在思想上应向教育家看齐。应主动更新体育教育观念和理念,从教育、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高度看待学校体育教育,从现代社会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高度看待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师的培训中应该让体育教师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提升个人思想高度;要使体育教师懂得把体育与教育理论相结合,并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迪、启发学生,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3.3.2.2 体育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社会在快速发展,同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处在社会、教育快速发展和变化的背景下,对自身思想和能力与现代教育的发展的融合应该给予重视。体育教师从大学体育专业毕业,拿到毕业证和相关资格证,在现阶段来说这仅仅是体育教师生涯的开始,体育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学习、积累、提高。从专业角度来讲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理解教材、依据教育目的、教材、学生、社会的要求学习新的技能,并注重在技能学习中提升学生的体育思想观念。体育教师面对新形势要不断思考,调整自己的教学。

  3.3.2.3 体育教师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国传统的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主。在这种观念下,体育教师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教学中不容学生侵犯老师,教学中全部以教师为主,学生处在被支配地位。尽管现代社会是一个人与人平等的社会,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也应该是平等的,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人没有体现应有的民主和平等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将学生看成正在发展和正在社会化的人,应该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促进其健康发展。体育教学中应该避免嘲笑、恐吓、侮辱、打骂、体罚学生。

  3.3.2.4 教师应树立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思想

  在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中,师生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受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影响,体育教师往往主导教学,学生要听从教师的安排。在教学发展中主要有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之说,现代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提倡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基于学生具有发展性和可教性,学生的发展不同与动物,学生的发展具有主动性。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是学生主体的体现。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起到主导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来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指导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体育教师之所以处在主导地位,还表现在教师是拥有体育专业学习经历的人。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

  3.3.2.5 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另一重要的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学是最终的目的,体育教学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学生的学必须由学生亲自实践,别人无法代替。体育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就是其实践性,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才能提高体能和技能。基于此,体育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就必须对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体育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充分认识。需要指出的是,在体育教学中不能陷入完全以教师为主的极端,同时也应避免走入另一极端即以学生为中心,完全从学生出发,教师听之任之。体育教师应明确学生主动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利用教师创造的条件和机会,主动进行学习。

  3.3.3 完善体育教师的培训制度

  3.3.3.1 体育教师培训应倾向基层体育教学

  体育教师的工作处在教学一线,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心存疑问他们最有发言权。所以,培训的专家和培训的组织者应该多倾听他们的需求,将培训的内容贴近基层。培训的起点不能只停留在高度的理论层面,应该考虑到基层体育教师的起点和接受能力。

  培训的起点可以低一点,理论讲授多结合一些基层体育教学中的案例。在培训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适当的互动环节,避免一言堂,重新将一些疑问留给体育教师。在培训中如果时间允许,可适当增加技术培训的比例,提升体育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对技能教学的理解深度。对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的管理工作必须严格,保证培训的质量。

  3.3.3.2 培训的目的要明确

  体育培训按周期划分,每一期应该有明确的目的。作为体育教学培训的组织者应该确保体育教师在培训中,将最新的体育教学理念、思想、技能、方法转化到体育教师的思想层面、技能层面,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体育教师在自身的成长过程,都形成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对于体育教学都有着各自的感受和疑惑,培训者应该进行充分的调查,有针对性的安排培训,注重培训的实际效果。

  3.3.3.3 体育教学培训应以技能为主,理论为辅

  技能是体育教学的灵魂。在体育教学培训中必须重视技能的培训和提高,而不仅仅限于理论说教。在日常教学中常开设的项目如篮球、足球、健美操、排球、武术等项目,可以聘请专业教练员来进行讲学和培训。在培训中注重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和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理论的提高。

  3.3.4 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3.3.4.1 重视学生的健康教育

  健康知识、健康意识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有重要影响。体育教师要重视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中体育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健康与生活、学习、工作、家庭幸福的关系,通过健康教育应使学生明白健康表现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与道德四个方面,同时应系统的阐述体育运动促进健康的独特作用。在讲解中重点说明体育运动与生长发育、减少心血管系统疾病、保持血压稳定、减少肥胖带来的危害、提高肌肉力量、改善协调性、平衡能力、减少消极情绪与焦虑、降低青少年应激反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应注意将相关理论渗透到实践中。

  3.3.4.2 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体育运动与学生的身高、体重、身体素质、运动动机有密切的关系,每个学生由于先天的遗传、后天的生活经历、营养等,都形成了个人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让每个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这一点对于差生尤为重要。这是增加学生体育情感的基本方面。成功的体验、良好的体育情感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运动技能的起点和动力。集体对学生的情感有重要影响,在良好的集体中学习有利于提高体育情感,例如集体体育教学中“共同的体育目标”“团队合作”“领导角色”“职责与任务”等都可以进行体育情感培养。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民主的班级环境均是提升学生体育情感的有效途径。

  3.3.4.3 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途径

  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体育教学的要素之一。体育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是体育技能教学,所以很多方法都与体育技能的教授有关例如示范法、分解法、完整法、讲授法等。这些方法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但体育教师应该注意到学习运动技能需要学生积极、生动的不断练习,参与运动的兴趣是学生运动技能的动力之一,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考虑采用一些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手段主要有:(1)运动游戏法,教师组织学生做游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例如篮球课上运动接力、(2)运动竞赛法,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3)情景教学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在情境中学习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情感。(4)发现法。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讨论进行体育学习。(5)小群体教学法。在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小群体,在群体中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效果。以上体育教学方法选择时,体育教师应考虑到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实际、教学方法本身功能,适用范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3.5 丰富教学的组织形式

  3.3.5.1 以班级为单位教学的弊端

  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逐渐发育成熟。这一时期的男生和女生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均表现出性别差异。例如生理方面的身体形态、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等。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既有男生又有女生,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很难兼顾男女生。从项目的选择来看男生更易选择速度力量性、竞争激烈的项目,而女生则更易选择健美操、舞蹈类的项目。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是男女同班对于体育教师是较大的考验。在教授一些适合男生或者适合女生的项目时,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男生或者女生在学习这些项目时的困难。由于体育教师必须考虑到男女生的区别,一定程度上产生分心,影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

  3.3.5.2 具备一定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男女分班教学

  男女分班教学模式在某些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因为考虑到高中阶段的男生和女生在体能、技能、个性和兴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男女分班是一种现实教学需要。分班教学便于体育教师针对男生和女生分别安排教学。在具体的实施中将两个教学班班放在一起排课,这两个班尽量处在同一年级,然后将两个班的男生和女生分别有两个老师上课。分班后男生的教学内容和女生的教学内容分别安排,有利于教师备课。

  3.3.5.3 采用选项教学形式

  体育兴趣始终是体育教学中应该重视的因素。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爱好等特点,采用多种方式提升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调查中发现,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体育课没有开设自己喜欢的项目。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必须重视这一点。在体育课教学中有一部分课程是学生必修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体育项目选项。具体做法是在体育课上课时间几个平行班同时开课,学生在开课时间段去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学习。由于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项目,学生练习的主动性会明显增强。

  3.3.6 加强思想教育与体育行为引导

  从健康的角度来分析,行为基本上可分为健康行为和不健康行为,长期不运动和运动过少属于不健康行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较少或者体育课中参与程度较强,必然会影响任何学生的健康,依据行为改变理论,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

  (1)健康信念模式

  对于不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要想改变他们的行为,应该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生对不锻炼失去健康的重大代价的认识程度。二是采取行动积极锻炼促进健康,并获得健康的益处的认识。三是自己对通过运动促进健康的个人能力的评估和认识。这要求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怕长期不锻炼对健康的威胁或者患某些疾病的危险程度,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积极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最好还要引导学生选择他有能力参与的项目,并利用该项目进行体育健身。

  (2)计划行为模式

  学生在积极采取行动进行运动健身时,可能有三个判断:一是在体育课上锻炼身体是好事还是坏事,二是自己采取行动的控制能力,三是自己采取行动的预期和结果之间的差距。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明白体育锻炼的益处,并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安排体育任务,逐渐增加任务的难度,同时,让学生看到个人努力后的结果是可以达到或超越预期的。

  (3)知识---信念---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致力于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健康健身知识,通过知识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并确立运动健身的信念,在信念的驱动下进行运动健身。这要求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授技能还要传递健康知识,通过健康知识的传递,改变学生的观念,并竖立体育锻炼的信念,并引导学生将信念转化为行为。

  以上三种模式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应用,对于学生特别是体育课上积极性较差的学生,通过以上三种模式改正其行为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教师在实际应用中加以考虑。

  3.3.7 完善体育教学评价的方式

  3.3.7.1 采用总结性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形式

  终结性评价(期末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是廊坊市高中体育教师利用较多的评价方式,总结性评价的主要用途是考核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证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水平;一定程度上预言学生在后续体育学习中成功的可能性,给学生确立一个合适的起点;对学生阶段性的体育学习可提供反馈。形成评价的主要用途是改进学生的体育学习、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分步完成,重视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将体育学习的过程情况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体育教学中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是互为补充的,特别是过程性评价,对于提供教学过程中各种情况反馈,强化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功能,体育教师应依据所教项目及教学时间的长短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的功能,并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3.7.2 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

  有效的体育教学取决于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经验、能力、兴趣、动机、情绪的了解,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的不同阶段对分析学生体育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然后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教学评价的反馈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肯定的评价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否定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焦虑,适度的焦虑可以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和标准会明显影响学生的努力程度,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体育评价的导向功能。体育教学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体育考核与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对体育技能进行复习和巩固,另一方面体育教学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体能水平,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和体育学习态度。

  3.3.8 加强教学的监督

  课程监督是保证体育课程顺利实施和提高体育课程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工作,落实体育教学的监督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3.3.8.1 课程计划的执行

  教育行政部门在进行课程监督时应保证学校开足体育课程,严禁体育课程时间挪作他用,特别是到了高中三年级时必须按课程计划,开设体育课程,同时,在课程监督中还应重视教学改革,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进行男女分班和选课方式进行教学。

  3.3.8.2 校内体育活动时间

  体育活动可以增进身体健康,前提是锻炼者必须选择合理的锻炼方式、适宜的运动强度,满足一定的运动频率即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同时还要保障一定的锻炼时间。从锻炼的时间来讲,运动必须有一定的实践积累才能达到一定效果,现阶段我们提倡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就是对体育锻炼时间重要性的最好说明,没有时间保证的体育教学不会有好的健身效果。

  3.3.8.3 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也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时间、项目、场地、器材指导和组织者几方面进行考虑,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面临高考,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往往趋于形式,教育行政部门在进行课程阶段时应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3.3.8.4 师资队伍建设

  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是体育课顺利进行的前提,学校应根据学生的数量、学校的实际条件,开设的项目等情况来构建体育师资队伍,受传统观念和高考背景的影响,部分学校存在体育教师不足,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体育师资问题是现阶段体育教学从始至终应重视的问题。

  3.3.8.5 监管机制的完善

  体育课程的监督需要市、区(县)、学校三级共同监督,市级、区(县)级、校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同对学校体育教学进行监督。学校体育课程监督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学校一级进行监督是不够的,市、区(县)学校三级监督体系应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在长效监督机制发挥作用下才能使体育与健康新课程顺利实施,才能真正的促进体育教学顺利开展。

  3.3.8.6 保证教师培训和经验交流制度的落实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大学期间并没有全部形成,大学期间仅仅是形成了初步的教学能力,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才真正开始形成,基于此,在培训中应针对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安排,在体育课程的监督过程中,特别是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从制度和制度执行的高度保证体育教师培训和经验交流制度的落实。

  3.3.8.7 教学质量监督

  教学质量使学校体育教学发挥其功能的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监督必须针对体育教学内容、方法进行监督,对体育教师的备课、上课等环节进行监督。并且教学质量的监督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形成合力,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系统的监督。

  3.3.9 保证课外活动的开展

  3.3.9.1 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

  (1) 对体育的认识不足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家长、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难免产生偏见。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第一要务是学习,其他事情不能耽误学习的时间,这种望子成龙的心理可以理解。但从长远看在学校学习阶段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抗压能力、学习的效率。由于家长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够深刻和全面,家长的观念也会影响到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学生本身因素

  学生是参与体育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明显影响着其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由兴趣所致学生会主动掌握体育技能,较高的体育技能也是学生持续参加体育运动的保证。从性别的角度来讲,男生相对于女生无论是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还是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强度,男生都要占优势。应鼓励更多的女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

  (3)家长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人物因素中除了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家长和学生的关系也是不能忽视的。家长对于体育活动的爱好,家长的体育素养均会影响到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4)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场所,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均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体育教学的主要场所也在学校,学校的场地设施、教师配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关系好坏、体育项目的设置等,这些学校相关因素均会影响课外体育活动。

  3.3.9.2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对策

  (1)坚持正确的体育观念

  各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保证课外体育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作为任课教师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是正确的。但从观念上应认清,体育运动和学习的关系处理得当从时间的角度来讲不是矛盾的,体育运动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锻炼学生的意志、消除文化学习带来的疲劳有积极作用。教学和体育教学中应该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对其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影响。只有改变了观念才有可能在行为上作出调整。

  (2)丰富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应该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在形式上应该丰富多彩。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包括竞赛项目、休闲类项目、体能类项目、个人项目、集体项目。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是提升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因素。

  (3)因地制宜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条件。开展体育活动不能脱离学校的现实,脱离学校现实的体育活动注定不能长久。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现实,例如场地设施、体育师资、经费、学生人数等,开展符合实际的、因地制宜的课外体育活动。

  (4)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隐性的。好的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并起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作用。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文化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意识、沟通意识等有明显作用。校园文化的发展必须重视体育文化的发展。

  (5)建立评价体系

  课外体育活动应该进行相应的考核和评价。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评价可以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评价可以发现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改善学生参与活动提供依据。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可以从目的目标、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活动方法、效果等几方面进行。课外体育活动评价的结果应作为教师工作绩效的内容之一。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