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

北京市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后教学状况调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15 共289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3 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后教学状况调查
  
  3.3.1 体育教学目标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改革之后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了较大的改变,在教学中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具体实施应针对新课标对健康的定义结合各专业不同特点出发,对学生身体锻炼、运动技能、意志品质、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指导学生掌握适合本专业的锻炼方法,提高专业身体素质、促进专业技能提高,培养学生终生体育。

  表 8 是对教学改革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情况,通过与 2001 年教学改革前的教学目标设定情况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单单是集中在增强体质、培养品质方面,在培养与职业相关的运动技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等方面大大增加,现在教学目标更全面,更合理,更能突出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中等职业学校,更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更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也要体现通过体育课,提高学生的相关职业能力,我们从表 1和表 8 的对比来看,在教学目标中体现提高职业能力方面由改革前的 11.1%提高到了现在的 50%,可以肯定各学校已经在改革中尝试职业教育的最新理念,但 50%的比例并不算高,作为职业院校,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关注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进一步加强职业特色教学理念。

  3.3.2 体育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课程内容是为了完成课程目标而设计的教学过程,应该随着社会进步,课程目标的完善而不断改革更新,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决定作用,选取教学内容应该首先以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为主要依据。

  表 9 是教学改革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选取依据的调查情况:通过表9 教学改革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选取情况与2001年之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选取情况进行对比,在选取的依据上没有明显变化,仍是集中在大纲的设定及场地器材因素上,所占比例都在 80%以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因素安排内容的学校虽有所提高,从 16.7%提高到了 33.3%,但了解到主要集中在部分选修课或第二课堂,所选内容及人数也相对有限,也只能满足一部分同学的兴趣爱好。


  体育课属于必选基础课,教材内容包含数十项体育运动,种类多、内容杂,单项教学时数少,不利于学生对项目的熟练掌握,不利于学生对项目提高兴趣度。经过调查,现阶段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安排选取情况与学生喜欢的教材内容存在着较大差距,应针对此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增加一些学生兴趣高的项目进入体育课堂。

  表 10 和表 11 是对体育教学中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改革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安排情况进行调查。

  从表 11 调查结果我们看出,受教学大纲及场地及器材因素的限制,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类和体操类等传统体育课运动项目,一些小球类及新兴合作拓展类项目所占比例较少;我们再从表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内容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对于学校体育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学生的喜爱程度:足球 38.4%,篮球 56.6%,排球 16.7%,田径类 33.6%,体操类 44.8%,这些项目中,仅有篮球项目喜爱程度超过了 50%,我们再看所学最喜爱项目的前五项:第一合作拓展类 87.1%,第二乒乓球 78.3%,第三网球 76.6%,第四羽毛球 74.2%,第五游泳 71.4%,,而这五类项目正是我们目前体育教学内容的薄弱项目。

  新课程标准(2001)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行”、“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等要求;还明确指出教材的内容要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他们身心发展密切相关,注重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需要,选取对学生终身体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活动内容。

  目前,教师们习惯了按照教学大纲或学校制定的实施性大纲进行教学,体育课程内容沿袭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材的设置,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理念有很大差距。

  新课程标准突然提出给予教师一定的内容自主权,使得很多的体育教师都感到无所适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了解专业特点、其次要了解学生,针对他们制定符合新课标要求的系列内容。

  3.3.3 体育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 15~18 岁,在心理方面,缺乏自信、厌学、甚至叛逆。在行为特点上,中职学生控制力比较差,容易冲动。如何因材施教,利用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及精神品质。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从“灌输式”教学转 向“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育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新颖、多变、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以下是对学生希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改革后各中职院校采用的教学方法的调查情况:

  通过表 12 与表 13 的调查结果,我们看到,学生最希望的教学方法是比赛与游戏法,选择比例达到 85.1%,比赛与游戏法丰富多彩,方法简便易行,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在比赛和游戏中,提高了运动能力,促进了智力发展,增强学生的优胜意识与团队观念。排在第二位的是多媒体应用教学法,教师通过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来直观逼真地反映技术动作的 动态变化过程, 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 诱发学生思维, 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而作为最传统的讲解示范法和完整与分解法虽然没有得到学生们的青睐,选择的比例只有 34.9%和 39.4%,但这两种方法随时可以根据课堂中练习出现的错误进行示范讲解纠正错误,经济、实用高效,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取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在合理使用现代媒体的同时,研究并科学使用传统常规的教学手段,使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3.4 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评价改革也是本次针对新课表改革的重点之一,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当今教育发展趋势。在评价过程中,要杜绝过去仅对结果评价的落后方式,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进行全面评价,学生的练习态度、进步的幅度、在团队中起到的积极作用等方面都应纳入考核体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通过表 14 对学生调查情况我们看到,学生对加分因素和进步幅度认可度非常高,分别达到了 90.5%和 82.4%,反应出学生对课堂过程评价的渴望,因此,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体育课学习的评价一定要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下面是对教学改革之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情况调查:

  首先通过教学改革之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情况调查,与教学改革之前的体育教学评价情况进行对比,改革后的教学评价中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比例构成上更趋于合理,评价因素的考虑也比较全面,有 13 所学校(72.2%)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有加分因素,有 12 所学校(66.7%)考虑到学生在项目练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

  但仍有学校在成绩评价中未能考虑学生的进步幅度以及各项加分情况,如果长时间缺乏对学生的鼓励和鞭策,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违背了“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