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个性发展与团队精神培养的分析讨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7 共658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个性发展与团队精神培养的研究结果

  3.1.1 新时期北京地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一般特点分析

  3.1.1.1 生源地的特点

  所谓生源地就是学生在升入大学以前,进行高考时学生的户口所在地。地域文化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性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整体来讲,不同地域的人显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北京地区共有四所高校招收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分别是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对这四所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生源地做出的统计如下:

  由上表可知,除首都体育学院外北京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源地分布较广。据了解,首都体育学院是北京市市属高校,其体育教育专业为该学校的重点专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规定仅招生北京生源,该专业的设置就是为了向北京市输送优秀的体育教师及学校体育人才。北京体育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留学生比例占全体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比例的 2%,其国内的体育教育专业向全国各地招生。北京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招生则更侧重于人口较多的地区。中央民族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招生则与学校自身特色相同,主要考虑少数民族学生。

  3.1.1.2 不同高校招生人数的特点

  北京市内四所招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学校由于培养的侧重观点和学校自身的性质以及办学条件的不同,因此招生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数目也有所不同。

  北京市内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招生数目差异较大。首都体育学院作为北京市市属院校,每年招生数目固定。据了解,首都体育学院自 2006 年(包括 2006年)对体育教育专业每年招生100人,但由于就业需求和人才优化培养的变化自2007年起,每年对体育教育专业招生的人数由 100 人调整到 90 人。北京体育大学作为国内最大的专门性体育院校,近几年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招生都在 400 人以上。

  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则根据自身的培养条件,每次的招生人数在 30 人左右,而其中中央民族大学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政策为每两年招生一次。由此可见,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为北京市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主要单位。

  3.1.1.3 入学体育加试和文化考试成绩提高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全民健身工程开展的更加深入,中小学对素质教育的逐渐重视并落实到实处,更多的群众开始将体育运动作为自己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在以体育为突破口,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在此背景下,全国范围内对体育工作者的需求量在增大,教育部曾公布数据统计,我国体育教师缺口达 30 万。这直接导致了曾今一度被冷落的体育学科报考人数在近几年逐年增多,以至于如今考生的竞争加大,体育运动加试成绩和文化课考试与往年有了很大提高。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2006 年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平均入学成绩,体育加试成绩为 72.7 分,文化课考试成绩即高考成绩平均分为 354 分,而到了 2010 年,体育加试成绩跃升到了 79.6 分,接近曾经招生中规定的 80 分的“优先录取分数”,而文化课的平均成绩已经达到了 372.9 分。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成绩的提高提升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生源质量,对未来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1.1.4 北京市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行为特点

  3.1.1.4.1 运动成绩和文化成绩组成两方面评价

  北京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们的共同经历是有过一段艰苦的体育运动经历,参加了体育教育专业的高考。由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录取比较特殊,不仅仅取决于文化课考试成绩,还要取决于考生的体育加试成绩,最终总在录取的学生中出现了特殊现象,录取的学生分为三个群体,即第一部分:学生文化课成绩高而专业运动技能相对差;第二部分:学生文化成绩差而专业运动技能相对高;第三部分:学生的文化成绩和专业运动技能比较平均。

  3.1.1.4.2 生活习惯多样,思想认识不齐

  除首都体育学院外,北京市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大学生均由多地区的学生组成,不同地区的学生在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有着差异,此外,根据本人做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辅导员的经历发现,即便是所有生源都是来自北京市的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在城市、农村、区县上也存在着差异。由于教育背景和认识不同,有些学生注重文化学习,有些注重训练,有些甚至注重体育教学方面以外的内容。总之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生活习惯有所差异,思想认识层次不齐。

  3.1.1.4.3 心理品质相对健康,自制力较差

  体育运动本身对人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的功能,体育专业本科生在体育场所运动的时间要明显多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即便个别学生在课余时间很少进行体育锻炼,但是仅通过专业技术课一项,体育专业的学生运动时间就明显多于其他专业。

  体育对人品格的塑造在于能够使人身心愉悦,减少压力,专家访谈表示,北京市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整体良好。虽然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情况,但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普遍表现出了自制力不强的特点,主要现象在于对学习难有较强的兴趣,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没有耐心,对未来考虑较少,有吸烟、喝酒、恋网等不良嗜好。

  3.1.1.4.4 对外活动中集体荣誉感强

  体育运动的本身就是培养人集体意识的一种很好途径,但通过调查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不同情况下有表现不同。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经常集体参加校内外的各种体育运动竞赛,在这期间,他们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表现的十分突出。在比赛期间,所有人都能够明白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为了取得胜利而付出,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另一个体现较为明显的时候在于学生集体参与校外各项活动,比如志愿者、访问、考察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同样表现出了高度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但是在校内,特别是在平日的生活中,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与一些非体育专业学生比,往往更容易发生学生间打架斗殴、喝酒闹事等不和谐的场面。

  3.1.2 个性发展与团队精神培养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

  3.1.2.1 个性发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意义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我们教育工作培养出来的人才早已不是标准化的工作机器,人才的自我意识已经成为一个人才的重要竞争因素,人才的个性已经是人才今后在工作中创新的重要源泉。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个性是与人的生理协调发展的一种特性,从个性对人的行为产生的作用来讲,个性能够赋予人极高的创造能力和动力。健康的个性最重要的特点是多样,美国的教育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十分重视对学生个性特点中的多样性,有相关研究指出,人意识的多样性发展无形中为发现和发明某一事物提供了可能。个性的第二个特点是稳定性,人作为单一的思维体,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会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这些理论对于个人本身而言是根深蒂固的,不易改变的。个性的第三个特点是可塑性,个性不是虚无缥缈无法领悟和塑造的,通过有效的引导,人的个性能够向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目前社会工作中,各种工种,各种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人们再也不希望能够和其他人保持过多的一致,随着市场经济飞快发展,人们理念的改变之快前所未有,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新鲜的、有效的食物,这些都需要大批具有独特个性、完整人格的生力军,为世界的多样化提供人才。大学生作为未来人才的主力军,只有认识到未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够更好的找到工作,在工作中创造出好的业绩。

  3.1.2.2 团队精神培养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意义

  当今社会,再也不是一个人可以独挡一面的时代,在除极个别的工作之外,其他所有社会工作中,都需要由多人来完成或者由多人同时协作来提高效率。集体的力量以及分工合作、高度协调工作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已经成为了生活和工作中的必需。因此,从培养大学生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的方面讲,团队精神对大学生的作用就是使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融入这个社会工作中团结协作为主导的大背景。

  当今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尤其是城市中的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长期固定的同龄伙伴,使相当多的独生子女显现出了孤僻的性格,这与我们现在社会中讲团结、讲团队的发展趋势相违背。独生子女长期处于自己封闭的生长环境的中心,一直是家人的焦点,导致了他们的自我意识过强,很少与自己不熟悉的、对自己有看法的人交往,长期以往,导致自己隔离出了班级、社团,因此便会走向越孤僻越无人理睬,越无人理睬越孤僻的恶性循环之中。而富有团队精神的大学生,则常是同学和老师们“喜欢”的对象,他们通常表现喜欢与人沟通,喜欢与人们交流感情,在从事某项学习或工作之中,寻求别人的帮助,在别人需要帮助或提出帮助要求的时候,也会帮助别人。不难发现,与性格孤僻不讲团队协作的学生相比,无论是在学生求学过程中的哪一个阶段,讲团队协作的学生通常都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别人给予他更多的信任。因此团队精神不仅是学生的工作和学习中良好的工具,也对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有好处。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团队精神论文
返回:体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