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结论
本文通过对运用现代化理论对中国体育现代历史进程和文化抉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国体育现代化的真正的历史起点是 1860 年“洋务运动”而不是 1840年“鸦片战争”,是遵从了“现代化研究范式”中人或民族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一基准点,这也是中国现代化开端与中国近代史开端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二,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应该以 1911 年“辛亥革命”、1949 年“新中国成立”和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历史节点,将中国体育现代化进程分为四个连续的历史阶段:(1)1860-1911 年:中国体育现代化的认识与准备阶段。(2)1911-1948 年:中国体育现代化的探索与发展阶段。(3)1949-1977 年:中国体育现代化的波折与异动阶段。(4)1978-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现代化阶段。
第三,通过对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行深入研究,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分析得出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具有“外生性”、“集权性”、“融合性”、“功利性”和“曲折性”五大文化特征。这五种文化特征是中华民族对外来文化进行反复抉择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对体育现代化事业不懈追求的真实写照。
第四,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求,中国的体育现代化发展决不能在体育全球化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当今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应该树立“珍视传统、恪守底线;整体繁荣、内外兼修;以人为本、还‘体’于民”的指导思想,具体落实在“保护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多样性”、“提高中国体育文化的领导力水平”、“增强中国广大群众的体育幸福感”三个重要方面,这三大文化诉求将对我国今后的体育现代化建设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Allen Guttmann.From Ritual to Record:The Nature of Modern Sports[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8 .
[2]J. Maguire.Theory, Sport and Society[M].JAI Press Inc,2001.
[3]Nick T. Pappas .The Dark Side of Sport: Exposing the Sexual Culture of Collegiateand Professional Athletes[M].Meyer & Meyer Fachverlag und BuchhandelGmbH ,2011.
[4]F.Machlup.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UnitedStates[M].New L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2.
[5]M.U.Porat.The Information Economy: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M].USA.DOC. GPO. Washington, D.C.1977.
[6]R.Mansell,U.Wehn.Knowledge Socie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Development[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7]Crook.S.,et al.Post-modernization:change in advanced society[M].UK BrunelUniversity.1992.
[8]Inglehart.Modernization and Post-modernization:cultural,economic,and politicalchanges in 43 societies[M].Princeton,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
[9]亨廷顿着,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10]托夫勒着,刘江等译。权力的转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1]贝尔着,高等译。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的一种预测[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12]格里芬编。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13]朱孝远。史学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4]杜维运。史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5]梁中堂。关于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01:24-28.
[16]张静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现代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17]林甘泉等。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 25 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18]文化现代化:从“自由的文化”到“文化的自由”[M].杨竞业着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12.
[19]何传启。世界现代化研究的三次浪潮[J].中国科学院刊,2003,03:18-19.
[20]宋吉玲。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21]李宏伟。现代化理论与当代中国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
[22]谢立中。现代化理论的过去与现在[J].社会科学研究,1998,01:67-73.
[23] 任东波。历史观与意识形态:世界历史叙事中的现代化理论 [J]. 史学集刊,2006,04:138-143.
[24]何爱国。当代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5]王晓范。文化传统与现代化:中日近代摄取西方政治思潮探微[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05.
[26]曹方俊。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J].齐鲁学刊,2007,05:136-139.
[27]金岱。文化现代化:作为普世性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当下中国问题的文化进路论略[J].学术研究,2011,01:145-160.
[28]李翔海。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的哲学省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2,06:58.
[29]李武装。“文化现代化”研究述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03:84-87.
[30]张静,周三胜。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特征[J].社会科学,2005,10:117-122.
[31]李宗桂。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哲学省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2]杨耕。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3]郭世佑,邱巍。突破重围: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34]曹丽萍。传统文化与现代化[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35]徐奉臻。现代化:历史的困窘与困窘的思考[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6]杨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日本因素:1895-1945[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
[37]叶平,王蕊。中国教育现代化区域聚类与特征分析[J].教育研究,2003,07:7.
[38]李祖超。日本的教育现代化之路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03:23-29.
[39]滕珺。关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探索[J].教育研究,2008,08:32-40.
[40]冯增俊。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概念[J].教育研究,1999,03:12-19.
[41]顾明远。试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2,09:4-10+26.
[42]谷世权。体育理论与体育史论丛[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43]崔乐泉。体育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8.
[44]林伯原。中国古代体育史[M].台北:华联出版社,1990.
[45]李秀梅。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简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6]刘坚, 刘宗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新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47]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48]崔乐泉,杨向东。中国体育思想史·近代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9]崔乐泉,杨向东。中国体育思想史·现代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0]杨鸣亮,黄波。“文革”体育新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3,11:142-144.
[51]傅砚农“.文革”体育史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体育文化导刊,2002,05:29-30.
[52] 傅砚农 . “文革”中农村体育“兴盛”现象的思考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02:26-30.
[53]傅砚农。“文革”中“知青”对农村体育的影响及其原因[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72-73.
[54]熊晓正,钟秉枢。新中国体育60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55]傅砚农, 曹守和。新中国体育指导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6]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57]王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58]罗时铭。中国近代体育变迁的文化解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59] 韩会君,肖焕禹。实现体育现代化的理性思考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03:31-33.
[60]欧阳柳青,沈建华,康昌发。论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现代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04:22-25.
[61]杨晓生,陈长礼。中国体育现代化探析[J].体育学刊,2005,06:15-18.
[62]陶德麟,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3]吕红芳,边宇。美国“新体育”思想的历史解析与启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02:12-16.
[64]沈丽玲,张军献。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对美国“新体育”思想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06:43-46.
[65]刘欣然,邱祖建,黄玲。是城邦给了我生命:对古希腊城邦体育运动的文化研究[J].体育学刊,2010,10:37-42.
[66]记者 邢巍。 享受体育 幸福前行[N].中国体育报,2012-10-25004.
[67]邓文才。幸福观念下对体育价值的认知[J].体育学刊,2005,03:34-37.
[68]王洪兵 ,田雨普。家庭体育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分析 [J]. 体育文化导刊,2011,10:26-28.
[69] 李军兰 . 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J]. 社会心理科学,2013,04:61-67.
[70]陈作松。身体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J].体育科学,2005,05:65-68+82.
[71]张舜徽。张居正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致 谢
时光荏苒,我已在美丽的山东师范大学度过了七个年头。从长清校区到校本部,七年的光阴让我思想逐步成熟,知识逐渐丰富。
在毕业之际,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于涛教授。
于老师知识的渊博,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学海无涯;于老师治学的严谨,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精益求精;于老师师德的高尚,让我理解了什么是诲人不倦;于老师为人的儒雅,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博学笃行。
于老师不仅帮我打好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还教会我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方法,给予我很好的学术启蒙和基础训练,更培养了我兢兢业业的治学风格和谦和为人的生活态度,所有这一切都让我受益终生。毕业论文的每一个过程都凝结着于老师的心血,从选题到答辩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于老师悉心的指导。在未来的学术研究道路上,我将时刻牢记恩师的教诲,用实际行动严谨治学、报答社会。
特别感谢张志勇老师、宋玉芳老师、崔丽丽老师、潘丽霞老师、高虹老师等所有读研期间的老师们,是你们无私的传授了知识,使我在未来的社会道路上充满了力量。在此谨向所有培养我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还要特别感谢魏丕勇、李储涛和王增鑫三位老师。你们不仅是良师,能在我研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瓶颈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你们更是兄长,在生活上给我莫大的爱护和帮助,让我在远离家人的时候感到了亲切和温暖。
还要感谢于亚楠老师、李磊老师、李卫老师、张清风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教导和帮助。还要感谢体育学院 2011 级学术研究生班的兄弟姐妹们,谢谢你们给予我的帮助。三年研究生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友谊会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你们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本论文的完成远非终点,由于学生本人的学识能力有限,与导师的要求和期望尚有一定的差距,论文的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本人表示衷心地感谢,并将之作为新征程上的起点!
1引言1.1选题依据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代表团勇夺51枚金牌,超越美国,成为第一,这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历史性突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党中央发出了建设体育强国的号召,在全国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再创佳绩,取得金牌榜第...
2.地方精英的基本理论地方精英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各级权力、关系在基层交织与联系的纽带,也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系地方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体育社团的发展过程中,地方精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体育社团的建设、发展与繁荣都是通过地方精...
3.8提高张家口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建议3.8.1增强意识,培养观念由于张家口市城市急剧发展,农民演变为城市市民的人数一步步增多,这些人虽然融入了城市居民之中,但他们的认识包括对体育的认识还不很全面,虽然他们也参加体育锻炼,但对于体育...
3研究结果与讨论3.1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基本内容的分析第一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与1998年9月发布,是为了积极的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满足人们对健美操学校的需求,促进健美操运动积极,健康、持续的发展。一共包含一至...
5.3影响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相关因素分析影响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分以为主观环境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两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影响因素主...
4研究结果与分析。4.1近三届奥运会王皓及其对手反手的技术分析。4.1.1雅典奥运会王皓和柳承敏反手技术分析。柳承敏,1982年生,身高1.78米,右手直握球拍,是韩国传统的直拍单面拉打法,正手侧身位力量大,球路比较刁钻,旋转强速度快。柳承敏虽然...
2文献综述2.1国内研究现状近十年随着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试行(2002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等相关政策,自2007年起,教育部要求:全国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要在在大学校园中逐步幵展。各级教育部门...
4调査结果与分析4.1复旦附中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4.1.1复旦附中体育师资现状调査【1】目前,复旦附中共有14名体育教师,其中男教师8名,女教师6名,25-45岁的中青年教师占86%.参加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高一年级有13个行政班共469名学生,其...
5新媒体背景下驻济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对策5.1加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体育社团内部民主管理及健全体育社团规章制度高校体育社团的健康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有健全的社团规章制度,这对维持社团正常开展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社团内部的管理机制对社团...
摘要在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下,高素质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是高尔夫教育发展研究中重要的内容,也是高尔夫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我国高尔夫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高尔夫高职教育尚处在摸索阶段,高尔夫人才培养在数量、质量上都未能满足当前高尔夫行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