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中国体育现代化的成熟与稳定阶段(1978-至今)
20 世纪的最后 20 年,是中国体育飞跃发展,获得空前成就的 20 年。1978年 12 月 18 至 22 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纪元,实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转折。
这次全会的召开也将共和国的体育事业带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阶段。
其时,中国体育界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那场历史浩劫的瓦砾劫灰尚在清理之中,元气尚未恢复。然而国际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与中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使中国体育界骤然面对了国内其它行业部门所没有的一种时不我待的巨大挑战与压力。在党中央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国的体育界勇敢而坚定地迎接了这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迅速调整和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重点,制定了以奥运会为核心的体育发展大战略,为 80 年代以后中国体育的迅速崛起和腾飞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体育事业经历了三次大的战略转移,为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发展实现了三级跳。这三次大的传略转移不仅摆脱了“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历史阴霾,并且以强有力的发展势头迅速向世界体育强国靠拢。在改革开放后期的体育现代化研究中,将依照国家制定的三次重大决策进行体育现代化发展的研究分别是:(1)新体育的复苏:中国体育事业的战略转移--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奥林匹克战略的制定与实施;(2)新体育的改革:中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80年代中期体育社会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3)新体育的机遇:中国体育事业的历史高度--90 年代初体育市场化改革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中国体育现代化经历三次发展策略的调整,才逐渐完成了“后发性现代化国家”所必须经历的涅盘,才能渐渐实现自身的成熟和稳定。
中国的体育事业虽然经历的飞速的发展,但距真正的体育现代化仍有较大的差距,这种阶段性成熟与稳定只是与前期的发展相比的一种较为平衡与和谐的态势,但并不是意味着中国体育现代化在当前不存在矛盾。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当正视矛盾的存在,并尽可能地解决矛盾,进而更好地实现向中国体育现代化新高度的历史跳跃。
3.4.1 新体育的复苏:中国体育事业的战略转移
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 1992 年十四大召开前夕,是我国全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育事业的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体育系统和其它系统一样,从政治、思想、路线上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情况下,中国的体育事业也实现了从“集中经历抓政治运动”向“体育业务工作”的战略转移。
1978 年 1 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在 20 世纪内把我国建成世界上体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的奋斗目标。中国的体育现代化在逐渐调整和恢复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但是这一阶段的中国体育事业还相当的薄弱,群众体育活动还不够普及,学校体育还面临着重要的改革,多项竞技项目还尚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体育事业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发展水平,与世界上体育发到国家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约两个月后,即 1979 年 2 月初,根据全会精神及我国恢复奥运代表资格脚步加快的形势,国家体委在北京及时地召开全国体工会议,讨论工作重点转移问题。会议认为,整个体育系统必须及时、果断地将工作重点从政治运动转移到体育工作业务上来,攀登世界体育高峰,以适应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这次会议确定了“在本世纪内成为世界上体育最发达国家之一”的奋斗目标,并对参加奥运会前瞻性地提出了非常具体的任务和目标:明确提出要力争在 1980 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上进人团体总分前 10 名,获得 15 块左右金牌。为了保证这一目标和任务的完成,这次会议确定了“在 1979 年和 1980 年,国家体委和省一级体委要在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前提下,侧重抓提高”的方针。
在“文革”后期一切尚未稳定的的局面下,制定奥林匹克大战略需要承受国内外非常大的压力。为了尽快的思想奥运战略的预期构想。国家体委在给中共中央的请示报告中提出,将“加速提高我国运动技术的整体水平”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这个报告实际形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体育发展战略,即:以发展高水平竞技为先导,带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3.4.2 新体育的改革:中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1992 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定位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带动了中国的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展开全面而深入的改革,体育领域的改革也因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虽然中国体育与事业在 80 年代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如何才能保证竞技体育高速发展的势头并且兼顾日益高涨的群众体育需求,成为摆在 80 年代后期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面前的首要问题。
为了缓解由奥运大战略所带来的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矛盾,并且协调体育管理体制与体育领导体制之间的冲突,并且还要改变“竞技成绩好、体育科技差”的怪现象。在总结 80 年代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正式确立了“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以革命化为灵魂,以社会化和科学化为两翼,实现体育腾飞”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这是继 80 年前后制定奥运战略以来,体育决策层为保持体育发展的势头,进一步推实施动奥运战略而制定的新的发展战略,由此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的第二个战略发展阶段的标志。
随着体育改革各项措施的实施,体育事业改革的成效逐渐凸显出来:群众体育方面,坚持社会化的改革方面,积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群众体育组织体系日渐形成、体育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体育人口数量有所增加;学校体育方面,主要是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体育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体育教学改革各具特色,健康教育广泛开展;在竞技体育领域取得新的突破,积极实践《奥运增光计划纲要》,国际、国内各类体育赛事比翼齐飞,奥运、亚运赛场屡创佳绩,竞技体育总体实力进入第一集团;体育产业化出见成效,初步形成体育产业发展体系;体育科技、教育、宣传等事业发展迅速,中国体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呈现全面繁荣的景象。
3.4.3 新体育的机遇:中国体育事业的历史高度
1988 汉城奥运会的失利,给 80 年代中前期光彩夺目的中国体育界留下了长久的阵痛和反思。虽然 1992 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成绩反弹,取得了 16 金的好成绩,但 80 年代中后期到 90 年代初,对体育体制改革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认识不一,体育改革发展方向不明确。然而,随着 1992 年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发表,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由此掀起了新一轮高潮,促使体育界重新认识和思考体育体制的改革深化问题。在当年 6 月召开的着名的“红山口会议”上,在中央领导同志的亲自干预下,以足球改革为突破口的新一轮改革发展战略开始形成:“即中国体育一定要转变已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现行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和走出一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改革发展道路”.
并由此揭开了 90 年代中国体育改革发展的序幕,中国的体育现代化也随着市场化的战略逐渐走向新的历史高度。诸多事实证明,90 年代以来体育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以职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为核心的体育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这一大方向的,同时也是符合现代世界体育发展潮流和规律的。
中国体育事业走市场化的勇气和决断对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前进的方向,体育联赛机制的引入、全运会体制的调整、体育服务业的开放等诸多变化为中国体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活力。自 2001 年 7 月我国成功获得奥运会的主办权之后,人民对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国家对体育事业的发展给予力度空前的政策支持,对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更是逐年增加。国家体育总局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的任务是抓住北京奥运动会这一历史机遇,让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奥运会的筹办同行,以备战促发展的战略思路来统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国的体育事业在“奥运战略”的指引下,做到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全国范围内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活动,并且利用奥运机遇,初步建成与大众消费水平相适应的体育产业体系,培育体育产业市场。伴随着我国一系列的体育现代化建设,中国的体育事业达到了现代化进程的新高度。
当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为理念的第 29 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闭幕之后,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百年奥运梦想,书写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篇章。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体育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绚烂多彩的一笔,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也为中国体育现代化未来的发展创造了历史的机遇。这种机遇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奋斗的必然,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在体育事业的真实写照。后北京奥运时代,中国体育现代化并没有停下发展的步伐,而是借助北京奥运给新中国体育事业带来的历史契机,大踏步地向前迈进。
当北京奥运喧嚣的尘埃已经落定,我们已无需再用更华丽的辞藻来粉饰北京奥运的重要意义,也无需再将北京奥运为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发展作用提升到新的高度。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今时代,我们应当将激动的心情抚平,客观冷静地分析中国体育现代化未来发展的走向。我们还必须思考,90 年代制定的“职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为核心的体育发展战略是否仍然适用于中国体育现代化事业在未来的发展?面对新体育的历史机遇和潜在挑战,中国的体育事业应继续审时度势,保证体育现代化未来快速平稳的发展。
1引言1.1选题依据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代表团勇夺51枚金牌,超越美国,成为第一,这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历史性突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党中央发出了建设体育强国的号召,在全国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再创佳绩,取得金牌榜第...
2.地方精英的基本理论地方精英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各级权力、关系在基层交织与联系的纽带,也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系地方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体育社团的发展过程中,地方精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体育社团的建设、发展与繁荣都是通过地方精...
3.8提高张家口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建议3.8.1增强意识,培养观念由于张家口市城市急剧发展,农民演变为城市市民的人数一步步增多,这些人虽然融入了城市居民之中,但他们的认识包括对体育的认识还不很全面,虽然他们也参加体育锻炼,但对于体育...
3研究结果与讨论3.1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基本内容的分析第一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与1998年9月发布,是为了积极的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满足人们对健美操学校的需求,促进健美操运动积极,健康、持续的发展。一共包含一至...
5.3影响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相关因素分析影响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分以为主观环境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两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影响因素主...
4研究结果与分析。4.1近三届奥运会王皓及其对手反手的技术分析。4.1.1雅典奥运会王皓和柳承敏反手技术分析。柳承敏,1982年生,身高1.78米,右手直握球拍,是韩国传统的直拍单面拉打法,正手侧身位力量大,球路比较刁钻,旋转强速度快。柳承敏虽然...
2文献综述2.1国内研究现状近十年随着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试行(2002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等相关政策,自2007年起,教育部要求:全国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要在在大学校园中逐步幵展。各级教育部门...
4调査结果与分析4.1复旦附中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4.1.1复旦附中体育师资现状调査【1】目前,复旦附中共有14名体育教师,其中男教师8名,女教师6名,25-45岁的中青年教师占86%.参加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高一年级有13个行政班共469名学生,其...
5新媒体背景下驻济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对策5.1加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体育社团内部民主管理及健全体育社团规章制度高校体育社团的健康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有健全的社团规章制度,这对维持社团正常开展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社团内部的管理机制对社团...
摘要在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下,高素质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是高尔夫教育发展研究中重要的内容,也是高尔夫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我国高尔夫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高尔夫高职教育尚处在摸索阶段,高尔夫人才培养在数量、质量上都未能满足当前高尔夫行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