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

回归生活世界是传统武术发展的最终目标(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24 共1155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由于武术文化是以身体艺术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形态,任何细微的肢体变化都会有不同的技击与健身效果,通过文字、录像根本无法再现武术概貌。所以,挖掘的结果最多只是对武术进行了部分保护,与整个传统武术文化体系比较,只是做了一部分工作,并没有根本改变传统武术的消亡过程。

  此外,具有健身、养身、护身、增强武术技能的功法运动也十分丰富,包括提高肢体关节活动幅度及肌肉舒缩性能的柔功、锻炼意、气、劲、行完整一体的内功、增强肢体攻击力度的和抗击能力的硬功、发展人体平衡能力和翻腾奔跑能力的轻功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技术和功法都需要继承和保护,它们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是中国武术的真正代表。

  武术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体育的主要价值在于运动与竞技,中国武术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文化性和传统性传统,我们需要这样的传统来维护自己,达到我们精神境界和文化层面的诉求?.张倍年先生认为:“一个没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大文化竞争力的民族,很难说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如果说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区别西方文化的界碑,而武术恰是界碑上的碑文?.中国武术的传统承载着民族伟大、厚重的文化,昭示着中华民族不屈而宽厚的精神和文明。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面对西方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侵烛,我们更应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武术精神。面对西方体育的强势文化冲击,只有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之根,才是我们增强体育文化抗体,化解与包容外来体育文化的本源之心。

  8. 2中国传统武术回归生活世界的现实可行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回归的生活世界,既不是原始的混沛世界,也不是流俗意义上的日常生活,同样也不是回到胡塞尔意义上的主观先验世界。我们说传统武术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意味着取消科学世界,也不意味着用生活世界来“统治”或者取代科学世界。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虽然存在着本质性差异,但事实上,传统武术与生活世界的分离并不是倒退,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经阶段;科学世界的独立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回归并不等于原路返回。传统武术回归生活世界并不等于停顿或滞留于生活世界之中,相反,“回归”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回归应该是生成性、创造性、超越性的回归。通过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传统武术获得更坚实的生活基础与更深刻的意义之源。

  中国传统武术联系着中华民族古老、悠远而清晰的血脉,其博大的内容、纷迭的流派以及与中华文化交融的和谐精神和伦理道德,都体现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崇与感悟。中国传统武术的理论和技术,都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与主导精神,成为深深烙在国人灵魂深处的文化印记和一种民族化的生活态度与方式。武术即生活,任何一个习武者都必须生活在时代的风尘中,无法脱离现实,更不可能背弃现实。

  中国传统武术能融入人们的生活,其优势在于:首先,传统武术内容丰富,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截至目前,我国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就有129种,不同的拳种有不同的技术和风格要求,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人,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其次,传统武术运动不受时间、季节、场地器械的限制,这种广泛的适应性是其他健身项目所无法比拟的,为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再次,传统武术深厚的文化底蕴更符合中国人的心理,习和健身理念。

  纵观世界所有体育项目,包括风靡世界的竞技体育运动,没有一个项目可以和中华武术的时间性相比。因为,这些体育项目都有其时间的阶段性,可长可短,最终会因为生活或身体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传统武术是综合了多种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生活方式,一个真正得到传授的弟子,基本要学的不光是那些刀枪棍棒,还要学习药物知识、医学知识(偏重于伤科)、行走江湖的“唇点”一也就是黑话等,更重要的是学习怎么做人处事。陈勤建曾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世态“代代相续的生活样式,要从现实社会生活状态出发,恢复和保持其赖于生存的基础生活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采取动态的生活化开放式的保护方式,在居民现实生活流中自然流溢。即使是馆藏的形式,也不应排除其生活化的再现,给人有直接的参与和体验。让创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核心的原住民,在现存社会的生活流中得到实现真正的保护。” ?中华武术的道德教育是和本身融为一体的,己经形成了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低调,不张扬是中华武术基本要求,它渗透在习武者的生活中。如果你选择了中华武术,就意味着你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将会对你的人生产生巨大的、深刻的、久远的影响。

  总之,中国传统武术是最能适应人类发展趋势的,从而也容易成为世界人民热烈追求的未来体育文化。传统武术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因此,传统武术发展回归生活世界是必然的,更是现实可行的。

  8. 3中国传统武术回归生活世界的现实路径。

  因为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含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国家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它是人民生命创造力的高度展现,也是体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维护国家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因此,本文认为以身体艺术为表现形式的武术文化,其真正传承只能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传身授来完成。

  武术传承需要两类人:一类是民间武术传人,这类传人要由国家武术主管部门管理,并提供展示技艺的机会,操作方法如下:再次开展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对认定的拳种与传人提供参加每年一度的“全国武术大会”的权利与机会;另一类是高等院校以武术为主干学科的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的学生。高等院校的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要注意招收传统武术练习者中的优秀者进行培养,通过他们把传统武术带到高校,通过高校向社会传播。各个地方、省份的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都分别招收在本地流行的地方拳种流派习练者。通过高等院校实现武术文化与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高校传统武术的传承者,应注重传统武术的文化性、科学性与传统性中国武术是民族艺术类项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既然是文化,它就不仅只是通过“比赛”传播。武术传播最重要的途径应该是“教育”,发挥武术的教育功能才是武术发展的长久之计。

  武术高于体育,属于文化。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规范下,形成了强调整体合一、注重道德修养的技术体系和教练原则。它不仅能让习练者通过练习武术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中的整体特点、伦理特征和辩证特色,还能将这辟有利于人类进步与和平的知识内化为锻炼者的行为准则,取得良好的教育作用。

  武术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协同发展中,自然地融会了中国传统哲学、伦理、美学、医学、兵法等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容,形成了武术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合二为一的武术文化。

  武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武术的各种表现形式成为了展示和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方式。人们练习武术的过程,也是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内容,会在武术练习者的性格、品质中潜移默化,从而诉诸于生活实践中,这就是武术的教育过程。通过练习武术,不仅能获得武术丰富多彩的技术内容,而且能了解和吸收中国文化的精髓,获得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8. 3. 1政府应加强对传统武术的重视。

  从政府方面来说,必须加强对传统武术的重视,把传统武术工作真正提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上来,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在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电影、报纸、杂志期刊等宣传媒介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大力宣传传统武术,加紧对传统武术史料的挖掘、整理和理论研究工作,并加以保护、抢救,使其技术特色得以保留并健康发展。整理的过程要对传统武术的拳理、拳技、历史渊源要考证;对深奥的拳理、难懂的术语要解释,让传统武术的拳理更浅显易懂,为传统武术的长远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加强和重视传统武术教师队伍的培养,打造一支武德高、专业素质强、文化涵养好、教学能力过硬、有真才实学的传统武术教师队伍。

  积极做好传统武术的国内推广工作,将传统武术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在幼儿、小学、中学、大中专院校以及研究生教育阶段全面开展传统武术教育,让传统武术切实走进校园,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大力推动大众传统武术活动的幵展,充分发挥传统武术健身、休闲娱乐、医疗等方面的作用,让传统武术成为人民大众所喜爱的体育项目。在军队、公安、武警、保安等系统中开展传统武术训练,让战士更好的保家卫国、服务人民。建立和完善传统武术竞赛机制和比赛规则,建立科学合理的传统武术段位制,加强传统武术竞赛人才的培养,规范传统武术竞赛活动,既保证传统武术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又要保证其不会走上竞技武术的老路上来。

  在推动传统武术国内推广的同时还应加强传统武术的国际交流,坚持走出去和走进来相结合的方针,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加快传统武术向世界的推广。我们可以派有真才实学的传统武术家到国外宣传和传授传统武术,广泛建立国际传统武术联合会、俱乐部,举办大型的世界传统武术节,鼓励国外学员来中国学习传统武术,为国外培训传统武术学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充分利用国际舆论媒体、翻译传统武术书籍等方式向世界宣传传统武术。

  总之,只有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传统武术才能逐步回归生活世界,保持可持续发展。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