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

中国传统武术与“科学世界”(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24 共732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7. 4传统武术走进“科学世界”与传统武术的异化

  7. 4. 1从与竞技武术的差异看传统武术的异化

  7. 4. 1. 1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文化差异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人文主导型”的社会,注重天人合一和道气论,传统武术对人的培养方面就受这种文化的影响。形成一个显着特点是:通过身体锻炼来以外达内、以表及里、由形而下的身体有形的活动,来促成形而上的无形精神的升华,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

  西方社会是一个“科学主导型”社会,体育隶属于生物科学,其理论体系偏重于生物、上理、生化、心理、遗传、基因等方面,思维方式上讲究竞技性、技术性、审美性,理念上重精神、重名利,观念上强调“更高、更快、更强”.因此西方体育崇尚身体的外在表现。竞技武术也受其影响,只追求身体运动的外在形式,不再重视其动作的传统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想货离。

  7. 4. 1. 2竟技武术与传统武术技击价值的差异

  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性。传统武术是一个庞大的整体,单从技击内容上讲,就包括擒拿、摔胶、散手等。古代习武之人上台较技时,是没有动作招法限制的,用中国的一句古话就是“以胜败论英雄”.这样练武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来习练武术项目,因此中国也才有如此多的门派以及门派之争产生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是保证中国武术的源远流长的重要因素。从哲学角度讲武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需要与对需要的满足,在中国古代社会传统武术能繁荣昌盛起来就是因为它的有效实用的技击性符合社会的需要,武术是改朝换代的强有力工具。历史发展到今天,在法制和民主的社会环境下,虽然人们对其技击性的需要日益减少,但可想而知无论何时何地武术的技击作用也有它的“用武之地”.军人、武警、公安人员、探险家都需要有个体搏击能力,就连普通老百姓也应该有,否则碰上应该见义勇为的事也是束手无策。

  竞技武术发展趋向分途,套路是套路,散手是散手,成了毫无相干的两件事情,这一点也不夸张。套路发展只注重它的表演性,即西方人的peorfmrnaee,也就是越来越体操化、舞蹈化了,中国武术原有的特性在它身上已荡然无存。套路运动在训练上,只追求“高、难、美、新”,技击性的动作日益减少,即使有一两个技击动作教练也不会给你去解释如何去运用,运动员更是不知其所以,一味的去练习标准动作。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武术技击中的出拳讲究似直非直。

  而套路中如果你伸不直,动作就不舒展,就是错误的。长期如此,在运动员的脑海里就形成思维定势:冲拳要伸直,然后是每做动作就必然伸直。再说现代的散手,也只是几个简单拳脚动作的组合练习。散手运动员对于近身的搏斗毫无对策,因为他们几乎不会摔政和擒拿等动作,即使会点可能也让那“可爱”的拳击手套朿缚住了。这样的散手比赛对于注重实用的观众来说是不喜欢的,如果在现实中你与别人搏斗不可能去选择场地大小或制定各种限制性的规则,所以人们只欣赏传统武术中那种“无论什么动作只要能把对手制服”的运动形式。对于1998年山东散手对抗的一场比赛中出现一名运动员把另一名运动员推下擂台的可笑动作,难怪有很少群众去看。比赛中象“推、操”这样的动作体重大的运动员肯定占优势,毫无武术的战斗技巧可言,这与两个农妇打架还有什么区别?

  借用邱ZS相教授的一句话:具有传统特征的武术项目融合了哲学、中医、养生、气功、兵学等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而随着社会的需要,武术向高、一难、美、新动作发展,逐渐失去了武术的本质技击性,失去了武术的本真,与生活世界相背离。

  7. 4. 1. 3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健身价值的差异

  武术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健身。传统武术动作简单实用,易于演练,适宜于大众练习。几千年来,传统武术与中医、气功、骨伤科等同再一个文化区域内相互融合、渗透,又共同丰富、发展,从而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人体养生体系。如传统武术吸收中医辩证论治的基本方法,根据不同人的年龄、性别、体质来选择适合本人锻炼的项目;在锻炼方法上,注重壮内和培养真气以达到健内安外的健身效果;另外,在纠正错误动作时还提出了 “全身之病,腰腿求之”,“梢节之病,根节求之”.除此之外,传统武术和气功结合,通过气的运行,使锻炼的人们达到人体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整体处于一种自然和谐的境界。还有传统武术与养生学等方面的结合,总之所有这些使武术形成“内外兼修”的完整体系。

  竞技武术的达标训练是在西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人体的肌肉、骨豁、神经、血管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理解剖知识去对某块用力肌肉进行训练,以使其达到某种程度,它用一种直接、武断,甚至是通过较为残酷的训练达到功力的增长。由此现在人们越来越发现竞技体育的危害:为了金牌,不惜一切代价。

  然而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如同地理资源一样,我们必须考虑身体的可持续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竞技武术到底锻炼的是些什么人?很显然不是大众,大众做不出那种高难度的动作,而且有些动作即使年轻人可以练,但是到老了也就无能为力了。例如自然形成的太极拳本就是很好的健身运动,但奥运太极拳套路中添加了腾空动作,显然走的道路有些偏颇。就连血液中流着武术特质的中国人就感觉难以练习,恐怕外国人更是忘尘莫及了,因此这绝对不利于武术的国际性传播。

  竞技武术与健身价值的背离更是不符合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它对人体极限的要求不可能适应广大人群,与人生的生活理念相背离。

  7. 4. 2从竞技体育在现代社会中不良现状看传统武术的异化

  7. 4. 2. 1兴奋剂对运动员的危害

  众所周知:现代竞技比赛之前最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兴奋剂检测,说明了兴奋剂在比赛中的泛滥,这与奥运会等其他大型比赛的竞争原则相违背,使比赛失去了意义,更重要的是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了终身危害,使女性男性化,男性衰老化。

  7. 4. 2. 2退役竞技运动员的凄惨现状

  升国旗,奏国歌,鲜花,掌声,在百姓眼中,运动员尤其是取得过世界冠军的运动员身上永远笼罩着一层光环,他们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追随的榜样。然而着名举重运动员才力的落魄而死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运动员特别是那些冷门项目的运动员在告别让人羡慕的领奖台后,有些人的生活却是相当的艰难。辉煌一时的马家军退役后的运动员,除了王军霞、曲云霞、姜波等少数几个在社会上名气很大的队员境遇不错外,其他大部分都处在待业状态。马家军中第一个拿到世界冠军的刘丽和爱人都没有固定工作,一家三口住在一套月租300元的一室房子。她说:“压抑了 6年,我的脾气变得很坏,是变本加厉的那种坏。”

  就在马家军当年正辉煌的时候,一名从马家军退役并分到沈阳公安局派出所工作的队员,工作不长时间就自杀身亡了(摘自:新华网一焦点网谈,2003年9月11日)。这不得不使人们产生疑问:体育的竞技为了什么?

  7. 4. 2. 3竞技体育与大众健身的关系

  竞技体育项目是为相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运动员设计的,而对于大众健身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大众健身不需要过高的技术要求,就竞技武术来说,大众也不可能做出那些高难度的动作,有时勉强做了也会造成受伤,这就适得其反,当然更不用说老弱病残之人。竞技武术的发展严重背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甚至使得武术练习者的追求不再是身体上目的和手段的统一,而演变成纯粹的手段而病痛不断侵烛着身体。因此竞技体育对于大众来说只能看不能做,享受的只是一种感官的剌激而己。与此同时,现代竞技体育的商业化、政治化和非大众化,却正在成为社会竞争意识的催化剂,加剧了人们的身心异化。

  7. 4. 2. 4竞技武术的器材对大自然的破坏

  竞技武术对器材方面有严格的要求,白错树因木材坚轫、耐水湿、弹性好,自身纤维密度大,有较强自然拉力,常作为竞技武术器械中棍与枪的材料,因此大量的白蜡树被采伐。目前中国的白蜡杆生产基地主要为河北和河南等北方地区,白蜡树是北方固沙的一种重要的植物,也是控制盐碱地重要的作物,为缓解北方土壤盐渍化起到重要的作用,白错树是大自然造化中的一员。然而,据测试,一根白蜡棍在普通地面上使用,平均寿命为3-5天,因此把一根3年才长3米的白蜡木用来制作使用寿命仅几天的武术棍、枪着实可惜。

  综上所述,21世纪既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还是一个不断改革与创新的时代,尤其是当前我国文化正处于全面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武术运动的政策导向是竞技武术至上,竞技武术不断推陈出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武术的科学化、现代化成为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武术的科学化的确推动了武术的发展,却也为人类的生活世界带来了一些重大问题:如兴奋剂导致的疾病、竞技武术带来的运动伤残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等等。现代竞技武术运动追求标准化、符号化、数字化、概念化以及武术内容的可量化,这使得武术原有的内涵被革劣、被遮蔽、被弱化。武术缺乏核心文化的支撑,开始走样了,有人说现在的武术套路就是舞蹈和杂技,散打就是西方拳击的变异,竞技武术过于追求物化、表象化的东西,己看不到半点传统武术的影子。中国武术原有的诸多文化精神和内容在竞技武术这一系统中被抛弃了,竞技武术的单一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武术的现代化是发展的必然,但过度的科学化使武术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本真,人们开始意识到传统武术走入了 “科学世界”

  这个冷冰冰的世界,这是个误区。此时,我们听到了生活世界的呼唤,人们开始寻回失去的本真,找回传统,保护我们最大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回归生活世界。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