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

毛泽东军队建设思想与运动训练的关系(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2-26 共835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3.3.2.3 教育培训,有机结合

  毛泽东的《实践论》认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循环反复的过程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规律。由此可知,教练员对运动训练规律的认识也是这样的一个渐进过程。在此过程中,学历教育主要偏向于体育学科的理论知识学学习,这是一名合格教练员的必须要具备的知识,同时也是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岗位培训则更偏向于运动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教练员怎样才能练的更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练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

  建议,对于退役运动员,因其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运动时间能力,故可采取“学历教育在先,岗位培训随后”的培养模式。而对于刚刚大学专业毕业的新教练,因在大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扎实、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故可采取“岗位培训在先”的模式,这样的方式方法,更由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大的限度地提高教练员的实践能力。

  3.3.4 部队管理与建设与运动队管理与建设的分析

  战斗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军队强弱的主要标志,是决定军队胜败的根本因素。

  军队建设,说到底是一个战斗力建设的问题。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在上世纪前期的各路武装力量之中脱颖而出,之所以能在条件长期落后的情况下战胜强大的对手,是因为它是一支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的完全不同于中国军事历史上任何一支部队的新型的人民军队。从这支部队诞生之日开始,它就拥有它坚定的信仰、明确的目标、优良的作风。这个信仰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目标就是解放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这个作风就是艰苦奋斗,顽强战斗。并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的党始终坚持以此三个方面为主对这支军队进行不断地建设与改造,始终使部队保持着高昂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运动队强弱的主要标志,同时,也是检验一支运动队的管理与建设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志。运动队是由运动员以及围绕运动员培养的人、财、物、时间等因素组成的一个庞大的系统。系统各内部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管理和建设一支优秀的运动员,就是管理和建设这些内部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协调各要素之间和谐稳健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要素之间的作用,为培养运动员最高的竞技能力服务,为国家创造出优异的竞技体育成绩。

  3.3.4.1 明确目标、任务,加强队风建设

  加强运动员的思想认识,坚定运动员运动训练的信念。使得运动明白,作为一名运动员,他们的目标就是努力拼搏,夺取冠军,这份信念应坚定不可动摇,须贯彻这个竞技训练的始终;他们的任务就是坚持不懈,努力训练,时刻为最后的夺冠做好准备。这一切是竞技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最基本的保证,要得到这个保证,就必须加强对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建设优良的运动队作风。

  一支运动队的队风,主要反映在运动队的战斗力与凝聚力,体现在运动队的群体规范与群体意识。要建设一支优秀的运动队,必须要抓住运动队管理的特点,分析影响队风建设的各个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这些因素,有内有外。从内部来看,主要有教练员的表率作用不够、运动员的思想素质不高、思想教育工作部到位等等;从外部来看,主要有思想教育工作形式化、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学校与家庭的工作有所不够等等。所以,要解决一支运动队的队风问题,建设一支优秀的运动队,绝非狠抓某一方面可以取得成效的,而是要去认真的调研、分析影响运动队队风建设的内外因素,去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单一只从内部或外部因素入手,不孤立、片面的考虑问题,而是将两者认真的联系起来,去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使影响的因素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加强力度,真正地要做到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3.3.4.2 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将发展的眼光融入运动队的管理

  马克思辩证唯物法认为:世间一切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当中。这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这种本质属性存在于客观事物当中,同时也可以存在人的思想认识当中。

  毛泽东的《实践论》也认为:人的认知通过人的实践在发展,发展的认知再作用于实践活动,从而形成新的认知,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时间-认知-再实践-再认知这一循环反复的过程。

  我们对于运动的建设与管理,必须要遵守这一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运动队的工作实践,摸清运动队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队伍特点,清楚的认识到运动员在思想认识、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有着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一个成功的运动队管理,并不是照搬经验和教条,机械地对待运动员,而是应该认识他们的成长发展规律,抓住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与方法。例如,作为基层的业余体校,绝大部分运动员正处于儿童或少年时代,很多良好的训练和生活还没真正的养成,对待这些,对于队员的管理者,应当将生活与训练作为同等地位的任务一起抓,让队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队风,从而更好的为训练工作服务。

  但只是适用于管理的某一阶段,随着队员年龄的增长与训练水平的提高,管理的方法也必须随之改变。我们大家众所周知的刘翔与孙海平的组合,曾将中国的跨栏运动改写了历史,引得无数国人热血沸腾。仔细研究两人之间关系,我们不难发现,这对组合之间既是师徒又形同父子,在训练的时候,往往是孙海平制定了训练计划后,根据刘翔的训练反馈于相互之间的探讨去不断的改进,在对刘翔的管理上,孙海平的角色既像一名教练又像一名合作者。正是这种相互探讨、合作的关系,才促使了刘翔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创下了一项又一项的优异成绩。

  想要建设和管理好运动队,还要求管理者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将发展的观点与方法融入进运动队的管理工作。精神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物质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会存进作为社会个体的运动员精神世界的发展,包括运动员的独立意识、民主意识、自我意识等。这一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新时代的管理者,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在管理过程中,不仅仅是重视训练、管理金牌,更多的还有关心运动员的疾苦、尊重运动员的人格,管理工作讲究技巧、方法,从而实现运动队的管理目标。

  3.3.4.3 尊重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合理处理“严格”与“关爱”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发展推动着事物的向前发展。不同事物之间又有不同的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真分析事物的矛盾,抓住矛盾发展的特性,就能正确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有的放矢,指导事物向预想的方向发展。

  第二次国内革命初期,各地的武装起义均遭到失败,面对如此重大的打击,中国共产党人对前途产生了困惑,不知如何的革命方式才是正确的。这个时候,毛泽东撰写了着名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文章指出:当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情注定了国内反革命阵营内部并不统一,并伴随着各种矛盾的存在,牢牢的抓住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利用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平衡,中国的红色政权定能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生存下去,最终可以达到星火燎原之势。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清晰的看到,当前中国的矛盾已有国共对抗上升到了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民族矛盾,从而适时的调整了对国民党的政策,提出了伟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联合抗日的路线、政策。

  由此可见,事物的矛盾是伴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变化的,只有抓住了事物不同时期的不同矛盾,才能正确的引导事物的发展。我们的运动队管理工作亦是如此。在运动队的实际管理中,我们会碰到许多的矛盾,例如优秀运动员与普通运动员之间的矛盾、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矛盾、奖励与惩罚之间的矛盾等等。要正确处理好管理中的这些问题,使运动队和谐、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运动员管理,目的是为了有效保证运动员的竞技训练生活,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这其中,如何处理和解决“严格”与“感情”的关系,就成运动队管理的最突出矛盾。

  “严格”就是要求运动员严格训练。竞技训练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运动员机体改造与适应的过程。训练过程,通过不同的手段与负荷,让运动员不断的去适应,不断的去提高机体的能力,提高运动技能。这一切,没有严格的要求和严格的训练是难以达到的。所以,为了竞技成绩,建立一个严格要求、纪律严明的运动队是十分必要,这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本条件。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运动员作为一个“社会人”,是有感情与思想的,想要达到严格的训练目的,必须要有相应的人际与感情基础,否则,将难以调动运动员的内因,即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影响运动员潜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一个好的教练员在管理运动员时,应当从对运动员的“关爱”出发,他的角色在竞技场上应当是教练员,在生活上应当是管理员,在思想上应当是辅导员,通过对运动员的关爱,与运动员建立感情,让运动员真切地感受到这份爱护与关心,从内心自觉的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为心中的理想与目标努力拼搏。

  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说“严格”是目的,那“感情”就是条件,对待运动的训练越严格,越要注意感情的投入。所以,运动队的管理成效并非单一地“严格”或单一地“感情”所产生的,应当重视两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和谐发展。在严格要求完成各项训练任务的同时,还要增强对运动员的关心爱护,满足运动员正当合理的要求,设法解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感情相融地真诚地对待运动员。

  最后,我们还应当看到,“严格”与“感情”匹配也是有特殊性和相对性的。不同训练阶段时期两者的内涵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两者之间如何实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去参照,需要运动队的管理者,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实践情况,不同的对象,去具体分析,寻找最恰当地最适宜地运动队管理方法。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