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

自画像艺术在中国古典传统艺术中的缺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8-04-24 共299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题目】 中西方文化差异下自画像创作探析
【第一章】 概述自画像研究的意义及文化内涵
【第二章】 自画像艺术在西方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 自画像艺术在中国古典传统艺术中的缺位
【第四章】 西方自画像艺术及其观念的东传
【第五章】 我的自画像创作分析
【结语/参考文献】 自画像艺术创作中的中西文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展开更多

  第 3 章 自画像艺术在中国古典传统艺术中的缺位。

  3.1 试分析古代中国社会为何没有出现自画像艺术。

  曾经读过英国史学家贡布里希先生编写的《艺术的故事》一书,他在此书开篇时提出一个观点: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个体主观意识在欧洲艺术创作活动中的重要性,也许他的言论足以概说欧洲文明的发展大致的规律,发生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艺术现象很明显就是创作者个人意志的集合,不难发现的是欧洲的文化传统非常尊重个体价值,然而贡布里希先生的这种观点,是否同样适用于中国的艺术和文化呢?中国古典传统文化是矗立在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一个独立运作的系统,虽然历史上曾遭到多次外族文明来犯,但华夏族的文化从来没有被任何外来文明完全的中断过,也没有被任何文明大规模的影响过.一直到近代之前,都是自成一派.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众所周知,中国是汉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们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一套内在的精神资源和文化逻辑,文化尚且如此,何况艺术呢.

  中国在远古就已出现过以人类自身为形象的图案,但被学术上认可为人物画是在先秦,虽然中国文化产生了人物画,但始终没有能够出现类似西方自画像图式,至于中国为何没有能够产生类似欧洲人对镜自画的形式,更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中国社会没有镜子或镜子工艺的缺失,实际上有比这个更深层的文化原因,由于原因众多且繁杂,因此我仅从文化与技术两个主要维度尝试探其现象的差异,我个人认为从两者文明源头去追溯其原因是相对比较准确的.

  在我们中国的文明源头里,出现最早的人物形象是泥塑和陶器人像,由于中国的绘画的源头学界一致认为是来自象形文字,因此,在中国的绘画观里,书画同源的概念自然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古人认为绘画和书法是享有一个祖宗,而且书法写意之抽象美和欧洲哲学里所产生的模仿自然的真实美具有天壤之别,虽然谢赫的六法论中提到过关于模仿自然的一条法则便是应物象形,但这条法则和标准仅仅是在要求中国古代画家表达心中对客观自然物象的主观理解以及主观处理之后的主观的形,因为儒家和道家观念不追求逼真的美学主张,因此中国文化在审美上与欧洲有着巨大的差异,自从先秦伊始我们的文化系统里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文化和老庄哲学以及后来一世纪传入的佛教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儒释道三家并行以及互相融合的世界观,在儒释道哲学观念共同的作用下,产生了中国艺术独有的形态魅力.这种出世的世界观很难会产生出欧洲艺术中的自我审视的方法论,毕竟目的不同,从而更不可能出现三维透视学等以追求真实为前提的技术.自早期的夏商周奴隶制社会形成的独特的礼乐文化制度以及发展到两汉时期以儒家和老庄哲学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文化观成为中国古典绘画精神底色.从政治上看,我国历史上只有少数几个朝代是被少数游牧民族所统治,绝大部分时期是由华夏族所统领,其文化特点是以农业为主的农耕文明的汉族社会,政治特点是儒道观念结合为核心的封建君臣制.农业文明直接导致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很注重气象节气等自然因素,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绘画观.
 


  加上,由于早期的礼乐文化对于中国艺术的要求是成教化助人伦,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中国古代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大多都是带有一定的教化意义,并没有太多的自我反观的色彩,封建集权和人伦社会观是古代中国政治生活的主要特点.因此,在这种政治形态的世俗社会中生活,很难产生类似欧洲个人主体思想,其结果直接导致没有能够出现以民主为核心的社会制度.虽然庄子的思想体系里也讲究个人自由,尤其这一点可从魏晋时期的士人阶级的思想里找到端倪,只不过这种自由的追求没有在中国社会形成大规模的气候,反而在中国艺术史上被归于避世之用,从而在集权的社会中,个体意识也得到很大限度的压制.

  再者,秦汉之后的诸多时期发展起来的中国美学理论,也大多以出自先秦时期的儒道与老庄哲学.例如,老子提出的道气象等概念以及道法自然的美学主张,这些观念成为后来中国画家的美学思想核心,道是有和无的统一,道家哲学主要讨论有和无以及虚与实等世界观的关系命题.

  从魏晋时期开始,受到了这种来自先秦哲学的影响,当时的中国美学家认为,画画不是要体现客观的物象,更不是简单的再现客观世界,而是要体现道及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创作的内容无疑就是根据涤除玄鉴等美学思想主张来进行,南朝画家谢赫提出的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最具典型.儒家思想与老庄哲学影响到后来自始至终都在影响中国绘画的走向,包括对后来形成的中国特有的古典山水画风貌的出现也有重要意义.

  中国绘画发展到唐朝,美学就更加的注重抽象美和意境美,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美学反映.因此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的艺术极为讲究意境美,寄情于天地间,抒写心中之情与景为主要特点,哲学源头上的不同导致了自画像是不可能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诞生.中国古代社会虽产生过族民意识,但从来没有产生过公民意识,这也是自画像不能够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3.2 从科学技术角度探究其原因。

  据悉中国很早就有了毛笔这种工具,大概是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初现,夏商周出现过类似人物画形象的作品,但题材上往往是和封建礼教有关,承载这些人物形象的是石板和古代墙材,当时描绘的图像都是祭祀用的,根本没有出现画家独立思维的画作,更不用提自画像了,学术上认为,最早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出现并且独立成为画种要追溯到先秦战国时期的那幅《人物龙凤帛画》.可以从图像中看见,承载介质使用的是帛,从内容性质上此图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学术上之所以将这幅画视为中国人物画的开端,是因为在此之前出现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体现得不够典型和详尽,但是即便是这幅作品从中也不难看出,当时的图像制作者仍旧是没有多少的自我意识,审美情趣也显得粗略简单,内容和原始的巫礼文化仍旧是藕断丝连,直到唐代有一批重人文素养的人物画家出现,例如阎立本等人 ,但他们的画作是依据中国的道家画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标志着中国具象人物画在中国社会的成熟,可是反映的题材也大多是政治的自我意识仍旧欠缺(图 8),另外从表现的技术而言,中国没有产生像西方一样的焦点透视,但中国人创造了散点透视,这与中国古典审美主张的追求有关,中国古典艺术的特征重在抒写心中之境,尤其是宋代产生的文人画,因此描绘目的不是还原自然的客观物象,讲究不求形似,求神似的原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念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再者,中国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其造型的方式与中国传统媒材的制造技术关系是千丝万缕的,自汉代起中国古人作画多采用绢和纸,尤其是汉代改进的造纸术与之关系甚微.

  此外,中国人虽没有发明欧洲人那种制造平面玻璃镜的工艺,但是中国人民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水为镜’自观的阶段之后,在先秦时期并发明和制造了以青铜为主要原材料的铜镜,只不过当时的铜镜多为占卜与巫术所用,目的不是用来给人的形象自观而是祭祀之用,而 16 世纪威尼斯人发明的镜子技术是在近代才传入中国社会并使用的,在此之前,中国人利用自己民族所制造的铜镜为自我形象的明鉴,这一点可以从顾恺之《女史箴图》中看见这种中国古代镜子,这种镜面当然与欧洲人的镜子相比,缺乏清晰度,还原度自然是大打折扣的,中国古代发明镜子,主要是为了古代贵族女性仪容和梳妆之用,不像西方人对镜像有迷狂之恋,因此中国古人的文化里的自恋倾向没有通过自观这种方式来传达,反而转向了一种玄乎的色彩,以上多种文化和技术上的因素综合作用下,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自画像艺术没有在中国文化里出现.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艺术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