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

电影中悲剧性女性美学表现(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22 共691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5.2.4 电影风格独特之美

  将悲剧以艺术有节的的方式表现出来,上升到美学和哲理高度,应用到艺术领域,变成了哀而不伤的中庸艺术。与国外艺术家彻底而毁灭地表现悲剧性女性手法不同,中国艺术家偏向于“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表达和展示方式。但这种不偏不倚的中庸手法,很难达到毁灭式的发泄,但是以特有的场景和限定,借助传统背景给人深刻地印象和感官感受30.在悲剧电影当中,女性的率真和苦情戏份往往吸引观众,女性坚守着自我牺牲得到观众的共鸣和同情。梅珊坚持自我,想唱就唱的风格与大院中其他女性的勾心斗角完全不同,但是她的美丽风情,大胆追求爱情的精神,活脱脱是中国版的《安娜卡列尼娜》,最后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定的爱情信念。

  众多悲剧性女性影片中的悲苦,是现实环境和内心意识都难以突破,无法宣泄的郁结苦闷。影片中大太太虽然是大院里的女主人,但是她始终是陈佐千的附属品,眼睁睁看着争宠、陷害、发疯等悲剧的发生,她无能为力,只能听见旧人哭,眼见新人笑。随着一个又一个小妾的入门,同样的惨剧不知道还会再发生多少。唯一不变的,是她母亲和大太太的身份,这个身份一方面使女性内心产生一种深厚无比的痛苦悲情,一方面又在自己的内心取得了胜利。

  总之,悲剧性女性戏是男性审视之下的悲剧性女性美。在悲剧机制里,女性外在的阴柔美和长期压制在内心的道德是统一的,女性世界中,情感始终是终极的追求目标,也是所有女性的信仰,所以为了追求感情的平衡和稳固,女性创造着自我牺牲的悲剧神话,看似所有的牺牲也都有了更加高尚的理由。而在所有女性团圆结局的调和下,现代审视的中庸格调更加客观和突出,也更加符合了女性是男性幻想中的理想存在。这么说来,女性的悲剧并非上天注定,而是被男权社会里的大众意识所赋予的。

  5.3 悲剧性女性电影的审美效应

  虽然说悲剧电影更多的框架是悲剧、失败甚至是死亡,但通过美被毁灭的严重形式来肯定美,通过苦难使人们产生悲痛的同时,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从而在精神境界上获得审美满足和愉悦。在观赏悲剧电影中,主人公原本只是个平凡人,却受到命运的摆布使自己陷入极惨的情况。而观众面对这种情况极容易产生哀怜和恐惧。正如叔本华所说的那样,它把我们“推向振奋的高出”.由此可知,在悲剧中失败不是怯懦者的屈服投降,而是艰苦卓越奋斗后的失败。欣赏悲剧能让人把情感展现并加以净化。使人们在认识黑暗和消极事物的过程中更加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认识升华自我,从而提升审美意识。所以,在悲剧审美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悲剧本身和其所引起的主观感受和效应,更应该在审视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达到最终的积极效果,通过反类的观摩,在悲剧故事中吸取教训和意识反映,从而更加关注自我提升,避免消极因素引起的负面反映。人类正是在学习和观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从而进入更美好的生活状态。

  电影重要类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具有悲剧性女性传奇色彩的。这种极端化的情感电影表达方式是悲剧电影的一个突出方面。而“哭泣落泪”则标志着观众感动程度。人们为什么会对悲剧性女性电影情有独钟呢?这和观影者深层心理机制和文化传统教育有关。通过观者引起伤感或者同情的情绪和反应,使悲剧性女性电影获得市场汇报的票房秘籍。而由于生长环境和长期的价值观念引导,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不同观念所致男女性在接受事物的心理和对事物的审美反映都有所差异。

  5.3.1 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人类从母系社会进入到父权社会后,女性的地位一落千丈,跌入了社会的底层,女性不仅仅在社会上受到了歧视不公平对待且这种情况也反映在了电影作品当中。本节通过男权视角下的女性主人公,以电影为例透过荧幕来揭开寻找女性的真正自我。在《小说中的妇女形象》中,苏珊·帕曼·科尼伦把西方传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一种是美貌、忠贞、温柔、富有献身主义精神等特征的“天使型”和一种以美色为主导特征,时常冠以“红颜祸水”之类的“恶女型”两种类型,下面我们就这两类进行具体分析:

  1.天使型

  由着名导演冈村力导演的电影《一升的眼泪》(图 5-1)中,以七零年代末期的名古屋为故事背景,讲述了木藤亚也应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病变脊髓小脑炎,使其身体运动机能衰退,从最开始的病变导致手脚等自主活动能力丧失,随之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渐丧失,最后只能因衰竭无力卧床不起,面对悲剧生命和个人的无助,她坚强勇敢地接受并生存至最后一刻,直到生命机能全部停止,她也默然离开人世。十五岁本应是花一样绽放的年纪,可是木藤亚也却被无从预料的病痛改变了人生轨迹,无限的生命被缩短,一切生命之花都加速凋零,所有最普通的生活能力对她而言都成了不可企及,幸福逐渐离她远去。但是亚也对生命抱着希望和憧憬,她始终坚持,不肯对病痛屈服,强大的意志力是她努力维持的最重要的支柱。她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也没有抱怨父母给予的身体,上天无情地剥夺了她正常生存下去的权利,她只能拖着日渐衰弱的身躯,朝着哪一点梦想之光的生存之门努力前进,直至她的意识完全丧失。在导演冈村力的镜头演绎下,亚也堪称男权社会歌颂的典范。

  2.恶女型

  如果说心目中最早的女生形象,那么玛莲娜绝对算是一个,在《西西里美丽传说》(图 5-2)她一丝不苟的妆容,波浪状的黑色秀发,丝袜和短裙,极致诱惑的高跟鞋无不撩拨着我们的心,她就这样走进了西西里的小镇上,也走进我们所有观众的心里。她的一颦一笑都摄人心魄,一举一动勾人遐想,她就是明星一般,以诱人的丰姿和风情万种永远吸引着大众的视线,可望而不可即。十三岁的雷纳多也不由自主地被玛莲娜折服,他和年纪稍大的孩子们骑着单车搜寻着玛莲娜的足迹,并成为贴身跟踪狂。时间如水,雷纳多的眼睛带我们看到了发生在玛莲娜身边的悲剧,她的处境陷入前所未有的黑暗之中--她成了寡妇,曾经累积的风情万种,男人的欲望和女人的嫉妒同时倾泻而出,这一阵欲望和忿恨的风暴,席卷着这个滨海小镇,玛莲娜也走向深渊,被镇民折磨、和父亲断绝来往、被送上法庭,甚至失去所有财产。这一切都是那么措不及防,不经世事的雷纳多看见了这一切,人心险恶无情,事实如此难料。此时,这个羞涩而且涉世未深的少年,决心帮助这个自己迷恋多年的女人,他用自己的方式,带她走出生命的泥潭。故事的最后,玛莲娜挽着丈夫的手臂回到这个曾经阳光满布的沙滩,那些迷恋过、践踏过她的人都陷入窘境。也许生命本身就是这样,所有的美好难以始终维系,所有的罪恶也都将过去31.归根到底这种男权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人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男性统治基本占据主体,把女性作为第二性的存在且表现出歧视。而电影中所出现的“天使型”和“恶女型”这两种女性典型,都表现出了男性中心意识。男权视角下女性形象是被人为的扭曲,是侧重于男性运用权利对女性进行的精神压迫。

  5.3.2 女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不断地系统化、专业化,原来女性形象被男权文化赋予的种种意义和价值,其女性自我之声被抹杀被压抑,渐渐地被女权主义所挑战。她们以积极主动的创作姿态,对男权主义文化提出质疑,并以鲜明的女权主义立场,弘扬女性主体意识。这也是她明显区分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的特征。

  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末路狂花》(图 5-3)成功地将公路电影和女性主义完美结合,一度被评为经典。故事中的主人公塞尔玛和路易斯公是一对好朋友,原本都过着平凡普通的生活。塞尔玛是典型的小女人,过着一贯的家庭主妇生活,路易斯是有些男子气概的女服务员,两人相约开车出去游玩。《末路狂花》的故事中,两个平凡的女人大胆对抗父权社会。一路上遇到的人和事,很多是危险的。

  塞尔玛与路易斯两人相互依靠,彼此信任。路易斯为保护塞尔玛,开枪将企图侵犯塞尔玛的男人打死,但是由于缺乏证据,二人面临被判重罪的可能,为了躲避坐牢的风险,二人开始了亡命生涯。一路上她们发生的各种事情,最后都证明了唯一最可靠的还是自己,她们决定和男性社会对抗。她们抢劫、争夺警察配枪等一些列举动,虽然证明了自己也将自己逼上绝路。故事的最后,给这两个末路狂花配上了悲壮的结局,她们在警察的包围下开车跃入悬崖。这样的结局符合男性社会的权威大众意识,也是观众所期待的悲剧却又圆满的结局。(图略)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艺术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