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一)选题依据。
人类社会在从原始社会开始,经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过渡,到 20 世纪末,逐渐跨入新的信息时代--信息社会。从"面朝土地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机器化大生产",乃至现如今的"电子商务、网上商城",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过 20 世纪 90 年代的迅猛发展,并将延续发展于整个 21 世纪的网络技术所创造的价值是无法估量和预测的。
网络作为科技最前沿的领域,自从它诞生那天起就让世界为之惊叹,网络将科技与人文联系的更紧密、更贴近生活,是网络的普及让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自由、轻松。在网络环境,人们收获得不仅是办公的高效率,更是人与人信息融通的高质量。在社会各界感叹网络力量的同时,需要关注的是,高科技时代背景下的网络并不是简单用技术二字就能阐述的现象,而是通过技术工具这个载体,渗透进人们的生活,让人们无法脱离它的束缚,最终导致了人类生存方式、交流方式和思维模式随之的变革。
信息化时代下的网络技术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现实,它正在导致包括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思维方式在内的人类整个存在方式的全面而深远的变革。
我国正经历着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而这个过程中,文化对社会的精神面貌影响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提高社会运行质量、完成社会变革和转型的思想基石,对人的社会生活提供着一种恒久性支持。在信息社会,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网络工具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正是网络的出现使人类社会从手工业社会、工业社会而大步的迈进了数字化时代。在这个以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为载体的网络世界里,人与人的沟通打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在任何场所、任何地区、任何国家,只要有网络存在的地方就可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互动。在网络社区,人们逐渐形成了网络文化,以至于有别于现实生活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网络技术不断向社会文化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可以说,文化是特定技术上的建构。揭示网络技术对文化的影响,探索一条将虚拟环境的文化与社会文化相融合下和谐社会的构建途径是当前信息化社会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另一方面,信息社会的浪潮汹涌而来,基于网络漏洞的各种非法行为露出水面。从黑客的出现到计算机流行起来的病毒、木马的肆意泛滥,不断的排杀,不断的更新软件,但"杀了一个还有千万个".以熊猫烧香为例,计算机病毒在社会上引起人们的热议和关注。政府的办公、企业的商业运营以及民众的工作、学习、娱乐都离不开网络,但政府需要维护信息安全、企业需要保护商业秘密、民众需要个人隐私,网络的安全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另一焦点问题。
最后,任何技术必须在社会环境中才能发展和生存。网络技术既不是孤立的单体,更不是封闭的存在着,它时刻与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着互动,作为生产力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它和社会生活的其他部分乃至社会文明整体的存在与发展都发生着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本文的研究思路。以网络技术的二重性为出发点、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突出特点来探讨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从社会对网络技术的导向作用和网络技术对社会推动作用两方面来分析网络与社会这对相互作用的有机体之间矛盾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然后,以具体的、现实的网络事件为实例,全面的分析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下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引申出现代网络技术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四个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方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最后,在以上所分析的影响里寻求突破口,针对这些网络事件探索出一条平衡虚拟社区与现实社会相融合的社会发展之路,提出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网络建设措施,从小的领域具体化出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行性措施,重塑适合社会运行良性的文化体系,引导大众文化走向和谐轨迹,从而丰富人们文化生活、巩固社会稳定,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之路添砖加瓦,促进社会向稳定、和谐、健康的方向奋力前进。
(二)研究意义。
网络技术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但仅仅改变世界是不够的。网络技术在改变人类社会的同时,也被社会所改变着。我们不仅要发现、揭示这种变化,更要从中找到问题的来源。研究与阐释的最终目的是使网络与社会相互改变之前由我们来主导这个改变,以便使网络技术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1.理论价值。
首先,学术界关于技术异化的探讨和技术价值两重性的分析比较成熟。但由于研究方法不同,大多数学者从社会或从生态以及人的层面上去探讨技术给社会带来的负面作用及消极影响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虽然有学者明确指出了技术异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但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其次,现阶段,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已趋于完善和系统,这其中既包括社会随技术更新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的丰富精彩、各国经济不可预测的发展轨迹,也包括技术的异化作用。但这些研究仅局限在技术对社会发展影响的整体乃至宏观层次方面分析,都是在做笼统的好与坏的论断。
然而,大多数学者都将科学技术作为整体来分析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单独从网络技术角度出发,探讨某个技术领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还处于空白;而且将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放到一起做研究的学者分析网络技术也过于片面,更多的是阐述对社会生活带来好的一面,而忽略了其技术异化的后果。
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将网络技术对社会的整体影响作为研究的背景,认为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网络技术与社会不可能是相互独立、自主发展的,它们是一种相互关联、互相制约的一对有机体。只有全面的分析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才能寻求出一条如何使网络技术有效服务与社会发展的技术发展道路。为了得到全面的分析结果,本文从网络技术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到思想意识的变革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探讨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关系。然后,将具体的网络事件从社会现实中分离出来,分别从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现实领域分析网络技术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改变和意义。重点分析的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对社会经济文化带来了何种实质性的影响,网络文化对现实社会的文明结构有何作用。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祭奠和根基,不同的文化模式造就不同的社会行为模式。正是文化的独特能量让文化研究,乃至网络文化的研究成为社会研究领域、哲学研究领域需要探讨的长盛不衰的课题。
本研究正是将科技中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两个学术领域巧妙的联系起来,在"感性"的社会生活与"理性"的科学技术之间架一条跨学科研究的通道,填补网络技术在社会发展领域跨学科研究的空白。
最后,在和谐社会构建研究上,学者们过于追求提出理论性政策,而这些政策方面大多也宏观化、抽象化。本文从网络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出发,在这种影响上寻求突破口,从网络技术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方面具体化的提出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行性措施,重塑适合社会良性运行体系,引导大众走向和谐的轨道。
2.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实,更是一个客观现象,它是科学技术与现代化有机结合的结果。在早期资本主义时期,生产技术和工业都赶不上 19-20 世纪的资本主义发展;而且早期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还受到中世纪文化传统观念的相当影响。到了 19-20 世纪,不仅是市场法则在控制人们的行为方式,更是由科学技术主导着人类社会活动。科学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技术的前进步伐。从 19-20 世纪,最显着的变化是技术上的革新,蒸汽机、内燃机以及电力在这个时期显露头角,被广泛的应用与社会生产。这个时期科学技术所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特征是由机械代替了手工业。有人甚至预言,机器的智慧将要战胜人类的智慧,并控制人类的精神世界。
时光飞逝到当代。如今社会是科技革命的时代。当今世界,网络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处于科学技术的核心地位。科研事业将网络视为研究的重要课题,政府举措将网络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企业将网络技术作为创新的出发点。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渗透进生活所有领域,成为当今信息技术的主动力。
二十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一直被国内外普遍关注,投入了极大的研究力量,开发出了多种商品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不乏阿里巴巴、淘宝商城等一系列网上购物平台。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网络技术为主要竞争手段的时代,一个国家的网络信息化水平和能力体现的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程度,一个企业的网络技术能力是利润创造潜力的有力体现。展望未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必将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更加贴近生活。因此,探讨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当网络技术与人类联系越紧密的时候,一些网络问题也就突显出来成为社会主要问题。当网络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久拖不决的时候,我们可以从现实与虚拟的分析视角来探讨网络技术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从中发现新问题,并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
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又是一个对发展中国家技术现代化进程有普遍意义的课题。网络时代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信息的共享性,一些国家正是利用了网络信息的这个特点,通过网络向其他国家散步某种目的的信息,在接受来自各个国家的文化信息时,如何处理由此带来的文化侵蚀,处理好网络技术发展的人类思维多样性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也会影响到其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里的地位和处境。在全球信息共享的时代,对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有助于我国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强大国家自身力量,增强国际竞争实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信息社会中,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环境下人的行为模式移植到现实社会中会产生很多不匹配的事件,很多网民因在虚拟环境久居而无法融入到现实生活,脱离了现实环境。在看到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的同时,更要重视网络环境里信息复杂性、多样性所带来的思想侵蚀,以及对现实文化的导向作用。网络环境所传递的不良信息又会影响人们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对网络环境的关注正是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只有将虚拟和现实进行统一,将虚拟和现实进行对比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和谐社会。对网络的全面研究有助于形成与社会文明相适应的文化基础,同时,引领和谐、健康的网络社会建设是当前信息社会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学技术既能为人类社会造福,也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破坏和危机。只有当科技与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时候,才是有益的。本文正是要研究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并认真分析近几年重大的网络事件,在看到网络对社会发展带来有益一面的同时,并不排斥分析其弊端,从而全面的构建一条网络健康发展之路。
(三)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科学技术对发展的影响之大,但人类对它的研究重视却是近几十年的事。只有当科学技术本身被广泛地当作某些社会问题、发展问题或引起社会问题的一个根源时,对于系统研究科学和社会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关系,学者们才开始严肃的加以对待。
1.技术的二元论。
近几年,有关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科技哲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前的学者大多从二元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技术决定论、社会建构论和技术社会互动论。然而,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是,这些理论都存在着理论局限性。技术决定论过分强调技术的作用,将技术的力量看的过于强大,认为技术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力量。技术决定论的学者将社会制度的性质、社会活动的秩序和人类生活的质量都看作是技术决定的后果。虽然,社会建构论与技术决定论的观点截然相反,但也片面的将社会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身的变化起决定性的力量,认为社会的变革是趋势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技术社会互动论的提出摒弃了以往的片面分析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将社会与技术的关系看作是互为因果的互动和交换。认为技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又不完全独立,它是社会的一部分,并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社会也不是孤立的个体,它能够塑造技术,并对技术的变革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重塑作用。
2.技术悖论。
所谓"悖论",一般认为是"一种命题,听起来是真的但却有说服力地被驳倒了,或者听起来是荒谬的却终于得到了证实。"技术悖论是对现实生活中技术运用所引起两重结果的描述,它真实的存在于社会、经济、文化、人的心理结果之中。因此,在技术的抉择中面临着两难的选择,陷入选择困境。
早在上个世纪马克思最早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存在的种种技术悖论,而且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刻地揭示了技术悖论的社会本质。"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 19 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 一件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象,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进史册的可怕情景。""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他提出六个悖论:"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烁。""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基于马克思的观点,把技术悖论看作是一种基于人与自然矛盾之上的特殊社会矛盾,反映了由社会基本矛盾导致的技术活动社会后果的两重性,以及反过来人们对技术选择的两难性。
3.社会发展的理论研究。
孔德的社会动力学理论:《实证政治体系》一书中,在论述社会变迁与进化使,孔德强调"人的智力和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孔德认为,智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人类社会发展受智力发展的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就是不断随人类智力发展而向前发展的过程。孔德把智力当作关键点来研究,却不相信社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相反对社会的进化深信不疑。
迪尔凯姆提出了"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概念,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只经历了"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社会两个阶段,以这两个概念深入研究和论述了社会的进化与发展,并认为社会分工是社会进化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但他否定了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直线发展过程的同时,把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看成是截然分开的两极。这一简单化的划分深深地影响学者对社会发展的研究。滕尼斯区分了"共同体"和"社会",坚持了社会整体论的思想,强调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论。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探讨了社会发展的过程、动力、目标、模式等社会发展的一般理论问题,形成了丰富深刻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4.网络技术的哲学探讨。
哲学是万物之根本,"水之源,树之根",它是时代精神的浓缩,是文明的灵魂。"网络时代的变革与发展呼唤着深刻而全面的哲学反思,哲学也因此面临着重大而深刻的挑战,需要对当代最具前沿性意义的网络现实进行理论概括和反思".
"网络哲学"的产生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哲学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网络哲学是"对当代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人类存在方式(包括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思维方式)的全面变革进行哲学概括和反思的新兴哲学学科。
主要研究对象是以网络为平台和中介的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世界的网络化关系和活动。"5.网络发展规律。
网络的发展有三大规律:
一是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计算机半导体芯片的功能每隔 18 个月就会翻一番(一般以芯片速度和容量来衡量),与此同时,价格则以减半的速度下降。实践证明,定律自 1965 年英特尔公司创办人 Gor-donMoore 提出以来,其预测指示作用就一直比较准确预计在未来的 20 年中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摩尔定律以简洁明了的形式深刻地揭示了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和持续变革的根源。"二是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 Law)。"网络的价值等于联结到网上的电脑数量的平方。这说明网络的价值和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地增长。从目前的趋势看,互联网的通信量每隔 100 天就会翻一番。
共享网络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是丰富。"三是信息产业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 Effect)。"在信息活动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劣势一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滚雪球"似的累积效果。因此,在网络产业的竞争中,往往会出现"强者更强,弱智更弱""赢家通吃"的局面。"(四)研究方法。
通过对文献资料整理、研究,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归纳出网络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对人类社会带来了何种影响。并结合网络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因素分析,探寻网络技术的出现对整个社会发展中生产角度、政治诉求渠道、思维方式的改变,当新的思想架构与传统社会文明相冲突的时候需要何种措施将二者融合、衔接。最后,根据现实状况,从网络技术角度出发,构建出一条网络技术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和谐之路。
(五)文章创新点。
首先,本文在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两个跨学科领域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填补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的学科空白。本文采用将网络技术与社会看成整体的研究方法,分析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因为只有把网络技术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够阐述现代网络技术无法脱离现实社会的特殊情形,也更能够对复杂的现实社会与网络环境的关系作深入的探索。
其次,在理论运用方面,本文从网络技术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到思想意识的变革为理论基础,以哲学视角探讨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三,将具体的网络事件从社会现实中分离出来,分别从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现实领域分析网络技术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改变和意义,而不是空谈网络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最后,在和谐社会构建研究上,学者们过于追求提出理论性政策,而这些政策方面大多也宏观化、抽象化。本文从网络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出发,通过文章的逐层分析,从网络技术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方面具体化的提出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行性措施,重塑适合社会良性运行的体系。
自古以来人类对简单性的不竭追求,或许是在寻求便于逼近真理的方式和可以展现世界本质的简单性道路。简单性的寻求在技术层面则是复杂性的不断增长,技术复杂性及其衍生的系列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主体的意向,为走出技术复杂性的困境寻求出路。1、技...
技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又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普遍技术化的时代,技术的高度社会化、普及化和一体化是不争的事实。技术活动不仅是提高综合国力、改善生活质量、保障民族安全的基本手段,而且也是现...
承认并探询知识的可靠基础是人类的古老理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大多数思想家都追求确定无疑的知识,他们在自然科学中找到标准的范例。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结论和科学的假定都是不容置疑的,科学成为理性的代名词。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弗洛伊德和...
摘要:通过钱学森之问,我们对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于杰出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学校、以人为本、创新精神的角度来研究对策。关键词:钱学森之问,高等教育,对策一、引言:从钱学森之问说起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
当代哲学在信念的评判上处于两难境地,哲学家们要么陷入重建真理概念的泥潭中艰难自拔,要么选择抛弃真理原则的工具主义。按照事实符合论定义的真理概念遭到上帝之眼、怀疑论的批评;取而代之的每一个真理解释也都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融贯论不能排除幻想...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的永恒主题。随着当今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危机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生态危机,国内外学者纷纷到马克思的着作中力求挖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寻找根治生态危机的...
一、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定位与学术研究的关系问题1.自然辩证法教育中基本理论的特质---确定性众所周知,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奠基的一门科学,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是统一...
在我国技术哲学事业的初创与建制时期,陈昌曙先生既致力于工程主义技术哲学传统的研究,也注意吸纳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思想,其中包括各种技术批判思想和理论。在其论着中,陈先生不但在多处提及并阐述已有的技术批判思想,而且承认技术批判思想具有一定的合...
自STS在中国诞生以来,国内一直延续着学派述评和思想评介的研究道路,应该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STS学者较为全面的了解了国际STS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理论,初步构建起了STS研究的理论图景。目前,STS一方面要走形而上式的理论研究,为STS寻找合法性哲...
其实,很多科学实验都蕴藏着人生的哲理,也可以说是生活的哲学。然而,红尘之中踽踽独行的人们,似乎早已被灯红酒绿的浮华遮住了眼眸,很少能够静下心来,浸没在自然的怀抱中感悟人生之理。于是,真正能够洞悉科学实验中的奥妙,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