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网络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信息化产业,加速信息网络化的全国战略布局。以信息化为龙头产业,通过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引领工业化的进行产业创新,为工业化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进而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共同发展。
(一)网络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
1.网络技术对经济的作用。
索罗认为:1909~1949 年间,美国民间非农业部门人均生产总值增加一倍,"其中 87.5%的增加归功于技术的改变,剩下的 12.5%则源于资本使用的增加".
(Solow,1957,32;also Solow,1956.)所有其他变量固定时,技术变迁(以研究发展的强度来界定)改善了生产力,并且明显降低了任何既定需求的就业水准。(Youg and Lawson,1984)网络中虚拟 Q 币影响社会资产、货币供给;支付宝的兴起带来金融支付手段的挑战;电商的迅猛发展展开虚拟交易市场的地盘大战;电商的高成交率也推动了快递行业的迅速崛起;金融市场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规模经济效益,使低成本的投入,高质量的产出成为可能。
淘宝在 2012 年双十一,一天的营业额成爆发式的增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和关注,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又重新成为学术界探讨的课题。据一项统计,淘宝在这一天的营业额超过了整个香港一天零售额近一亿元。淘宝单日交易额、每秒成交量都一举打破了国内外各种销售记录,这是一个惊人的现象。一连串不可思议数字背后的电子商务模式不得不引发我们深入的思考。
这是一个神奇的时代,是一个以网络取胜的时代,哪个企业、哪家银行的网络最为丰富、稳定,才能吸引客户,占领市场,从而获得巨额利润。在网络时代,传统的商品交换市场受到极大的危险,这给企业家、官员们带来新的经济课题,不对经济即时监控,网络的攻击必将对经济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2.网络技术对政治的作用。
社会学家托夫勒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一书认为:"第三次浪潮不仅仅是个技术和经济学的问题。它涉及道德、文化、观念、以及和政治结构。正如工业革命摧毁了先前的政治结构,或者使得这种政治结构丧失了意义一样。知识革命--以及它所发动的第三次浪潮变迁--将对美国和许多国家产生同样的效果。承认这一历史事实的政党和政治运动将生存下去。"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网络疆界",有些发达国家政治集团把战略意志延伸到网络世界中。正如美国总统和副总统的亲自上阵,充分证明了美国在信息化方面显示国家意志之强。又如英国政府任命了一名"电子大使"亚历克斯·艾伦,并由他领导了一个有 35 名代表有关部门高级官员组成的小组,并乐观的称自己是"信息时代的政府勇士"而德国虽在网络技术发展中落后于美国,但已经认识到:网络时代的政治在发生变化,认为朝着网络民主方向迅速发展的势头不可阻挡,而且在 2000 年下半年参加德国北莱茵--威斯特华伦州选举主要竞选者,都是通过互联网争取选票。在日本冲绳召开的西方八国集团会议,专门讨论了"将第三世界国家纳入网络社会"的"六项实验性计划",在表面上看,目的是要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网络技术的差距,而潜在的目的则是:只有这样,发达国家才能拓展其"网络疆界".
网络社会的构建是借助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而创造的数字环境,这种空间具有互动性、人造性、开放性、共享性、自由性等特点。它架构了网络环境学的资源。
在这个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网络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就使得网络在民主参与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互动场所和沟通渠道,有效的推动了现代化政治的民主进程,给全球的政治环境带来了意义非凡的影响。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微时代不期而至。在网络环境、虚拟社区,人们充当起政府监督员的角色,赋予自己参与政府治理的权力。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发表言论,畅想治国措施,提出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有力举措,网络成为一种新兴的政治诉求渠道。一批"民主义士"引领人们进入微政治时代。
微博反腐、微博晒军车等事件的发生,使政府提高了打击反腐的力度,民众也为反腐行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线索;公车、军车在非办公期间、节假日期间的滥用现象普遍,政府多次采取举措都无法完全扫清这种现象,而一条关于晒军车的微博号召,使网民积极投身到"反腐"、"反铺张浪费"、"反公车私用"的事业中。一时间网络上晒出了各地不合规的车牌号以及军车私用事件,"有图有真相"使行为制造者哑口无言。网络时代,一条微博的呼吁就能号召起成百上千的人,网络时代的力量是巨大的。
政府也看到了网络群体正能量的巨大,开始加入到微时代队伍中来。各个政府机构都在网上开通了投诉热线、在线答疑板块,同时在微博上开通了实名制的微博,网民可以通过网络将问题反馈到政府机构,同时政府机构也能够及时得到民众关于政府治理的想法、不满、缺陷。有针对性、全面性、合理性的处理社会矛盾。政府要善于利用网络的力量,团结人民群众,将政府工作做到最优,引领网络技术朝有利于民主政治方向发展,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3.网络技术对军事的作用。
技术是一种物质性的力量,按照现代技术哲学家拉兹洛的说法:"可以明确的解答什么是推动我们社会进化的动力问题……它的发动机就是技术".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生产工具也就有不同的武器装备,也就造就不同的作战理念。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对信息化军事作战起着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持的功能。互联网的起源是美国国防部资助的研究,但是真正发展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大约始于这些技术开始扩散到反文化网络当中的时期。但随着网络技术在军事上的发展和作用,各国网络战军备竞赛越演越烈,争夺新领域下的制高点 .
21 世纪初叶,英国就组建了由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精英组成的"黑客"部队,隶属于军情六处。与此同时,2009 年的 6 月制定了网络安全战略,而且又成立了两个网络安全的部门,分别负责政府方面的网络安全工作和处理社会民众的计算机方面安全保障工作。
印度作为世界上第二大发展中国家基于对网络技术的精通,坚持自主研发,军民合作的原则,重视整个军事信息化的发展,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力求于网络、芯片、密码技术方面的独立自主自成体系。印度军方一方面把网络进攻写入作战方案,要求建立网络体系能够破坏敌方指挥与控制系统以及武器系统使其瘫痪。另一方面在民间吸纳计算机方面的高手和军校的学院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人才储备,更好的去完善发展"网战"能力。
俄罗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针对信息安全方面,组建了信息安全文员会,专门负责信息与网络安全方面的工作。2002 年在《俄联邦信息安全学说》一书提到:将网络信息战比作未来的"第六代战争".俄罗斯在网络技术方面培养了大量的精英,并且在反病毒技术领域达到了在世界最前沿的水平。在国家需要时,才会把他们转入军事用途。
日本军事方面,通过"制网权"指导思想,达到对军事信息的控制,在网络技术研发,网络硬件以及"网战部队"构建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了军用的"防卫信息通信"和"计算机系统通用"的平台。实现自卫队的各机关、部队在整个网络系统中互通互信和资源共享。并组建了一个 5000 人"网络空间防卫队"来研发网络作战的"进攻武器"和网络防御系统。同时,重视加强与美国之间的联合发展,引进新型技术,不断提高"网战"能力。
韩国把每年国防军费 5%的运用到网络战的核心技术各项工作上。从 1999 年出台的未来信息建设的总体思想到 2010 年的"网络司令部"正式启动。目前韩国整个"网战"队伍已有 20 万的人才队伍。并逐渐壮大。
2012 年因巴以双方冲突,导致的黑客网络建立"虚拟战场".以色列利用网络进攻的方式篡改网页,以影响舆论导向为目的来破坏和窃取敌方信息。
从这些国家在军事方面网络技术,网络和信息发展不难看出,网络信息战的趋势。马晓霖认为,"网络信息战必然成为今后全球战争的趋势:"任何新的工具、新的平台、新的手段都会被双方拿来使用。我想不仅是"脸谱"、"推特"、手机可以被开辟用来作为新的战场,将来再出现新的互联网应用、互联网产品,都可以被用于舆论战,信息战,甚至是谋略战,来释放假消息,蛊惑人心。"认真研究各国军事上的网络战略,不难发现,未来信息社会,谁控制了网络技术谁就赢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我国在网络发展方面起步比较晚,想要赶超其他发达国家,就要加大对网络建设方面的科技投入,重视网络对军事的影响,在"制网权"争夺中占领一席之地。
随着网络在军事方面的作用不断提升,让我们更值得思考是当网络信息战逐步取代传统战争的同时,为什么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网络信息战是今后全球战争的必然趋势?
网络技术将达到实时、高效的军事监控。网络实质就是把远程的资源集合到一起,构建在同一平台型共享。形成"网络虚拟的计算机"其条件基础是完整的网络环境,良好宽带与先进计算机。因此,在军事领域就可以通过运用网络技术,作战前线可以实时、准确把战场侦查到的信息传送到后方指挥总部各级指挥员。
实现双方资源的共享。指挥总部就可以针对情况,实现对战区有效监控,以便选择有利的战机。
网络技术转变了传统的作战指挥模式。现代的战争主要是高技术条件下,用计算机控制精确制导武器日益增多,战争在时间、方法、法式都具有突发性。这样针对作战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网络则提供了在同一工作空间下指挥、作战共同协商的模式。使他们在各自的作战端进行相互协商,执行统一的作战方针和计划。指挥与作战可以通过这样的模式,根据不同的状况来改变作战策略。从而实现了现代战争中的指挥样式。
网络技术增强了网状机构的形成。以网络为中心是未来战争的必然趋势,传统作战模式阶梯式树状结构已经跟不上现代作战的变化。网状机构必将取代传统的作战结构,在这一环境下,每个人在都可以成为指令的发出或者接收者。把整个战场联结成一张互通互联的网,使整个部队拥有完整信息化的作战能力。
诚然,网络信息战是现代战争的集中特点,也是未来战争的必然发展趋势。
网络技术在整个进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但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遍世界各地,所以未来的网络信息战的控制空间将会是极为广阔和没有国界的、全球性的。这也昭示着信息战无处不在的复杂性。
4.网络技术对文化的作用。
科学技术除了具有物质活动的属性外,还具有精神活动的属性,它可以直接介入和作用于人的精神生活。同时,科学技术也可以通过其生产力价值的实现,改变人类的精神世界。
微博求助、微博接力、微博寻人、网络声讨,乃至微博慈善,这些感动人的瞬间在高科技时代的网络环境成为一种主流。凝聚全网络的力量,利用信息传递的扩散性,一传十,十传百,递增的速度有效地将信息传递到需要帮助人的身边。
微博发表一条求助信息,在短短 5 分钟内被转发 5000 次,这个信息的传递速度是惊人的,与此相对比的一项数据是,通过移动短信发布预警信息,很多因为信息通道阻塞,在预警险情过后市民才收到短信。可见,在危机险情下,网络信息传递的高效率,不得不感叹网络无穷的力量。
聚美优品的迅猛发展,不仅是因为它的经营模式,更是因为其 80 后创始人利用了网络的力量,将其正能量传递到了每个人的心中,才会使大家开始关注其网站。"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这一聚美体广告词带给无数青年奋斗的动力,影响着 80 后一代的精神世界。
(二)网络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1.网络对人类思想侵蚀。
现代社会通过网络技术载体,利用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四面八方的传媒,通过营造一种充满引诱和胁迫的弥漫的攻心战氛围,使整个社会只是表现为某种盲目的生产系统,产生出马尔库塞所指出的那种"虚假的需求",而人仅仅是从属于这种需求之中的消费行动者,被动的接受网络所传递的虚假需求信息,这将导致生产与消费偏离市场规律而坠入虚假的循环陷阱里。这种经济生活中的技术化现象可以被称作"消费强迫".这是技术发展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病态的体现。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接受新鲜事物,了解事物,但网络信息毕竟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甄别信息的真伪成为网络时代亟待需要攻克的难题。网络论战、微博围观等事件让人们开始关注网络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在给人们灌输负能量。当网络成为人们生活所不能缺少的工具的时候,要寻求一个网络信息的有效屏蔽与民众的知情权的平衡点,做到政府监管与民众监督的协调统一。
2.网络技术的异化。
美国《社会科学词典》给异化下的定义为:"异化,指的是存在的个人与个人所经验的部分世界或全部世界的疏远或分离状态。""异化"一词出现在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论,基本含义是指"人(主体)的创造物同创造者相脱离,不仅摆脱了人的控制,而且反过来违背人的意愿变成奴役和支配人的、与人相对立的异己力量。人的产物,包括劳动产品、商品、宗教、意识形态等等,对人都发生着异化,摆脱人的控制而变成支配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而劳动的异化又是一种根本性的异化。"网络技术作为劳动的产物,无一幸免的没有逃脱异化的结果。近年来,个人信息的泄露、隐私的曝光,让人们开始探讨网络环境下隐私权如何能得到合理的保障。网络技术在被用于实践的最初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信息的共享。在网络技术发展到今天,虽然没有违背信息共享的初衷,但信息共享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人资料泄露的高风险。一些群体开始从网络的海量搜索和关联信息中找到了乐趣和兴奋点,甚至成为一种职业模式。网络黑客、人肉搜索这些网络时代的词汇,让人们开始畏惧。网络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形成了的生活方式,却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
以上是对信息网络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负面影响的一种理性分析,网络技术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我们不能一味沉浸在网络技术中的美好,应及时看到它对人类的各个方面的负面影响,同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使人类更好把握和运用最具现代科技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更好地为人类和社会发展服务。
自古以来人类对简单性的不竭追求,或许是在寻求便于逼近真理的方式和可以展现世界本质的简单性道路。简单性的寻求在技术层面则是复杂性的不断增长,技术复杂性及其衍生的系列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主体的意向,为走出技术复杂性的困境寻求出路。1、技...
技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又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普遍技术化的时代,技术的高度社会化、普及化和一体化是不争的事实。技术活动不仅是提高综合国力、改善生活质量、保障民族安全的基本手段,而且也是现...
承认并探询知识的可靠基础是人类的古老理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大多数思想家都追求确定无疑的知识,他们在自然科学中找到标准的范例。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结论和科学的假定都是不容置疑的,科学成为理性的代名词。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弗洛伊德和...
摘要:通过钱学森之问,我们对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于杰出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学校、以人为本、创新精神的角度来研究对策。关键词:钱学森之问,高等教育,对策一、引言:从钱学森之问说起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
当代哲学在信念的评判上处于两难境地,哲学家们要么陷入重建真理概念的泥潭中艰难自拔,要么选择抛弃真理原则的工具主义。按照事实符合论定义的真理概念遭到上帝之眼、怀疑论的批评;取而代之的每一个真理解释也都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融贯论不能排除幻想...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的永恒主题。随着当今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危机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生态危机,国内外学者纷纷到马克思的着作中力求挖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寻找根治生态危机的...
一、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定位与学术研究的关系问题1.自然辩证法教育中基本理论的特质---确定性众所周知,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奠基的一门科学,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是统一...
在我国技术哲学事业的初创与建制时期,陈昌曙先生既致力于工程主义技术哲学传统的研究,也注意吸纳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思想,其中包括各种技术批判思想和理论。在其论着中,陈先生不但在多处提及并阐述已有的技术批判思想,而且承认技术批判思想具有一定的合...
自STS在中国诞生以来,国内一直延续着学派述评和思想评介的研究道路,应该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STS学者较为全面的了解了国际STS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理论,初步构建起了STS研究的理论图景。目前,STS一方面要走形而上式的理论研究,为STS寻找合法性哲...
其实,很多科学实验都蕴藏着人生的哲理,也可以说是生活的哲学。然而,红尘之中踽踽独行的人们,似乎早已被灯红酒绿的浮华遮住了眼眸,很少能够静下心来,浸没在自然的怀抱中感悟人生之理。于是,真正能够洞悉科学实验中的奥妙,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