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 腺 增 生 病(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HMG)是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的乳房疾病,临床上的主要症状是以产生肿块和疼痛为主,这种疾病是由于体内多种激素作用失调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乳腺的实质和间质发生不同程度增生,以及在复旧时未能完全复旧所造成的,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内为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并具有一定的癌变率,约为10%~20%,与健康妇女相比,乳腺增生病患者发生乳癌的危险机率高1.4~2.5倍。在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各种因素的改变导致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众多的乳腺疾病中,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高居于首位,因此对于本病及时有效的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现实意义。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患者体内各种激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和作用异常,即与分泌失调有关。
乳房主要接受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的支配和调节,在发挥作用的各种激素中,以垂体前叶素和卵巢激素对乳房的影响最大,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睾丸激素等其他激素对乳房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随着月经来潮,当黄体素的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或者卵巢的功能发生紊乱时,乳腺导管及乳腺小叶的上皮组织会发生增生和复旧不全的情况。
1 传统中医学对乳腺增生的认识
乳腺增生病在传统中医学中归属于的“乳癖”范畴。最早提出“乳癖”这一概念的是汉代的《中藏经》,该书中记载的“治小儿乳癖,胸腹高喘急吐乳汁”,其指的是小儿食奶过量、呕吐奶汁的症状,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以乳房肿块、疼痛为主症的乳癖。宋代的《圣济总录》有“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之将理,冲任不和,阳明经热,或为风邪所害,则气奎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的论述,但尚未有以“乳癖”独立命名。首次将乳癖与乳房肿块联系在一起的,是龚居中的《外科活人定本》,在该书中为乳癖设立了独立篇章,曰: “乳癖,此症生于正乳之上,乃厥阴、阳明之经所属也……何谓之癖,若硬而不痛,如顽核之类”。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描述乳癖曰 :“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从病理形态到临床特征都对乳癖进行了准确的论述,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论》中对乳癖的描述是 :“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从名乳癖……”。
纵观传统医学中诸多医家对该病的描述,其病因病机大多为饮食不节、劳倦思虑伤脾,脾失健运 ;或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或痰湿内蕴,瘀血、痰浊有形之邪互结,积聚乳络,日久而成包块。概括论述病因病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 乳腺增生的中医病因
传统医学认为乳癖的病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志因素 :气血流通失度,痰凝、气滞、血瘀结聚都可导致本病,传统医学认为思则伤脾,怒则伤肝,肝失疏泄,则胸胁脉络气机不利,郁结于乳房,乳络不通,轻则作痛,重则使乳腺增生,所以情志失调可能成为该病的主要病因。已有大量实验证明,紧张、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长期存在,可以导致内分泌紊乱,激素作用失调,最终导致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增高 ;另外有研究表明,性格因素,如孤僻、抑郁、易怒、爱生闷气 ;生活中不幸事件的几率增加,如打击、挫折、婚姻质量差等,这些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的不良心理与精神因素,都会显性增加乳腺增生发生的危险性。(2)饮食因素 :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高脂、高能量饮食导致脂肪摄入过多,饮酒和吸烟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乳腺增生,传统医学认为,过食肥甘味厚化湿,久则脾胃虚弱,脾运失健则生湿聚痰。痰湿之邪性黏滞,易阻气机,痰气互结,经络阻塞则为乳癖。邹伍峰《外科真诠》中云 :“乳癖总由形寒饮冷,加以气郁痰饮流入胃络,积聚不散所致。”
(3)劳倦内伤: 《圣济总录》有“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之将理,冲任不和,阳明经热,或为风邪所害,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的论述,中医学认为肾藏精,赖后天滋养,房劳、劳力过度,耗伤元气,不但损伤脾胃,更动摇先天之本,肾气亏虚,无以灌养冲任,冲任失调而生乳癖。
除以上病因之外,很多其他因素也与乳腺增生有关,如年龄因素 :乳腺增生发病年龄多见于 30~40岁,但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婚育、孕产因素 :初婚、生育年龄早,多产都是乳腺增生病的保护因素。
但人流次数的增加却是不利因素;哺乳因素 :据报道,婴儿喂养方式、哺乳次数、哺乳累积时间与乳腺增生病都有密切关系,在累积哺乳时间超过 2 年的人群中,哺乳有较为明显的保护作用。
3 乳腺增生的中医病机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发生乳腺增生与肝、脾、肾、冲任有关,多有气机不通,血瘀、痰凝,使经络气血郁阻聚结成核所致。古人认为“妇人之病,多起于郁”,由于妇女易为情志变化的心理特点而患肝郁。同时,祖国医学认为气与血是息息相关的,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行不畅则乳腺随之发生改变,从而极易形成肝郁型乳腺增生病。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云 :“乳癖此疾,因女子十五六岁,经脉将行,或一月两行,或过月不行,致生此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脾胃相表里,肝喜条达恶抑郁,若忧思郁怒,肝失疏泄,脾脏受损,导致气滞痰凝血瘀,则出现乳房结块且伴疼痛。肾主藏精,肾为天癸之源,肾气盛,天癸泌,可激发冲任二脉通盛,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冲任之气血,上行为乳,下行为经,乳房的生理直接受冲任二脉经气盈亏的调节。肾气不足则天癸不充,冲任二脉不盛,冲任失调,下不能充胞宫以时下,上不能滋养乳房。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火不暖土则脾失健运,且肝失疏泄不能助脾运化,肾中精气不足,津液运行停滞,凝聚成痰。肾精不足不能化血为用,肾气不足,不能辅血循行,痰凝血瘀,乳中结核。
3.1 乳腺增生的病理基础为冲任不调
《圣济总录》最早论述了冲任失调而致乳病的病机,认为“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将理,冲任不和,阳明经热,或为风邪所客,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外证医案汇编》曰 :“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则为乳,下行则为经”;《女科撮要》亦云 :“夫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之脉所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故冲任不调是乳腺增生发生的病理基础。而冲任之本在于肾,冲任二脉正常功能的保持取决于肾脏功能是否旺盛,肾气盛,才有天癸至,然后任脉通,女子乳房和子宫的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均与肾脏的功能密切相关。肾气虚可致肾阳虚,肾阳虚则不能温煦冲任,血行迟滞,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乳房、胞宫,则见乳房疼痛而结块,乳腺发育异常,或月经紊乱。故而《外科医案汇编》云 :“乳中结核,虽云肝病,其本在肾”。又因“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直接调节着冲任血海的盈亏,但肝体阴而用阳,极易因忧思郁怒,情绪变化而致肝气郁滞,失于疏泄,气滞血瘀,致使冲任二脉失于调达,乳络不畅而生乳疾。林毅、胥桂生根据《圣济总录》“妇人以冲任为本”,以及《外证医案汇编》中“乳中结核,虽云肝病,其本在肾”的理论,认为冲任失调为本病的根本。肾为五脏之本,元气之根。天癸源于先天,藏于肾,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激发冲任之脉,使之通盛。冲任之脉下起胞宫,上连乳房。肾气-天癸-冲任构成独特的女子性轴,而肾气则是性轴的核心。由于经、孕、产、乳屡伤精血,或因后天失养,房室不节,或因忧思恼怒,乙癸同源,日久伤肾,冲任失调,气机郁结,痰浊阻滞,瘀血内停,循经上逆,客于乳房发为乳癖。
3.2 乳腺增生的重要病机为肝郁气滞
肝主疏泄,肝气宜舒畅而条达,肝为刚脏,体阴用阳宜升发而疏散。肝气既恶抑郁,也忌过亢。由于情志不遂,忧郁不解,久郁伤肝,或受到精神刺激,急躁恼怒,均可导致肝气郁结,气机瘀滞,蕴结于乳房胃络,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肝气郁久化热,热灼阴液,气滞血凝即可形成乳房结块。中国古代医家对情志致病早有认识,并提出疏肝解郁的基本治疗原则。元代朱丹溪《格致余论》中记载:“若夫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忧郁郁闷,听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曰 :“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初如豆大,渐若棋子;半年一年,二载三载,不疼不痒,渐渐而大,始生疼痛”,指出本病的发生与肝气郁结有关。清代王旭高《外科证治秘要》有云 :“其核随喜怒为消长者,为乳癖”,清楚描述了本病肿块随情志消长的临床特征 ;清代陈士铎《外科秘录》中提到 :
“老妇郁结,乳中有核不消,天阴作痛,名曰‘乳核’”;清代高秉钧《疡科心得集》中记载:“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为消长,此名乳癖。良由肝气不舒郁积而成,若以为痰气郁结,非也”;清代高锦庭《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岩论》中表述 :“乳癖,良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在实验研究中,杨晓菲等对350名乳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抽样调查,结果65.4%患者中属于肝郁型或兼有肝郁者 ;宋爱莉认为肝郁脾虚为本,水湿、瘀血互结乳络为标,乳腺增生病是由于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引起的水湿、瘀血积聚而成的病证 ;肖敬慈、刘锦霞等亦主张肝郁之说。
3.3 乳腺增生的最终病机为瘀血阻络
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伤则营气遏,营血失化,脾虚失运,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则易造成气滞痰凝,经络阻塞,结滞乳中,而成乳癖。乳癖的二大主症为乳房结块和乳房疼痛,此二症均由痰凝血瘀而成。肝郁气滞,气滞必然导致血瘀 ;思虑伤脾,脾运失司,痰浊内生,痰浊和血瘀互结,阻于乳络而结成乳癖。唐汉钧认为乳癖之因当责之肝、脾、肾三脏,而尤偏重于脾。脾居中土,为气血输布、气机升降之枢纽,主生气血、行津液。脾健则气血旺盛,五脏六腑安和,肝脉有血养可柔肝体、治肝用,气机条达,经络舒畅,肾精方有所藏,冲任能随月事盈亏有度,乳络荣养有法。若脾虚,则气血不充,反生痰浊,湿阻气机,土壅木郁,肝失畅达,气滞郁阻,肾藏精少,冲任不盈,乳络因虚变生结肿疼痛。临床上本病患者多见肢困体乏,不胜劳作,食后腹满,大便秘结等脾虚之象。从而提出重视脾虚为患的观点,《临证指南医案·积聚》中提出“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并且提出通络大法,总以活血为要。实验研究表明,乳腺增生病患者的血液呈高黏状态,并且血液流变学的各参数均发生明显变化,比如通过研究患者的微观指标,发现其不但有血液黏稠度的不同程度的改变,还存在一定的微循环障碍,另外乳腺组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增生的病理变化,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激素代谢障碍所导致。对这些患者进行进一步的乳房血流检查,结果显示,一些患者的乳内血流减少,波幅降低 ;另外一些患者的双侧波幅不对称。观察到的这些实验结果都客观地反映了乳癖的瘀血病机,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乳癖与瘀血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3.4 乳腺增生的形成要点为火热痈盛、郁结成毒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火热郁闭,不得外达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由精神刺激造成的神识狂乱、行为越礼皆属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皮肤肿胀疡溃、疼痛酸楚以及惊骇不宁等证,大都为火邪所致 ;火热壅滞皮肉血脉,则会导致血瘀肉腐,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外感邪热入里,壅结胃肠,导致气机升降失常,热结腑实,肝脾久郁蕴热,以致气滞血瘀,郁结成毒,可造成乳癖。
4 乳腺增生的中医药疗法
4.1 内治法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中,内治法是常用且疗效确切的方法。内治法包括了对乳腺增生的辨证论治,周期治疗,专方、验方的应用等思想,根据乳腺增生的中医病因病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和冲任法 :冲任之脉隶属于肝肾,冲任血海之充盈与脾肾有关,冲任之疏泄主于肝,故通过调补肝肾阴阳即可实现调和冲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温肾助阳、调摄冲任之类的中药对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的功能具有多水平、多靶器官的调节作用,调整性激素的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且具有明显抗突变及抗癌作用。仙茅、淫羊霍、熟地、当归、肉苁蓉、白芍、鹿角霜等都是常用药物。李朝平教授拟定了补肾调冲为主,辅以疏肝散结、化痰祛瘀的治疗大法,并自拟通乳散癖汤,此方由仙茅、淫羊藿、鹿角胶、郁金、柴胡、浙贝母、川楝子、山慈菇、夏枯草、炙穿山甲、王不留行、天冬等组成。全方重在补肾滋肾,平衡阴阳,协调肝脾。临床疗效确切,还能兼治其他妇科疾病。邱幼冬等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症43例,其中肝郁气滞型口服中药乳癖消I号方 :柴胡、当归、白芍、桔核、浙贝母、全瓜蒌、夏枯草、桃仁、红花、香附、丹参、法半夏、川楝子 ;冲任不调型口服中药乳癖消 II 号方 :熟地、枸杞、山茱萸、山药、菟丝子、鹿角胶、夏枯草、海藻、昆布、杭白芍、天丁、路路通、石见穿、红花、桃仁,疗程结束后观察结果 :治愈33例,显效5例,有效3例,治愈率为76.74%,总有效率为 95.3%。
(2)疏肝理气法 :清代高秉钧《疡科心得集》中记载:乳癖“良由肝气不舒郁积而成,……夫乳属阳明,乳中有核,何以不责阳明而责肝,以阳明胃土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惟恐来克,伏而不扬,气不敢舒,肝气不舒,而肿硬之形成,胃气不敢舒,而畏惧之色现,不疼不赤,正见其畏惧也。治法不必治胃,但治肝而肿自消矣”。结合临床,肝郁气结是乳癖的基本证型,故疏肝理气法是治疗乳癖的基本法则,逍遥散为基本方。清代余听鸿则进一步阐述了治肝需从一“气”字入手,其《外证医案汇编》有云:“治乳症,不出一气字定之矣。……无论虚实新久,温凉攻补,各方之中,夹理气疏络之品,使乳络疏通,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自然奎者易通,郁者易达,结者易散,坚者易软”。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柴胡、香附、陈皮等疏肝理气药可调整内分泌激素的平衡,主要是通过促进激素在肝脏中代谢来实现的 ;另外还有对增生的乳腺组织有消肿止痛的作用,这主要是通过抑制组织内单胺氧化酶的活力和胶原纤维的合成来实现的。陈英将乳腺增生病分为3型 :肝郁痰凝型用逍遥散加二陈汤加减 ;肝郁脾虚型宜疏肝理气,以海藻、昆布、贝母、柴胡、香附为基础组方治疗 ;肝肾阴虚型宜补益肝肾,以六味地黄汤加味,共治疗566例,总有效率为97.17%。姜怡采用疏肝补肾法治疗乳腺增生, 经前半期用疏肝补肾调冲任药物,即逍遥散合二仙汤加味 ;经后半期用舒肝活血行气药物,即逍遥散合柴胡疏肝散加味。98例病人中,痊愈 62.3%,总有效率为 98.4%。在实验研究中发现,疏肝活血中药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它可以促进雌激素在肝脏的代谢,以此来降低雌激素的绝对值,并调整孕激素的分泌,同时还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并促进增生肿块肌纤维的吸收,另外又可通过调畅气机来减少其情绪变化因素对肝的影响,从而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徐勇等用加味柴胡疏肝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00例,分析结果得出: 治愈46例,显效23例,有效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 。
(3)活血化瘀和化痰散结法 :活血化瘀法是治疗乳癖的常用方法。中医有“久病入络”之说,乳癖起病缓慢,病程长,缠绵不愈,故乳房肿块是为痰癖结于乳络所致。气滞血瘀,乳络阻塞,乃乳腺增生病的基本病机。“癖”“结”“痛”是乳病共有的临床特征,无论何种证型的乳病,在辨证分型施治基础上,都需结合运用活血化瘀之法以疏通气血,使癖血结块得以化散,乳络通畅而肿痛自消。现代医学研究结果也证实活血化癖法能改善或纠正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活血化瘀药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快血液流动等作用,从而促使增生的肿块及纤维吸收。穿山甲、三棱、桃仁、五灵脂、三七粉、益母草、赤芍、当归等都是常用活血化瘀药,临床应用时需辨证选用。
在动物试验中,宋爱莉等应用乳宁霜灌服乳腺增生造模后的大鼠,结果表明乳宁霜能明显改善大鼠乳腺组织局部的微循环状态,增加局部的血流量。
疏肝理气法常与化痰散结法同用,是因为肝郁气滞,肝木克脾土,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成痰成癖。如清代高秉钧《疡科心得集》中记载治乳癖用“逍遥散去姜、薄,加瓜萎、半夏、人参主之。此方专解肝之滞,肝解而胃气不解自舒。盖以瓜萎、半夏,专治胸中积痰,痰去肿尤易消”。以疏肝理气的逍遥散加化痰之瓜萎、半夏。在动物实验中,唐荣等发现灌服柴瓜消结汤各剂量组家兔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均恢复到空白对照组的正常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柴瓜消结汤可以明显地改善血液流变性,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4)清热解毒法 :根据乳腺增生症火热痈盛、郁结成毒的病机和乳房疼痛、肿胀、结块的主要临床表现特点,采用清热解毒、温经活血、理气止痛、散结消肿的治疗原则,如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当归尾、郁金、桃仁、赤芍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橘皮、木香、川楝子疏肝理气、疏壅止痛 ;贝母清热解毒 ;穿山甲、皂角刺、夏枯草活血通络消痈 ;山萸肉、菟丝子、熟地黄以补肾虚。诸药合用具有活血止痛、消肿散结作用,明显减轻症状,并反射性调节内分泌功能,对乳腺增生及乳腺炎等乳腺疾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述几种治法常同时使用,另外,临床普遍应用乳癖周期疗法,在月经周期中,冲任血海有先盈后亏的生理变化。经前气血聚于冲任,经脉壅滞,故症状加重 ;经后血海空虚,故症稍减。因而治疗时,经前期重于疏肝,以通为主,沿月经应疏泄时而导之 ;经后期重于补脾肾,以补为主,顺冲任应充盈时而益之,旨在顺应女性生理变化之自然规律。
4.2 外治法
乳腺增生的中医外治法包括外敷法、针灸疗法、按摩法等。外治法治疗本病目的明确,具有“直捣病巢”的优越性。临床上外敷法治疗乳癖较常见,如《张氏医通》中有记载用卿鱼膏外敷来治疗乳癖。
外敷药物多为行气导滞、破血消癖、行气化痰的药物,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外敷法在治疗乳腺增生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穴位多选择局部阿是穴及神阙穴,并治疗中常配合内服中药、按摩、穴位注射等其他治疗方法,也取得了确切的疗效,但也有单独使用的报道。
5 结 语
综上所述,乳腺增生的中医病机主要概括为冲任失调、肝郁气滞、瘀血阻络、火热痈盛、郁结成毒等方面,治疗可采用内外治法相结合,针对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治疗,并注重周期疗法。中医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并且安全可靠,而现代医学目前为止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和化学药物,所以中医药疗法是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的主要手段。重视乳腺增生病的及时诊断与有效治疗,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加强中医药疗法治疗乳腺相关疾病的实验研究,更加深层次的探索中医药疗法发挥疗效的机理,为乳腺增生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提供更多更有用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 1 ] 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03.
[ 2 ] 樊凤英.浅谈冲任失调与乳腺增生病[ J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8 ( 5 ) :266.
[ 3 ] 郭思智,朱练.乳腺增生症与焦虑抑郁及婚姻质量的相关研究张河川[ J ]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 ( 4 ) :424-425.
[ 4 ] 金守洁.乳腺增生和乳腺癌[ M ] .上海 :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27.
[ 5 ] 王连英,刘凤英,丁辉.女性乳腺增生症高危因素调查[ J ] .中国妇幼保健,2004 ( 19 ) :45-46.
[ 6 ] 赵舸,刘艳.乳腺增生病相关因素研究[ J ]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3 ( 7 ) :515-518.
[ 7 ] 许能.冲任失调而致乳癖与周期性激素分泌失调的关系[ J ]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 ( 7 ) :16-17.
中医情志疗法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经验独特,疗效显著,通过医生有意识地激发、诱导患者某些积极的情绪体验,用以战胜或制止其他偏激消极的情绪活动,帮助机体恢复脏腑功能平衡与情志调和,从而缓解或治疗疾病,包含情志相胜、情志疏导、情场导引、情志陶冶...
膏方是中医药传统剂型之一,具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纠偏的作用。膏方虽早在东汉时期的《金匮要略》中就有记载,但专事滋补则是从明代开始。宋氏妇科运用膏方的思想也起源于明代。明万历年间,宋林皋所撰的《宋氏妇科秘书》中,收录了有藉以起家之称...
赵文鼎是甘肃省中医学校原校长, 副主任医师, 甘肃省名中医, 甘肃省师承教育第二、三、四、五批中医带徒指导老师, 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50余年, 在学术上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在临床上一直坚持“能中不西, 衷中参西”的原则, 在妇科病的诊疗上积累...
卵巢囊肿是女性较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中医称为肠覃,它的临床类型分为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良性畸胎瘤、纤维瘤等,大都有恶变的可能[1、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技术不断进步,人们吃含胆固醇食物的机会增加,环境污染也日渐严...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科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育龄期妇女的发病率为5%~10%。而高雄激素血症是其最重要内分泌表现之一,据统计,PCOS患者中有75%的患者患有高雄激素血症。雄激素升高,刺激毛囊异常代谢,抑制肝脏SHBG合成,造成多毛、痤疮及男性化表...
杭州市中医院傅萍教授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曾随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何子淮先生,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近四十年,撷经典百家之粹,治学严谨,学验颇丰,对不孕症的诊治独具匠心,疗效显着。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
人工流产术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已为广大女性所接受,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人工流产人数超过1300万。由于人流术操作中可能刮宫过深、宫腔感染,引起远期并发症如盆腔炎、月经过少、不孕等,其中月经过少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一种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以及多囊卵巢为特征的病变。据美国国家健康委员会(NIH)诊断标准统计其发病在生育期女性中为6%-10%,而根据鹿特丹诊断标准其发病率可能上升至20%。PCOS发病机制未明,临...
女性生殖道因其解剖结构的原因很容易引起感染,主要病原体有真菌、细菌、滴虫和支原体等。支原体引起的人类泌尿生殖道炎症是最古老、最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之一。据统计,女性的支原体感染率更高,更易感染支原体,主要是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
对于早孕流产来说,药物流产具有安全、简便以及创伤小,减少人工流产产生的恐惧感等优点,因而受到了大多数女性的接受,但由于药物流产后可能会导致子宫出现异常流血,出血量大且出血时间长,这严重限制了药物流产的广泛推广与应用。在西医临床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