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医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中医人才需求的变化,中医院校教育在学生中医诊断推理能力培养方面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医教分家现象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与临床医疗实际吻合度差。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不能很快转换角色,适应临床工作,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应用于临床,学生基本知识不扎实,一些基本知识点经常把握不准,需要查书确证;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给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人才这一目标带来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中医学生的诊断过程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探索中医学生临床诊断推理能力的发展规律,丰富中医推理研究,为中医理论学习提供指导;同时为中医临床从业者提供工作参考,有利于提高中医临床诊断水平。
1 临床推理
1.1 诊断推理概念
诊断推理是指医生从接触患者开始到获得确诊的推理过程,是一个把观察到的证据或表现转换为某一或几个疾病名称的过程。证据或表现由四类事实或资料组成,即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或X线检查结果[3]。临床医师的诊断推理过程往往是无意识的,即使作为临床教员,这个意识活动的机制也往往不能内省。
1.2 临床推理模式
1.2.1 假设-验证的推理模型 假设-验证的推理模型是最经典的推理模型。此模型将诊断的过程分成了四个阶段:(1)假设生成阶段,列举出一系列与患者主诉相符的疾病。(2)信息搜索阶段,进一步搜索与疾病假设有关的资料。(3)资料解释阶段,判断所搜集到的资料与目前假设的疾病之间的关系。(4)假设评价阶段,接受还是拒绝目前的假设,或者按照可能性给出一个等级。此模型基本上采用后推的推理策略,专家与新手都会采取这种策略。这与中医诊疗时持有的信念是一致的。
1.2.2 情境推理模型 Groen的医疗诊断推理理论是建立在冯迪克和钦斯基的情境模型理论基础之上的。冯迪克认为,在读者的工作记忆中对文本会形成两种不同的表征:文本背景的表征和情境模型的表征。文本背景是所输入的论述的句法上的表征。情境模型则是事件、行为和人物的认知表征。文本背景决定了即时的回忆,而情境模型则决定了问题解决的性质。情境模型基本上与心理模型相似。文本阅读能同时创建起一个命题的背景和一个框架基础的情境模型。推理能进一步精致情境模型。所谓的专长就体现在个体形成情境模型的能力中。个体所拥有的关于形成情境模型的规则越多,所形成的情境模型也越令人满意。当个体意识到情境模型的不正确性和不完整性,就会停止前推的过程而采用后推的方法,但这并不会减少专家的前推。
2 中医诊断思维
2.1 中医诊断思维概念
中医诊断思维是中医诊断疾病活动中表现的思维,通过比较辨别、辨认和判断望、闻、问、切四诊活动收集的资料来认识疾病。其中,辨别病证阶段为理性思维,是中医家把握疾病本质的主要阶段。四诊活动属于宏观认识的感性认识阶段,是中医医师收集资料的过程,通过症状比较、取象比类等思维方法进行辨证,其结果直接影响诊断和治疗。辨证要全面精炼、灵活规范,以揭示当前阶段疾病的病理本质,从而指导诊断和治疗。临床可用的辨证思维方法很多,但应根据疾病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思维方法,以增加辨证的准确性。
2.2 中医诊断思维模式
中医学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发展深化对辨证的认识,形成了多种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由于辨证的思维方法和临床信息、资料来源不同,临床辨证模式也不尽相同。
2.2.1 系统辨证模式 系统辨证模式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基础上,结合多种辨证方法,综合分析四诊所收集的临床资料,并辨别为某种证候的模式。这种辨证模式比较符合中医整体观念,也比较容易保持理法方药的一致,是一种整体性思维方式,对临床资料完整性要求较高。缺点是辨证方法较多,不同的辨证方法结论也不尽相同。
2.2.2 指标辨证模式 指标辨证模式是在中医证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西医确定每一证型的理化指标,在诊断过程中套用相关的指标为依据进行辨证是中西医临床结合的辨证模式。运用在技能训练,易引导学生把西医的知识与中医知识机械结合,不利学生中医辨证思维方法的形成掌握。
2.2.3 单症辨证模式 单症辨证模式具有直觉性思维的特点,其必须建立在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之上,要求医生对各种或某种疾病的全过程,及临床表现的主次矛盾的准确的定位必须非常熟悉。其缺点是患者表达能力会影响辨证准确性,医生易主观臆断或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2.2.4 症状贡献度辨证模式 朱氏认为,临床上的症状很多,每一症状对各病、证的都有诊断意义,但不一定是一对一的直接关系,即一个症状对多种病或证,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每一个病或证的诊断,则往往需要根据多种临床表现才能明确。为此,对每一症状对某一病证辨证的贡献度,以分值的方式进行界定各证的诊断的通用值,即当各症状对各辨证要素贡献度之和达到或超过时,则这些辨证要素的诊断成立。这种模式比较客观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但问题是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过程体现的不太充分,应用难度大。
国内对中医诊断推理的研究主要基于个人经验的总结,这些总结颇具经验价值,具有形象性、概括性、融通性、理论性的特征,但缺少实证。国外研究则侧重于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去考察医疗诊断推理能力背后的机理问题,他们对医疗诊断推理能力背后机制的探讨主要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
参考文献
[1] 马骥.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医教育, 2009,28(4):1-3.
[2] 张英剑.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6,1(014):491-497.
[3] 郑仁宗“.计算机诊断”和临床推理. 医学与哲学,1984,3:5-11.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识能力障碍和认知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
中医望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观察人体暴露在外的皮肤、黏膜的色泽变化来判断疾病的病性、病位、传变及预后,这部分的观察内容被归入中医色诊范畴。目前,临床对中医色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面色、舌色方面,而对手掌颜色的观察研究较少涉及。本课题旨在对手掌颜色做...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中贯穿始终的辨证方法,仔细分析,还可发现隐匿在张仲景学术思想背后的,存在一个重要的、独立辨证体系,即标本辨证。标本辨证的基本原则,就是在临证中寻找并抓住能够最短时间内令疾病痊愈的主要因素。笔者曾撰文阐述过标本辨证与中医...
《医门揽要》是明代着名医药学家兰茂的医学着作之一,该论着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主论脉法证治,下卷专论病证方药,《医门揽要》经过清代管暄等校订,2007年又经现代学者楚更五等人整理《重订医门揽要》而传诸于世。...
反流性食管炎在消化内科临床较为常见,患者胃、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发生炎性损伤,发生狭窄、出血、穿孔等病变。西医治疗原则为控制反流、缓解症状,主要给予抑酸和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1]。笔者从中医角度对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进行辨...
在20世纪80年代,《宇宙全息统一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出现,特别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推广及应用,全息理论的思想和观点在医疗实践中得到充分应用,形成了全息医学的基本框架。它的研究和应用给医学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
凭脉诊病断证,是中医处理临床问题具有代表性的有效方法,亦被广大群众视为中医的象征:三个指头一个枕头。脉诊是中医诊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辨证论治不可或缺的客观依据之一,在中医诊断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脉诊作为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诊断技能,历史非常悠...
传统中医理论对证候缺乏客观化的认识,致使长期以来,中医药学在认识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1].这为中医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了极大不便。多种辨证方法的混乱运用,致使中医临床诊疗出现以证套症,以病套证的尴尬局面,都不利于中医学的发掘继承、...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软骨下骨硬化、膝关节骨质增生致关节间隙变窄的退行性关节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科最常见出血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4~5)/10万[1].目前,现代医学对ITP研究较多,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脾切除术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