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成本会计论文 >

汽车生产中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应用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08 共557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科技和社会的持续进步过程之中,我国的企业的运营境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因此,通常意义上的成本计算方式所得到的成本估算不仅仅不能够代表企业正常的状况,同时也无法适应于当前企业的财政经营要求。在目前的情景之中,企业急需要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方式来取代传统的成本估算方式,因而作业成本法也就应运而生了。作业成本法也就是指将企业的作业作为核心,采用成本动因来给企业的成本做出管理和精准的估算,这样就在某种意义上补足了过去成本算法的不足之处。
  
  作业成本法这一理念首先来自于美国,并且是在上个世纪的 90 年代进入中国的,引起了我国的企业管理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诸多的研究者对作业成本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促进了我国管理学理论的发展。然而,甚为可惜的是作业成本法很少被应用于实际的企业管理之中去。最近几年,伴随着科学技术在公司企业中的推广和使用,公司所面对的竞争压力还有顾客的需求都在不断地增加,给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领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目前,国内某些大企业开始在实际管理之中采用作业成本法,虽然已经颇具成效,但是仍然反映出理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为在管理的理念、方式、方法上的差异,有的是因为企业管理自动化的水平不足,或者是实施者在实施过程之中没有领会作业成本法的精髓导致实践过程中出现偏颇,亦或者是因为作业成本法使用时会带来巨大的成本消耗而让企业望而却步等等,诸多类似的问题阻碍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推广使用。因而,作业成本法当前并没有能够在我国的企业之中得到大量运用。
  
  1.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现行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研究,创想出一种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的相符合、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特性的成本核算方法,以改进我国企业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以及整体营运水平,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从本研究的实践意义上来说,伴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变化,汽车制造业当前所面对的市场竞争也是越来越大,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就要在紧抓自身科研能力的基础上,节约自身生产的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不断地改进产品功能使之能够更好地符合用户的要求,同时在企业的管理上,公司也应当主要提高公司的管理能力,完善管理体系,控制运营的成本。当前中国的制造产业之中,特别是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将作业成本法使用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之中,是可以更好地预估生产的成本小号,明确有效以及无效的作业,控制能耗,并且让企业的管理层能够对自身产品做出更为精准的估计和定位,提升当前成本管理的水平,使之能够在进行企业经费计算的基础上,体现出对企业的成本整体管理的能力,让成本管理变成公司的长期发展管理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进而保证企业的长远的可持续进步。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在上个世纪 30 年代作业成本法在美国被首先提出。当时的一名会计学者科勒在对水力发电的研究时观察到发电过程之中的材料以及人工的成本在整个成本消耗之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小的,但是间接消耗所产生的成本则是非常大的。根据这样的现象,在采用通常的成本计算方式时,给发电过程中的制造费的分配成本就是不够的。一般来说,在过去的成本计算方式之中,都是将材料和人工费用等直接的消耗作为成本的最大支出部分。但是这在实际过程之中是与之相反的。
  
  依据这一现象,科勒(1941)在《会计论坛》的杂志中第一次发表了关于作业成本法的思想观点--作业,并对企业中的作业做出了相关的概念界定,把作业当作是一种企业团体对于某项工程、项目所付出的努力,也就是成本消耗作业的概念。
  
  之后科勒在《会计词典》之中再次提到了作业会计、作业账户等多种有关的概念,同时对于作业账户的理念做出了清晰的界定。因而,我们将科勒这一研究成果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看作是企业作业成本法诞生的初期阶段。
  
  美国的乔治。 斯托布斯博士(1954)发表了《收益的会计概念》。在文章之中,他提到了“会计师”数据体系的理念,并且根据这个理念,斯托布斯指出作业会计是指一类与判定有效目标相联系的会计模式。但是在当时这种观念是备受争议的,然而我们不能够忽视的是这也对作业成本法理论的基本成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之后,斯托布斯分别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以及《服务和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框架中的成本会计》等文章之中,更为系统地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并且更深层次地研究了作业成本法。
  
  斯托布斯(1971)于《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之中,给“作业”、“成本”、“投入产出会计”等一些名词做出了定义,并且整体地论述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念。
  
  然而因为那个时代的计算能力的不足,导致斯托布斯的观念没有受到其他学者的关注。
  
  罗宾。库珀(1988)在《成本管理》这一期刊中,刊登了一篇名为《一论以作业为基础成本计算的兴起:什么是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系统》。在文章中库珀指出,作业是企业进行成本计算的核心内容,并且将生产以及运送产品的整个过程之中所要消耗的成本看成是产品成本。并且将“成本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视为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同在 1988 年,库珀在该杂志上又多次阐述了作业成本法之中成本动因的选择和需求问题[1].
 
  到了上个世纪 80 年代,教授卡普兰针对那个时期美国企业之中广泛使用的成本计算方式做出了讨论和批评。他认为过去的成本计算方式已经无法适用于和公司中的判决有效性相关联的方面了,而公司要想在竞争之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应当大力提高自身的成本计算方式。由于过去的成本计算方式已经不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环境,因而企业的成本计算方式应当借鉴于科技的发展,不断地变化创新,否则就会让企业整体效益降低。
  
  到了 80 年代的中后期,卡普兰和他的学生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对企业成本计算方式提出了新的方式,也就是作业成本法。并且希冀于作业成本法能够减少当时企业在管理制度中出现的多种问题。
  
  库珀和卡普兰(1992)在 IMA 和毕马威会计公司大力支持之下,选择了 8 家企业进行试验,采用对试验的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写成了《推行一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从分析到行动》。在书中,两位学者根据实际的经验,完善了理论之中的诸多不足,这本书也被视为在作业成本法推进过程之中的重要着作之一[5].
  
  Homgren 等研究者(1997)在《成本会计》中指出作业的三个特点:第一,成本消耗和产品的中间介质是以作业的形式出现的;第二,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之中,作业都在其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根据企业的作业情况可以精准地估计成本[6].
  
  Aminah Robinson Fayek(2001)于《浅谈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中提出了作业成本法首先要对作业进行研究,而作业的研究通常要求管理者能够对企业的运营所有环节有细致的了解。因为这样,让作业成本法成为了一个管控企业成本的更为高效便捷的方式[3].
  
  ErkiM.Van Raaij(2003)根据相关的实践案例,针对怎样使用作业成本管理来让用户获利等问题做出了解答。
  
  David Ben-Arieh 和 Li Qian(2003)对作业成本管理在产品的研发环节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从而为作业成本法应用于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对成本管理控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经验。
  
  Matti Sievanen、Petri Suomala、Jari Paranko(2004)发表了一篇名为《产品盈利性:原因与结果》的文章,在文章之中他们对作业成本法有效地提高利润做出了深入的分析。
  
  1.2.2 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来说,对于作业成本法的探究是相对比较晚的。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时,我国学者余绪缨等人将作业成本法从美国引进到国内,并且根据我国的实际做出了研究和探讨。然而当前作业成本法在国内的实践应用角度来看,还是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的,国内采用作业成本法能够获得成功的相对较少。
  
  我国学者王平心等人在早期对作业成本法的定义,如成本动因、作业、价值链等做出更为详尽的阐述,这有利地推动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传播和使用[6].
  
  尚志华(2000)指出,当前公司的成本和利益是通过作业相互联系起来的,并且价值往往是于产品上呈现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之中成本出现决定着产品的出现,而成本的出现则是因为作业所导致的[7]
  
  .因而,公司应当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成出现的前前后后,深入探究其出现的根本原因。
  
  林斌等(2001)根据相关实例得出作业成本法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要管理层的关注,全体员工的参加,特别是有技术的职工的通力合作;作业成本法的使用有赖于会计、统计等方面的协作;作业成本法的使用应当充分地和别的信息管理体系相互联系[10].
  
  赵丽明(2001)指出,通常情况下的成本计算方式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中已经不再适用,由于制造的消耗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逐渐增高,而单一的成本计算方式已经显然不能够应对当前的成本估算,无法精准地体现出公司的成本状况。
  
  而作业成本法对于公司的成本消耗管控,既包括了直接的成本,也包含了间接的成本,从而充分展现公司的成本状况[14].
  
  汪方军(2003)指出把作业的观念使用到成本的管控之中,并且进一步提出了作业贡献决策标准[20].过去的成本计算方式无法对于公司的间接成本做出判断,也无法合理地分配企业的资源运用,并且他把成本分析也引入到了作业观念之中,让企业的成本分成了产品变动、固定、作业变动成本这 3个方面。
  
  潘飞(2004)等研究者在根据实际的调查之后得出结论,作业成本法虽然在理论层面有着比较好的理念,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上并没有体现出自身的有点[17].特别是当公司的职员在感受到作业成本法会影响其业绩的时候,就会产生一定抵触情绪。
  
  唐艳(2009)从我国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实际实施状况出发,通过样本分析说明我国企业中真正意义上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还不是很多,对我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瓶颈及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法方法进行了论述[12].
  
  成晓卿(2011),在介绍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成本动因优化的理论,并深入分析了成本动因优化的方法[16].
  
  苏文兵(2015)等研究人员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观察到,当前国内的有一部分的企业在一定层面上使用了作业成本法。公司选择使用作业成本法往往是因为自身的管理需要,也有是因为用户的需要[15].并且公司对于作业成本法的实际运用程度是和公司的成本数据、信息等的运用度以及公司的规模大小、公司的管理体系以及公司成本的构成这 4个方面有关联的。
  
  李严峰、杨军波(2012)等人在通过对作业成本法和公司的利润收益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一定的结论。他们认为作业成本法的使用是与公司的收益由正相关的关联的,但是作业成本法与公司的运营、发展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关联[19].
  
  1.2.3 综合评述
  
  纵观国内外对作业成本法的将近 50 年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理论研究领域也已经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是在实务界我国企业有意识地运用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的很少,改变现行成本会计制度的需要,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实施情况任重道远。从国内对于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方面来看,虽然在理论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然而伴着国内经济市场的变化和不断国际化,企业自身也在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要求对成本管理有更为高效和精准的管理,这也就让过去的成本计算方式体现出越来越多的不足。企业在成本的控制管理方面不能再同过去一样,应当更为注重数据的搜集、分析以及管理,让企业自身对于成本管控能力不断的提高。并且当前国内的企业结构逐渐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了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对于科学技术以及自动化的能力的要求也都在不断的提升,公司的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之中的占有率逐渐增高,过去的成本计算方式的不足之处也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目前我国很多的研究者都注重于对作业成本法进行更为深层次的研究,而企业也在实践之中不断地对作业成本法做出改进。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论文主要由六部分构成,主要内容有导论、作业成本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企业的运用、案例分析、结论和展望。
  
  具体如下:
  
  导论部分,论文主要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专家对有关作业成本法的研究理论。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研究的理论意义、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体系以及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优势。
  
  第三部分,企业主要研究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业企业应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并且对这些不足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第四部分,论文以 Z 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零部件分厂为例,指出了作业成本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部分,针对 ABC 在 Z公司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良措施并通过实例来验证该措施的可行性。
  
  第六部分为结论部分,论文指出了实施作业成本法存在的一些缺陷,而且指出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领域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1.3.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文通过搜集、整理与分析与作业成本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详细列出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以及理论,为论文的完成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2)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的结合。因为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有一个最主要的步骤就是选择动因,它的选择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这样的话,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必要使用一个比较客观的方法即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来降低由于我们的主观因素造成的成本动因选择的不准确性。
  
  (3)案例分析法。本论文在阐述了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原理和核算模型的之后,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例,对现阶段作业成本法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分析,并根据案例对现行的作业成本法提出了改良建议,最后将改良后的方案应用到案例中检验了这种新的核算方法的先进性。
  
  1.4 本文的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汽车制造企业,分析了作业成本法未能在我国制造业中广泛应用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改良方案,通过合并成本动因这一有效的方法,使作业成本法在使用过程中简化了核算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汽车论文
返回:成本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