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运用多媒体理解汉字字义。
“汉字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最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文字之一,关于它的故事、趣闻数不胜数。它集音、形、义于一体,又有着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等优势”①.从汉字构字规律来看,汉字起源于象形字,然后发展到指事字、会意字,最后升华到形声字。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在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比较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的体现。因此,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我们必须在遵循汉字构字规律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理解汉字字义,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1)理解象形字字义。
虽然象形字数量不多,只有 200 个,但它整个汉字系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是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构字基础。因此,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象形字的指导,要抓住象形字的特点,通过实物图片与原始文字进行图文对照,通过呈现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了解其字义。如下面这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象形字“鱼”的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 6:教师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有礼貌》中的“鱼”字。
多媒体课件显示:鱼的图片。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鱼。
师:古时候的人非常聪明,他们把鱼写成了这样。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把鱼的图片逐渐变形,最后呈现师:古人写的这个“鱼”和我们平常看的像吗?
生:像。
师:后来人们写呀写呀,最后,这个字就写成了:鱼。
多媒体课件显示“鱼”字的演变过程。
师: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今天写的“鱼”和古人写的有点像。
师:你真聪明,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我们把这样的字就叫做象形字,当你看到它的样子就可以想到它所表达的意思。其实,像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比如,山、刀等等。
上面这位教师抓住了象形字的特点,在对“鱼”字进行教学时,借助了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字的演变过程。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识字过程中,使得学生既记住了字形,又了解了字义。
(2)理解指事字字义。
小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学到到的独体字中,除了象形字外,就是指事字了。“指事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①,它是由象形字衍生而来的,只是在象形字上加了指事符号。如“太”字:在“大”字下部加一点作指事符号,变成了“太”.学生在识记指事字的过程中,常常出错。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有效运用多媒体便可以解决教学这些指事字的难题。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识字二》中的指事字“本”字时,利用多媒体首先将其拆分为“木”和“-”两部分,然后展示象形字“木”的演变过程,最后重点强调“-”是指事符号,指示树根的部位,而“本”的意思就是指树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认清“本”的字形,还可以将“本”的意思牢牢记在心里。
(3)理解会意字字义。
教师在对会意字进行教学时,要利用多媒体突出其“复合性”特点,揭示会意字各组成部件所表达的意思和组合起来后又表达什么意思。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牢记会意字字形、字义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无穷魅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识字二》中的“灭”字时,首先将其拆分为“一”和“火”两个汉字部件;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根木棒和一把火的图片;再点击多媒体课件,把木棒放在火上面,火就灭了的图片;最后揭示出“灭”的意思就是扑灭、熄灭的意思。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认识汉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
(4)理解形声字字义。
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阶段,学生学得最多的汉字是形声字,同时,中国的大部分汉字也是形声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这样对学生理解汉字字义有很大帮助。但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局限性,他们在学习这部分汉字时感知起来比较困难,运用起来也会出错。如果把多媒体运用到形声字的教学中,就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字的结构,区分形声字的异同,理解形声字的字义。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笋芽儿》中的“唤”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电脑动画:小奂(把奂字做成小孩形象)走呀走呀走,突然他看见小口(把口字也做成小孩形象),就张大嘴巴呼唤,小奂和小口便成为了朋友,变成了“唤”字。根据这个动画的描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口”这个偏旁部首与说话有关,明白“唤”的意思是呼喊。在学生明白“唤”的意思之后,可以再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奂”和提手旁,火字旁等交朋友,又是什么意思。这样便可以让学生在认识形声字、区分形声字的基础上,理解形声字的字义。
3.运用多媒体处理汉字字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的识字量应达到 3000 个左右,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应在 1600-1800 个左右,识字量大,识字任务重。此外,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教师若想要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所有生字,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教会学生识记字形的方法。由于小学生在心理认知方面还不完善,还处于从无意识识记到有意识识记,以形象思维占主导的阶段,所以,他们在识记的过程中更侧重于对直观的、形象的认知材料进行记忆。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日”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第一时间想到太阳;学习“树”的时候,常常会和树木联系在一起。古时的汉字与实实在在的物体相似,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汉字变得越来越抽象了。这些抽象的汉字使得低年级的小学生无法将字的外形与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多媒体识字教学中应该注意字形的变化。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图片,呈现汉字演变过程。
教师在教学生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在所要学习的生字旁配上有关的实物图片,通过形象、直观的实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教学一些象形字时,可以运用动画的方式介绍它们的演变过程,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调节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学“鱼”这个生字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鱼的动态图片,并演示“鱼”字的演变过程,这样学生便能更深刻地记住“鱼”字的字形。
又如,在教学“笑”字时,教师在课件中插入一个老爷爷笑眯眯的图片,点击课件,老爷爷的轮廓变成了“笑”字,其中,老爷爷往上扬的嘴变成了“笑”字的第七笔,提醒学生“笑”的第七笔是撇,而不是一横。
(2)利用多媒体对熟字增删部首记忆字形。
字与字之间常常会有一种联系,许多汉字加上一个部首、减去一个部首或者换掉一个部首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字形,让学生思考这个字是什么结构,是由什么加或减什么,或换成什么等组成,使学生将熟字与生字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记忆,如以下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 7:教师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识字 4》中《小壁虎借尾巴》中的“借”字。
课件显示:借。
师:谁来告诉老师,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它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一个单人旁,右边是一个昔日的“昔”字。
师:你是个会动脑筋的小朋友,真聪明!
课件显示:错。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
生:会认,读“错”.
师:真会读!好,现在请小朋友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屏幕。
教师点击课件,课件中的“错”通过动画的效果变成了“借”.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错”变成了“借”.
师:谁来说说“错”是怎么样变化成“借”的?
生:“错”减去一个金字旁,再加上一个单人旁,就变成了“借”.
师:说得非常对!
这位小学语文教师就利用了增删部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记住字形,将学生在《识字 2》中学过的“错”字与本课的生字“借”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快速、深刻地记住生字字形。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字形的时候,学生的分析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非要符合汉字的构字规律。学生也可以采用笔画分析、部件分析的方法,只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字形、字义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