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 >

少数民族村寨智慧旅游体系构建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08 共416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6 结语

  当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一种常态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体验就变得更加重要,文化诉求更加明显,在旅游出行方式、游览方式选择上会更体现出自由行和深度游的状态。要实现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转型升级,就要把真正的消费引导到对当地的风俗、文化、民情的了解过程当中,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好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和村寨,另一方面要从软件、硬件设施上提升,从创意下功夫,引入信息科技,把少数民族文化最本质的东西用现代的手段变成为奢侈品的最高端,真正实现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转型升级。就像《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说的,在这个信息数据爆发式增长的时代,真正的革命并不在于分析数据的机器,而在于数据本身和我们如何运用数据。贵州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智慧旅游,科学技术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更好的传播,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知识产权,促进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智慧旅游通过高科技的力量承载了传统旅游文化,既是对传统旅游业的有益补充,又顺应了科技创新下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要求,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旅游业在整个服务业中的综合、关联和拉动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当人们开始逐渐习惯于用云计算服务储存文件信息,当人们开始慢慢发现用手机扫描一个条形码就可以知道一件商品的前世今生,当人们体验到网络工具会逐渐学习你的个人喜好,主动推送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我们知道,我们开始进入了一个智能数据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缺失的时代。而旅游产业就是一个用自然山水和人文文化为人们造梦、圆梦的行业。每一个旅游者的心中都有一个未圆的梦境,而作为旅游行业的从业者和研究者,我们就是造梦者,是社会人文气息和幸福感的缔造者,让我们用智慧旅游来引领科技时代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一、学术期刊
  
  [1]Christopher S. Thompson. Host Produced Rural Tourism Towa's Tokyo AntennaShop[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4(3):580-600.
  [2]H.H.Owaied,H.A.Farhan,N.Al-Hawamdeh,N.Al-Okialy.A model for intelligent tourism guidesystem[J].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2011,11(2):342-437.
  [3]Martin Oppermann. Rural Tourism in Southern German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1):86-102.
  [4]Richard Sharpley. 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Cyprus[J]. Tourism Management,2002,23(3):233-244.
  [5]Robey Callahan.Ethnic Politics and Tourism a British Case Study[J].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1998(4):818-836.
  [6]Ulrike Gretzel.Review Article:Intelligent Systems in Tourism--A Social SciencePerspectiv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1,38(3):757-779.
  [7]Yiping Li.Ethnic Tourism a Canadian Experienc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1):115-131.
  [8]保继刚,文彤。社区旅游发展研究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3(4):13-18.
  [9] 陈志永 , 梁玉华 . 民族村寨旅游地衰落研究 : 以贵阳市镇山村为例 [J]. 云南社会科学,2007(1):99-102.
  [10]何景明。边远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省思--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中心的考察[J].旅游学刊,2010(2):59-65.
  [11]何小怡。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 405-408.
  [12]侯柠,陈远泊。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探析--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2):119-120.
  [13]金颖若。试论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J].贵州民族研究。2002,22(89):61-65.
  [14]李凡,蔡桢燕。古村落旅游开发中的利益主体研究 --以大旗头古村为例[J].旅游学刊,2007,22(1):42-48.
  [15] 李志伟 . 民族文化的变迁与保护 -- 旅游活动与民族文化变迁的关系 [J]. 北方文学。2010(3):105.
  [16]骆小平。“智慧城市”的内涵论析[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6):35-36.
  [17]罗永常。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3,23(2):102-107.
  [18]乔玮。手机旅游信息服务初探[J].旅游科学,2006,20(3):67-71.
  [19]仇学琴。乡村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村寨现代化的作用与和谐乡村文化构建探析--以玉溪新平县大沐浴村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8(10):133-137.
  [20]唐红,徐光侠。云计算研究与发展综述[J].数字通信,2010(3):23-28.
  [21]谈星东,严俊。全景技术在文化遗产传播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23(3):27-38.
  [22]王君,马静。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思考--以台江县反排村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31-33.
  [23]王汝辉。巴泽尔产权模型在少数民族村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5):31-35.
  [24]吴必虎。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条件初析[J].旅游论坛,1986,1(3):51-57.
  [25]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11):56-60.
  [26]谢彦君,吴凯。期望与感受:旅游体验质量的交互模型[J].旅游科学,2000(2):1-4.
  [27] 张波 . 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25-130.
  [28]张凌云,黎巎,刘敏。 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27(5):66-73.
  [29]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2):28-32.
  [30]赵红梅。对旅游体验及相关研究的解读[J].广西民族研究,2007(4):171-177.
  [31]朱华。乡村旅游利益主体研究 --以成都市三圣乡红砂村观光旅游为例 [J].旅游学刊,2006,21(5):22-27.
  [32] 朱珠 , 张欣 . 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构建 [J]. 江苏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1,13(6):97-100.
  
  二、专着
  
  [33](美)S 南达着,刘燕鸣,汉阳民编译。文化人类学[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52.
  [34](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3
  [35]邓永进。民族旅游研究[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12-15.
  [36]郭华。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研究: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204.
  [37]龚锐。旅游人类学视域下的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07,262.
  [38]何景明。乡村旅游发展及其影响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122-124.
  [39]黄羊山,刘文娜,李修福。智慧旅游--面向游客的应用[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10-21.
  [40]李伟。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5:176-177.
  [41] 李云鹏 , 晁夕 , 沈华玉 . 智慧旅游 : 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化 [M]. 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149,194-195.
  [42] 王汝辉 .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与传统文化保护比较研究 [M]. 人民出版社,2012:80-83.
  [43]叶朗。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 年卷) [M].金城出版社,2009:59.
  [44]姚志国,鹿晓龙。智慧旅游--旅游信息化大趋势[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3:25,185.
  
  三、论文集
  
  [45]Kevin Meehan,Tom Lunney,Kevin Curran,Aiden McCaughey.Context-Aware IntelligentRecommendation System of Tourism[C]. Work In Progres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Pervasiv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San Diego,USA,2013:328-331.
  [46]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C]. 2011 旅游学刊年会会议论文集,2011:55-68.
  
  四、学位论文
  
  [47]潘琳达。数字敦煌作品版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10
  [48]胡宁。虚拟与现实旅游互动机制研究--基于旅游体验实现途径的比较[D]:[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10
  
  五、报纸文献
  
  [49]黄羊山。智慧旅游的作用与前景[N].中国旅游报,2011-02-16(11)。
  [50]李维德,何绮玲,何惠健。松塘是全国古村落保护的典范[N].珠江时报,2014-3-25(4)
  [51]马勇,陈慧英。智慧旅游发展的四大核心价值[N].中国旅游报,2012-04-06(11)。
  [52]吴学安。“智慧旅游”让旅游进入“触摸时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6-09(8)。
  [53]叶铁伟。智慧旅游:旅游业的第二次革命(上)[N].中国旅游报,2011-05-25(11)。
  
  六、其他
  
  [54]陈国强。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Z].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1161.

  致 谢

  值此论文顺利完成之际,首先我要深深感谢我的导师曾芸老师。在论文写作之时,由于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时间不长,关于智慧旅游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少数民族村寨的智慧旅游更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可借鉴的成果不多,选择这个题目作为论文的研究方向其难度可想而知。在研究过程中,曾老师给予了我悉心、专业的指导,对论文从选题、框架、内容、修改、定稿整个过程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她所给予我的谆谆教诲和无私帮助亦使我深为感动,她对我的教导和影响,显然不止于这篇论文的写作。在此,向辛勤培养我的导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另外,在论文前期的田野调查中,曾老师介绍我认识了贵州民族大学的毛刚强老师,毛老师对少数民族乡村地区人民的关爱亦使我增进了对少数民族人民的感情,更希望能通过智慧旅游的发展彻底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面貌,毛老师也对我的论文提出了很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还要感谢所有培养过我的老师们,你们严谨勤奋的敬业态度、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启发了我的思维,是你们给予了我进入旅游研究领域的最初启蒙,你们严谨治学的态度、宽广的知识结构、富有才华的思维能力都给我很多启发,让我敬佩!感谢各位老师在论文的开题和中期阶段提出的宝贵意见。另外,还要感谢首都经贸大学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特聘研究员李云鹏教授,在我论文写作期间,得到了作为智慧旅游的前沿研究学者李老师的耐心点拨和大力支持,与他进行的数次交流讨论也使我受益匪浅。

  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和指导我论文的各位尊敬老师们!

  感谢所有研究生同学们在这三年里对我的帮助和鼓励,友谊长存!

  感谢我的家人在我求学和论文写作期间对我的包容、鼓励和大力支持!

  感谢贵大!七年的恩情永难忘!未来我将会奋斗在旅游教育事业,学习之路永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旅游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