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

温州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09 共442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6 章 加强温州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建议

  6.1 建立和完善各级农村教育体系,调整优化教育结构

  根据温州农村职业教育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协同温州地区的各县级中心职教集团、地方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和地方高等院校,促进农村教育体系建设。推动积极的职业教育改革,开展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开展职业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通过调整优化,在整个农村教育体系内进行统筹协调、统一运作,形成合力。对温州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学校进行调查分析,将对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学校的资源重新进行整合,以防止教育资源的分散、重复、浪费,从机构上、层次上和布局上对温州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优化,开展按需求、开放、有序、分层次、重实效的农村职业教育,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农村职业教育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素质和就业能力,制定温州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水平。

  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改革,逐步完善温州地区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一是为温州农村劳动力提供长期的、扎实的、有效的教育培训;二是为温州农村劳动力提供有计划的、有层次的、全面的、系统的培训教育;三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在源头、制度、根本上提高农村居民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6.2 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意识

  农村职业教育,着重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素质和就业能力,因而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因此,温州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要积极、主动去适应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第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明确办学方向,树立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服务思想,切实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在对劳动力进行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并以其为重点培养内容;以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温州地区区域经济与农村职业教育持续协调发展。

  第二,致力于区域人才培养。农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与本地区域经济结构要适应,根据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出为温州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规划。围绕温州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出农村新型高素质实用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第三,以服务"三农"为重点。温州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应该始终围绕"三农问题"展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好农村经济社会,要重点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因此,温州地区农村职业教育要根据当地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调整职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针对重点相对落后的边远海岛山区,要加强与农业相关的教育,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产增收。

  6.3 组建农村职业教育集团

  组建农村职教集团,加强行业、企业、城乡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通过合作,推动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提高职业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促进校企优势互补,加速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行业、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有效推进职业学校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有力保障。

  通过合作,重点职业学校带动一般职校或农村职校,共享重点职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重点职校的实习实验设施和师资力量,重点职业学校和一般职校(农村职校)合作办学可通过"三段式"的形式(第一年在一般或农村职校学习,第二年在重点职校学习,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重点职校通过师资培训、设备援助等方式服务,提升一般或农村职校的办学水平,特别是把农村学生的就业"出口"延伸到县、市、省以外的用工单位。

  6.4 围绕县域经济需求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结构

  根据温州市已有各自的产业定位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相应的课程结构,使温州各县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相适应。

  6.4.1 调整农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农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紧紧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农村职业教育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紧紧围绕区域内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科里的进行专业设置,满足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在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时时保持对全国其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时地根据外部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促进本地剩余劳动力转移。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很重要,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方向都跟专业设置有关,学校的未来规划也跟专业设置有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设置也影响到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大纲的拟定与实施。可以说,专业设置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

  6.4.2 优化农村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第一,课程设置目标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随着全面进入"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关注个性的需要、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一点上,职业教育也不落人后,积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过去单一技能的培训,重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要向通用性、可迁移性的综合能力培养转变。

  第二,课程内容上注重基础性。外语、计算机等,强调普通文化基础课程教育已经成为各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基础性主要表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网络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惠互存的经济格局。因此职业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球化时代所需要的基础学科的教育,重视专业需要的专业基础学科教学。

  第三,课程体系上注重实用性。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农村社会的发展培养迅速成长的、能够直接上岗就业的实用性技术人才。因此,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仅要理论充足,更要注重学生实际技能实用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规划模块流程化教学,通过各种实习环节,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重点在于要加强学生的实训课程教学,而且要安排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到社会企业的顶岗实习,建立长期合作联系,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

  6.4.3 完善农村职业教育招生政策

  目前温州市中等教育入学招生的政策是按照"普通高中再进入职业学校"的制度,只有当普通高中招生完成以后,才轮到中等职业学校,即使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也没有任何政策上的倾斜,这样就先天上造成了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低于普通高中生源。这种政策,无法保证中等职业学校能够招收到大量优质的生源。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学校教学管理工作。

  同时无法培养出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浪费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学质量也不是很高。长此以往,农村职业教育学校质量和水平必然受到影响,不利于温州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改善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质量,也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地区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调整中等教育招生政策,提高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比如实行单列招生,享受与重点高中的招生优先待遇,高校招生在中职中的单列比例,高分学生优秀学生的学费优惠及补助等,使这些学校也能录取到分数较高的学生。这样不仅保证了职业教育生源的数量,也可以保证了生源的质量。

  6.4.4 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教师素质

  首先,对农村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和继续深造。众所周知,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时代带来的知识爆炸,各种知识、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大大缩短,作为相关专业课教师须及时了解本行业、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要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交流教研活动,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要开设一些切实对教师专业成长有帮助的培训,扎扎实实的学习,不要走形式。

  其次,要吸收有能力的年轻教师,培养年轻教师和技师,不断充实扩大农村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

  第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社会实际需要,与当地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中拥有丰富经验的、具有实际操作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职业学校任教,同时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的教育学技术的培养,尽量避免这类教师过分专业化,通过广泛的综合训练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第四,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设立学科带头人制度,名师工作室制度等,通过建立优势学科,以点带面,促进全面师资的提高。

  第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考核机制,通过评职、培养等手段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能力的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特色,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为职业教育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推动作用。

  6.4.5 健全农村职业学校的科研机构

  目前,农村职业学校很少设立科学研究机构,极个别学校设有科学研究机构,但远远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建立科研大楼,经过几年的发展,共设立了 20 家校内科研机构,建立了全国首家职业教师发展中心,它既能充分利用高等职业学校广大的专业教师资源优势,又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是有效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一项新的科研成果,对职业教育学校的知名度有一定的提升,也有利于提高其竞争力,丰富农村职业教育理论,为农村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需要健全农村职业学校的科研机构。

  6.4.6 规范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加快农村职业学校的体制创新

  首先,创新农村职业学校的体制有利于推动学校保持不断向前发展。只有不断增强农村职业学校的社会服务性,才能有效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形成良性发展。大多农村职业教育对政府过于依赖,同时也对社会企业提供的众多硬件条件较为依赖,使得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模糊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即服务农村。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农村职业教育学校现有的体制进行改革,形成一种"学校服务政府,政府就支持学校;学校服务企业,企业就支持学校;政府和企业都信任学校了,学校取得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

  其次,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严格把关对农村职业教育学校的准入制度,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监督,确保农村职业教育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目前我国对劳动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就是一种使国家、企事业、个人的利益都得到保障的制度,职业学校培养的合格学生的最低标准是取得初级以上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具备相关岗位应有的基本技能。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产业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还存在很多粗放型生产的企业,这些企业的技术水平低,依靠大量投入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来获得利益,劳动力素质低,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实行持证上岗,造成生产、服务的质量不高,安全事故居高不下,高级技能人才缺乏和断档更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区域经济的换档升级,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推广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