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项目管理硕士论文 >

中小企业融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08 共526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中小企业融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 1. 1基本定义

  (1)中小企业

  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主要是针对大企业而言的,中小企业是基于企业规模的差异而界定的,是指经营规模在中等及以下的企业。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不存在通行的标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甚至是不同的地区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都可能存在着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不同的国家或是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这意味着企业所在的外部经济环境是有差异的;第二,国家或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定义标准;第三,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无法确定一个完整统一的能够包含所有条件和因素的指标。基于以上三个原因,不同国家或是地区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存在这差异,但是从这些标准来看主要还是根据资产规模和员工数量来定义的。在我国,九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小企业的法律,这部法律首次结合我国国情定义了具有法律依据的中小企业的含义,中小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的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和增加就业,生产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形式的企业,该标准于2003年开始实行。

  同年,国家经贸委及相关部门按照法律规定,制定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该规定将行业特征与资产总额、销售额以及员工总数等指标相结合来界定中小企业。2011年国家统计局和发改委等部门修改并废止了 2003年规定,2011年的新规定将中小企业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类,划分企业的标准是按照企业从业人数、资产总额以及营业收入并结合行业的特点具体规定的,例如工业企业将职工人数1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万兀以下划分为中小微型企业,而建筑企业将营业收入8000万元以下或资产8000万元以下定为中小微型企业。

  (2)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相对于外部融资而言的,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积累而进行的融资,主要包括留存收益、资本金以及有折旧转化的重置投资三种具体的形式。由于内源融资的资本来源于企业内部,因此具有原始性、自主性、抗风险性以及低成本性等特点。和外部融资相比,内源融资虽然可以通过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减少交易费用,并且增强剩余控制权,但内源融资的能力极大程度上会受到企业自身资产规模以及盈利能力的限制。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资金受限,内源融资的能力有限,仅依靠内源融资的方式很难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和炉张的资金需求。

  (3)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融资渠道是指企业根据需求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利率从银行获得资金,并与银行约定归还本金和利息的方式,不同的国家以及发展时期,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的贷款类型也是不同的。银行贷款按照偿还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以及长期贷款,从融资的稳定性等角度考虑,中小企业一般倾向于选择中长期贷款。中小企业要获得银行贷款的要求相对较高,首先应该有良好的银企关系,企业的信誉是十分重要的,银行要根据企业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以及相关担保机构的考察才可能批准中小企业的贷款,因此相对于其他融资方式来说,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获得所需资金的难度较大,而且资金规模会存在限制。

  (4)民间融资

  目前学术界对民间融资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在国外学术界认为非正规金融即为民间融资,国家法定融资体系外的融资渠道即为民同融资。我国对民间融资的界定相对于国外来说更加严格,而且有两种主流观点,一种观点是将民间融资界定为与正规融资完全对应的方式,并非所有的非正规融资都属于民间融资,从这种观点出发,只有完全处于国有体制外的融资方式才属于民间融资,具体的包括民间自由借贷、社会集资等模式,像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模式是不属于民间融资的范围。另一种观念认为民间融资是由非正规金融产品及服务等构成的。

  这类观点就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模式虽然有正规金融机构的介入,但也属于民间融资。在本文温州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分析中,主要采用的是第二种观点,即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只要是为了满足民间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他们之间的融资关系都被认为属于民间融资。

  2.1.2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特点

  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存在着经营规模小、财务不透明、对外部环境的冲击的承受力小等特点,因此其融资渠道存在着以下特点:

  (1)融资渠道多元化。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内源融资、银行贷款以及民间融资三种主要的方式,每种融资渠道都存在着自身的优缺点,内源融资的稳定性较高,但是受到企业自身经营情况的限制,银行贷款的难度较高,而-“且融资规模也会优先,而民间融资相对来说成本较高,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比例。

  (2)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动态性。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选择的融资渠道是不同的而且会随着其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在企业还处于萌芽阶段,企业的发展前景不明朗,很少有人会冒着风险将资金投入企业。在企业的成长阶段,资金主要用于扩大市场,因此对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需求都是相对较大的,但是由于经营时限的关系,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这个时期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风险投资或是政府投资等。在企业的成熟阶段,企业具备了较强的生产和市场能力,品牌形象稳固,此时企业的筹资地位就发生了变化,可以化被动成主动,其融资渠道会相对较宽,此时中小企业也逐步向大企业迈进。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存在着多元性和动态性的特点,那么中小企业在选择融资渠道时应结合企业的发展阶段以及对资金的实际需求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在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的选择时主要考虑资金成本、资金使用期限、企业可利用的渠道、各种渠道适合的企业类型等具体的方面。

  2.2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理论基袖

  2. 2. 1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8是1970年才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的,George A. Akerlof首先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的概念。1973年Spencer通过研究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来分析弱势一方如何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学者Morris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了 Spencer - Morris条件,1976年学者Stiglitz提出了信号提别模型。在这些已有理论的基袖上,80年代学者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引入金融市场。

  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即经济人拥有完全的信息是难以实现的,实际上市场参与者是不可能获得完全的市场信息。信息的不对称必然会造成信息弱势方的利益受损,而信息优势方会通过自身的信息优势获得更高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逆向选择或是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按照时间可以划分为事前的和事后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如果是在事前的话可能会导致逆向选择,如果是在事后的话则可能会造成道德风险。

  在信贷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主要包括风险和决策信息的不对称、履约程度信息的不对称等具体的方面,由于这些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就可能会发生。逆向选择会导致信贷市场运作效率低,道德风险则会使资源配置发生扭曲,从而使信贷市场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在市场中买卖双方中,卖方能够掌握更多的商品信息,而获得更多信息的一方就可以通过这些可靠地信息获取利益,同时获得信息较少一方会期望获得更多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市场信号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信息不对称是有危害的,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发挥在市场中的作用,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危害。信息不对称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很多市场现象,例如信贷配给、股市浮沉等,这一理论构成了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信贷市场上,企业和银行同样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两方,企业相较于银行来说对自身的情况掌握的更加全面清楚,因此企业在与银行的谈判、合同的签订以及资金使用安排中极有可能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获取更大的利益,这样银行的利益就可能会受损,而且承担更大的风险。中小企业相比于大企ik来说,生产经营规模小,财务制度不健全,银行在对企业进行凤险评估的时候就会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银行在做出借贷决策的过程中也会面临逆向选择,而一旦贷出资金,又可能会面临道德风险,尤其是面对中小企业,银行面临的这类风险更大。因此银行往往会通过降低对中小企业的借贷规模来降低风险,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的问题。

  2.2.2融资顺序偏好理论

  融资顺序偏好理论9是Myers和Majluf提出的,他们认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频序并不完全由最优资本结构决定,这意味着融资行为的出发点并不一定是融资成本最低的原则。当前中小企业主要是以私营企业的方式存在,经营模式主要是家族式管理,所以中小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更倾向于关注企业控制权的问题,控制权是否会被稀释是其选择融资方式会主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对中小企业来说,对企业干预越少的融资方式会是更优的选择。Myers的观察发现内源融资会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首选渠道,中小企业只有在内源融资难以满足企业资金发展的需求时,才会考虑从外部获取资金,这就是Myers的”咏食次序假说“,这一假说在美国企ik 1965年?1982年间的融资实践中得到了证实。1984年,这两位学者在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关系的基础上完善了 ”豫食次序假说“.完善的理论认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顺序能够间接的向市场传达其运作状况的信息,因此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选择内源融资或是发行无风险的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不会在市场中传递出不利信息,但是如果企业主要采取股权融资的方式筹措资金,可能会对社会投资者传递出资金不足的不利信息,由于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外部投资者可能会质疑企ik的经营能力,从而低估公司的价值,所以中小企业在为新的项目筹措资金时,通常会先考虑内源融资的方式,其次才会是外源融资,而间接融资又是外援融资渠道的优先选择。

  通过融资顺序偏好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选择融资渠道时会主要考虑内源融资,因为这种渠道的资金可获得性相对于其他方式来说更高,而且不会对企业的市场价值产生负面的影响。融资顺序偏好理论能够很好地用于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新资本结构理论者只关注外部因素例如税收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并试图从企业内部进行分析这类问题,这样把资本结构权衡的问题转变成对制度的设计,这为研究企业的资本结构问题指明了新的方向。但是融资顺序偏好理论同样存在着缺陷,因为该理论在对企业融资顺序选择问题进行分析时是基于静态的研究,但事实表明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是动态的,不过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能够较好地弥补该理论这方面的局限。

  2.2.3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是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和企业在该阶段对应的金融行为相结合的理论,是1998年由经济学者Bogart和Ulldahl共同提出来的,同样的在该理论中,企业的生命周期包括初创期、成长期以及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的资本结构直接受到其经营规模和需求资金规模的影响。在企业的成长阶段,企业的融资选择会是不断变化的,不同的资金来源会伴随着不同的问题。在企业的初创期,一般资金来源于创业者的自有资金,这种资金来源资本化程度低;在企业的成长阶段,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留存收益以及银行的短期贷款等,而且随着成长期的推进,每一种融资方式的比重是不断变化的。

  在企业的初创期,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财务管理不规范,企业的信息是相对封闭的,因此和投资者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的关系,在这个阶段基于企业的这种特点,企业想要从外部获取资金的约束力很大,所以很难成功,所以在该阶段,企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来维持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企业进入成长期后,生产规模会不断地f大,相应的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管理制度会不断地完善,也有了相当规模的可抵押资产,企业的商业信用也会提高,相应的会增强企业的信息透明度,此时中小企业可以向外部获取资金需求,会选择通过商业银行或是其他的金融机构或是非正规的金融渠道进行融资。当企业处于成熟阶段,企业的制度完善,甚至具备在公开市场进行融资的条件,此时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市场获取廉价的资金,企业的融资问题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在该阶段,企业的债券融资 、比重会逐步降低,相应的股权融资的比例会逐渐提高。在成熟阶段之后,部分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更好地发展机会而成为大企业,但是绝大部分的企业会进入衰退期,其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逐步被替代,如果不能发掘新的发展机会,最终这些企业会直接遭到市场的海汰。

  在2005年,学者Gregory根据954家美国中小企业的数据对该理论进行了检验,该理论得到了验证,美国中小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融资情况与该理论基本吻合。美国中小企业还是微型企业时,通常是以自有资金或是天使投资作为启动资金,之后随着企业的发展,融资渠道逐步变多,金融机构的借贷资金、风险投资、私募资金等都可能会成为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但是通常都是短期的而且规模有限,当企业发展成为中型甚至是大型企业时,才可能获得稳定持续的资金。实证检验也证明了中小企业是发展较快的群体,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特点,所以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能够很好地用来研究和解释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是从动态和长期两个角度来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规律,因此能够弥补融资顺序偏好理论静态的缺陷。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项目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