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

广西高职辅导员激励制度构建分析

来源:河北企业 作者:龙盛良
发布于:2017-02-09 共3080字
  摘要

        一、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发展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和高职院校校情,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一直存在着定位模糊的情况。辅导员身份本身就与高职院校其他专任老师有着极大区别,这一特殊性使得辅导员在高职院校乃至整个社会中的地位相对尴尬,时常被“遗忘”在了高职院校教师的范围之外。其次,高职院校辅导员所从事的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性质,或多或少被人们曲解,通常被定性为“假、大、空”的范畴,认为辅导员就是“磨嘴皮子”.同时,由于辅导员的政治思想工作长期得不到清晰界定,辅导员工作被认为“技术含量较低”“任谁都能做”的工作,导致高职院校内部有很多专任老师“瞧不起”辅导员工作。
  
  当前高职院校的维稳工作变得越来越重,高职院校辅导员往往被安排在维稳工作的最前线,实行责任倒查,使得辅导员时时刻刻都得绷紧神经。高职院校辅导员通常都是由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招录进来担任,分配到各个教学系部,甚至一些行政管理部门,他们具备不同的专业方向、潜质特征和发展需求。然而广西现行的政策,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高职院校内部都没有对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岗位晋升、转岗交流等制定专门的、科学的、个性化的管理方案,更别提能为辅导员设置专项科研项目,这直接导致辅导员没有精力进行科学研究,常年淹没在繁重的日常工作里,不但荒废了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停滞不前,也使其产生了职业倦怠,缺乏目标,看不到希望。
  
  随着中央和教育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文)、《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等文件的相继出台,广西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针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若干指导意见,同时也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身份性质、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界定。明确辅导员是“双肩挑”人员,即具有干部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是高职院校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政治思想启蒙教育的中坚力量,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二、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岗位凸显的问题
  
  1.工作琐碎,事务繁重。多头管理是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对辅导员进行管理的一个共同特征,即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都能通过辅导员来上传下达学校的各种文件、精神,执行各类相关教学和学生日常管理活动。通常每学期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人数较多,基本上超出教育部相关规定的人数,使得辅导员工作上压力剧增,身心上疲惫不堪。
  
  2.认同感低,缺乏有效激励。由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岗位一直被认定为“技术含量较低”“任谁都能做”的工作岗位,同时各高职院校缺乏专门针对辅导员岗位科学的、合理的及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导致辅导员岗位在高职院校中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地位。
  
  3.工作倦怠现象突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资福利水平相对偏低,跟专任教师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然而这种差距更是建立在辅导员繁重的工作任务上,付出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报,极大地挫伤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工作懈怠现象严重。
  
  4.岗位流失率高。广西高职院校普遍缺乏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所需要提供的机会、空间及平台等方面的保障,管理过程更是处于“人人可以指挥”状态,使得辅导员从事的工作与岗位实际存在着巨大差距,需求期望值未达到理想状态,导致高流失率。
  
原文出处:龙盛良. 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河北企业,2017,(01):137-13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激励机制论文
返回:人力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