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管理心理学论文 >

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缓解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6-07-22 共400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心理学探究 
【第一章】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管理心理学分析绪论 
【第二章】工作压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3.1】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 
【3.2  3.3】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减轻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建议与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缓解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论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问题,从调查我国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状况和工作压力源出发,深入分析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大对社会、高校发展和高校教师自身的负面影响。之后根据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压力的相关理论模型中的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式,从社会、高校管理变革和教师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缓解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建议和对策。本研究的主要工作与成果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理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现状的研究成果,系统地论述了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工作压力的管理模式,选取了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式作为本文研究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压力管理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2.通过分析认为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大的原因来自于宏观因素,高校管理因素和自身因素三个方面。其中宏观因素主要是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社会对高校教师期望高但支持低和高校教师高投入低回报三个方面。高校在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中存在问题,高校不完善的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沟通机制和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也是造成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自身性格特点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也是压力源之一。其中,社会和高校组织的支持较少,高校教师对工作的可控性较低是工作压力产生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如果不加以处理,会对高校教师自身产生负面影响,更会制约高校的发展。

  3.在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压力的相关理论模型中的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式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对高校教师的要求高,属于高压职业,根据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式,如果增加对高校教师的社会支持和工作的可控性则能减轻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还能激励高校教师更好的完成工作。因此,笔者从宏观保障,基于管理心理学的高校组织变革和教师自身调节三个大的方面提出了对策,争取给高校教师更多的组织支持。

  本文从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研究入手,希望对高校的组织变革提出可操作的建议以缓解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更好的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但由于本人可及范围内的,国内外资料有限,加之作者个人能力的不足,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具主观性,有待更多可靠资料佐证。另外,针对我国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的个案研究还有待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深入。


    参考文献

  1 方方。 教师心理健康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

  2 田新华, 唐魁玉。 创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思考。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65~70

  3 M. Litt, D. Turk. Sources of Stress and Dissatisfaction in Experienced High School

  Teach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5, (78):178~185

  4 NIOSH working group. Stress at Work. DHHS(NIOSH) Publication, 2004:99~101

  5 S. Leka, A. Griffiths, T. Cox. Work Organization &Stress. Protecting Workers' Health

  Series No3. Institute of Work. Health & Organizations, 2003:34

  6 舒晓兵, 廖建桥。 压力工作研究--一个分析的框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5):121~124

  7 于文宏, 李焰。 工作压力研究综述。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6,8(1):67~ 70

  8 张曦 艳。 高校 教师 心理 压力 分析 及调 试策略 研 究。 江西 社会科 学。 2003,(7):175~177

  9 马苏江。 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及其调试。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8): 64~65

  10 邢晓源, 高建林, 李小飞。 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18(5):607~608

  11 陈 林 兴 . 高 校 教 师 工 作 压 力 感 与 社 会 支 持 的 关 系 . 中 国 行 为 医 学 科 学 .2006,15(9):853~854

  12 刘志成。 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化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69~71

  13 毛春梅, 陈家麟。 论新时期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增进。 现代教育研究。2007, (1):34~37

  14 田新华。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管理心理学研究新视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107~110

  15 F. Luthan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cGraw-Hill, 1981:177

  16 A. H. Maslow.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Harper and Row, 1954:xii.

  17 王垒。 组织管理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116

  18 李剑锋。 图解组织行为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90

  19 D. A. Nadler and E. E. Lawler. Motivation: A Diagnostic Approach, in Motivation and Work Behavior. McGraw-Hill, 1979:217

  20 V. H. Vroom. Work and Motivation. John Wiley, 1964:10

  21 L. W. Portor, E. E. Lawler, Manageri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 Richard D. Irwin,Inc, 1965:165

  22 蒋云根。 组织行为的心理分析。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3:268

  23 W. Gmelch. Beyond Stress in Effective Management. Wiley, 1982:27

  24 孙立志, 沈选伟。 西方工作压力研究概括。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 (7):74~76

  25 石林。 工作压力理论及其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心理科学进展。 2002, (4):23

  26 蒋宁。 工作压力理论模型述评。 现代管理科学。 2007, (11):57~59

  27 Van Der Doef M, Maes S. The job demand-control(-support) model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 review of 20 years empirical research. Work and Stress. 1999, (2):87~114

  28 冒容, 贺晓星, 穆荣华等。高校教师精神压力问题初探。 高等教育研究。 1997, (7):31~36

  29 冯少立, 王坤。 浅谈教师心态的自我调节。 广安教育研究。 2008, (1):34

  30 康延军。 高校教师心理压力源探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58

  31 绉勇。 我国聘任制下高校教师压力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06: 23~45

  32 胡四能。 高等学校学术权利运行机制探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5):11

  33 E. 马克。 汉森。 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 冯大鸣。 第五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46~345

  34 G. W. Downey. How to Get Rid of Your Bad Teachers and Help Your Good Ones Get Better. American School Board Journal. 1978, (6):23

  35 罗纳德。 W. 瑞布。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褚宏启, 李铁, 林天伦等。 第六版。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148~187

  36 刘清华, 杨玲。 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 (4):61

  37 R. Koff, J. Laffey, G. Olsen, D. Cichon. Stress and the School Administrator.Administrator's Notebook. 1980, (28):4

  38 曹立锋。 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性工作研究。 中国地质教育。 2007, (4):74

  39 陈林兴。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感与上级的社会支持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卫生统计。2007, (3):280

  40 J. E. Greene. School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Chilton Book Co., 1971:214

  41 D. R. Davies, C. D. Armistead. In service Education: Current Trends in School Policiesand Programs. National School Public Relations Association, 1975:25

  42 D. Jenson, L. Betz, P. Zignarmi. Organizing Insvervice for Teachers. NASSP Bulletin,1978, (4):13

  43 陈志刚。 员工公平感与人力资源薪酬策略以及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54~69

  44 Lindbergh School District, St. Louis Missouri, 1985

  45 S. Robbins. Organization Theory: Structure.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1987:350

  46 G. Morgan. Images of Organizations. Beverly Hills, 1985:155

  47 Hellriegel, Slocum, Woodma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arper and Row, 1977: 499

  48 丁钢。 大学:文化与内涵。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16

  49 陈文博, 郑师渠。“非典”北京:文化切入的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4

  50 张武升。 20 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成就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研究。1999, (2):56

  51 毕宪顺。 权力整合与体制创新--中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79~90

  52 Glicken, Janka. Executives under Fire. Work and Stress. 1978, (4):412

  53 纪晓丽, 凌玲, 曾艳。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员工工作压力管理源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2007, (9):217

    54 张震。 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因素及其调适。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12):104
 

  致谢

  两年学习时光转瞬即逝,浓厚的学习氛围,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同学们的帮助让我对这个专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顺利地完成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和论文的写作。

  论文是在导师田新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向田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学生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感谢姜华老师、王晓峰老师以及高等教育研究所所有老师对我的论文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使我能够顺利地将论文完成。同时,感谢管理学院的任课老师给了我精彩的知识体验,感谢培训部的几位老师给我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感谢同意我进行访谈的各位老师,他们牺牲了自己宝贵的时间,给了我珍贵的资料。

  感谢高教所的各位同学,与他们两年多的共同生活让我永生难忘,同窗之间的友谊永远长存!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管理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