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本文以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热播为切入点,分析了电视真人秀节目热播的原因,以及背后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冷思考,最终提出了要从内容、制作、价值、自我以及文化五个方面再创新,提高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水平。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近几年,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热播。热播的原因得益于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四大创新,即内容生产创新、品牌塑造创新、传播策略创新和受众占有创新,使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屡创收视新高。
第二,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热播的背后还存在了诸多的问题。比如存在低俗化、存在虚假化、同质化严重、缺乏人文关怀和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
第三,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诸多的问题不得不引起国人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冷思考。真人秀节目在我国取得很大成效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的不利于长久发展的问题。而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要立足我国国情尽早再创新发展。
第四,冷思考之后指出,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想要再创新应做到五个方面,即内容再创新、创作再创新、价值再创新、自我再创新和文化再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水平。
本文的研究已接近尾声,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较清晰的了解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热播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再创新的措施。为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健康发展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但是由于笔者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以及时间不足,在本文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本文在分析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热播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时仅使用了定性分析,没有采取定量分析。笔者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定量分析,力争在该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一、著作:
1 谢耘耕,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 尹鸿,冉儒学,陈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CCTV 电视新视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 苗棣,毕啸:解密真人秀--规则模式与创作技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15
4 苗棣等。美国经典电视栏目。中国传媒出版社,2007
5 孔令顺。中国电视的文化责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6 欧阳宏生。视传播核心价值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 白传之,阎欢。媒介教育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8 童兵。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2010)。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二、硕博论文:
1 李芳。比较视野中我国户外真人秀节目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15
2 陈馨。省级卫视真人秀节目发展研究(2014 年)。苏州大学,2015
3 武珍毅。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明星真人秀节目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5
4 周军。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叙事策略研究。新疆大学,2015
5 罗皎洋。户外真人秀节目叙事学研究。南昌大学,2015
6 张然。明星真人秀节目的编码解码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5
7 石城。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文化批评。南京师范大学,2015
8 刘子琳。选择与调适--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引进的文化适应性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5
9 朱佳佳。国内少儿真人秀节目"儿童本位"理念缺失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5
10 曾晖。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流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2015
11 刘思诺。我国音乐选秀节目狂欢背后的冷思考。曲阜师范大学,2015
12 吴迪。《爸爸去哪儿》文化品牌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5
13 唐琦。亲子真人秀节目与家庭审美教育。四川师范大学 ,2015
14 张广琳。《新闻调查》栏目 2004-2013 年未成年人媒介形象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5
15 金珊珊。模式引进节目的营销策略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5
16 曹晓凤。公民新闻视野下消息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5
17 李雅岚。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明星化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2015
18 陈欣怡。电视娱乐节目公益性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5
19 侯明杉。电视栏目品牌塑造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2015
20 李天甲。论我国电视讲坛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四川师范大学,2015
三、期刊文章:
1 于方。韩国模式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热播之思考。当代电视,2015(01)
2 温云玲。对内蒙古卫视频道定位的思考。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01)
3 丰家喜。明星真人秀节目要素分析。人民论坛,2016(02)
4 柴艳。从《非诚勿扰》热播谈国人情感教育的缺失。新闻研究导刊,2016(01)
5 王祺涵。视频网站自制真人秀节目的差异化生产和价值引导--以《你正常吗?》为例。 新闻研究导刊,2016(01)
6 李世伟。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新起点。 传媒。 2016(02)
7 吴涛。电视真人秀节目如何构建文化价值观--以《中国达人秀》为例。传媒。2016(02)
8 刘波。青年梦想话语的电视媒介呈现艺术--以中央电视台《青年中国说》为例。传媒。 2016(02)
9 夏颖。真人秀节目的知识传播与再生产--论《咱们穿越吧》的创新策略。新闻界,2015(22)
10 董颖钰。电视真人秀节目"情节植入"模式探析。 新闻知识,2016(01)
11 李世伟。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新起点。 传媒,2016(02)
12 辽视春晚升级变身"双子星"众星齐聚"欢乐一家".声屏世界·广告人。,2015(12)
13 马焉停。浅析电视叙述风格。 新闻传播,2013(05)
14 李岭涛,赵煜。TV3.0:开启电视新时代。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2)
15 赵煜。"家宴"与"国宴"--辽视"春晚"的差异之道。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03)
16 路远征。论户外真人秀节目中主持人的出处。 中外企业家,2016(05)
17 张吕,雷雨晴。真人秀节目创作的原理与原创。中国电视,2016(02)
18 于方。韩国模式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热播之思考。当代电视,2016(01)
19 邹欣。电视真人秀节目规则设置策略分析。电视研究,2015(11)
20 喻国明。真人秀节目的文化价值和发展动因--简析《青春季》的创新示范性。电视研究,2015(11)
21 李舒,李妍祯。我国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以《电影新青年》为例。电视研究,2015(11)
22 汤集安。真人秀节目中的价值观引领。 新闻战线,2015(23)
外文文献:
1 安奈特·希尔(Annette Hill)。流行真人秀--真实电视受众的定性与定量研究。赵彦华编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2 安德鲁·古德温,加里·惠内尔。电视的真相。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3 NuritTal-Or,Michal Hershman-Shitrit. Self-Disclosure and the Liking of Participants in Reality TV[J]. HumCommunRes,2015,4.
4 Nick Couldry. Reality TV or The Secret Theater of Neoliberalism [J]. Review of Education, Pedagogy, and Cultural Studies,2008,1.
5 Rachel E. Dubrofsky . Fallen Women in Reality TV [J]. Feminist Media Studies,2009,9.
随着播音主持节目的发展,为了在播音主持节目中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需要播音主持人在实际工作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多从受众的立场思考问题,设计好播音主持工作各环节,加强对播音主持工作的把握与处理能力。...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在取得辉煌成就,下面是广播电视学论文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学习环境四个方面,系统地对工作内容进行思考,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夯实群众基础,注重社会效益,努力为人民群众带来更优秀、更有价值的广播电视节目。...
MCN全称(Multi-channel Networks)是一种帮助内容生产者实现商业稳定变现的组织。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网红经纪公司。它聚拢了海量受众,兼有内容管理、明星经纪、广告代理、粉丝运营等职能。...
如何办好办活晚报时事新闻版,一直是各家晚报努力研究的方向,晚报的主要作用是服务读者、赢得读者。高水平的时事新闻稿件、精炼的宣传主题、画龙点睛的标题制作以及精心的版面设计让晚报时事新闻版成为广大群众知晓天下大事、获取实际工作和生活经验的窗口...
1互联网电视的定义顾名思义,互联网就是具有上网功能的电视,电视机背后会有一个网络接口,用户只要接入网络,就可以在电视上实现多种功能比如:在电视上浏览网页和查看天气预报、可以在线观看喜欢的电视节目,还可以下载多种电影,查询股市涨停等情况。互...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曾有世界历史中最为耀眼的农耕文明。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改革进入深水区,我国农业也正处于从传统走向现代,农村从落后走进文明,农民从贫穷奔向小康的过渡期和转型期。因此,解决好农民、农村、农业...
近年来,在国内纪录片市场中,影响力最大、特色最鲜明的无疑要属《舌尖上的中国》,它不仅创造了中国纪录片收视的历史奇迹,而且充分彰显和传播了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甚至形成了一种舌尖现象,进一步推动了纪录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这部纪录片叙事...
早在汉魏六朝时期,人们就用叙述智慧衡量史学实录的思维和才能.如《三国志魏书》赞扬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刘向、扬雄服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谓之实录[1](P.418).不虚美,不隐恶,保持中立,不做评价的实录大概就是指最早的纪录.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不少知青影视存在着一种固执而鲜明的回归情结,这种回归情感的产生除了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倡导和部分导演的理想主义气质影响外,更是人到中年的知青一代普遍的精神共感。对这种回归情感的探寻不仅可以还原知青一代的心路历程,提供阅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