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大学生行为决策中安于现状偏差问题探究
【第一章 第二章】安于现状偏差的理论研究综述
【第三章】大学生行为决策是否存在安于现状偏差
【第四章】内外源因素对安于现状偏差的影响
【第五章】安于现状偏差的心理机制
【第六章 第七章】安于现状偏差的影响因素及心理机制结论
【参考文献】高校学生安于现状偏差在决策中的实证参考文献
6综合讨论
安于现状偏差是人们在作出决策时不知不觉会采取的一种策略、已有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了在投资、医疗以及其他情境中存在现状偏差。但大多的实验研究都以金钱情境为主,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的研究较少。关于安于现状的心理机制也没有比较一致的结论,可能的因素有损失规避、预期后悔、自我知觉和认知失调等理论。另外,在影响现状偏差的因素中,包括可供选择的选项数目、决策的重要性、决策者的情绪等等,但在现实的生活中,被试并非在一个隔离的环境中做决策,他会受到自身需要和兴趣以及他人的影响。但还没有人将此作为一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研究首先通过对不同决策情境中是否存在现状偏差进行探讨,其次,对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对被试现状偏差是否产生影响进行探讨;最后,探讨引起被试维持现状的主要心理机制是哪种。
6.1大学生决策中的安于现状偏差
实验一和实验二都证明了在大学生的行为决策中存在安于现状偏差。首先对被试在自由版本和现状版本中的对应选项得分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差异显着,说明安于现状偏差存在。进一步对不同的决策情境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的决策情境中也存在安于现状偏差,但是不同的决策情境中安于现状偏差有些差异,学习情境下现状得分要显着低于娱乐、消费和实践情境,而后三者中现状得分不存在显着差异。说明与其他决策情境相比,大学生在作出与学习有关的决策时更谨慎。
6.2安于现状偏差的影响因素及心理机制
在以往的研究中,安于现状偏差的程度受到备择选项的数目,决策者的情绪和认知特点所影响,本研究主要研究在现状情境中,是自身的兴趣还是他人的推荐更使被试改变现状。结果发现,不论在学习,还是消费,娱乐,实践情境中,自身的兴趣的得分都显着高于现状选项得分,且现状得分还高于他人推荐的得分。说明内在的因素才是被试改变现状的主要原因。故要改变大学生安于现状的现象,需要从激发大学生自身兴趣和需要的角度入手,在正确的引导其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自发的改变行为。若只是单纯的给予建议,对大学生改变现状没有帮助,甚至有可能增加其选择现状选项。
在心理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在决策情境中,被试优先选择现状而非非现状选项,另外,在现状情境中,损失规避得分显着高于预期后悔的得分,且损失规避在决策情境上的主效应显着,说明在大学生行为决策中,损失规避才是其维持现状的心理机制。而预期后悔的效果不明显,在学习和实践情境上预期后悔得分大于非现状,但是在娱乐和实践中,非现状的得分还是大于预期后悔的。
6.3结论
本研究一大学生为被试,逐渐递进深入细致的探讨了大学生行为决策中的现状偏差。结果显示:
(1)大学生在日常行为决策中,存在现状偏差;且在学习情境中的现状偏差显着低于消费、娱乐和实践情境中的现状偏差;(2)与外在因素相比,内在因素是改变现状的主要原因,且在不同的决策情境中不存在差异;(3)引起大学生安于现状的心理机制是损失规避,而非预期后悔,且在不同的决策情境中不存在显着差异。
7展望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决策情境中大学生安于现状的效应,并对引起安于现状偏差的心理机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安于现状偏差的研究:(1)丰富实验情境,扩大样本量,将学生的学校类别,学习成绩,性别,年级以及其他人口学变量进行对比,看现状偏差在这些变量上是否存在差异;(2)探讨安于现状偏差与其他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个体的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是否对安于现状偏差产生影响;(3)进行对策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对策分析,并将研究结果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
4实验二内外源因素对安于现状偏差的影响4.1实验目的探讨内外源因素对现状偏差的影响,且在不同的决策情境中,内外源因素的影响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内源因素主要指被试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外源因素主要指同伴和他人的推荐。4.2研究方法4.2.1被试华中科技...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犯罪、休学、退学、精神失常等心理健康问题呈现高发趋势,给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对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高校和谐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大学生规避心理风险,健康成长的切实需要...
3研究一:消极情绪的确定性维度对学习时间及学习判断的影响3.1研究目的。Smith的研究认为愤怒属于确定性高的情绪而恐惧属于确定性低的情绪,研究一通过操纵这两个消极情绪,来考察情绪确定性维度对人们学习时间分配和学习判断值的影响。从而考察哪一种...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工作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复杂性与创造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创新精神、精湛的教学技艺,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是教师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那么如何维护教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人群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农民工作为一个被现时代颇为关注的特殊群体,其规模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年来,这种流动呈现出一个突出特点是流动的家庭化。本研究中的农民工子女指具...
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之间心理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在个体不同的发展阶段,同伴关系都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同伴关系主要包括同学、室友、闺蜜、知己、伴侣以及同龄的其他友人等的依恋关系模式。...
考试焦虑(testanxiety)也称测验焦虑,是考生在考试前或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紧张、忧虑和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引起不安的心理感受及心跳加速、呼吸加快、出汗等生理变化。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应激现象,考试焦虑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会影响到学生的...
第二章封闭式管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中国人绝少是为了爱孩子而爱孩子。对传统的中国人来说,他们爱愈深,教愈严他们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甚至泯灭其美好的天性,违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逼着他们去超负荷地学习,去死记硬背大量...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依赖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剖析促成心理疾病的原因,科学有效的引领大学生远离心理疾病,及时以正确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排除心理障碍,走出心理阴影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现如今,大学生...
一、健康人格概述(一)学者对健康人格的研究健康人格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西方人格理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之一。不同的人格理论学家对健康人格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如罗杰斯的功能完善的人、弗兰克的超越自我的人、弗洛姆的创造性的人、荣格的个体化的人和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