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工作总结。
教学智慧作为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不断螺旋生成的综合能力,理应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不断生成。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智慧理论作为一个新旧融合的新兴研究领域。本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1、探讨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智慧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知识可视化理论。
2、讨论了的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智慧的内涵。通过分析智慧、教学智慧的由来,比较它与教学机智、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的异同,从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的角度理解了教学智慧的内涵,认为教学智慧本质上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指在现代互联网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紧跟时代的变革,积极掌握各种必备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实施阶段合理恰当的使用互联网支持下的信息媒介,从而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且教学智慧具有学生地位主体化、教师要求挑战化和教学媒介智能化的特点。
3、探寻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因素。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除了受教师教学观念、教师知识结构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课堂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4、探究教学智慧生成的保障机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的养成是教师不断自我提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逐渐提升自身的智慧水平。同时也要求学校管理层要为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建设互联网课程资源库,共同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生成。
5.2 今后的工作展望。
当然,由于研究者的研究视域不够宽阔。以及研究条件的客观限制,本研究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虽教学智慧已有诸多学者研究,但互联网+教育是新时代的产物,理论与应用都处于发展之中,因此,笔者将持续关注相关领域,不断完善和丰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智慧的相关理论。
2、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智慧的特点并未穷尽。部分原因是由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本身丰富多样和不断发展,以及教学智慧的灵动性所致,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将尽可能搜集和研究更多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探究其在教学智慧中效用。
3、本文虽然根据相关理论构建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智慧相关理论框架,但其实证还有待进行。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笔者将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去完善该理论体系。
总之,通过本专题研究,我们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对教学智慧研究领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相信,随着对互联网+教育的日益关注和教学智慧的深入发展,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智慧相关研究必将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兴趣,涌现更多的相关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A.著作类:
[1] [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北京:三联书店,2002.
[2] [加]马克斯·范梅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刁培萼。吴也显等。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 王丹等。智慧型教师的诞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 李兴良等。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说课原理与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6] 黄娟娟。教师的教育机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
[8]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9] [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0]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兼论当代知识教育的变革[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11] [美]斯滕伯格。杜娟等译。教出有智慧的学生[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12] 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3] 刘铁芳。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8:76.
[14] 张华等著。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70-171.
[15]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7.
[16] [美]威廉 F.派纳著,钟启泉,张华译。理解课程:历史与当代课程话语研究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
[17] 克里希那穆提。一生的学习[M].北京: 群言出版社, 2004.
[18] 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M].长沙:岳麓书社,2005:84.
[19]A·N·怀特海,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2,54.
[20] 佐藤学。教师的反思与学识--教师专业的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3.
[21] [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5.
[2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人民出版社,1952,769.
[23]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
[24] 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135
[25]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卷一)[M].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44.
[26] David Tripp 著。邓妍妍,郑汉文翻译。教学中的关键事件[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82
[27] 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42
[28] 鲁洁。教育社会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319.
[29]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15
[30] 顾明远。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027-1029.
B.期刊论文:
[1] 谢 敏 , 赵 义 泉 . 试 论 人 之 自 我 超 越 教 学 模 式 的 建 构 [J]. 现 代 教 育 科学,2015,08:32-35.
[2] 曹明海。论语文教育智慧的生成[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6:97-100.
[3] 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 (2):50-57.
[4] 杜萍,田慧生。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2007(6) :26-3O.
[5] 程广文,宋乃庆。论教学智慧[J].教育研究,2006(9):30-36.
[6] 赵建军。教学智慧内涵界说[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7] 徐继存。论教学智慧及其养成。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1,(1):28-32.
[8] 王枬。教育智慧:教师诗意的栖居[J].社会科学家,2002,(3):5-9.
[9] 郭晓娜,靳玉乐。反思教学与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J].当代教育科学,2006.
[10] 王鉴。教学智慧内涵特点与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06,(6):23-28.
[11] 李鹰,宋志莲。教学实践智慧缺失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一个基于博弈理论的简单分析框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52-135.
[12] 于泽元,田慧生。觉察力对教师教育智慧生成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1(3):61-68.
[13] 王兆坤。 解读教学智慧--教育生态学的视角[J]. 衡水学院学报,2008,03:103-105.
[14]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15] 赵海兰。泛在技术环境中体验学习模型建构的理论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0,(2):12-18.
[16] 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41-46.
[17] 赵建军。教育智慧内涵界说。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9,(4):l6-22.
[18] 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50-57.
[19] 钱学敏。略论复杂系统与大成智慧[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4): 30-35.
[20] 韩大林,刘义霞。教师教育智慧的含义与基本要素[J].内蒙古师范人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70-73.
[21] 黄梅。 教学的智慧与智慧的教学--以化学学科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2011,04:82-86.
[22] 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4,(5):4-8.
[23] 柯清超。 大数据与智慧教育[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8-11.
[24] 王竹立,李小玉,林津。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 远程教育杂志,2015,04:14-21.
[25] 李慧方,罗生全。论微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机理[J].教育理论与实[2]田慧生。教学环境论[J].教育研究,1995(6):47 践,2014,35:27-29.
[26] 邓友超,李小红。论教师实践智慧[J].教育研究,2003(9):33-37.
[27] 解 继 丽 . " 互 联 网 +" 引 领 教 育 改 革 新 趋 势 [J].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报,2015,02:85-88+108.
[28] 王竹立,李小玉,林津。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 远程教育杂志,2015,04:14-21.
[29] 朱楠。 "互联网+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适用性分析[J]. 英语广场,2015,08:112-113.
[30] 刘东梅。 在线教育二十年:从"教育+互联网"到"互联网+教育"[J]. 互联网经济,2015,07:90-97.
[31] 刘锋。 互联网+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J]. 英语教师,2015,09:6-8.
[32] 王乔峰,曹效英,路璐。 "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发展情况分析[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5:9-11.
[33] 杨莉萍。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的思考[J]. 贵州民族研究,2015,09:232-235.
[34] 曲大为,赵福政。 "互联网+"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刍议[J]. 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03:12-15.
[35] 詹青龙,杨梦佳。 "互联网+"视域下的创客教育 2.0 与智慧学习活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06:24-31.
[36] 陈丽,林世员,郑勤华。 "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1:3-10.
[37] 张伟远,段承贵,封晨。 香港大学"互联网+"继续教育系统模式的实践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1:11-18+26.
[38] 吴 南 中 . " 互 联 网 + 教 育 " 内 涵 解 析 与 推 进 机 制 研 究 [J]. 成 人 教育,2016,01:6-11.
[39] 平和光,杜亚丽。 "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 现代教育管理,2016,01:13-18.
[40] 张岩。 "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6,02:70-73.
[41] 胡乐乐。 论"互联网+"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 现代教育技术,2015,12:26-32.
[42] 张忠华,周萍。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革[J]. 教育学术月刊,2015,12:39-43.
[43] 朱月翠,张文德。 "互联网+教育"基本模型探析[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9:12-15.
[44] 李珍,李世祥。 论"互联网+教育"时代高校教师之变[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2:12-14.
[45] 刘云生。 论"互联网+"下的教育大变革[J]. 教育发展研究,2015,20:10-16.
[46] 李碧武。 "互联网+教育"的冷思考[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7:96-99.2007,(11)。
[47] Kelly, Rob. Using 'Microlectures' to Improve Your Online Courses[J]. online classroom, 2010(3):1-5.
[48] Morris, Libby V. Little Lectures? [J].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 2009,34(2):67-68.
[49] Bermingham&C.Phronesis.Amodel for Pedagogical Reflection. Journal ofTeacher Education,2004(5):55.
C.硕博论文:
[1] 成晓利。论教学智慧及其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7.
[2] 马寒荣。现象学启示下的教师教育智慧研究--基于培新小学的实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 苗梅娟。论教学智慧--本体论的视角[D].天津师范大学,2010.
[4] 林辉春。 交往视域中的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
[5] 张瑾。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及其生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6] 陶丽。 机体哲学视域下的教学智慧价值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7] 段庆生。 复杂性思维视域下的教师教学智慧生成机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7] 曹红。 新课堂文化下教师教学智慧的成长[D].曲阜师范大学,2013.
[8] 徐春梅。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智慧形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9] 李彦丽。 教师教育智慧的表征与生成[D].河北师范大学,2006.
[10] 文燕平。信息检索可视化研究[D].武汉,武汉人学,2004
[11] 张夔香。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智慧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
[12] 王兆坤。 教师教学智慧及其养成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
[13] 许诺。 教学智慧的个性化生成-语文特级教师专业发展的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09.
[14] 陈贤艮。 教育智慧的形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
[15] 晁红侠。 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智慧之生成要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6] 宋志莲。 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缺失与回归[D].山东师范大学,2010.
[17] 赵艳红。 教学智慧:教师权衡的艺术[D].西南大学,2013.
[18] 朱丽。 论教师的实践智慧及其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
[19] 李本东。 教师教学实践感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0] 何叶。 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1] 付强。 论教学技术的人文向度[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2] 张少明。 转识成智:智慧课堂及其生成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3] 欧红燕。 小学教师的德性智慧及其生成[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4] 洪鲁鲁。 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实践智慧探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
[25] 吴少玲。 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
[26] 郑苗苗。 论教师的实践智慧[D].西南大学,2008.
[27] 徐春梅。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智慧形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28] 刘徐湘。 论教师教学生活的智慧[D].西南师范大学,2005.
[29] 胡洁婷。 MOOC 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0] 袁金超。 基础教育微课资源设计开发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1] 邵征锋。 基于"大系统、微课程"新理念下的自适应性高中数学课程建设[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2] 徐正涛。基于 Moodle 的中小学微课建设模式设计和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3] 李卉。基于微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34] 菅春叶。国内外微课程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5] 张霞。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4.
为了进一步理解作为教育学家的胡德海先生,我们主要提及他作为一个教育学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体的表现不再赘述,探其根源,应是他超越的人生境界。...
3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代价分析3.1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决策的代价分析。教育决策与教育代价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合理的教育决策会导致政策本身民主性、科学性、人文性的丧失。教育决策的民主性决定了政策能否被人们接受、理解和支持,而教育决策的...
只有通过知情意行的转化,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才能够真正提升“时代新人”培育结果的稳定倾向性。...
相比其他更成熟的技术,AR在教育中的应用处于早期阶段,但在促进学习成效方面已经显示了强大的技术效力。许多研究仍专注于开发AR工具的可用性和初步实现性,但这些实证研究大多比较简单,时间变量短,样本数量也较小。但教育领域对AR的研究不应仅仅着...
第四章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特色一、时代特色中国儿童在长期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身心受到严重的损害,但是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传入,儿童中心主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得到快速的传播,尤其是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使科学与民主成为时代...
3教师日常生活的实然状况3.1学校生活3.1.1忙碌的工作D中学的作息时间安排秉承着农村学校一贯起早贪黑的吃苦耐劳作风。从早上6:00到晚上8:00,有的值班教师甚至要到晚上9:00一直处于工作体状态。外界都羡慕我们教师一年两个长假,他们哪知道我们平时的工...
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来看,活化利用孔子教育思想开展博物馆教育,更是国人坚定文化自信和重塑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当前我们正处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以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为标志的新型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高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当今教育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机遇和挑战,对教师的教学也提...
青少年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随着身体发育的基本成熟和自我意识的飞跃式发展,易出现一系列成长问题,情感淡漠便是其中之一。情感淡漠是指持续一年以上亲情淡漠,不关心他人、自私、生活意愿低、反感抗拒亲人之间的交流,对家庭对亲人冷漠无情[1].一、青少年...
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2.1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智慧内涵。2.1.1互联网+教育的内涵。2.1.1.1互联网+教育的缘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句享誉千年的哲理名句阐述了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规律,也正好应景了当下互联网时代一个新事物的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