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师论文 >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11 共463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一部分案例介绍
  
  1.1 引言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增长乏力的状态,互联网产业却在 2013 年呈现发展活力,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对改善世界经济低迷状态有很重要的作用。互联网金融主要是指以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技术基础,利用现代互联网资源实现融资、支付以及信用中介目的,这是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主要有四种经营模式:第一种是第三方支付模式,这种模式以支付宝为代表。
  
  第二种网络融资,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第三种是渠道业务,以互联网基金销售、理财为代表。第四种虚拟货币,以比特币为代表。在互联网经济繁荣下,网络融资、第三方支付、银行展开资源大战,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也都各自展现了不同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在增加百姓的投资渠道、提升资金配置效率、促进金融产品创新、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尚不成熟,法律以及监管滞后,各种风险层出不穷。所以,风险控制成为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成为我国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2014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03 年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开始兴起,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金融力量。2013 年,余额宝凭着收益率高、流性强、风险性低,实现了用户、支付宝、基金公司三方共赢,从而引领国内互联网金融呈现爆发式增长。
  
  余额宝成功后,中国互联网金融遍地开收 “百发”,新浪推出“微财富”、360 与易方达;苏宁易购与汇添富和广发基金进行合作;2014 年 1 月微信推出理财通、苏宁推出“零钱宝”、中国平安“壹钱包”测版上线。
  
  然而,当这些互联网金融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时,我们不得不考虑隐藏在后面的风险。高收益往往与高风险相伴相生,在互联网金融给人们生活以极大便利的同时,可能发生的风险也是不容小觑的。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业务发展的最新业态,其实蕴藏着比后者更强的风险。众所周知,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二者本身都是髙风险行业,而互联网金融则属于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的创新与融合,两个行业的“叠加”无疑使得互联网金融风险远远比互联网和传统金融风险本身要大,并且其风险以扩散速度快、影响面积宽等为主要特点。
  
  此外,互联网金融中的从业企业普遍是跨业经营,他们大部分是从非传统金融行业进入到金融领域,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和管控能力极为匮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风险。比如说,对于很多互联网贷信公石而言,他们都没有相应的风险准备金,在面临突发风险时,这些企业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再如阿里巴巴的“余额宝”,余额宝虽说是投资于货币基金,但实际上很难向投资者保证其源源不断的较高回报,其所面临的风险与整个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风险是一致的。再比如近年来,有的公司利用网络非法吸收存户法集资,导致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屡见不鲜。互联网金融的虚拟特征,表明它的交易可以摆脱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而且交易对象是不明确的,交易过程也不完全透明。这些都使得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传播速度比一般金融形式更快,影响面更广。由于这些因素,使得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如何防范这些潜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有效测度和及早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1.2.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
  
  互联网金融并非仅仅将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相联合,更要求在满足安全和移动等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为广大用户所知之后,就为了满足这些用户的使用要求应运而生的新型金融产品,这是将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精神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如图 1-2 所示。
  
  金融的本质功能是融通资金,实现供需双方的匹配,具体形式表现为资金在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转移行为。这种转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所有权的分离,二是分离带有成本,表现为利息或股息。
  
  广义上来讲,货币发行、保管、兑换、结算等一切和资金流动相关的业务都可以称为金融。这种资金的流动如果从资金出让方与受让方的接触方式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最典型的方式就是股权融资,出让方和受让方直接对接;间接融资主要是债权融资,银行借户的形式,资金的出让方和受让方不直接进行对接。
  
  由于资金出让方和受让方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进行对接,中介机构开始出现,并完成资金需求和供给的匹配。以银行为例,资金出让方将资金存入银行,银行对资金进行统一调度和安排,发放给贷资时银行给予的利息,即资金出让成本;企业贷户 户使用成本,两者的利息差额就是银行的盈利,即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交易成本。
  
  总之,无论资金融通的方式是直接还是间接,只要资金的流通行为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提高自身的效率的行为,都可以定义为互联网金融,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等模式。
  
  这种定义可以涵盖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观点,但是显然低估了互联网进入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的潜力。在此,我们更倾向于谢平教授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A祥 益 户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
  
  理想状态下的互联网金融亟需解决的问题已经从传输效率的层面上升到风险控制的创新,只有互联网实现信用风险的量化和可控制,金融机构的主导地位才会逐渐被削弱。否则互联网金融就是一个伪命题?企业成为新的中介,如下图 1-3 所示:
  
  1.2.2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环境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既出于金融个体对降低成本的强烈渴求,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的有力支撑。因此,它是需求型拉动与供给型推动二者合力的结果(如图1-4)。
  
  1.2.2.1 需求型拉动因素
  
  传统金融市场上,金融市场各主体的运营成本、融资费用、信息不对称风险、时间消耗等众多成本的存在,使得各个主体对金融模式创新的渴求更为强烈,这种由需求拉动的因素,逐渐改变着金融主体的消费习惯,成为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内在拉动力。互联网产业和金融产业的相互渗透及竞争给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发展环境。
  
  比如说阿里巴巴采取的一些金融手段就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金融领域。像是最开始创立了阿里巴巴小额贷信公执与天弘基金合作,出现了余额宝,同时还和腾讯、平安保险一起合作创立了众安保险公司。这些举措都促使传统金融企业,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在某方面也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金融快速地向前行进。
  
  1.2.2.2供给型推动原因
  
  由于互联网与手机越来越受欢迎,以及数据搜索和云计算,还有互联网平台这些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另外很多企业为追求企业利润采用混业经营的形式,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传统金融实现转变和帮助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领域,也是互联网金融出现与其将来继续前进的技术保证,是一种外在的推动力量。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其飞速前进也成为了互联网金融将来很好发展的基本保证。
  
  根据数据信息可以看出,国内的网民对于互联网是越来越了解,到 2013 年末,国内的网民数量就有 6.18 亿人,而这之中有 5 亿是手机网民,但是在2012 年的年末统计到的数据是 5.64 亿和 4.2 亿,相比来说各自增加了 5400 万和 8000 万,可以看出手机网民的数量要比总的网民数量增长快。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正在蓬勃发展,这也成为了互联网金融未来迅速发展的基本保证。网民网上购物习惯已经形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
  
  根据数据信息可以看出,到2013的年末,国内使用了网上支付的人的数量有2.6亿,是总的网民数量的42.1%,而2012年的数据是2.2亿,相比较而言上升了4000万,增长率都超过了10%.网民的增加、厂商推出的促销活动和网上购物本身具备的便利性都是很好地吸引了网络用户,使得使用网上支付的人数有所增加,成为了互联网未来良好发展的社会保证。
  
  1.2.3 互联网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2.3.1 互联网的渗透引发行业融合
  
  针对于用户的消费行为要逐步影响。随着环境以及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一直到 2013 年的 6 月我国的互联网网民就达到了 5.91 个亿,普及程度有 40%.互联网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 LBS(手机定位)技术、移动支付、二维码这些技术的使用,使得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消费,也让更多的消费者选择线上消费。
  
  对产业的渗透引发产业融合。互联网行业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诞生,技术平台和底层架构的特性赋予了其强大的联接功能,摆脱了传统的时空、地域的限制,覆盖范围、传输效率和时效性都较传统行业有了质的飞跃。互联网技术开始渗透到各个行业,并引发了以融合为特征的产业革命,产业之间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相互渗透和交叉,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往往是多个产业生产成果的结晶,原有的产业界限日益模糊化。
  
  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受广大民众和行业的欢迎,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会让传统行业更加高效地生产。另外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影响也会明显强于传统的互联网。
  
  1.2.3.2 多方需求的共同作用
  
  (1)中小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强烈
  
  作为盈利机构,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运营目的,单位业务规模较大的客户能够在实现相同收入的情况下有效摊低人力、物业和设备等运营成本和风控成本,利润贡献占比更高,金融机构的各类资源必然会向大客户倾斜,由此导致对中小客户的产品种类、服务深度不足。传统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是中高额贷户 涉及的较少,而小额贷户 89%的企业客户需要融资,53.7%的客户需要无抵押贷户 资 50 万以下的企业约占55.3%,200 万以下的约占 87.3%.
  
  (2)互联网企业多样化变现方式的探索
  
  互联网企业积累了巨大的流量。中国互联网行业经过近30 年的发展,产生了以百度、阿里和腾讯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企业,根据2013 年的最新统计结果,目前全球独立用户访问量前20 的网站中,中国有5 家网站上榜。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已经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并仍在快速增加,2013 年6 月,微博注册用户数量为5.36 亿,7 月25 日,腾讯宣布微信用户数量突破4 亿,预计年度突破5 亿。
  
  变现方式多样化成为趋势。互联网行业典型的商业模式是通过免费的应用吸引足够多的用户,然后利用不同的方式对用户进行商业价值的开发,互联网广告和网络游戏的快速发展已经证明了互联网用户的巨大价值。在通过广告和游戏对大量的用户资源完成第一阶段的变现之后,仍然有大量的冗余流量价值未被开发,因此拓展至其他行业进行附加利润获取成为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互联网公司闲置的客户资源和资产管理公司闲置的投资机会都得到了激活,双方一拍即合。
  
  1.2.3.3 技术进步提升配置效率
  
  交易成本源于信息不对称。金融的本质功能是融通资金,实现供需双方的匹配,由于需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银行、证券为代表的一系列金融机构承担起了中介的角色,推动了资金的拥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匹配。这种匹配会大幅度提升资源的有效性,但成本巨大,具体表现为金融机构的利润、税收。
  
  技术进步降低交易成本。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大数据技术出现以后,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弱,个人和企业的日常行为可以被充分的记录、查找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风险定价模型,信息处理成本和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经济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