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师论文 >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11 共735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5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建议
  
  风险防范对于规避风险来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所以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措施正确与否以及是否全面到位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来说能够决定生死存亡。金融是一个大领域,互联网金融牵扯到的不仅仅是机构和客户,所以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由从政府、互联网金融机构和用户三方联合发力。由政府做好监管和指导,由互联网金融机构做好贯彻,再由用户自身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则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则指日可待。
  
  2.5.1 政府层面
  
  央行在 4 月 29 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五大监管原则,具体为互联网金融创新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合理把握创新的界限和力度;互联网金融创新应服从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的总体要求;要切实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要处理好政府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严格遵循和坚持互联网金融监管五大原则,对防范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具体可分为:
  
  2.5.1.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方面,政府可以给予税收优惠,如减免税收。促进小额贷信公执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可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助、利息补贴,简化贷资展小额贷信公执 资 户 A 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尽快解决对于互联网金融是应该“事前监管”还是应该“事后监管”的问题。设立严格的准入门槛,在监管上侧重交易秩序。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表示A而在监管上侧重交易秩序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交易流程,减少从中牟利的机会。在加强准入的同时对当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和登记管理,对于那些没有经过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私自设立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一概给予取缔,并设立相应的惩罚机制,给予失范金融机构相应的惩罚。
  
  2.5.1.2 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立法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是有关的安全保障还未建立起来。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建设有关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这将是一个综合性的、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1)加大完善金融业务法律法规
  
  完善立法相关机制,包括客户确认机制、合同约束机制、证据保存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我们要从法律上承认电子通讯记录的效力,给互联网金融发展以法律保障;我们要加强对电子签名等的研究,给互联网金融发展以技术保障。
  
  完善互联网证券业务方面的相关机制,包括交易主体认证、交易信息披露、交易结果申 祥 收规范电子支付立法相关机制,包括规范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身份,建立完善的支付标准等。而且,针对电子商务无国界的特点,我们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使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惟有如此,我们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并进而赢得竞争的优势。
  
  (2)完善保护金融消费者权利的法律法规
  
  保护金融消费者有利于构建互联网金融的信任环境,包含两点内容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法律法规,对交易过程中各个环节作出详细规定,包括风险分配和责任承担、信息披露、客户个人信息保护等。设立专门的机构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负责处理相关金融投诉纠纷。
  
  (3)应尽快出台有关小额贷信公执
  
  信公执 收 公司的信贷业务发展;对于小额贷户 A收规定,严打严抓,用法律手段维护。
  
  2.5.1.3 成立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
  
  (1)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行业协会,统一监管标准和准入退出机制。目前,全国范围内国家并没有指定专门机构对小额贷信公执贷信公先而不是专门的金融机构,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指导。
  
  (2)加快推动行业自律意识和道德意识的深入普及。互联网金融在目前的状况下,稍有不慎就可能走上非法集资的道路,而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在监管及法规缺位的状况下通过行业自律和道德约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2.5.1.4 完善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1)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
  
  这部分包括两方面内容A管标准,如划分商品类别并区分行业风险;第二,对于申办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企业设置技术要求,要有有效保护交易信息和维护系统安全的高端技术。根据开办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主体及其申报经营的业务,实施灵活的市场准入监管,在防范金融风险过度集聚的同时,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扶持力度;完善监管体制,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突破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界限,对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很大挑战。我国应协调分业与混业两种监管模式,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实行综合监管。
  
  (2)建立完善的市场退出法律机制
  
  正确处理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问题,防止波及整个行业,包括以下三方面A退出的监管主体,各监管机构之间要互相配合;第三,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如互联网金融机构破产条例等。
  
  (3)完善担保市场建设,促进第三方担保融资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还十分不健全,只有银行对个人建立了信用评价体系,针对于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只有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才能为长期蒙冤或者受到不良企业拖累的中小企业拨乱反正,只有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首要条件是因地制宜建立信用等级评定制度以及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健全与其相对应的网络查询系统,相关机构或者个人可以在这一系统中查询相关企业的信用度、对企业的信用度进行评估,相关企业也可以在系统中完成信息披露。从根本上做到三体联动,使企业经营行为更加规范,使小贷公司及时掌握企业的相关信息,做到第一时间调研,第一时间放贷,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第一驱动力。
  
  2.5.1.5 尽快建立互联网金融的行业组织
  
  在国外,行业的市场化发展往往不是依靠政府部门的作用,而是通过建立商业协会的方式来督促行业的发展。行业协会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行业协会并不是与政府政策对立的,恰恰相反,它是政府政策实施的一种行业自觉的行为,建立有效的行业协会将促进行业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相比管制式的发展方式这种自觉性的管理方式更容易将政策贯彻下去。另一方面,行业协会通常是由行业内发展比较好,由口碑和能力较强的企业组成,并为其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机会。
  
  互联网金融企业尽快地建立起行业协会有三方面的好处。其一,行业内的企业与商业银行对于国际、国内的需求市场变动更为敏感,适应性更强,而政府部门由于不直接从事市场活动,对于细致化的经营问题反应相对滞后,而目前金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如果单靠政府进行引导监督,会影响企业的风险判断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其二,行业内的经营者由于其盈利需求,与国外企业的联系往往会更为密切,可以直接感触到、市场的变动,引导行业进行合理的应变;其三,尽早建立起行业协会可以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联合抵制国有银行的不公平竞争,为行业环境发展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2.5.2 互联网金融机构层面
  
  总的说来,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各种风险,机构自身首先要善于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针对不同的风险要做好前期的应急准备,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争取到应对风险的时间,从容将伤害降到最低。其次,畅通互联网金融用户的投诉处理渠道,并设立专门的平台供用户沟通交流。
  
  成立之初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就必须审慎选择适合自己的运行模式。无论选择市场中已经存在的模式还是融合各模式的特点创出新模式,都需要立足在足够的行业知识和经验之上。不管是什么定位,都必须以用户的利益为着力点,并放长眼光开发出更多惠及用户的服务。
  
  2.5.2.1 技术管理风险防范
  
  (1)技术的选择必须建立搜集资料、评估、专家咨询、实地考以及反复比较的基础之上。
  
  (2)在宏观的层面上,与 IT 企业合作,融合其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同时共同建立起网络安全防护墙,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金融的优势互补。
  
  (3)重视技术研发,提高网络平台的安全性,包括?
  
  黑客防范技术。
  
  2.5.2.3 模式风险防范
  
  (1)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从公司治理层面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执行
  
  风控部门的独立管理是推进有效风险管理的最根本保障。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内,风险控制委员会是平台的最高风险管理机构,负责平台的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委员会下设风险管理部和合规部。
  
  投资人在识别一个平台的风控能力的时候,首先要看这个平台的股权关系、组织架构,没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独立的风控部门,一个老板说了算的平台基本可以不用考虑。不管是大数据、评分卡模型都只能在技术层面控制信用风险。
  
  一个平台不能从公司治理层面进行风险控制,不能让风控部门独立运作,不能有效约束平台老板的权力都不是执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好平台。
  
  (2) 完善政策、制度和流程,确保每次操作都有章可循
  
  只有完善的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才能确保平台的可持续经营。从贷前调查、授信执行到贷后管理,一个管理规范的平台必然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信贷业务流程和健全的制度,确保平台的每一步操作都有规章可循,每一步的执行都有记录可查。当业务开展过程中有逾期或者坏账发生的时候,合规部门可以追查每个流程中的执行人员是否按公司规章制度执行,是否有有违规行为发生,平台制定的流程是否有漏洞。
  
  建立重大环境变化的风险应急机制,防范行业内系统性风险,完善风险控制标准,完善内部监管体系。同时在贷户化,这样可以有效分散风险。在贷资估,贷资 收(3)科学有效的识别、计量、监测、对冲和控制风险的技术
  
  风控技术是解决信用风险的有效手段。不管是引入担保转移风险、借户额分散、大数据风控模型都是信用风险的技术手段。P2P 从借户更多应该是专注于 3-100 万(3 万以下可以有信用卡承担,100 万以上金融机构可以满足)之间的小微企业经营性借户 公先覆盖的领域。
  
  在每个开展业务的城市设有独立的风控小组,坚持对每笔业务实地调查、交叉检验。同时,风控专员利用自身的专员知识和调查过程掌握的信息为借信人编制资产负债表、现金流表和损益表。重点关注借户 能力,从而破除抵押物崇拜的粗放借贷模式。强调贷前的审核能力而不是贷后的催收能力的平台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4)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控制运营过程中的操作风险除了要有制度保障,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也是重要的手段。在贷前尽职调查、贷资 户避免人员操作的低效和失误。微贷需要规模化才能产生效益,实现规模化的重要前提是操作的信息化。
  
  (5)全面的内部控制
  
  制度的执行需要独立有效的监督,如何杜绝流程上的漏洞和平台员工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不按公司规章办事或者徇私舞弊,就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作为还户 和每月还户保障有效还户 人审核时要求面见。面见由本人亲自出示各种证原件并当面询问使用用途等情况,较好地保证借户.

    2.5.2.4 信用风险防范
  
  (1)针对信用风险最基础最必不可少的步骤就是贷户
  
  审查的标准化。俗话说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用在这里就是说针对与不同等级、不同年龄结构群体的用户进行分散投资。信用衍生产品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互联网金融机构自身可以通过信用衍生产品来分散信用风险。
  
  (2)建立征信系统
  
  首先,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内建立征信系统。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借户缺少抵押品的小微企业和个人,这些群体在央行缺乏信用记录,所以在行业内建立一套信用记录体系就有很大的必要。通过将具有不良信用记录和违约的借户 益 益借户 益其次,尽快与央行征信系统实行对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录入人数最多、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全国各地的金融机构网点都设有信息查询入口,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数据信息还未与央行的征信系统实现对接,如果能实现征信记录共享,在判断借户的信用水平、还资 益人违约将会有更多的机构能信息共享,可以提高借户违约率。
  
  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指标考察借户 人的信用状况以避免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禁止信用状况差的借户 人进入平台交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业务完成的质量,还可以增强信誉赢得用户好评。
  
  (3)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本不足问题。一方面要争取国家在中小企业信贷方面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阿里应积极与民间资本和资本市场合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募集更多的资金。阿里可以利用自己在信息方面的优势发展中间业务,具体实现方式是融资者通过阿里的风险评估信息向客户贷户里小贷则只收取担保费用。
  
  2.5.2.5 犯罪风险防范
  
  针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加强法律意识普及,避免出现从业人员由于法律界限不清或自我约束不足而造成失足的情况。对于参与犯罪的从业人员,在其信用状况或是档案资料里说明犯罪事项。意在将从业人员整个职业生涯与犯罪行为绑定在一起,从而对从业人员起到一定的约束和震慑作用。
  
  2.5.3 用户层面
  
  (1)参加政府开展的针对互联网金融用户的教育活动,提升自身风险防范的能力,用自己的力量减少风险。
  
  (2)要求互联网金融机构强化信息披露意识以及进行必要的风险明示,购买互联网金融服务之前进行反复比较考察,详细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
  
  (3)呼吁主管部分重视互联网金融用户权益的维护,在购买互联网金融机构服务的同时注重自身利益的保护,以防风险发生时遭受重大损失。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并不是无计可施,从政府、机构和用户三方面着手就可以做好防范。但风险之所以为风险,就因为其突如其来不可预测,所以当主体变成政府、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以及所有用户且每个主体都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风险防范措施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低或是发生的风险早已不具有引起动荡的威力。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一路走来,伴随着表扬与诟病,仍然提交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前段时间互联网金融甚至成为“两会”的热点,使得各路人马针对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辩证的来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何况是在我国资历尚轻的互联网金融。政府在其工作报告中首度提及互联网金融并正式表明了鼓励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强对其监管的态度,不难看出,互联网金融纵使具有比较多的问题和比较大的风险,从发展前景这一层面来说,必将是一片光明。
  
  2.6 结论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金融核心的问题是信用与风险控制,信用风险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都是一致的,但由于它们规模不同、优势不同、地位不同、竞争模式不同、销售渠道不同、风控侧重点不同、担保体系不同、思想与文化不同。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经营模式的不同,也导致了不同了的风险差异。
  
  纵观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之路,有欢声赞誉也有冷嘲热讽,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健康发展。之前互联网金融在“两会”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引得各界人士议论纷纷。以辩证的观点而言,万事皆是有利就有弊,更何况尚未成熟的互联网金融。本文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
  
  1.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既出于金融个体对降低成本的强烈渴求,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的有力支撑。因此,它是需求型拉动与供给型推动二者合力的结果。互联网产业和金融产业的相互渗透及竞争给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发展环境。
  
  2.互联网金融产生和发展来源于互联网的渗透引发行业融合、中小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强烈、互联网企业多样化变现方式的探索、技术进步提升配置效率。
  
  3.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优势突出。随着互联网普及率和科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对传统金融的影响越来越大,促使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成型并发展起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主要电子银行模式、在线理财模式、第三方支付模式、网络借贷模式和虚拟货币模式。互联网金融在业务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业务进行处理,其覆盖面广,效率高,给传统金融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4.阿里巴巴金融凭借强大的数据支持,充分发挥成本和效率的优势,使得微贷工厂化的运营模式日趋成熟,极具发展潜力。阿里金融建立了多层次的微贷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渗透贷前、贷中以及贷后三个环节。贷前根据企业电子商务经营数据和第三方认证数据,辨析企业经营状况,反应企业偿债能力;贷中通过支付宝及阿里云平台实时监控商户的交易状况和现金流,为风险预警提供信息输入;贷后通过互联网监控企业经营动态和行为,可能影响正常履约的行为将被预警,采取网络店铺/账号关停机制,提高客户违约成本,有效控制贷户.

    5.阿里金融经营存在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表现在阿里小贷身份特殊,定位模糊;阿里小贷资本规模有限,后续资金来源不足;阿里小贷转型困难,不确定性因素多;阿里小贷与支付宝资金无法关联。模式风险体现在资金的第三方存管制度缺失,大量资金沉淀存在安全隐患。缺乏准入和退出机制,风险控制薄弱。
  
  经营风险表现在由于行业中自律意识较薄弱,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不诚信经营的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危害了用户的利益。征信系统不完善,可能引发的违约风险。阿里小贷与信托公司合作,资产转移的泡沫扩大化;资产杠杆率急剧增大,由此带来的风险也极大。
  
  信用风险表现在信用体系缺失的大环境下,互联网金融机构难以保证交易者如实完成交易。以网络借贷为例,如果借方在接受贷方的判担还资犯罪风险表现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目前处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都缺位的状态,再者互联网金融整个行业普遍缺乏自律意识,导致机构自身或是机构员工为了谋取私利走上犯罪道路。信息安全风险表现在互联网金融机构网站被入侵导致信息泄露以及互联网金融机构暗中窃取个人信息以及将个人信息非法买卖都属于信息安全的范畴。
  
  6.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对策可以从三方面应对。政府层面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行业协会,统一监管标准和准入退出机制;完善法律保障;应该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尽快建立互联网金融的行业协会。互联网金融机构层面必须审慎选择适合自己的运行模式。
  
  P2P 网络借贷平台要想实现稳健经营,建立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有效实施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公青理的有效执行;完善的政策、制度和流程,确保每次操作都有章可循;科学有效的识别、计量、监测、对冲和控制风险的技术;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全面的内部控制。用户层面参加政府开展的针对互联网金融用户的教育活动,提升自身风险防范的能力,用自己的力量减少风险。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经济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