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而导致的严重的冠心病。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为溶栓使血管再通,我国常用的溶栓剂是尿激酶。除此之外,阿托伐他汀可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其主要机制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浆胆固醇水平,抑制血小板凝集,稳定血管内皮,避免形成血栓[1].有相关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是临床上治疗心肌梗死的常用药之一,其可发挥益气强心、芳香温通的作用[2-3].为了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20 例,其中男 75 例,女 45 例,年龄 40~75 岁,平均年龄(63.99±8.83)岁;其中 2 型糖尿病患者51 例,高血压病史者73 例,吸烟者 61 例;梗死部位:前壁梗死 53 例,前间壁梗死 17 例,下壁梗死 12 例,广泛前壁梗死 23 例,正后壁及下壁梗死 15 例;病程 8 h~11 d,平均病程(2.98±1.25)d,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不超过 75 岁;(2)发病时间不超过 12 h;(3)出现胸痛胸闷症状,心肌缺血性疼痛持续超过 30 min,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仍未缓解;(4)心电图显示,胸前导联抬高超过 0.2mV 或 2 个相邻肢体导联抬高超过 0.1 mV;(5)2周内未出现出血性脑卒中,半年内未出现缺血型脑卒中、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6)患者意识清楚,不存在精神疾患,依从性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配合治疗。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肝肾疾病者;(2)高血压超过 180/110 mm Hg(1 mmHg=133 Pa)者。
1.3 药物
阿托伐他汀钙片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 20 mg/片,产品批号 20091208;麝香保心丸由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 22.5 mg/丸,产品批号 20110922.
1.4 分组及治疗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60 例,其中对照组男 38 例,女22 例,年龄 40~75 岁,平均年龄(63.92±8.11)岁;其中 2 型糖尿病患者 25 例,高血压病史者 37例,吸烟者 31 例;梗死部位:前壁梗死 27 例,前间壁梗死 8 例,下壁梗死 6 例,广泛前壁梗死 11例,正后壁及下壁梗死 8 例;病程 10 h~8 d,平均病程(2.96±1.04)d.治疗组男 37 例,女 23 例,年龄 41~74 岁,平均年龄(64.05±7.89)岁;其中2 型糖尿病患者 26 例,高血压病史者 36 例,吸烟者 30 例;梗死部位:前壁梗死 26 例,前间壁梗死 9例,下壁梗死 6 例,广泛前壁梗死 12 例,正后壁及下壁梗死 7 例;病程 8 h~11 d,平均病程(3.01±1.13)d.两组比较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及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同意后实施。
全部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溶栓前均给予阿司匹林 300 mg,口服,并将 150 万 U 尿激酶加入生理盐水内进行静脉滴注。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片 8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2 丸/次,3 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10 周。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疗效判定[5]显效:患者经治疗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 80%以上,运动耐量升高到 2 级,心电图检查显示静息心电图已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经治疗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减少 50%以上,运动耐量升高到 1 级,心电图检查显示静息心电图缺血性 ST 段回升超过 1.5 mV,但仍未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经治疗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心电图均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5.2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治疗 2 周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其中包括再梗死、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情况。
1.5.3 患者血浆中 LDH、cTnT、SOD、CK-MB 水平的测定 治疗 24 h 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学速率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心肌钙蛋白(cTnT)水平,采用氮蓝四唑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肌坏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而持续的胸骨后疼痛,可合并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2].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该疾病不断增加。为研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方法,本次研...
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septalrupture,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后最严重的机械性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病情非常凶险,往往很快发展至急性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而死亡,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极高、预后差,介入或外...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心血管疾病中最为严重的、死亡率最高的就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即使目前的医疗水平不断的提高,该病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一种发作凶险,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危急重症,临床研究[1-2]表明炎症反应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是贯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即便是支架植入在梗死的心肌,术后也持续存在,...
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方法,通过溶栓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AMI患者的生存率,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仅在患者发病6h内进行才有效,但是很多患者却没有得到尽早治疗,而是延误了治疗时机,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因此本试验回顾分析了100例接...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心肌的急性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因冠状动脉供血的急剧减少或中断,心肌严重并且持久的缺血而最终导致的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是一项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虽然能发病于...
AMI为临床常见急重症,近年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1].经大量研究显示,冠状动脉血栓闭塞为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发病因素,而溶栓治疗可使AMI相关血管再通,进而改善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2].但溶栓治疗效果受溶栓时间的...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占急性心肌梗死的40%~50%,其中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占9%~34%,临床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较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可能更为凶险,死亡率更高。本文就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征及近期预后加...
脑梗死的诱因是由于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诱发的血管内膜损伤,最终导致患者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由于各种因素相叠加最终形成脑局部血栓,患者动脉狭窄的加重或者动脉的完全性闭塞,都会导致患者脑组织缺血与缺氧[1].脑梗死在我国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存...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得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所致的急性心肌坏死。虽然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和血管再通治疗日趋成熟,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仍是现代社会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根据最新统计结果,中国心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