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

墨家环境伦理的内涵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13 共482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结 论
  
  本文结合史料,运用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对墨家环境伦理思想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首先,通过分析墨家环境伦理思想与墨学其他学说的联系,揭示墨家环境伦理思想也墨学的核心皆是“兼相爱、交相利”,而其所有生态思想也都是围绕着这一基本论点而开展的。同时,阐释墨家环境伦理思想是从根本和源头上解决现实生活所产生中的各种问题的学说思想,其思想与墨学其他学说既相互关联,也相互维系,从而达到其救世济人、实现天下之利的终极目标。阐明墨家环境伦理思想即是构成墨家学说的重要部分,也是墨学的核心精华之所在。在此基础上,进而探寻墨家环境伦理思想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对其展开详细论述,指明墨家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其独特的地域背景、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夏儒等文化的影响具有密切的联系。最后通过探讨墨家环境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得出墨家环境伦理思想以尊天崇地的世界观、志功合一的价值观以及言必立仪的认识论构成其环境伦理的哲学基础,并以此来指导其环境伦理思想的结论。
  
  2.墨家环境伦理思想不仅蕴含丰富的生态思想,而且独具特色。墨家环境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墨家环境伦理思想的根本原则和具体内容两个方面,其根本原则包括爱无差等、顺天应人和天下之利三部分。墨家环境伦理思想认为爱无差等是实现人类之间和谐的根本办法,而人和自然之间是否和谐取决于人类之间和谐与否,因此,墨家环境伦理思想认为爱无差等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前提,并把爱无差等作为其指导思想;在天人关系上,墨家环境伦理思想强调天人和谐,主张人要顺天而行,以顺天应人作为其理论前提;墨家环境伦理思想以天下之利作为其根本目的和价值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非攻、非乐、节用、节葬等方面。墨家环境伦理的具体内容所包含的思想则为:“兼爱”的互爱互利思想、“非攻”的反战思想、和“节用”、“节葬”、“非乐”的节俭思想。
  
  3.本文从墨家环境伦理思想的根本原则和具体内容两个方面,论述墨家环境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力争对墨家环境伦理思想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进而阐释其总体特点。通过对墨家环境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从而得出墨家环境伦理思想具有民本性、务实性、可持续性的特点。墨家作为小生产者思想代表,由其所创立的墨学就具有鲜明的平民阶层性;再加上,墨家环境伦理思想是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场上,围绕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进而开展其利天下的救世学说,因此,墨家环境伦理思想的特色在于其对人的生存问题的深度关切和妥善安排,具有民本性和务实性。同时,墨家环境伦理思想还具有显着的可持续性特点,这在现代社会的今天依然是值得弘扬和借鉴的珍贵思想。
  
  4.本文从墨家环境伦理思想与生态价值体系的确立、墨家环境伦理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墨家环境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的建设三个方面来探讨了墨家环境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首先,从墨家环境伦理思想有助于确立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世界观、有助于确立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相统一的生态价值观、有助于确立环境意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生态实践观的价值这三个维度着手来深入探讨了墨家生态思想在确立中国特色生态价值体系方面的重要理论价值;继而探讨墨家环境伦理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意义,得出墨家环境伦理思想是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动力、构成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源泉、构成国际关系有序推进的结论基础的结论;最后,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阐述了墨家环境伦理思想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普及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方面的重要启示作用。由此可见,墨家环境伦理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价值体系的确立、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5.墨家环境思想既是中国古代环境思想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优秀文化遗产,然而目前国内关于墨家环境伦理思想的专着还是很稀缺的,缺少对墨家环境伦思想进行全面系统和细致深入的贯通研究。本文对墨家环境伦理思想进行了周到的考察和细密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墨家环境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可以说,墨家的环境伦理思想与现代环境保护理论具有诸多相同之处,对于确立当代环境伦理的价值目标、根本原则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对墨家环境思想进行阐述与剖析,不仅能够给予我国现当代社会中生态价值体系的确立以理论指导作用,还能够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给予我们以多样的启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对墨家环境伦理思想进行系统研究,力求挖掘其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价值,为随后深入开展同类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启超。 中国近代三百年学术史[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255 .
  
  [2] 谭家健。 墨子研究[M]. 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369.
  
  [3] 陈克守,桑哲。墨学与当代社会[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48.
  
  [4] 孙中原。 墨学与现代文化[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323.
  
  [5] 宋立民。 当代墨学思想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战线,2003(3):25.
  
  [6] 孙中原。 墨家哲学的发展[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 年第 (1):60.
  
  [7] 魏义霞,姚胜。天志·命鬼·非命:墨子哲学研究[J]. 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2):39.
  
  [8] 杨荣国。 中国古代思想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132.
  
  [9] 马玉堂 . 天、鬼、人- 墨子顺天有为的天人观再探 [J]. 兰州学刊,2002(4):65.
  
  [10] 翟双萍。 墨子的“天志”论与“天人”伦理[A]. 2006(12):175.
  
  [11] 任俊华,刘晓华。 环境伦理的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探考[M]. 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120.
  
  [12] 孙丽娟。 墨子环境伦理思想剖析[J]. 云南社会科学,2010(1):113.
  
  [13] 王建荣。 试论墨子学说与环保之关系 [J].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80.
  
  [14] 张波。 论墨子的生态思想[J]. 哲学研究,2013(478):158.
  
  [15] 徐希燕。 墨子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47 .
  
  [16] 谭家健。 近年来墨学研究之新收获[J]. 枣庄学院学报,2008(4) :40.
  
  [17] 沈玉梅。 墨子的节用思想及其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启示[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38 .
  
  [18] 从倩。 墨子节用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科技信息,2007(35):112.
  
  [19] 付耀霞。 儒墨节俭思想比较简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8):128.
  
  [20] 赵兴仙。 墨家生态思想对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迪[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31.
  
  [21] 宋景城。 论墨家“兼爱、非攻”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8(3):96.
  
  [22] 徐海东。 论墨家“节用”思想与节约型社会之建设[J]. 传承,2007(5):61.
  
  [23] 徐新,唐健雄。 论墨子的消费伦理思想[J]. 消费经济,2007(10):86.
  
  [24] 郑杰文。 20 世纪墨学研究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61-365.
  
  [25] 孙诒让。 墨子间诂[M]. 北京:中华书局,1986:6.
  
  [26] 李泽厚。 墨子论稿[J]. 学习与思考,1984(10):27.
  
  [27] 杨永林。 墨家的人权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评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10):25.
  
  [28] 刑兆良。 墨子评传[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23.
  
  [29] 杨义。 墨子还原[M]. 北京:中华书局,2011:6.
  
  [30] 高诱。 吕氏春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8.
  
  [31] 张之寒。 墨子里籍新探[J]. 山东社会科学版,1988(6):60.
  
  [3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考古学·两周卷[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12.
  
  [33] 李小龙。 墨子[M]. 北京:中华书局,2007:24-106

    [34] 李永铭。 墨子环境思想与现代[J]. 职大学报,2007(1):10.
  
  [35] 李金玉。 墨子思想中的生态意蕴探讨[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2):30.
  
  [36] 周才珠,齐瑞端。墨子全译[M]. 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23 -760.
  
  [37] 皮侃郑、张宇。墨子的资源经济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3):24.
  
  [38] 张宝允。 墨子思想特点小议[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6):907.
  
  [39] 潭家健,孙中原。 墨子今注今译[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48.
  
  [40] 李贤中。 墨子“兼爱”思想之伦理学建构[J]. 职大学报,2004(1):25.
  
  [41] 余谋昌,王耀先。 环境伦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6.
  
  [42] John Passmore, Man's Responsibility for Nature: Ecological Problem andWestern Tradition[M]. N.Y.:Scribner's, 1974:187.
  
  [43] Tim Hayward, Political Theory and Ecological Values[M]. Cambridge, UK:PolityPress, 1998:124.
  
  [44] Robin Attfield, The Ethics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M]. West Lafayette :Purdue University Press, 1999:64.
  
  [45] 李秀艳。 墨子的节俭思想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伦理启示[J]. 商业现代化,2006,(2)34.
  
  [46] Ernest Partridge. On the Rights of Future Generations[M]. Philadelphia: TempleUniversity Press, 1990:23.
  
  [47] 赵长鸿。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观[D].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5.
  
  [48] Arne Naess. A Defence of the Deep Ecology Movement[J]. Environmental Ethics,1984(7):13.
  
  [49] Ruchi An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Justice:A North-South Dimension[J].Environmental Ethics, 2004(8) :10.
  
  [50] Kenneth Goodpaster. On Being Morally Considerable[J]. EnvironmentalPhilosophy, 1993(8):14.
  
  [51] Tom Regan, Animal Rights. Human Wrongs[J].Environmental Ethics, 1980(7):23.
  
  [52] 李秀艳。 墨子的节俭思想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伦理启示[J]. 商业现代化,2006(2):36.
  
  [53]Benjamin I. Schwartz. 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5:14.
  
  [54] P. Hickman Cleveland Jr, Larry, S. Roberts, and Frances M. Hickman. IntegreredPrinciples of Zoology. Times Mirror/Mosly College, 1989:2.
  
  [55] 刘福森。 生存危机与发展伦理学的使命[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5):72.


  致 谢
  

  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两年光景即将画上句号,回首过往的点点滴滴,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同学们互帮互助的场景,感激之情便会在心中油然而生。
  
  首先,最要致以崇高敬意与感谢的是我的导师--杨涯人教授,作为杨老师的学生,我深感荣幸与自豪,杨老师为人谦恭和善,治学态度严谨,他博古通今的学识和睿智洒脱的个人魅力,给广大学子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自从入学以来,杨涯人老师对我关怀备至,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中,杨老师的谆谆教诲令我受益匪浅。在我撰写硕士毕业论文期间,杨老师为我确定了写作提纲,而且对我的论文内容进行了反复多次的、字斟句酌的修改,给予我细致入微的指导,在杨老师的巨大帮助之下,我才得以顺利圆满地完成论文撰写工作。在此,我谨以一名学子的身份,向杨涯人老师表达出最由衷的谢意--谢谢您,杨老师,您辛苦了!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各位老师们,衷心地感谢杨韬教授、王治河教授、樊美筠教授、高献忠老师、田径老师、杜帮云老师、杨婉琳老师、彭华老师,老师们不仅在学业上对我进行了谆谆教诲,在我撰写论文期间为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指导,而且对我的生活也是给予了亲切的关怀与照顾。在此,我向各位敬爱的老师们深表谢意。
  
  再次,我还要感谢我的师姐--林娇娇,在我撰写论文期间,我遇到了很多问题与困难,我经常向林娇娇师姐求助,林娇娇师姐总是在第一时间耐心地帮助我想办法解决难题,不厌其烦地给予我指导,在此要谢谢林娇娇师姐!此外,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与支持。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感谢他们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培养与教育,他们对我的生活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对我的学业给予全力的支持与鼓励,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如今即将离校,将来无论我身处何地,我都会永远铭记着我的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这将是我一生眷恋的地方。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伦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