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国际社会的绿色发展实践及其生态伦理评析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推行,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在行动上也开始了探索和实践。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一些不同的方式与途径,在实践中推动了绿色发展理论的与时俱进和实践上的日益完善,不过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仍然存在的很多问题,通过对现在绿色发展实践的评析,对继续选择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5.1 资本主义国家的绿色发展实践。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有其积极的作用,作为现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制度选择,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如何、怎样发展都对世界的发展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绿色发展理念最早就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是对以前发展方式与道路的反思,相伴随的实践同样最先在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因此对资本主义国家绿色发展实践的研究是首要的也是必须的。
5.1.1 发达国家的绿色发展实践。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最早的最大的受益者,其发展成果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进程也大大快于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生态危机便首先降临在这些国家身上。在众多学者和有识之士对以前发展反思而推行绿色发展之后,发达国家亦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改善环境,解决危机。
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大陆"工业化国家在绿色发展上推行的是生态行政主义模式,这一模式以行政命令或法律规定来实现对生态的保护和对环境问题的解决。这种模式的推行有着地理因素和历史的原因,一是美国的地理位置是大块陆地,有着天然的自然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可用的自然条件更为优越,人们的环境竞争压力较小,二是在历史上美国一直奉行联邦制的政治制度,个人主义色彩浓厚,难以在国家层面统一推动技术革新或要求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因此选择采用国家或地方性少量必要的环境法律或行政命令成为必然。
最为典型的就是奥巴马政府在 2009 之后推行的绿色新政,强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绿色经济的能源发展是趋势,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新能源开发,重塑美国经济竞争力。这一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带动了经济增长。美国在环境保护标准上也是相当严格,环保法规比较严厉,因此实现了对大面积自然保护区和大城市的成功治理。生态行政主义模式符合美国情况,建立在良好的法治和传统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德国为代表的生态现代化模式,这一模式强调生态与经济的共同发展,主要依靠一个有强制性和完整市场的国家予以推动和实现,德国是最早推行生态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国家。这种模式核心内容是以发挥生态特色来推动现代化进程,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共同关注以实现双赢。在发展中,必须把生态因素放到经济发展中来考量,同时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不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德国政府已经将生态现代化作为了一项基本国策,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和确认,在实施过程中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互利,经济增长指标与资源消耗挂钩,推行绿色经济和市场,并依靠法规来确保执行。
德国所引领的生态现代化模式已经超越了一个国家的范围,在欧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欧盟这个更大的欧洲共同体依据此来制度政策,并成为推动欧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欧盟制定了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和科技的转化,也促进了其综合实力的提升。
作为亚洲经济发展的代表,日本的绿色发展战略是根据日本国情而制定的发展规划,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都相对比较恶劣,但其能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快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确实值得借鉴。日本政府从 70 年代开始就不断颁布实施各种环保法律,完善国家监督管理体系,推动支持新增长动力、打造绿色生活的战略部署,并配合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改善国家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绿色技术的增长,并加大财政在绿色发展上的支出力度,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力度,开发节能产品,促进把环保技术积极转化为生产力,新技术的推广不仅使本国受益,而且惠及亚洲地区和世界。日本在绿色发展中扬长避短,利用技术优势弥补了资源短缺的劣势,并且能够主动适应新阶段的发展要求,积极改变与转型,实现了绿色发展实践的新形态。
5.1.2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绿色发展实践。
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后发的地位,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有了很大提升,其中尤以"金砖国家"最为显着。除了中国之外,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都是资本主义制度,其中印度、巴西和南非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俄罗斯作为转型国家,同他们有着共同的发展诉求,它们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极,其绿色发展实践也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具有代表性。
印度同中国的客观条件最为相近,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都是发展中大国,国土面积较大,人口众多,在发展中经历了不同阶段。印度从殖民地到独立,再到现代化发展,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发展道路,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发展中,印度以经济发展为重心,推进市场化和全球化,重点发展了高科技产业,在经济发展之后也关注到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问题,之后又大力发展了清洁能源,比如风力发电等,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巴西是南美洲的大国,是拉美地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较大的国土面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地区和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发展成果显着。巴西是较早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虽然国内资源丰富,但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区域分布不均衡,巴西政府成立了国家级一些统一部门来调节不同地区和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成立了可持续发展部际委员会,协调相关部门和研究室,在联邦层面进行可持续发展工作。在实践中,从政策上对贫困乡村和自然匮乏地区倾斜,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尤其是亚马逊河流域的自然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降低对生态资源的影响,积极开展大气治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和开发生态城市的新实践,尤以库里蒂巴市为典型代表成为全球典范,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污染,促进了生物能源、风能、水力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建立的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了长期的规划,提供了生态修复资金。
南非是非洲大国和强国,有着"动物王国"、"黄金之国"的美誉,自然资源丰富,近些年也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在南非有着很好的实践,南非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矿产资源等,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层面再到个人层面,对生态保护都有着良好的共识和组织。南非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相继出台了多布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将各级政府的生态保护职责写入宪法,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政府间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制定政策,参与实施监督,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积极主动参与执行,并制定长期规划,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方都不懈努力。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区在维护生态之余还能通过旅游、考察等活动为周围人们带来经济收入。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将经济发展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通过生态形成了新的经济发展途径和增长点,反之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形成良性循环。
俄罗斯作为大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苏联解体之后继承了其大部分国土和资源,经济发展走上了新轨道,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也相应产生了很大变化,在发展中也不断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形态,被列为转型国家。从苏联时代开始,俄罗斯就一直有着对生态深刻的认识和实践,期间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将国家和公民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写入了宪法,有了法律的保障。俄罗斯是重工业大国和军事大国,长期以来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后,政府采取了相应的经济、政治、法律等多种措施来进行治理,确立了"环保优先原则"来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并不断加大对生态方面的财政投入,鼓励环保行动的积极实施。推行了生态税制度,对生态破坏行为进行处罚,实施了生态保险制度,从多方面对各方进行生态约束和惩罚,实施了生态鉴定制度,在国家层面对环境影响进行专业鉴定,之后给出指导意见,这也使得高污染产业的环境破坏最小化。现在,政府长期规划开始考虑了恢复生态修复能力、人类生命健康与环境保护等长期实践,具有前瞻性。
5.2 社会主义国家的绿色发展实践
社会主义作为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在其发展中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且作为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如何也受到世界的关注,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到今天,数量虽然从几十个减少到了五个,但其中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几十年发展历程,有如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可持续发展实践典范的古巴,对社会主义国家绿色发展实践的分析对于我们今天有着更为重要的借鉴。
古巴是现在世界上仅有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发展状况仅次于中国,是位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重要国家,古巴是岛屿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又面临着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等发展的挑战,但古巴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上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较大成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典范。
2006 年 11 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报告称古巴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可见古巴可持续发展的成效,报告中指出古巴的环境政策很好的平衡了生态同经济发展的关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是对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观念的颠覆。古巴在殖民时期生态环境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人民生活也极端贫困,在革命胜利之后,古巴政府就开始了环境治理和发展的脚步,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制度,影响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古巴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写入了宪法,并且通过了一系列的环境法律,以此确保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和执行,1977 年就成立了国家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委员会,推动了古巴的环保实践和可持续发展的普及教育。之后,古巴先后实施了多个国家层面的环境发展规划和战略安排,推动了国家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实践的长期稳定进行,还推进了生态理论的发展。古巴从中央的地方都设立有环保监察机构,来进行环境管理和监督,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设立奖励机制等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进行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古巴在科技方面也加大投入,鼓励创新,推广有机农业的发展,促进新科技的发展,加强废物利用和循环经济等,实现了对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和对发展的长期支持。在国民教育普及方面,古巴也是走在了前列,古巴通过完善教育体系来推动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在民众中的普及,通过更多媒体手段使这些理念深入全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同非政府的环保组织结合,深化了民众在发展中的积极参与。古巴还在发展中将经济发展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积极绿色发展实践,大力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对产业发展进行监督和规划,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此外,古巴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世界环境保护提供技术和人员支持,帮助其他国家解决环境困境,促进地区和谐稳定发展。
越南同样作为当今世界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同中国又是邻国,其发展对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越南位于中南半岛的东部,是东南亚地区一个重要的国家,其国内山多水多,森林资源尤其丰富,但是由于经常的战事使得越南生态环境受到过严重的破坏,近些年来,越南政府已经着手开始从各个方面治理和维护生态平衡。
越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近代以来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争夺的重点,因此越南历史上战事不断,缺乏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频繁的战争对越南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巨大的。在战争结束初期,由于战争和不合理开垦,越南国内森林覆盖率大幅降低,荒山面积剧增,沿河沿海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城市的工业发展没有环保措施,环境污染严重,战争时国土上大量武器的化学成分残留,对人和环境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等等,这些问题使得越南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挑战。从二十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越南共产党确定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革新道路,越南才重新拥有了和平的发展环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开始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越南的林地面积很大,因此维持森林资源的持续就是一项重要工作,越南建立起了全国范围内的特种林管理体系,保护包括濒危动植物等物种在内的生态系统,来恢复森林覆盖率和确保持续发展。同时,为了保护林业资源和提高林业经济收入,越南实行了生态补偿制度,收取林业生态服务费用,不仅筹措到了森林保护的资金而且提高了农民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越南还大力推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利用国内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更加注重生态的保护,实现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越南政府制定实施了环保长期规划,针对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提高废弃物的环保处理,大力推动环保产品生产,鼓励用新型能源代替矿物燃料,制定环境标准并且实现运行监督机制的完善,这都为越南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
5.3 国际组织的绿色发展实践。
在主权国家作为主体以外,当今国际社会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国际组织,它超越了单个国家的限制,在维护地区和世界发展方面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起到了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在绿色发展由理念转为实践的过程中,国际组织运用其特殊的地位和功能,更为灵活地采取行动推动绿色发展实践,促进了绿色发展在处理全球问题和在单个国家实施的深化。
当今的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间组成的国际组织,另一类是非政府的国际组织。作为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生实践到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化,联合国始终关注世界发展,在各种国际力量间调和。联合国组织召开了多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商讨人类共同的发展,并积极督促各个国家履行国际义务,其中1992年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年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2012 年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会议等为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联合国于 1973 年成立环境规划署,专门负责环境规划和鼓励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1984 年成立环境特别委员会,1993 年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等,这些机构的设立都积极的推进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实践。2008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又提出了"绿色新政",这可谓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深化和绿色发展实践一次新突破,以此实现全球发展的绿色、包容和可持续,在降低环境风险的情况下提升人类福祉。
欧盟是当今国际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政府间区域组织,旨在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提升欧洲综合竞争力,其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欧盟实践绿色发展,积极发展绿色经济的时间较早,发展程度也较高,已经成为绿色发展的示范区。欧盟鼓励各成员国大力推进绿色创新,在降低对环境影响程度,优化资源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此举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应对各种经济社会挑战,还能增加就业岗位,提升综合竞争力。欧盟制定了严格的绿色标准,在环保技术等方面提出了高要求,这就促使欧盟的各企业加大绿色科研投入,加强新型技术研发,重视资源循环利用,配套以欧盟倡导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了绿色技术的全球领先和绿色发展的优化升级。同时严格的标准限制了区域外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进入,对区域内的环境进行有效保护。欧盟还实施了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挑战,以期实现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此外,欧盟还积极寻求同其他经济体的合作,在全球内扩大市场、推广先进技术,促进绿色发展在更大范围的实践与深化。
在政府间国际组织之外,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日益成为推动环保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非政府间的交流有着独特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在行动上所关注的方面也较多,在促进世界绿色发展中也扮演了积极的角色。绿色和平组织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组织。绿色和平组织成立于 1971 年,从成立之初就高度关注国际社会环境问题,积极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并寻找解决办法。随着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组织发展也逐步壮大,现在已在超过四十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在努力推动当地的环保和绿色发展。他们关注气候变化,通过实地考察呼吁遏制气候恶化,积极推动能源革命,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以扭转现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气候变暖所造成的全球性后果;大力保护原始森林资源,维护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环境,维持海洋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健康的栖息地,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推动清洁生产,强调治理消除有毒污染物,尤其是现在电子垃圾的泛滥,对整个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损害,积极推动改善环保政策,以免下一代再受其害;致力于推动食品安全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使用,促进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此外还同其他一些非政府组织广泛合作,积极呼吁各国实现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变等等。这些相应的措施都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在国际上取得共识,在维护环境正义的同时,推动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催化了技术创新。
5.4 对绿色发展实践的生态伦理评析。
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绿色发展实践都是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中的有益尝试,根据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程度、不同基础条件等因素采取了符合自身发展的实践方式,这对于推动绿色发展在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各个国家所进行的绿色发展实践不尽然都是积极的,仍然会有同生态伦理相悖的情况出现,只有彻底改变这些落后的观念和实践方式,绿色发展才会真正实现全球实践的深化。
5.4.1 公民层面:公民生态意识和生态参与的提升。
生态伦理理念始终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绿色发展理念也要求在此基础上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这些对人的要求不仅是对作为"类"存在的人而言,而且是对每个个体存在的人而言的。对于各个国家进行绿色发展实践,个体的存在就是公民,公民在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对于整个国家的实践有着基础性的影响。因此,积极深化公民生态意识和加大公民生态参与力度,是绿色发展实践深入推行的基础。
从当今一些代表国家绿色发展实践中可以看到,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教育和宣传手段使得本国公民都能积极投入实践中来,发达国家的公民无论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还是在绿色发展实践的参与度上都处于领先水平,反观无论何种社会制度的发展中国家,公民意识和参与程度都比较落后。物质决定意识,不同发展程度国家出现差别是有现实原因的,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工业化进程已经完成,在饱受生态危机之苦之后,现在已经处于完善"绿色化"、"生态化"的进程中,人们在经历危机的同时认识上就发生了根本转变,因此生态意识也就处于领先,而众多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发展的压力对资源、环境的需求仍然很高,人们对发展的意识则强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绿色发展实践中,公民意识和参与程度的提升则可以为其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也只有人真正地投身到绿色发展中来,才能对发展的深入和持续提供基础保障。因此在绿色发展中,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把人的因素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个公民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切实感受绿色发展的成果并自觉成为美好环境和人类文明传承的卫道士。
5.4.2 国家层面:"拯救地球"是各国应尽的共同义务。
公平正义原则是生态伦理所强调的重要原则之一,无论是国家还是组织或者个人,在享受环境权利和履行环境义务面前是平等公平的,绿色发展理念也同样强调持续发展,要保证在代内与代际间的公平。在实践中就要求各个国家的平等性,无论大国小国、发达与否等都平等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尤其是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拯救地球"必然是共同的选择,也是共同的义务,在此基础上,面对全世界共同的问题加深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通过对当今各主要国家绿色发展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国家都只是关注于本国的发展情况和实践,或只是对所在地区有所影响,要真正促进世界范围内的绿色发展,要切实实现更大范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等深入还有不少的路要走,必须跨越合作交流的鸿沟。一个是发达国家要自觉担负起更多的国际责任。绿色发展是合乎全人类未来的发展道路,不能只从本国利益为出发点,而必须考虑同样生存在同一地球的其他公民,发达国家享受了更多的资源,制造了更多的污染,多年的发展优势使得已经习惯于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为了维持国内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高需求,可能不破坏本国生态却采取进行污染产业转移和攫取其他地区资源的手段,满足自身需求而破坏别国生态。这就必然要求在发展中强者必须尊重和保护弱者,在实践中发达国家要更多地承担国际责任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摆脱发展和生态困境。这种观念的深化变革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也不是轻易的,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公平正义,更要求世界各国的努力。在国际社会上,发达国家要尊重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诉求,尊重落后国家的发展权利,不能仅以自身为目的而应关注世界的发展,这种促进是相互的良性的,其他国家也要积极维护自身权益,敦促发达国家改革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履行国际义务,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
另一个是发展中国家要切实提高自身实力,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妥善处理好发展与生态关系的平衡,拥有同发达国家合作的平台。发展中国家是当今世界上的大多数,是发展需要最为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挑战最为严峻的地区,众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依旧是工业化的进程和快速发展的压力,但面对生态危机却不能置之不理,因此所受到的挑战更为巨大。人们在主导人类社会与自然进程中要面对和处理多方面复杂的问题和困境,一方面,人类社会要不断前行就要求必须不断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发展的不合理不科学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危机,保护生态环境也迫在眉睫,这对矛盾的存在是长期的也是必须解决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所处的就是这样的艰难局面。落后的发展状况和长期弱势的国际地位,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交流中也处于弱势,无法获得应有的利益,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选择合适自身发展的道路,加强自身实力是刻不容缓的。总结分析现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现状,虽然很多国家在绿色发展实践上已经采取了有效措施,但是总体发展道路仍旧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老路,就是"先污染,后治理",没有摆脱这条道路的束缚就谈不上发展和生态矛盾的有效解决。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要求和潜力都是巨大的,尤其是一些新兴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着,要想维持这一地位甚至继续提升国际地位,发展是唯一选择,但是发展方式和道路是多样的,不是只能跟随发达国家的脚步,走他们走过的弯路,不是只有在污染之后才能去治理,因此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绿色发展不仅仅是对环境有益,更是对发展有益,只有破解这一难题才能真正实现发展中国家国力的提升和文明的延续。
5.4.3 制度层面:蕴含着社会制度的革命与改革。
采取哪种社会制度决定了这个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不同生产方式对自然的影响不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用不同,要遵循生态伦理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就必须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根本上就是要实现社会制度的革命与改革,以此解决生态危机及同生态伦理相悖的本质问题。
资本主义制度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选择,其形成与发展有着历史的规律,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但是其决定的生产方式就是私有制下的雇佣劳动,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同生产的社会化构成了其根本矛盾,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可以不管不顾其他方面的问题,使得环境、资源等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经济危机频发,近些年已经同生态问题合流演变为更为严重的生态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诸多措施应当危机,实施绿色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效,但这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问题。马克思在分析生态问题解决之道时就指出必然要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恩格斯也曾深刻得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特征,他指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生产方式,都仅仅以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效益为目的。那些只是在晚些时候才显现出来的、通过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能产生效应的较远的结果,则完全被忽视了。"人们所承受的生态危机就是这种生产方式所造成的较远的结果,他主张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至今,所走的路程正是这样一条反生态的发展道路,在追求利润时却忽视了同样该重视的生态,而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就没法打破这种生产方式的束缚,今后的发展在根本上仍会重蹈覆辙,可以说,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就是反生态的,同生态伦理是不可兼容的。因此,要想实现同生态伦理真正兼容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须变革,则资本主义制度必须实现向共产主义的革命性转变,这才是根本之道,而这种革命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通过暴动似得手段,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逐步来完成,不可急功近利。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社会制度的选择已经完成,但是如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则是重要课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明显的,但是选择怎么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仍是需要不断探索的,当今五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程度都还较低,更加需要慎重选择,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给予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必须避免走他们的老路弯路,走出真正符合国情社情的绿色发展道路。一方面用制度的优越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生态的持续向好,另一方面则要在发展中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化改革,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层面不合理不全面的问题,确保社会制度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发挥出最大的正效应。
一、以人为本的军事伦理教育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指出社会总体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任何背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短视和没有生命力的。军队作为国防建设的主体,它的现代化首先要以军人为本,让军人具有正确的军人...
廉与耻是儒家道德哲学的两个重要范畴。笔者之所以将这两者加以综合考察并阐明其当代意义,主要是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廉与耻既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伦范,又是密切相关的品性规范。不论是在儒家现世文献还是出土文献之中,廉与耻经常单独被加以运...
当代灾疫,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人为灾祸。《灾疫伦理学:通向生态文明的桥梁》(人民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一书就是探讨面对频发的灾疫之难,而展开对人类行动的检讨,探索如何通过防治灾疫来重建生境、重建文明的道路。《灾疫伦理学:通向生...
3库珀行政伦理思想的学术价值和对我国行政道德建设的启示3.1库珀行政伦理思想的学术价值。2002年ASPA邀请众多学者出席探讨重大议题(bigproblems)议程,库珀从过去30年有关行政伦理方面的学术着作中,可以提炼出五项规范性标准。为公共行政实践提...
一、问题提出创造性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心理品质和能力(SternbergLubart,1996,pp.677-688).社会的发展呼唤创造性(创新性),然而,创造性的匮乏在某些社会已经成为顽疾,这其中的内在机制如何?与社...
20世纪初美国新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欧文?白璧德基于对西方传统人文主义和西方现代社会状况的反思和批判,提出了新人文主义思想。他认为人文主义在不断发展中打破了人文主义适度与均衡的根本原则,尤其是以培根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和以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对西方现...
摘要1923年,科玄论战引发了中国近现代社会以来第一场人生观问题的激烈讨论。科学派主张科学足以解决人生问题,以否定传统玄学之价值。玄学派则认为科学并不能解决人生问题。在科学派与玄学派对待人生问题的尖锐立场之外,东方文化派的杜亚泉提出了具有调...
中国古代慈善事业自商汤的赈恤饥寒发端,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澹者振之,天下归汤若流水[1],在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日趋兴盛,善堂善会的数量迅速增加,慈善机构种类繁多,慈善活动内容丰富[2].这一趋势构成了清代中期文宗阮元的政治、文化活动的社会历...
现代人要走出漂泊无依的状态, 应当重新重视价值理性对实现人之生命意义的引导作用, 重新恢复“情”应有的文明地位, 使人在情意感通中冲破个别性的束缚而与他人“伦理地在一起”, 使“伦”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
阿昌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地区,是云南特有的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之一。阿昌族伦理思想是阿昌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的总和,是阿昌族一切文化活动的主轴和基调,对本民族的思想、行为起到约束、规范、教育的作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