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旅游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旅游管理论文 >

云南建设旅游强省的基础与条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4-27 共708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云南建设旅游强省的基础与条件

  3.1产业发展

  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3.1.1起步阶段(1978年一1988年)

  1978年至1988年的十年时间是云南省旅游业的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云南省正式筹建成立了云南省旅行游览事业局,开始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云南省也成为全国最早一批旅游开发地区。当时全省仅有一家旅行社和8家宾馆,并且大部分是政府招待所,标准客房不足300间。经过十年时间的发展、,到1988年,云南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299人次发展到接待海外游客1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83万美元发展到130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从13万人次发展到129万人次。

  这一阶段,云南省的旅游业基本以单纯的事业型接待服务为主要内容,尚处于起步发展时期,旅游部门还属于“非生产性”的事业部门,具有事业接待型的特征。

  3.1.2产业培育阶段(1989年一1995年)

  1989年至1995年七年时间是云南省旅游业加快发展阶段?.1988年,省政府在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一大产业,搞好规划,全面开发,从而确立了旅游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992年以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指导下,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使旅游业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1992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西双版纳召开,1994年省政府分别在大理、丽江召开了滇西北旅游规划会,釆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为云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到1995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2万人次增加到6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1300万美元增加到1.6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5.8%和43.8%,并分别跃居全国第7位和第8位;接待国内旅游者从129万人次增加到1622万人次,年均增长52.5%;全年旅游总收入从7100万元增加到61亿元,年均增长110%,旅游业实现了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历史性转变。这一时期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特征是旅游产业作为经济产业进行培育。

  3.1.3支柱产业建设初期阶段(1996年一2005年)

  1995年至2005年的十年时间是云南省旅游支柱产业建设阶段。1995年,云南省第六次党代会将旅游业列为全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进一步确立了旅游业在‘云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旅游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进行部署和实施,成立了省旅游支柱产业领导小组,充实和加强了省旅游局力量,全省各个地州(市)及主要旅游县都成立了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在此基础上,1996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四大支柱产业建设的决定》,2000年省政府邀请世界旅游组织帮助编制了《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 -2020)》,2004年省委、省政府首次召开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并下发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制定了《云南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了对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指导和支持力度,全面推动了云南旅游支柱产业的建设进程。1995年至2005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60万人次增加到15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1.65亿美元增加到5.28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9.7%和12.3% ;接待国内游客从1622万人次增加到686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47亿元增到38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5%和23.3%;旅游总收入从61亿元增加到430亿元,年均增长21.5%.旅游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日趋明显,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全面树立和巩固。这一时期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特征是作为支柱产业的建设时期。

  3.1.4 “云南旅游二次创业”阶段(2005年一2013年)

  2005年以来,面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和周边省市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局面,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在充分借鉴学习旅游先进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实施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重大决策,提出了 “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要求,全面启动和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通过旅游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推动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而带动云南省旅游产业由观光型旅游方式为主,积极向观光型和休闲度假型、康体健身型等复合型旅游发展方向转变,努力实现将云南省建省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这一时期继续保持了云南旅游产业快速增长的态势,并表现出三个发展特征:一是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二是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三是旅游基础条件得到逐步改善,旅游资源产品开发力度加大。

  3.2产业条件

  云南的旅游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发展条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3.2.1旅游产品形成体系并具有多样性

  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没有相应的旅游产品作支撑,旅游产业是很难得到快速发展的气三十多年来,云南在旅游产品方面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目前,云南已经形成了自然生态观光和民族文化体验两大旅游产品体系和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运动、会展商务、科考探险、跨境旅游和自驾车旅游等八大旅游产品。从自然生态观光旅游产品的体系看,云南省的自然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不仅种类较多,而且遍及云南不同的旅游区,滇中有石林,滇西北有丽江的玉龙雪山、香格里拉藏区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滇西有德宏,滇西南有西双版纳的热带自然风光,滇南有普者黑自然景区,滇东有罗平的多依河景区等。从民族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看,云南二十五个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使游客能够体验不同民族的风情和文化。以滇西北旅游线路为例,游客从昆明出发,在楚雄可以体验彝族的风情和文化,在大理可以体验白族的风情和文化,在丽江可以体验纳西族的风情和文化,在香格里拉可以体验藏族的风情和文化。此外,休闲度假、康体运动、会展商务等旅游产品的出现和发展,使云南省的旅游产品具有多样性。

  3.2.2旅游产业对经济贡献较大

  云南省的旅游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培育,目前已成为全省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显现。“十一五”末的2010年,旅游业增加值达到450亿元,占领全省GDP的比重为6.25%,到2012年,云南省旅游业总收入达1702.5亿元,旅游增加值达到650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为6.5%.随着旅游产业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显现,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旅游产业在拉动就业增长、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对外幵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9年,全省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为287.47万人,占全省总就业人数的10.71%.2010年,全省旅游消费对餐饮、住舍、交通、游览、娱乐、旅游购物的拉动分别是131.4亿元、120.5亿元、248.1亿元、131.7亿元、43.7亿元和241.5亿元,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云南省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达到了 40%.

  3.2.3旅游产业旳融合度与影响力得到提高

  旅游产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和产业融合度都比较高的产业。云南旅游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和其它产业呈现出融合的态势,旅游产业的融合度与影响力都得到了提高。表现在:一是旅游产业和农业的融合,出现了如昆明的一丘田、石林县的万家欢等旅游休闲农庄;二是旅游产业和工业的融合,出现了如罗平的鲁布革电站等以工业项目作为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工业中也出现了专门生产旅游服务产品的工业企业;三是旅游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旅游产业作为服务性的产业,既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的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和第三产业中的餐饮、住宿、交通运输、休闲娱乐等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使云南省的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四是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云南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綺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为云南省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促进我省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明确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并从两个产业的重点项目互动、产品互动、品牌互动、基础设施建设互动、区域互动、市场互动等方面选准突破口,找准结合点,为两个产业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经过积极的培育,目前云南省的石林、大理古城、丽江、腾冲热海、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美景成为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旅游文化品牌,极大地提升了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云南省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品位、保持旅游文化产业的品质,充分运用和发挥现代电影、歌舞、音乐、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在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中的作用,积极打造极具艺术感染力和心灵震撼力的演艺产品,极大地增强了云南省旅游文化的内在品质和艺术魅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提高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旅游产业成为云南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3.2.4旅游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逐渐显现

  云南省位于祖国西南边疆,与越南、老挺和缅甸接壤。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上,云南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桥头堡”战略的推进,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逐渐显现:一是云南省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以及这一地区各国进入我国的最主要的陆上通道。从直线距离上看,昆明至东南亚南部国家与昆明至我国东北部黑龙江省的距离大致相等,全省现有17个边境口岸,90多条对外通道,有中緬公路、昆洛公路、昆河公路、滇越铁路及正在开发中的澜沧江一湄公河航道直通国外;二是与云南省接壤的国较多,与旅游发达的批邻国较多,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旅游资源的特色比较突出,开发潜力较大,与邻国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竞争性;三是从地缘和人文的角度看,云南不仅在地理上与东南亚多国山水相连,而且云南边境各少数民族与境外民族的经济、文化往来密切,历史上形成了唇齿相依的关系?.云南省区位方面的优势,不仅为云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稳定的客源市场,而且为云南省加入国际旅游大市场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随着东亚“10+3”机制的推进,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将依托连接东南亚、南亚和我国内陆腹地三大市场的区位优势,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3产业规模

  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云南省的旅游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培育,目前己形成了比较大的规模,主要表现在:一是接待游客的数量和旅游总收入大幅度增加。2012年,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702.5亿元,在全国各省排在第13位,全年接待海外游客457.8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96亿人次。从旅行社接待的游客看,2012年,组织接待国内游客1268.85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75.24万人次,组织出境游客49.63万人次。赴滇旅游的游客规模在不断扩大,游客机构逐步从传统的观光型向观光型和休闲度假型转变,休闲度假的游客逐步增多。二是旅行社己形成一定的规模。2012年,全省共有旅行社648家,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有36家。全省旅行社从业人员50300人。2012年度旅行社营业收入约为127亿元,实现主营业务利润4.96亿元。接待10万人以上的旅行社有16家,接待20万人以上的旅行社有9家。三是旅游饭店形成了较大的规模。目前,云南省共有星级饭店795家,位居全国第五位,西部省区第一位。其中五星级饭店17家,四星级饭店75家,三星级饭店234家,二星级饭店400家,一星级饭店69家。

  全省星级饭店共有客房6.66万间,从业人员5.37万人。全省星级饭店的投资额约为100亿元,2012年营业收入42.7亿元,其中接待过亿元的饭店有7家。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大量高端商务酒店、度假酒店、精品主题酒店、经济型酒店、民居客栈等非星级接待设施应运而生并参与市场竞争,不仅弥补了酒店业态的不足,而且进一步满足了市场的需要。仅从高端商务酒店和休闲度假酒店看,目前全省己有洲际、希尔顿、万豪雅高等24家国际知名的酒店管理集团旗下的48个品牌进驻云南省投资和经营管理,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四是旅游汽车运输发展很快。目前,全省共有旅游汽车公司72家,旅游汽车5426辆,总座位15万个。旅游汽车公司从业人员1.5万余人,其中旅游汽车驾驶员约8000余人。

  五是旅游景区己形成了比较大的规模。目前,全省有接待条件和能力的景区景点共有638家,其中A级景区189家(5A级景区6家、4A级景区58家、3A级景区40家、2A级景区75家、1A级景区10家),从业人员2.7万人。六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购物企业。目前全省共有接待旅游团队的旅游购物会员单位122家,主要分布在旅游热点地区。其中昆明有44家、大理有10家、丽江有3家,西双版纳有24家、香格里拉有13家。旅游购物企业经营业态主要有珠宝玉石、花丼、茶叶、药材、工艺品、土特产、食品为主,从业人员近1.5万。七是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目前,全省有72万人直接从事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服务。在旅游从业人员中,持有导游证的有22879人,其中初级导游22442人,中级导游407人,高级导游30人。

  总体来看,随着云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和经营主体,旅游接待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旅游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同时,云南省旅游市场监管工作在各监管部门的配合下,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努力下,在各旅游行业协会的紧密配合下,基本形成了“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旅游监管能力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3.4产业影响

  云南省的旅游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不仅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而且形成了较大的产业影响力。云南省旅游产业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不断改革创新,艰苦创业的历史。在上世纪80年代,云南省旅游产业在西部地区异军突起,成为中国旅游的一面旗巾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云南省抓住“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等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后发赶超的示范省。2005年以来,我省实施旅游产业“二次创业”战略,再次在全国各省区市全面重视发展旅游产业的大环境中抢占制高点,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大省。

  三十多年来,云南省旅游产业坚持改革不停顿,创新不止步,不满足于既有成绩,不止于现有成就,走出了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特色旅游发展道路,走在了全国前列,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3.4.1先行一步,已先确立支柱产业地位

  云南省委、省政府从云南的省情和实践出发,顺应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的潮流,在1988年就提出要把旅游产业作为一大产业全面发展,确立了旅游产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996年,省第六次党代会将旅游产业确定为全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把旅游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进行布署和实施,使云南旅游产业走上了产业化快速发展道路2013年云南省又提出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来推动云南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3.4.2超前一步,超前推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云南省委、省政府针对旅游产业的特性,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较早开拓性的成立了省级层面的旅游产业领导小组,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十五”以来,每年召开旅游产业大会,强化政府在政策扶持、投资引导、规划调控、市场监管、对外宣传、公共服务、产品提供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广泛整合和动员社会力量,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云南超前推行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为全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云南经验,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3.4.3率先一步,积极探索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的创新和开放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早期发展阶段,云南率先推出了民族歌舞伴餐旅游产品,培育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七彩云南”综合购物品牌。结合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了云南印象、印象丽江、丽水金沙、梦幻腾冲等一系列旅游演艺精品,不仅完善了旅游产品结构,而且开拓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的新途径。近年来,还在国家公园等新产品、新业态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些新产品、新业态在云南的发生、成长和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成功范例。

  3.4.4开拓一步,开创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先河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丽的西双版纳”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在全国家喻户晓。香格里拉品牌的成功打造,极大的提高了大理、丽江、迪庆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七彩云南、旅游天堂”整体形象的宣传,更是让云南旅游蛮声海内外,吸引力大幅度增强。中心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的成功实践,为其它省(区、市)旅游目的地营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3.4.5领先一步,率先拉开省级旅游综合改革序幕

  2008年,云南省委、省政府从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考虑,明确提出要抓住国家新一轮改革试点工作的机遇,争取把云南作为旅游产业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以产业类型的改革建立一个试验区,选择了条件较好的保山腾冲、玉溪抚仙湖一星云湖、大理苍山再海、昆明世博新区作为综合改革的先行试验区,编制《规划纲要》并上报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2009年4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标志着云南旅游产业综合改革上升到国家的层面。2009年5月,国家旅游局与云南省政府签订部省合作协议,又把云南确定为全国旅游产业综合改革实验省份,开启了省一级旅游综合改革的序幕。特别是云南省旅游局更名为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大理、普再等州市探索组建了具有综合职能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进一步强化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协调职能和管理权限。积极争取将云南旅游产业改革发展急需国家层面解决的对外开放、土地利用、项目审批等政策,纳入桥头堡部级联席会议协调范围,并在恢复边境旅游异地办证、跨境旅游路线审批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旅游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