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企业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

汽车金融公司风险管理方法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09 共1060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2章 汽车金融公司风险管理方法综述

  2. 1 风险管理概要

  2.1.1 风险的定义

  风险研究更多的是侧重损失,主要是从不利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来考察风险。刘伟华在《风险管理》(2002年)一书中认为风险是某件事情出错的概率。COSO (The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 COSO。

  是北美反欺诈财务宝马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对风险的定义是如果因为某件事项的发生而对实现目标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同样的,李凤鸣在《内部控制学》(2002年)一书中指出,风险是不能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所有企业或单位,不论其规模、结构、性质或产业如何,其组织内的不同层级皆会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任何管理者都期望将风险降至为零,但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因为管理者的每一项决策,其本身即在创造风险,孕育着风险。管理者所能做的只是谨慎的承接风险,并将风险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之内。Yates和Stone(1992年)更具体的提出风险应该由三种要素组成,即潜在的损失、潜在损失发生的大小,潜在损失发生的概率。因此风险泛指事件未来结果与预期的不同的变化性。

  雍滩在《基于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金融产品创新关键风险研究》一文中,概括了风险的五个基本特征,分别是客观性、危害性,可测性、相关性和变化性。这些基本特征,将进一步阐释风险:

  1、客观性:任何客观事物的存在都是出于变化之中的,出于变化中的事物,由于不确定性的因素,而会使结果和预期产生不一致的可能性,因此可以说风险随着客观事物的存在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危害性:我们认识风险,就是从其对结果产生不利的一面来考察研究的,风险带给目标结果的潜在利益威胁,可能改变后续的资源配置低效,进一步对预期的结果造成危害。

  3、可测性:同类事件的历史记录,有助于人们去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所产生危害的影响度;因此人们能够通过对信息的追踪与比对,从而对风险进行相关的估计和衡量,并作出相关的调整,来规避风险。

  4、相关性:风险的产生都离不开事件的主体和其所处的环境,同一的风险,由于主体行为决策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同样,统一行为主体由于所处环境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决策,也会面临不同的风险,二者是紧密相联的。

  5、变化性:同一种风险对于同一行为主体来说,其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环境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的增强,原来的风险状况会发生变化。

  2.1.2 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社会组织或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而全面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式,是指企业机构对各个层次的业务单元,各类风险迸行整体的管理,从而将风险有效的限制在企业风险容量的氛围之内。

  全面风险管理最早是由COSO委员提出,1995年,COSO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综合框架》来帮助企业和其它实体评估和提升他们的内部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2004年COSO委员会又发布了《全面风险管理(ERM)-综合框架》(其另一翻译为《企业风险管理(ERM)-综合框架》),正式引入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

  COSO委员会对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是,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一个管理过程,企业或机构的董事会、管理层等人员,在战略制定等变革时应用实施,并为以后企业运营来贯彻执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对企业或结构可能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通过管理风险,以避免超出企业风险的容量,从而确保机构或企业目标的达成。

  全面风险的中心理念是: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元,各个种类的风险的通盘管理,要求风险管理系统不仅仅处理市场风险,还要求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常是在保持一致性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加总评估,而不是用不同的标准去处理不同的风险,更不是对风险孤立的处理,形成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注重表象,忽视内在的管理。

  我国全面风险管理的引入的标志性事件是在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在该文件中,对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是“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北美COSO委员会是一个致力与通过职业操守,有效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来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私人组织。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时间,COSO已经建立了一套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如图1.1所示。这套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由美国证卷交易委员会向企业推荐,并逐渐为市场所接受。【1.1】

论文摘要

  
  COSO组织认为,机构或企业有四类目标-战略、日常经营、报告体系和合规,用垂直方向的栏表示;全面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则意味着需要什么来实现他们,在这个框架中,八个构成要素用水平的行表示;而在一个机构或企业中各个单元则用第三个维度来表示。这种表示使我们能够从整体上关注机构的风险管理,也可以从目标类别,构成要素,机构单元的角度,乃至其中的任何一个分项的角度去加以认识。

  这个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本质是为各方建立一个共同的公共语言,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清晰的方向和指南。它通过风险组合的观点,要求企业管理层必须考虑风险和风险之间如何相互关联,并从业务单元层面和公司内部各个实体层面决定风险组合。
  
  2. 2 汽车金融公司国内外发展状况

  2.2.1 汽车金融概念及主要业务范围

  国内外对汽车金融概念的定义,主要是从其服务的对象和提供的服务内容来界定的;美国在汽车金融领域已有百年的发展历程,汽车金融产业已经很发达;相比较我国汽车金融产业的发展历程仅仅只有15年左右的时间,汽车金融行业刚刚起步,比如,当前我国购买汽车的消费过程中,通过贷款来完成交易的比例,即汽车金融渗透率还很低。

  美国消费者银行家协会对汽车金融的定义是:为了满足实现购买和使用汽车,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为购买者,包括:个人、公司、行政机构或组织等,提供各类融资和金融产品以及相应投资服务。在提供该服务的过程中,会相应的核准服务对象的未来偿还能力和既往的信用水品,并通过在服务中利率的约定,获得收益。

  福特汽车信贷对汽车金融的解释,是从汽车金融服务的价值链阐述的,在汽车金融服务的价值链中,包括经销商和最终购买者两类,他们的主要活动,包括购买新车、二手车置换,汽车的租赁,针对这些消费行为,汽车金融公司依据自己对汽车的专业了解,提供各类融资:库存融资、抵押融资以及汽车保险等服务,这样的过程,既是汽车金融。

  福特汽车信贷的定义从业务的角度描述了汽车金融的主要营运范围和服务对象,同时强调汽车金融公司的特质之一是需要汽车行业的专业化知识作为基础。

  中国银监会对汽车金融的定义为是从金融公司的从业资质上进行定义,强调汽车金融公司要遵循相关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等,主要是为中国境内的汽车购买者提供贷款以及相关金融服务的非金融机构。当前的汽车金融机构主要有三类,包括中资、中外合资和外资独资等机构。

  《汽车金融》王再祥一书中对汽车金融的定义是从汽车金融服务的对象和服务的内容两个方面来介绍,他提到,汽车金融是与汽车的价值链相一致的,贯穿在汽车的生产、流通、购买和消费的环节中,为这个链条中的各个环节,提供必要的融通资金的金融活动;例如:融资、贷款、保险、证卷的发行与交易、抵押体现、投资等活动王再样教授对汽车金融的定义可以看作是在福特汽车信贷部门基础上的扩展,就汽车金融的本质来说,还是要围绕汽车的产业链开展的一系列金融服务。

  汽车金融具体的服务范围和汽车产业价值链是密切相关的,我国汽车产业价值链包括为汽车制造提供零部件的原材料供应商,汽车整车生产商,汽车的新车销售商以及汽车销售后的服务商构成。汽车销售后服务环节,包括汽车信贷、汽车保险、汽车保养以及二手车延伸业务等。其中汽车信贷、汽车保险、汽车租赁均属于汽车金融的服务范围。汽车的信贷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汽车金融公司为汽车经销商融资服务,一般情况下,汽车金融公司根据经销商的信用资质,为其提供融资贷款的额度的支持。

  一部分是汽车金融公司为个人购车消费进行贷款,汽车金融公司依据消费者的信用资料,决定贷款的额度及期限,帮助消费者完成购车行为,同时赚取中间的利差。汽车金融公司在为汽车经销商或消费者提供贷款支持流程:【2.1】

论文摘要

  
  汽车金融公司通常釆用信用测度模型来进行信用风险的评估。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的控制来自与授信,在授信的过程中会根据经销商的资质进行等级的划分,包括AAA, AA, A, BBB, BB,B, CCC等多个级别,资质太低的经销商,例如低于B级别的,将不予授信考虑。

  目前汽车金融公司在对个人消费的贷款环节,常常会依据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指标体系,一旦某个指标不达标,贷款客户往往不能全额贷款。

  2.2.2 我国汽车金融的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汽车产业协会的数据分析,汽车金融贷款在2008年开始一直保持在15%以上的增速,到2015年,整个汽车金融贷款将达到人民币5000亿的规模;但同时,汽车金融在中国市场上的渗透率大约在15%左右,与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大约在85%相比较,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随着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汽车金融业务亦会随着扩大。

  2.2.3 汽车金融的发展历程

  汽车金融国内外的发展经历基本都是从商业银行信贷逐步过渡到汽车金融公司,后由于汽车金融行业丰厚的利润,吸引更多的商业银行重新定位和进入该领域。

  在国外,首先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最初是由银行完成;开展业务一段时间后,由于巨大风险的存在,银行逐渐缩小汽车信贷规模;银行对信贷的控制,直接影响到汽车的销售量,作为直接利益关系者的汽车制造商,从切身发展考虑,逐步切入汽车消费信贷业,在1920年代幵始为汽车购买人提供分期付款的业务;真正的设立汽车金融公司,是美国通用汽车在1919年成立的通用汽车票据承兑公司,为消费者提供汽车消费贷款;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在1930年开始为购买其集团车型-甲壳虫的客户提供购车储蓄计划,从而为汽车金融公司开创了向社会融资的新模式。以后,一些大汽车制造商开始设立金融机构对经销商和客户融资。100年过去了,汽车制造商设立的金融服务机构发展壮大,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在全球各地开展。当前最大的三家汽车金融公司,和汽车行业的领先者基本保持一致,他们分别是来自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通用票据承兑公司,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汽车信贷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的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由于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银行重新审视汽车金融的巨大利润,并开展汽车金融业务,凭借银行本身的强大融资能力,银行和汽车制造商财务公司逐步形成相互竞争的业态。

  在国内,汽车金融服务是以中国人民银行在1998年颁布《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试点办法》开始的;汽车集团财务公司和商业银行先后步入汽车消费信贷领域。

  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主要是商业银行主导,为汽车消费者提供信贷资金,短短的几年时间快速发:从1998年的4亿元激增到2003年的1800亿元,这也是我国汽车金融第一个发展阶段的历史最高点。但伴随这个过程,由于对汽车金融行业了解的匮乏,风险管理手段落后,随着贷款规模的上升,汽车贷款风险开始显现:汽车经过5年的生命周期,逐步进入淘汰期,造成汽车贷款坏账的不断上升,据相关的统计,在200年,有超过945亿元的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成为坏账,占总汽车消费贷款余额的50%以上。汽车保险公司率先于2003年底停止了汽车消费贷款的履约保证汽车保险业务,这是当时银行控制风险的唯一依靠,可以说是当时对汽车金融行业的签底抽薪,随之而来的是银行停止为汽车消费提供贷款业务,到2004年下半年,大部分银行停止了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使得该项业务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与国外的发展过程相同,由于汽车销售受到冲击,我国汽车制造商开始介入汽车金融业务,并促使我国汽车金融行业恢复到它本来的专业化和资源化的轨道上来。

  另外我国在2004年第二次发布《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为我国汽车产业接下来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2.2.4 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趋势

  首先,各大汽车制造上先后在中国成立汽车金融公司,都将汽车金融作为关乎未来在中国汽车市场成败的战略举措来进行,因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步稳定发展,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就更多的像售后服务业扩展;同时,我国汽车金融的监管环境也越来越宽松:除了经销商和销售贷款,汽车租赁方面的融资也逐步对汽车金融公司放开同时逐步放幵了对汽车金融公司发行融资债卷的限制,为汽车金融公司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如下图2. 4所示,汽车金融行业经过2003年开始到2008年,五年的发展,在监管政策上已经有了一个发展的基础;因此,从2008年以后,相应的对于汽车金融公司的政策开始放幵,例如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发布第二期的个人汽车消费贷款融资证卷;【2.4】

论文摘要

  
  再次,汽车金融风险管理的环境也在逐步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从2006年一月开始实施至今已经为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截止到2011年,纳入到个人征信系统中的人口数已经从最初的6亿逐步增加到目前的8亿人,如下图2.5所示。【2.5】

论文摘要

  
  我随着征信系统的逐步建立,在汽车消费个人贷款违约率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已经相比较2006年,有了显着的下降。如下图2. 6主要商业银行针对汽车消费贷款不良贷款额度及不良率分析图所示:【2.6】

论文摘要

  最后,有利于汽车金融发展的因素之一是,现在汽车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年轻化,从图2. 7中可以看到,潜在的汽车购买人群中,80后的年轻一代占据绝对的多数,达到64%以上。年轻群体的主要消费习惯特点之一,就是使用信用卡的行为越来越普遍,在采购大宗商品的时候,也比60年代出生的人更多的借助汽车消费贷款。

  因此汽车金融公司必将随着汽车产业逐步向成熟市场过渡;在我国的金融监管将相对宽松,更多的融资渠道将向汽车金融公司放幵;汽车金融公司面临的消费群体将更倾向于选择汽车消费贷款的方式;汽车生产企业会为汽车金融公司提供更多的战略支持,在未来的10发展中,汽车金融公司将面临新的不同于以往的发展环境。【2.7】

论文摘要

  
  对汽车金融公司的风险管理,在这个变革的阶段,去分析和探讨,必将有利于汽车金融产业的健康发展。

  2. 3 汽车金融公司国内外风险管理方法综述

  2.3.1 国内汽车金融的风险管理

  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目前风险管理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业务风险的管理、合规风险的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的管理。

  首先,在业务风险管理方面,我国目前的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主要是汽车的消费贷款,汽车金融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的主要举措是:

  1、专款专用原则:贷款人对贷款的使用范围是被限定在购车行为中,只能用来购买与贷款申请相一致的指定品牌的汽车上,不得挪作他用。

  2、有效担保原则:规定贷款人、借款人、汽车经销商、保险公司和担保人在同一城市,不提供异地贷款发放。

  3、部分自筹原则:和其他贷款行为一样,贷款通常会限定最高的额度,例如不超过全款的70%,或者最高不超过20万等;贷款额度与担保方式相挂钩,根据抵押物的状况或担保方的资质,来决定提供的贷款额度。

  4、按期偿还原则:汽车金融公司规定一定的贷款年限,一般在3年以内,最高不会超过5年。贷款利率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利率为基础,通常信用资质评级好的客户将获得部分利率的优惠,而信用资质评级差的客户,利率会上浮。

  5、除了上述基本的风险控制原则外,通常还对贷款人个人信息进行评定,例如贷款人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额,贷款人的职业,信用状况,汽车经销商的贷款保证等等条件。汽车金融公司通过这些风险管理举措,有效的降低汽车信贷业务的风险。

  其次,在合规风险管理方面,汽车金融公司作为金融机构,需要符合银监会的合规监管,合规监管侧重在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方针、政策及央行的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等。风险监管是银监会会保证金融也的健康经营为目的的稽核监督,防止破坏金融市场的稳定,过度竞争,干扰货币政策的实施而事先釆取的监督措施。

  最后,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银监会对金融机构实施的风险评价体系,以资金充足、资产质量、管理、盈利、流动性和市场风险等六个要素对金融机构进行评级。

  例如针对流动性指标的评估,银监会分别对备付金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对流动负债依赖率等指标进行考核,在每个指标中,银监会都设定标准值、指标值区间及相应的得分,同时对指标设定相应的权重,从而计算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评分。

  2. 3. 2 国外汽车金融公司风险管理方法

  与中国汽车金融公司不同,欧美发展成熟的汽车金融市场中,汽车金融服务主要由汽车金融公司完成;同时金融服务的内容更多样化;汽车金融除了提供汽车消费贷款外,还覆盖汽车售前,售中及售后的金融服务,包括提供融资租赁,购车储蓄,汽车消费保险,信用卡服务等。

  在风险控制方面,汽车金融公司利用专门的风险评估模型,抵押登记管理系统,催收系统,不良债权处理系统等管控风险。汽车金融公司与汽车制造企业紧密关联,通过营销渠道,与客户进行接触和沟通,提供专业服务,同时对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风险信息及时反馈到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进行警示和预防。

  另外国外汽车金融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例如在系统风险管理上,完善的体系体现在已经建立了抵押贷款保险体系,汽车金融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进行消费信贷的审批,同时保险公司具有否决权,这对减少相应的信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是已经建成成熟的个人信用制度,发达国家一般都有针对个人的商业性或非商业性的个人信用咨询机构,一旦贷款人信用信息不好,就会被及时的记录,在购车时,只要查询相应的信用档案,就可以准确的了解购车人的信用等级。

  2. 3. 3 我国国内汽车金融公司风险管理的问题

  第一:国内汽车金融风险管理处于被动式管理:无论是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还是合规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都处于银监会的监管条例下完成。因此风险控制作为常常作为例行的任务,由风险管理部门来执行。

  第二:国内汽车金融风险管理处于静态式管理:风险管理部门在贷款授信阶段进行风险的分析,往往忽视贷款客户后学的偿贷能力的信息管理,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等条件的变化;从而造成风险管理预警制度的缺少,一旦风险转化为危机,造成后学更多资源的投入。

  第三:国内汽车金融风险管理处于孤立式管理:汽车金融公司由于国内金融业务管制的原因,缺少分散风险的多元化融资渠道,例如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以及在融资等业务还没有幵展,形成风险管理的孤岛;同时在汽车金融公司内部,缺少风险管理的企业氛围,风险的稽核往往单一有风险控制部门来发起并承担相应的工作。

  第四:国内汽车金融风险管理缺少管理层支持:虽然风险控制部门往往是直接隶属与总经理管理,但管理层的策略制定,往往缺少风险评估和风险检查;公司管理层在发展策略过程中,忽视风险评估,形成后续关联性风险。

  2. 4 全面风险管理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是在2004年左右逐步发展成熟的,其产生的背景是:

  第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亚洲金融危机,巴林银行倒闭等一系列风险的爆发昭示了新时期的风险损失不是单一风险造成的,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而造成的。随着金融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更加多样化,人们对风险因素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化。

  第二:经济全球化进程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给传统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全球市场的逐渐一体化,商品、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不断增加,加深了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同时也增加了风险的来源;全球化的核心内容是人员、物质、资本等跨国流动的加速,这必然导致原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风险相周边国家扩散;由于各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在政治、经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着区别,各国风险存在差异,这些风险在扩散的过程中,彼此产生新的风险源,诱发关联风险的发生。经济全球化在诱发新的风险的同时,也扩大了风险的潜在后果:如198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等。这些危机在国际资本全球化的条件下,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扩散,比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给几乎整个世界带来了经济的衰退。

  第三: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金融创新、监管的放松等,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愈加明显,风险在各个金融领域间的影响和传播更加紧密,对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混业经营使企业内部某些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如果在混业经营的条件下子公司依据信息为自身盈利,可能导致其他子公司风险增加,导致风险的发生及在公司内部的扩散;同时,在混业经营背景下,银行、汽车金融、证券等机构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增强,这种相互影响使风险传导机制变得更加复杂,增加公司整体风险判断、衡量和管理的难度。特别是规模巨大的混业经营体,不仅风险管理难度增加,一旦破产,将会使整个金融体系面临巨大风险。

  基于这样的背景,1998年开始制定的新巴塞尔协议总结了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及实践,首次将操作风险引入资本监管框架,提出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推动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另一个推动力是,COSO委员会在2001年开始制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代替了 1992年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全面风险管理的认识,推动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在欧美国家全面风险管理的推动下,我国也引进了全面风险管理方法,并于2006年6月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指导其作为出资人的企业。幵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投资回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原则、组织体系、风险评估、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开启了我国全面风险管理的新里程。

  王景丽(2005)在分析汽车信贷存在问题时指出,信贷模式不成熟,信贷主体单一,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建设滞后,市场竞争不规范,信贷风险偏高等,是目前我国汽车信贷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张亮、阎俊(2005)在分析我国汽车信贷中存在的问题时认为我国目前汽车信贷存在以下风险: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内部经营风险,贷款人信用及还款能力风险;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外部合作风险和还款来源风险。他们也因此提出一些防范汽车信贷风险的措施,如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加强合作。

  赵晓菊、柳永明(2004)总结了美国商业银行对个人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包含对信用风险的事前控制,对信用风险的分散和转移以及信用风险的监测和个人贷款的催收等措施;而在英国,银行根据借款人的稳定性,态度和安全性等几个指标进行分级调查来衡量个人贷款的信用风险,比如根据是否拥有住房,在工作岗位时间长短来衡量借款人的稳定性;态度则涉及借款人本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愿意留在稳定性工作岗位等内容;安全性则要审查考核借款人的收入、预算、个人资产等信息。

  陈林龙在《建立自适应式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文中,提出了自适应式全面风险管理,即一个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并提出建立自适应式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釆用的原则,包括全面树立风险意识和理念并付诸实践,适度控制规模增长;建立资本金分配制度,强化资产组合管理;重视集中风险、调整、收益模式,注重成本控制,量力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等。

  俞胜法在《努力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文中提出了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快实施技能转移项目,引进风险管理技术,提足拨备、充实资本、提高风险抵御能力等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

  李树敏在《我国金融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研究》一文中,分析了我国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等;国外对全面风险管理的研究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其中KentD.Mille在1992年就提出了整体化风险管理的思想,并给出了整合风险管理的定义。

  FrootandStein在1993年提出了外部融资成本增加说,他们认为风险对冲和风险控制等活动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还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价值的增加。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FrootandStein又于1998年针对金融机构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即资本预算的双要素模型,证明风险管理,资本预算和资本结构是三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共同决定了金融机构的价值增加。

  JeriyMiecolis&samirShah在2001年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公司战略管理相结合起来,分析了企业风险管理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促进途径,包括促进业务增长、提高经营收益等。在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资本的有效管理即所谓的投机风险是价值创造的有效基础。

  Gulp在2002年提出企业财务管理总是将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分开进行,实际上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分开管理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损失了管理的效率。他建议企业应该采用整体化风险管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管理风险对企业现金流、价值创造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并避免非预期事件对企业财务产生的巨大冲击。

  与传统的风险管理相比,全面风险管理的优点在于全面性、动态性和价值创造性o全面风险管理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纳入风险管理的框架,理顺了三者的关系,提高了金融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效率和完整度。同时,全面风险管理,在衡量风险时充分考虑风险间相关性的影响,并强调风险管理的措施要充分考虑并利用这种相关性,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好的风险管理效果。最后,全面风险管理要求金融公司以风险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在不影响公司整体风险的同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汽车金融公司创造价值。

  全面风险管理突破了传统风险管理将不同种类风险分别看待的局限,将所有风险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研究和解决企业整体的风险、风险间的联系以及风险对企业的整体性影响,其核心理念是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出发,对整个企业产品、服务、销售、管理等所有环节的各类风险进行通盘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目标不像传统风险管理只是强调风险的避免和转移,更要求一切风险管理活动要围绕价值最大化这一核心目标,将风险管理活动和投资活动结合起来,同时考虑各类风险之间的联系,投机风险对企业整体风险的影响等,进而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全面风险管理通过估算企业整体风险敞口的风险暴露,对企业整体风险的投机风险部分进行套期保值,对于纯粹风险部分采取风险控制和转移等方法,并通过控制纯粹风险和选择那些风险回报超过整体风险的贡献因素的投资机会,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全面风险管理要求企业统一风险管理理念和政策,由风险管理部门统一向董事会提交各个部门的风险管理信息,避免了风险信息的遗漏,也体现了全面风险管理整体化管理方式的特点。

  国外对风险管理的比较成熟的模式和措施,对我国汽车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管理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分析清楚国外与我国国情的不同之处,对国外的成果加以消化吸收,可以为我国汽车金融业务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