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企业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

企业政治策略的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2-04 共519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2 章 企业政治策略的理论基础

  2.1 企业政府关系管理与企业政治策略的关系

  企业政府关系是公共关系学中的一个专门领域,也是研究企业的政治策略绕不开的课题,因为企业与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决定了企业采取何种政治策略。在企业与政府关系的研究中也有不少涉及到了企业的政治参与的内容,为研究企业的政治参与策略提供了借鉴。

  2.1.1 欧美模式下的企业与政府关系

  欧美国家主要实行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政府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市场的不足加以弥补,对市场进行监管,而社会资源是由市场进行自我配置和调节的。尽管美国政府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实行“凯恩斯主义”,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的干预和调节,但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仍是主基调,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经营行为,而是通过市场环境来间接地引导企业的活动和行为。这种模式下,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与政府关系是双向互动的,企业总是试图影响政府的政策,因为企业希望政府制定有利于自身的政策。企业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标,就会使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对政府施加影响,当然,这些组织的活动与做法要守法并符合道德。

  基于政府与企业双向互动关系的欧美企业常用的政治策略:一是游说,促成对本企业有利的法律通过,或反对对本企业不利的法律通过。二是建立特别联盟,把有共同政治目标的企业组织起来,建立利益联盟或集团,一起来游说政府同意或反对某项特殊的法律法规,以保护自身的利益。三是政治捐款,为了使代表企业利益或有利于企业的政治候选人当选,派人帮助候选人竟选或向候选人提供政治捐款。

  2.1.2 日本模式下的企业与政府关系

  日本的经济繁荣与日本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把控不无关系。日本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大政府,小企业”,其特点是:政府对宏观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把控,通过宏观经济计划、产业政策和其他配套措施引导企业的发展,同时,政府还通过法律、协商性的行政指导及文化价值观念等多种手段,促使企业行为目标与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目标相一致。日本式企业与政府关系是一种政治与经济的双边交易关系形式,这与美国企业通过与政府进行政治博弈而获得政策法律均衡完全不同,日本企业与政府能够在长时期的相互交往中,形成相互了解、依赖的关系。基于这种相互信任进行相互协商,相互交涉的双边关系,日本企业的政治策略:

  一是通过大企业团体或产业问题研究会向政府提供有关宏观调控政策的意见建议,来达到加强与政府之间联系,影响政策制定的目的。二是聘用曾在政府任要职的人作为企业顾问,以达到使政府政策向企业倾斜的目的。三是通过“政治献金”,干预政府决策,谋取巨额经济利益。日本的“政治献金”相当于给政府官员的回扣,滋生了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使日本政坛政治丑闻频现。

  2.1.3 中国企业与政府关系

  建国以来,我们先后经过了“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再到“有计划商品经济”,然后再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阶段,政企关系也随之发生转变。在过去的体制下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没有自主权,企业是政府的一个部门,不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企业。当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企业不再是政府的附庸,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是以市场为纽带的法律关系。政府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持合理的经济秩序,依法管理企业,企业则依法进行生产经营,依法纳税。市场中的主角不再是政府一个方面,还有消费者、媒体、公众、战略合作伙伴等,政府被企业作为利益相关方的一个方面进行管理。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对企业具有不同的战略意义,因此,企业将选择不同的方式对相关方面进行关系管理,以实现企业的政治目标。

  基于政府是企业的利益相关方,经归纳,中国企业的政治策略可以分为四种:一是直接参与策略。二是代言人策略。三是信息咨询策略。四是政策响应策略。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政治体制的不同和企业与政府关系的不同也决定的企业政治策略的运用,所以我们研究企业政治策略不能脱离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当然,也不能脱离各国的政治体制。

  2.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企业政治策略的关系

  彼得·安东尼奥(PeterH.Antoniou,2001)在《企业战略管理与政企关系》中提出了处理与政府关系的政治战略的概念。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政治上的成功与市场的成功同等重要,就像企业要取得成功必须制定竞争战略一样,企业的政治策略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基础。企业越是有长远发展观念,越会重视政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①企业战略的内容有很多方面,主要有:人才战略、市场战略、营销战略,还包括企业的政治战略。企业的政治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企业的政治战略是长期的、宏观的,企业政治策略是为企业的政治战略服务的,进而实现企业的终极目标,政治战略可以包涵很多政治策略,政治策略服务于政治战略。

  ①在过去 30 年中,国外管理学科领域的学者一直关注企业政治策略与行为的研究这一话题, 采用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在定义与概念、理论基础、策略分类、模型等方面丰富了企业政治策略的研究成果。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战略与企业政治战略、企业政治策略的关系。

论文摘要

  2.3 企业政治策略与企业的利益诉求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忽视企业政治诉求,但是,研究企业政治策略首先是要研究企业的政治诉求,因为企业运用政治策略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一定的政治诉求。

  正因为企业有了自身的政治诉求,才会有与此相关的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由此可见,企业的政治诉求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存在。

  人们对获得政治权利的一种渴望,必定伴随着一定的经济基础建立和社会地位的提高,继而以此来更好地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企业也是如此,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各类企业都在市场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与此同时,企业也渴望得到政治权利和政治利益,以此来更好地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持续不断的扩大生产,这就产生了企业的政治诉求。

  企业是一种追求价值资源的经营机构,本质就是一个利益集合体系。企业利益既有别于国家利益,也有别于政党和社会团体的利益,企业的政治诉求是企业的利益在国家政治体系里的表达与体现。

  2.3.1 企业利益诉求的内容

  企业政治诉求的内容不同于公民个人的政治诉求,企业政治诉求的最终指向都是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总的来说,企业政治诉求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影响政府政策,形成对自身有利的政策环境

  基于中国政府对市场的管控能力,中国企业家有一种共识,就是政府的支持和反对能够主导市场的繁荣和衰败。所以,中国的企业特别重视政府政策,希望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能够更多地考虑本企业的利益或企业所在行业、产业的利益。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推进,企业的经营者等一些企业利益代言人可以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顾问的身份进入政府决策过程,通过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发表意见建议,来使政府制定的政策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2)获得进入市场的机会或是设置竞争障碍

  现实中,政府往往通过设置行业准入门槛等来实现对市场的管理和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如,项目审批制度、进出口的许可制度、市场准入许可等。如,政府对金融领域的市场准入许可、对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许可等。政府一旦制定了一些保护性的政策,一些企业就失去了进入该领域的资格,这就形成了企业进行政治参与的动因,企业通过游说等各种政治参与行为,要求放松对该领域准入许可,使得企业进入该领域,获得发展机遇。

  (3)争取税收优惠

  政府的税收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政府经常通过一些税收政策来引导企业乃至产业的发展,如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对社会创业进行了鼓励和激励。又如,政府设立了高新技术园区,对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税收减免,培育和鼓励企业投入高新技术领域。如果企业能够通过自身的政治参与,让政府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将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好处。

  (4)保护企业的权益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有时政府制定的政策有一定的滞后性,或者政府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在不断的摸索中,制定的政策时有反复,这种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的长远利益带来了影响。此时,企业如果能够积极的进行政治参与,畅通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就可以把企业的困难及时反馈给政府,使政府能够及时修订政策,保护企业的权益。

  2.3.2 国家对于企业利益诉求的采纳

  我国对于企业政治诉求的采纳即有制度安排,又有法律保障,使得企业与政府有了体制内的、畅通的沟通渠道。

  (1)政治制度安排

  我国在政治制度的安排上,已经给予企业政治参与和企业政治诉求的表达巨大空间。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特别是人民政协组织,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这是我国其他政治组织所不具有的,是表达企业政治诉求的最好的平台。正如林尚立所说,政协的民主协商除了决策咨询等功能外,它的利益表达功能,正是当下中国社会的迫切需要。

  ①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人民政协组织的参加单位包括了工商联界别和经济界别在内的多个界别的代表人士,这些社会各界别、各阶层的人士可以在政协会议上自由发表意见,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允许保留。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又照顾各方面的具体利益,其中所蕴含的合作、参与、协商和包容的精神,可以有效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其中也包括协调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人民政协可以使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能够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得到妥善化解,有利于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因此,企业界的代表可以有效地利用政协这个协商平台有效地表达企业的政治诉求。

  (2)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构成

  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构成上看,来自企业界,可以作为企业政治代言人的不在少数,企业的政治诉求在体制内可以形成一定的声势,以上海市政协委员为例,十二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一共 838 人,来自工商联界别的有 39 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来自民营企业,其他界别中来自企业的委员有 180 多名(不包括金融机构),这两部分委员相加,约占总体委员数的四分之一。其他地方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由此可见,来自企业界的声音是国家政治决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声音。

  (3)对提案的答复,议案、法案起草

  人大的建议和政协的提案是企业政治诉求最终、最直接的表达形式,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赵林中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适当放宽创业投资企业认定标准和降低准入门槛的建议》,得到了财政部税政司的答复,这份建议是赵林中代表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出发,对政府工作提出的建议,也是企业政治诉求的一种表达。以政协提案为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规定:“提案是履行人民政协职能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重要载体,是协助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一条重要渠道。”提案从提出到收集整理、审查处理、交办并督促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序,提案的承办单位要认真办理并给出书面意见和建议,在实际的操作中,提 政协提案的形式来表达更能够得到政府的重视。

  (4)工商联、各类行业协会组织

  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组织,商会和行业协会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通过工商联这一官方性社会团体,也与政府各部门之间建立起了联系沟通的有效渠道。工商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面向工商界、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是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工商联组织是人民政协的参加单位,工商联组织中的优秀代表还可以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府委员,这样的制度设计保证了民营企业界的人士的声音可以进入到国家政治体系中。

  在工商联(总商会)的组织安排和推荐下,一大批企业界人士以民间商会领导人的身份,被选举为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他们在人大、政协会议上以提交议案或者提质询案的方式参政议政、分享政策制定过程,成为企业界人士特别是民营企业界人士参与政治、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渠道。借助于人大和政协这一合法、结构性、体制内的政治参与通道,民间商会建立起了与政府决策中枢的制度性关联,从而可以畅通、有效地把企业界人士,特别是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利益诉求摆上党和政府的议事桌上去,影响政治系统方向性和战略性的方针政策,从而影响决策过程。

  在中国,行业协会是一种介于政府、企业之间的社会中介组织,它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企业、提供咨询、沟通行业信息、监督本行业企业的经营行为、协调本行业企业的关系。它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为本行业会员创造有利的市场竞争环境,向政府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同时,它也要协助政府对行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有些行业协会是政府主导的,行使了一部分政府行政管理权,其主要领导人由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兼任,具有公务员身份及职务的待遇,政府在制定行业政策时,这类行业协会的意见往往会被政府采纳。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