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企业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

网络金融对商业银行创新的影响研究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14 共939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2章网络金融对商业银行创新的影响研究综述

  2.1金融创新相关理论

  I金融创新理论

  金融的创新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商业银行的创新,理论上金融的创新必须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才能体现其固有的价值。在西方学者看来,金融创新理论的鼻祖无疑是熊彼特。熊彼特从哲学的范围对创新这一笼统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和研究,并提出了其自身的创新理论思想。二十世纪末,随着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的频频爆发,市场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寻求新的金融产品来规避风险的做法开始流行,金融创新走入人们的视野之中,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框架有力的支撑了金融创新的理论基础,使金融创新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虽然采用了熊彼特的理论框架,但是经济学家们还是对金融创新的具体定义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在欧美学术界,大卫里维林关于金融创新的定义最为大家接受:“金融创新是在现有的金融业务产品的基础之上,通过优势重组产生新的金融产品,并投入实体经济的新领域或在原有领域里提供更便捷的创新服务的一种变革方式”.而巴塞尔委员会的主要发起者认为金融创新应该符合两大特点:一是金融从业机构针对现有产品的不足而重新整合出规避风险增加利润的新型金融产品;二则是宏观经济政策方面要符合未来金融发展的三个大趋势,金融产品创新被视作一个把不同特性金融产品拆解和重组的过程。三大趋势是指金融产品的创新要符合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金融资产拜托传统存贷依赖提高表外业务中间业务的营收、金融资产的证券化。而其他的一些经济学家关于金融创新的理解也值得我们参考。Srinastava、Han和Kin三位学者在1998年将银行的金融创新分为管理体制及分支机构的创新和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Ian Alam在2003年提出金融创新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

  一是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大数据库建设;二是将不断发展的科技融入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达到创新,主要体现在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银行结算服务的创新和电子服务渠道的创新;三是风险损失规避理论创新,如内部信用评级法,为商业银行管理者决策提供有利的信息支持等。

  而在国内,唐双宁在2007年提出的金融创新概念最为大家接受,他将金融创新分为宏观的金融创新和微观的金融创新。宏观的金融创新是指在市场经济领域发生的一切创新,包括但不限于金融产品的创新、互联网技术的创新、经济体制的创新、商业银行经营构架的创新、金融理论的创新等;而微观的金融创新就是指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创新。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创新主要指指微观的金融创新。

  中国银监会课题组在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力的对比的基础上,认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创新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充分的利用科技促进产品的便利、缺少高端产品研发人员以及国内商业银行培养人才和研发产品的激励框架不够完善。提升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的成功要素主要是充分挖掘数据资源、扩展产品服务范围、变革流程提高效率。制约我国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原因是包括金融产品创新激励不足动力不足、能够自主研发金融产品的高端金融人才缺乏(缺乏培养机制、设计和规避风险能力)和监管环境的不利因素等。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现有产品基础上,提高产品创新、研发、计量、运用的能力,并通过产品创新的理论基础、新产品的风猃与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三个方面去衡量金融创新能力。

  II商业银行

  有关商业银行的定义,有好多种说法,其中最被我国金融行业人员认同有两种:

  《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及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定义。商业银行的最早由来是相关银行的发展初期,这类银行制作相关商业的短期放贷业务,久而久之,被人们称之为商业银行。随着这类银行的发展扩大及被人们认同程度,《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将商业银行的定义解释为:“商业银行本质上是一种特别的金融服务企业和资金中介机构,聚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通过法律合同的方式放贷给需要资金的借款人,实现资金最优配置,而区别与其他中介机构的是商业银行所制定的存贷款商业合同。”而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的定义为:“按照公司法和银行法规定吸收公众的贷款、发放贷款并办理结算业务的企业法人。”从以上定义可知,商业银行的本质既是吸收一类人的活期或者死期类存款和储蓄存款作为负债,利用这些资本通过贷款赢取利润、形成资产。

  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原则是:安全性、效益型及流动性。效益型,毋庸置疑,任何企业建立的目的均是盈利、获得效益。而安全性和流动性是对于商业银行的效益来讲,是前提。资产效益的获得是在其安全和流动的基础上的,而安全性体现在流动性的过程中,而流动性又是以效益性为基础。三者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相辅相成,密切相关,且商业银行的经营的过程必然是在三者之间达到平衡的过程。有关经营原则方面,《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要以效益型、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基本原则,实行四自即: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和自我约束。商业银行的发展既要追求自身的效益,同时也应该注意社会效益,在自身获取效益的同时为社会谋取福利。这也正是商业银行法和社会对商业银行乃至所有企业的要求的经营原则。

  Ⅲ商业银行创新能力

  商业银行的创新是商业银行其创新能力的体现,对于商业银行的定义也有其不同的定义方式。我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定义为:商业银行创新也可称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的是商业银行为了适应经济和时代的发展,需要引进新技术、采、人员调配、机构改建、管理模式及用新方法、开辟新的市场和构建新的组织,并且要做出战略决策调整、相应的制度安排、管理模式改革、业务流程创新、研发新的业务流程等各项的新活动,最终体现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创新。商业银行创新是银行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想要实现创新,必须要以客户为中心,执行“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业务”为原则,以市场为导向,掌握市场导向,顺应市场需求,不断地提高自身,在新的时代下,寻找自身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不断的提高银行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及抗击风险的能力。

  商业银行创新的能力是反映该银行相关创新系统的一种综合能力,是指银行在时代潮流下,其自身不断创造时,运用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在该时代下通过技术进步、制度改革、模式调整、人员管理、市场开拓、业务创新和文化建设等多方面手段之后,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衡量标准看银行是否在各种时代变化下,能否拓展业务领域、拓宽业务范围,能否创新出满足存款人借款人和机构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商业银行创新系统的能力,更多的体现在银行有关的产品创新能力、公司管理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等多个方面,是银行整体素质的体现。

  IV网络金融及其特点

  目前,学术界并没有统一关于网络金融的定义,不同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给出不同的定义,但被人们认同合同接纳的有三种:谢平的定义、马云的定义、和普通定义。其中,谢平认为:网络金融是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方式。而马云的定义为:网络金融是不同于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的金融网络,它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想来拓展金融行业。但是现在,大家普遍的将网络金融定义为:传统金融行业和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起的发展领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有着很大的区别:一,媒介的不同,传统的金融行业主要是人工服务,而网络金融的媒介则是网络,计算机技术。二、银行精神的的区别,新兴的网络金融本着“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宗旨,但是,传统金融行业则是更为传统,没有这么开放。

  互联网的使用,使得传统金融业变得透明度更强、更加方便客户的要求、协作性更好、操作便捷等优点。

  网络金融的发展模式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模式,现网络金融的发展模式有四种:一、第三方支付模式;二、大数据金融模式;三、互联网融资模式;四、信息化金融机构模式。

  第三方支付模式

  广义上来讲,第三方支付是指:客户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上注册虚拟的账户:?,第三方的支付机构将按照客户的指令为客户提供线上或者线下支付渠道,线上一般指:互联网上,线下一般指电话或者手机支付。根据央行在《非金融机构支付管理方法》中指出的定义,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充当收款人好人支付人的中介提供网络支付、转账、银行卡收单等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现在较为流行的三种支付方式为:钱包模式、网关模式、快捷支付模式。钱包模式:钱包模式是_客户支付账务时,直接从第三方支付账户中支付,客户需向第三方支付账户中充入一定量的现金,以保证账户金额大于支付金额;网关模式是指:用户不直接从账户中支付,第三方只是充当中介的特点,客户可以在第三方支付页面选择相应的网上银行支付,选择之后,网页跳转到网上银行的页面,客户从银行卡中支付而非第三方支付账户中;快捷支付功能:快捷支付是钱包模式和网关模式的合作形式,用户需将第三方支付账户和相应的银行卡绑定,绑定之后,用户单输入第三方支付密码后即可完成支付。第三方支付的兴起,已经不可避免的在结算费率和虚拟货币等领域给传统银行带来挑战。目前的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关系己经由原来的合作关系转变为现在的竞争关系,并且是商业银行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第三方已经涉足于很多的领域,如:保险、基金、信用卡、消费信贷、个人理财等金融类的业务。看来,支付公司见慢慢侵蚀着传统商业银行。

  大数据金融模式大数据金融模式通常是指,电子商务类的企业搜集海量的非结构化形式的数据,9并且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的分析,得出对互联网金融机构有用的关于客户的全方位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分析汇总出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从而掌握消费习惯,通过习惯预估出客户的行为,这样,金融机构内便可以对客户有的放矢。因此,对于大数据来说,其关键是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蹄选出有用的信息,所以大数据模式采取的计算方法很重要,目前多釆取云计算的方式。现市场上广为人知的大数据服务的运营模式有两种:

  以苏宁、京东为代表的供应链的金融模式和以阿里小额信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大数据金融模式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商类平台,这些平台将对对供应商和平台的用户进行贷款或融资,而其本身将从中获取贷款的利息和提供的流畅的供应链所带来的效益。大数据的发展,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的注重用户的体验而设计出个性化的金融产品。

  互联网融资模式互联网融资,顾名思义是通过互联网融资,而非是实际、真实的现场融资,互联网将充当中介的身份,联系有资金的人员和需要资金的人员,为双方牵线搭桥,通过信用贷款的模式将资金贷给有需要的人员。现在互联网融资最为流行的为两种方式:

  个人向个人贷款,又称P2模式(Peer to Peer)和所谓的“平台+小贷公司”模式,艮P那些有贷款资格的小贷公司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向有需要的电子商务用户提供小额的贷款。相比于银行贷款,网络贷款有:信息搜集能力高、数据处理效率好、业务流程简单和非传统类的“重担保”风险控制等特点。现在互联网融资已经突破市场,并且更为广泛的被人们接受。

  信息化金融机构模式

  信息化金融机构通常指的是金融机构通过信息技术对现传统的运营模式进行改造或者重建、实现金融机构经营和管理上集电子化银行、证券、保险一体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机构。信息化金融机构模式的产生是金融行业一大创新产物、而金融信息化也将是金融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从现在金融机构的发展来看,要想称为领先的金融机构,必然是具有先进的乃至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必须是具有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集合一身的网络交易体系。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