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本文以一个具体企业--YM 集团公司为例,来研究他的转型发展战略问题。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当下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背景和企业所在产业的发展环境,主要采取SWOT 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对其转型发展的战略环境、转型方向、战略布局以及保障性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构建循环经济模式是 YM 集团公司顺应企业转型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企业是一级社会经济组织,有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形态,就会孕育出生么样的企业组织。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正是满足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有效保护目的的一种最佳选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学会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跟上其发展形势,而且要善于发现外部机会和威胁,以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使企业的自身形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从众多企业发展的历程来看,最终都要走向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中来,所以,YM 集团公司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了其今后产业布局的必然选择。
二是煤炭、煤化、煤电产业协同发展是 YM 集团公司未来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明确了企业必须转型的背景下,向哪个方向转型就成为了关键。结合本文研究对象实际,其不仅要大力实施多元化战略,而且要对多元化战略进行优化与调整。具体而言,就是依托现有煤炭资源优势和现有煤炭、化工、电力产业基础,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实现三种产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对 YM 集团公司多元化战略的优化和调整,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得以有效转移,形成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而显着的意义。
三是推进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是保障 YM 集团公司多元化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机构人员臃肿、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跨度增大、体制机制障碍等因素,已经成为YM 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掣肘。回首 YM 集团公司发展历史,同样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当前,YM 集团公司面临内外部危机和困境的不利局势下,唯有改革创新才能使企业恢复活力,唯有敢于冲破体制机制障碍,消除掣肘因素,才能使企业轻装上阵,快速走出困境,也才能使企业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7.2 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本文总结了企业转型发展的相关研究现状,借鉴了战略管理理论、多元化发展理论、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理论的相关概念和思路。通过深入调研了解研究对象--YM 集团公司的情况,详细阐述了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运用环境分析方法,对 YM 集团公司所处的战略环境、企业自身环境进行分析评价,明确了外部存在哪些机遇和威胁,以及内部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并运用战略选择工具对战略备选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与 YM 集团公司相适应的企业发展战略。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与 YM 集团公司转型战略的分析、制定和实施进行了紧密结合,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和对策,是相关理论在实际当中的运用。对 YM 集团公司以及国内同行业企业在制定转型发展战略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7.3 研究展望
企业转型发展,契合当下经济发展主题,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研究一个具体企业的转型发展问题具有典型的实际意义。本论文对 YM 集团公司转型发展战略的研究是基于该企业当前面临的现实环境需要而展开的,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由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会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也会发生变化,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竞争对手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仍需对现有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达到企业与环境的动态适配。这些都是将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康健, 郭忠平。 采煤概论第二版[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1.8.
[2] 张十川, 詹倩。 探索新形势下的煤炭企业转型发展之路[J]. 中国煤炭, 2014(3): 131.
[3] 牛克洪。 未来我国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方略[J]. 中国煤炭, 2014(10): 5.
[4] 赵毅力。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N]. 山西日报, 2012-9-14(1)。
[5] 谭翠莲。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转型升级[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0): 1.
[6] Layy,A., Merry, U.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M]. NewYork: Praeger Publisher, 1986.
[7] Beer, M., Eisentat, R.A., Spector, B. Why change programs don't produce change? [J]. HarvardBusiness Review, 1990, 68(6): 158-166.
[8] Jonathan, D. Corporate transformation without a crisis [J]. The McKinsey Quarterly, 2000, 4: 116-128.
[9] Cynthia, A., Lengnick, H., Tammy, E.B. Adaptive Fit Versus Robust Transformation: How organizations respond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5, 31: 738-757.
[10] Sarason, Y. A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the incorporation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into a structuration theory framework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5, 8: 47-51.
[11] Eric, K.C., Hann, I. Rosenbluth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a successful enterprise [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999, 16(2): 9-27.
[12] Eriksen, G. Shaping a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J]. Baseline, 2010, 102: 40.
[13] Luo, Y.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in anemerging market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23(1): 1-20.
[14]Jane, L.W., Ma. X.F. The contingent value of local partners business group affiliation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8, 5l(2): 295-314.
[15] Heather, A.H.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performance under conditions of fundamental environmental transformation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2,37(1): 48-75.
[16] Park, S.H., Luo, Y.D. Guanxi and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organizational networking in chinese firm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22(5): 455-477.
[17] Caverlee, J., Bae, J. Workflow management for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J]. Information Knowledge Systems Management, 2007, 6: 61-80.
[18] Polona, D., Janez, P. Restructuring of firms in transition: ownership, institutions and openness to tra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8, 39: 725-746.
[19] Bititci, U.S. An executive's guide to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J]. Business Strategy Series, 2007, 8(3):203-213.
[20] Gersick, C.J.G. Revolutionary change theories: a multilevel exploration of the punctuated equilibriumparadigm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l, 16: 10-36.
[21] 王吉发。 企业转型的内涵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06(1): 153-157.
[22] 吴家曦。 浙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J]. 管理世界, 2009(8): 9.
[23] 毛蕴诗, 李洁明。 中国企业升级的递进[J]. 学术研究, 2006(3): 44-48.
[24] 文宗瑜。 我国后现业化时代的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之路[J]. 中国财政, 2010(13): 51-53.
[25] 杨一琼。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因分析及路径研究[J]. 开发研究, 2012(6): 115-118.
[26] 王锋正。 可持续性科学视角下矿产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12(10):20-22.
[27] 武健鹏。 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研究:基于政府作用的视角[D]. 江西: 江西财经大学,2012.
[28] 李烨等。 透析西方企业转型模式的变迁及其启示[J]. 管理现代化, 2004(3): 42-45.
[29] 王吉发。 企业转型动因及路径研究[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7.
[30] 盘华。 企业转型的三种模式[J]. 中国高新区, 2008(11): 91-93.
[31] 单东。 金融危机条件下浙江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J]. 特区经济, 2009(4): 123-125.
[32] 张旭, 易学东, 刘海潮。 战略管理[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6.
[33] 雷银生。 企业战略管理教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4] 邹昭曦。 企业战略分析[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
[35] 弗雷德。 战略管理(第 7 版)[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36] 李庆华。 战略管理[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37] 余治国。 转型力--企业竞争力的转型策略[M]. 北京: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38] 李敬。 多元化战略[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39] 郭朝阳。 多元化公司的战略与控制[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6.
[40] 孙俊华。 企业家社会资本与多元化战略[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12.
[41] 陈咏英。 公司多元化的经济后果[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12.
[42] 覃志刚。 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9.
[43] 刘贵清。 循环经济的多维理论研究[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8.
[44] 曲向荣。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1.
[45] 马翠玲。 践行循环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10.
[46] 张兵生。 绿色经济学探索[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7.
[47] 柯水发。 绿色经济理论与实务[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10.
[48] 李晓西。 中国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12.
[49] 张哲强。 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M].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2.9.
[50] 田俊荣, 吴秋余。 新常态新在哪儿[N]. 人民日报, 2014-08-04(017)。
[51] 辜胜阻, 王敏, 李洪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方向和新动力[J]. 经济纵横, 2013(2): 1-8.
[52] 茅于轼。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与发展态势[J].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2012(1): 91.
[53] 牛克洪。 未来我国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方略[J]. 中国煤炭, 2014(10): 5-10.
[54] 韩军杰。 浅析煤炭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 煤, 2012(8): 59-60.
[55] 王建志。 煤炭产业集中度现状分析与探讨[J]. 宏观经济管理, 2014(11): 78-79.
[56] 杨艳红, 文良中, 马增军。 煤化工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J]. 河南科技, 2013(12): 200.
[57] 冯益民。 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 现代化工, 2012(11): 1-4.
[58] 杜亚明。 我国煤化工行业的能耗现状及节能战略分析[J]. 煤炭技术, 2013(9): 11-13.
[59] 杨彤, 时如义, 康长安。 煤电一体化的不利影响及防范措施[J]. 中国煤炭, 2013(3): 17-19.
[60] 刘虹。 煤电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宏观经济管理, 2012(8): 53.
[61] 李丽, 杨力, 韩静。 煤电一体化趋势下煤电联营的博弈分析[J]. 中国煤炭, 2011(1): 29-30.
摘要本文是涉及企业发展的专题研究类论文。在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形成冲击的背景下,本文将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房地产行业公司WD集团的发展战略问题。通过分析比较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和商业地产商业模式,明确WD所面临的机会和挑...
2文献综述2.1企业战略的基本概念2.1.1企业战略的定义战略,古称韬略,源于军事。孙武所着的《孙子兵法》指出,战即作战,略即策略。当代社会,随着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商场如战场,战略的应用也不再局限于军事领域,也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并产...
海尔集团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尝试多元化经营模式,从企业产品多元化逐步发展到企业产业多元化,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利润、冰箱市场份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海尔的冰箱市场份额连续12年蝉联国内市场份额第一。...
第3章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与多元化动因3.1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I.外部经济环境(1)宏观经济环境近三年来,我国GDP增速逐步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我国GDP同比增长9.2%,2012年同比增长7.8%,2013同比增长7.7%。2013年,在对GDP增长的贡献程度当中...
摘要多元化经营是企业重要的经营模式之一,国内外诸多大型企业都实行多元化经营的策略。全球500强企业当中,90%以上的企业都实行过多元化战略。作为企业扩张的重要战略之一,多元化战略在中国也受到了企业的重视或采纳,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作...
摘要PG公司是一家多元化集团公司,业务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基金业务等。本商业计划书是有关PG公司融资开发的CC地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CC地产项目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市场定位、销售策略、成本控制及财务计划等分析结果。研究目标一...
4煤炭大宗商品第三方支付方案4.1总体思路及目标4.1.1总体思路坚持在政府宏观政策的指导下,以国家规范第三方非金融支付机构为契机,依托现代化、信息化、标准化、开放型的煤炭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和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在短时间内建成系统、占领市...
3.3安徽省煤炭市场运行情况3.3.1安徽的煤炭资源情况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生产省份,安徽省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煤炭储量位居全国第六。安徽省位于我国东南部,呈南北长条状,横跨长江和淮河。全省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淮南煤田和淮北煤田;其次为皖南煤田...
第2章JX投资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1发展历程和现状2.1.1公司历史沿革JX投资集团公司是经JX省人民政府批准和授权的政府投资主体和国有资产经营主体,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有独资公司。其前身为1989年8月10日成立的JX投资公司。2005年...
5煤炭大宗商品第三方支付建设保障措施大宗煤炭商品的第三方支付目前还没有成熟可借鉴的经验,为了保障以交易中心为代表的煤炭行业支付体系建设,并能够建立起一套相对适用的标准体系,是比较有意义的事,应该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两方面来考虑。5.1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