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战略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战略管理论文 >

艺术设计培训机构战略规划研究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6 共716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1 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近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主要原因是 1999 年的高校扩招和大学高校的教育理念和社会现实需要有一定的脱节。高校的招生人数大量增加,但同时其教学质量却并没有随之上升,教学专注于课本知识,课程设置落后于社会发展,缺乏实践经验,致使目前大学毕业生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市场的繁荣,艺术类大学生的在校人数迅猛增加,而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已成为中国大学毕业生本科专业“红黄绿牌”①中的黄牌专业[1].大学生尤其是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为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转而寻求教育培训机构提升其专业能力的需求增加,同时国家也开始对民办教育的限制逐步放开,国家人力资源部逐年增加对民办教育机构的财政拨款,1993 年对民办教育的经费支出仅为 33325 万元,之后平稳增加,2010 年其财政拨款已达到 1054254 万元,十几年间增加了 31倍[2]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大量兴起。

  XX 艺术设计培训公司成立于 2006 年,至今已走过了 7 个年头,现在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Bruce Phillips 和 Bruce Kirchoff 曾经估算,约 60%的新企业在创建后的 6 年内倒闭,约 70%的新企业在创建后 7 年内倒闭[3].可见,只有一少部分的新公司才能成长为规模大、寿命长的大公司②。XX 艺术设计培训公司在前期依靠其创办者的个人努力并抓住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培训需求的市场机遇,成功地在长沙、株洲、湘潭等地开设了培训分公司,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其发展还有待市场检验。埃尔斯特提出过企业发展进化的“局部极限”,即新创企业在成立不久后就倒闭或者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转变其成长战略,仍旧使用企业开创之初的方法指导企业的成长。XX 艺术设计培训公司要成长为一个大公司就必须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企业成长的长期战略并坚持落实实施,而不能仍依靠创业初期的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采取适应性调整的政策。

  民办教育培训行业发展到现在已是较为成熟的行业,从事教育培训业务的民办教育机构数量越来越多,竞争日益激烈。如果教育部对高等院校的发展进行有效改革,改变其原来只注重学生的学分、学习成绩的同一模式化培养,针对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培养,那么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存在必要性将大打折扣。同时近年来高考学生数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市场份额逐渐集中到一些大的品牌培训机构,在艺术设计培训领域主要集中在火星时代、水晶石教育、天琥教育①等这些培训机构。由于这些大公司能够从公司的很多有形、无形资产上获得利润,如公司的品牌、专利、技术、客户关系等,它们可以从已经成熟的机制来协调公司的各种资产和活动,为大公司的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而 XX 艺术设计培训公司作为这个行业的后起之秀,其盈利主要依赖于创业者的个人努力,甚至只依赖于其提供的几个主要培训课程所收取的学费,可见 XX艺术设计培训公司与这个行业的大公司相比有一定的现实差距。但企业要想发展,要想长存,就必须研究这个行业的领先者,就像乒乓球选手想要提高自身技术时,就应该是揣摩冠军的打法而不是研究新手的打法。本人根据实际工作,选择本课题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该公司的成长提供一定的指导。

  1.1.2 选题意义

  本选题对 XX 艺术设计培训公司的成长战略进行研究,较全面的概括了企业成长理论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为该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对 XX 艺术设计培训公司的现状分析,从整体上把握艺术设计教育培训企业的成长环境,在此基础之上指导 XX 艺术设计培训公司在保持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上制定企业成长战略规划并成功实施,这在促进企业自身成长的同时还能为其他艺术设计教育培训企业及时了解目前该行业的发展动态、准确对自身企业的成长战略定位并做出合理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在制定企业成长战略时主要通过企业内生成长分析得出了企业内生成长战略,在内部管理逐渐完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之后,可以实施横向一体化成长战略和多元化成长战略,这种企业战略的制定方式为其他企业制定自身成长战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企业的成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关于企业成长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西方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回顾企业成长研究状况,有助于了解中国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寻求适合中国企业成长的理论体系。

  早在十八世纪70年代古典经济学的Adam. Smith便对企业成长进行了研究,今日已有大量的研究文献,在此只选取部分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

  从其演进脉络看,大致可按照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为两大类:外生因素论和内生因素论。由外生因素视角到内生因素视角的演进,反映了学者从静态到动态、从被动到主动的认识企业成长的过程。

  (1) 外生因素成长理论

  外生因素成长理论视企业为“黑箱”.企业成长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企业外部,企业基本上无法控制这些因素,只能被动地适应和利用它,从而实现企业顺利成长。外生成长理论主要有五个代表学说:规模经济效应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学说、产业竞争学说、转轨经济与企业成长、不确定性与企业成长。

  基于规模经济效应论认为,企业成长的动因是外生的,企业不能通过行动影响自身的成长。其代表是亚当·斯密、马歇尔和蒂格勒等,古典经济学家[4][5]认为企业成长的主要诱因为分工的规模经济利益。分工和专业化的生产作业提高了劳动效率,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扩大,最后通过规模经济的获得实现成长。Stigler基于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企业成长的规律,换个角度解释了基于规模经济效益的企业成长与稳定的竞争均衡条件如何得以相容。

  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学说认为若交易条件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契约集合的边界和企业规模的变化,因此,该理论认为企业成长的研究并非内生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科斯和威廉姆森等人,科斯[6]认为,当市场的交易费用大于运营成本时,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应运而生,企业家对交易的组织进行控制来影响企业的大小。威廉姆森[7][8]则从资产专用型、交易效率和不确定性三个维度定义交易费用,并提出“有效边界”的概念。新制度经济学过度强调企业的交易性而忽视企业的生产功能使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产业竞争学说最早是波特提出的,波特[9]将产业组织学派的 S-C-P(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方式开创性地运用在企业成长战略上,提出了竞争战略的产业分析理论。产业的性质、进入、产业容量、退出壁垒、供求关系和产业演进都会对企业成长有重大影响,同时他还认为,企业成长取决于两个因素:企业的产业吸引力和企业的相对位势。他用“五力模型”来描述产业内部的竞争结构,即进入威胁、替代威胁、现存对手的竞争威胁、买方和供方的砍价能力。希尔等人分析了企业的成长环境,并提出 PEST 分析模型,即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在企业成长的具体环境上,海瑞奎斯和桑多斯基[10]从顾客压力、社区压力、股东压力和政府的环境规制上分析了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MartenCoos[11]研究了劳动需求与企业成长、产业演化的关系,得出了不同的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和产业类型会增加或减少劳动用工需求。对于转轨经济与企业成长,其代表人物是 Jozef Konings 和 Leo Sleuwaegen.

  企业成长与转型国家的所有制关系始终是热点话题,Jozef Konings[12]研究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匈牙利三国的新建、私企、国企的绩效情况,发现新建企业的业绩好于其它私企的业绩,与国企并无多大差别,其中的原因众多,如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激励的不合理及政治约束等因素仍然存在。Ana Xavier 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成长问题,以斯洛文尼亚为例,这是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他们调查了 1994-1998 年间以剩余企业的比例为指标和以雇员人数为指标的企业续存问题,并试图找出决定转型国家企业成长和续存的主要因素。LeoSleuwaegen[13]等人基于企业规模和年龄的双变量,认为企业成长是规模扩张和不断学习的结果,但企业的信誉机制和法度会影响其对资源和市场的获取,进而影响成长速度。

  不确定性与企业成长,其代表人物是 Robert Lensink[14]和 Paul Van Steen[15],他们分析了企业成长与不确定性的关系,将研究重心分别置于不确定性与不同类型的投资、劳动用工需求和企业预期成熟度之间的关系,并将不确定性分为销售量不确定性和投资收益率不确定性。研究发现,销售不确定性对不同投资决策会产生负面作用,劳动用工的变动也会对销售产生负面作用,而销售不确定性与企业成长概率呈正相关关系。

  总之,外生因素成长理论意识到了外部环境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强调了外部环境,如产业、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由于忽视了企业内部资源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如知识、技术、资源等,因此具有局限性。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战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