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问卷调查
3.1 问卷调查的目的
由于研究对象选取的是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其具有数量庞大、数据获取方便等特点。为了得到客观可信的数据,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的一般性规律及特征,以期从中获得重要信息,为后期结合实验部分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提供依据。
3.2 调查问卷设计
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受到用户的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66],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学术信息检索过程中产生某种操作行为的驱动因素和心理因素,结合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的具体环节,编制了初测问卷。
初测问卷编制完后,笔者先随机向 20 名大学生发放问卷进行初测。在学生填答问卷的过程中,与其针对问卷题目进行访谈、修改,并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分析,请有关专家进一步指正,最终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
正式问卷主要包括基本资料、信息需求与信息认知、信息检索行为与利用3 部分,共 21 小题(详见附录 A)。其中第一部分共 6 个小题,主要是收集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第二部分也是 6 个小题,用于了解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及信息认知;最后一部分共 9 小题,主要用于收集大学生的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及习惯。
本研究先采用问卷星软件设计和发放网络问卷,后根据线上问卷的实际回收情况,配合进行线下人工补充发放,发放时注重调查对象的选择,使得调查对象的性别、身份分布相对均衡,学科背景也符合实际比例,以达到本次研究的目的。
3.3 调查对象选取
采用《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调查问卷》,随机选取南京地区两所985 高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镇江地区两所普通高校(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进行线上、线下发放。这四所高校的专业设置涵盖了理工类、文科类、医学类、农学类、艺术等,比较符合国内大学专业门类设置的具体情况。
选取这 4 所高校作为本研究的区域限定,所获取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代表性,可以基本反映大学生在网络学术信息检索方面的一般规律及特征。
此问卷主要面向高校本科生、研究生,并且被调查对象的专业包含文理科、工科、医学、艺术、教育等。线上采用问卷星发放并收回 140 份问卷,实际有效问卷 132 份,有效率 94.28%.后根据线上问卷的实际回收情况,人工补充发放 400 份,收回 392 份,回收率 98% ,实际有效问卷 388 份,有效率为97%.问卷发放时间为 2015 年 9 月初到 12 月末。
3.4 问卷数据获取与分析
3.4.1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如表 3.1 所示,男生 274 人,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 52.69%,女生 246 人,占总数的 47.31%;本科生 279 人,研究生 241 人,分别占 53.65%和 46.35%;网龄 0-6 个月的 2 人,6-12 个月的 6 人,1-2 年的 38人,3-5 年的 162 人,5 年以上的 312 人,分别占总数的 0.38%,1.15%,7.31%,31.16%和 60%;理工类 177 人,文科类 164 人,农学类 73 人,医学类81 人,其他 25 人,分别占 34.04%,31.54%,14.04%,15.58%和 4.8%.
3.4.2 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需求与认知分析
信息需求可具体表现为人们为解决各种问题或者困难时的不满足感和必要感[67].它是信息行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优化信息系统的动力所在。而信息认知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信息本身、信息环境及信息活动的把握,也可体现为对信息知识的了解[68].由此可见,对大学生的网络学术信息需求与认知进行分析是研究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的先决条件[6].
(1)课程教育及信息素养意识分析
从图 3.1 可以看出,55%的大学生学习过《信息检索》、《文献检索》等相关课程或者接收过相关培训;45%的大学生表示从未接触过相关课程也没有接受过这类培训。
大学生中学习过信息检索相关课程或者接受过相关培训的比例高于未接受的。这表明高校将国家的素质教育政策落到了实处,以高校为首的教育群体逐渐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但是,两类群体所占比重差距并不明显,可见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2)网络学术信息需求的表述情况分析
图 3.2 显示,在完成学习任务或者进行科研活动时,对自身所需要的网络学术信息,53%的大学生表示能够清楚的表述需求;32%的大学生表示无法用语言或文字表述清楚;4%的大学生表示完全不清楚如何表述,这部分学生可能是低年级群体,他们接触到的学术信息较少,缺乏相关经验。剩余 11%的大学生表示能够较清晰的表达出自己所需要的网络学术信息,该部分群体可能是高年级或者研究生群体,大四的学生由于毕业论文需要,会接触到一些自己所学领域的学术信息;研究生群体由于科研工作的需要,会频繁使用到网络学术信息资源。
(3)网络学术信息与其他信息的辨别分析
当前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繁多,工作生活类信息、学术类信息、娱乐类信息等充盈着整个网络环境。大学生因学习或科研需要进行学术信息搜寻时要有能够辨别学术信息与一般信息的能力。从图 3.3 可见,60%的大学生表明自己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检索时,能够清楚辨识学术信息与一般信息。但是还有40%的大学生表示无法区分。
(4)检索工具的辨别分析
在检索工具选择使用时,67%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学术信息的搜寻与一般信息是有区别的,这从一方面表明这部分学生有学术信息检索相关经验,他们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以及累积的经验使得他们了解到使用哪些工具更方便可行。24%的大学生表示不清楚使用工具的区别;9%的学生则认为网络学术信息的检索与一般的信息检索在工具的选择上没有区别,表明大学生中有一小部分群体对于网络学术信息的了解不够,甚至从未引起过重视。
(5)网络学术信息检索是否需要技巧如图 3.5 所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网络学术信息的检索需要技巧,这样可以更快速高效地获取自己所需信息。仅有 7%的大学生认为不需要检索技巧,这种认知可能与其自身的信息素养有关。
(6)需求不明确时首选处理方法分析
当拿到一定主题的学术信息检索任务,而自身对该领域的知识和相关理论缺乏了解时,75%的大学生首选方法都是先用相关的词汇来检索,再在信息浏览的过程中逐渐明确自己的需求;17%的学生选择求助于专业的信息查询人员,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描述来分析,并帮助自己逐渐明确需求;5%的大学生会自己认真思索再进行检索;仅有较少部分人选择放弃或者随意查找看看。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高校的大部分学生具有钻研精神,他们倾向于在自己的逐步摸索中找到所需要的知识,也有部分学生选择向他人学习或请教,这是自我学习提升的重要途径。
3.4.3 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的检索行为及习惯分析
在进行网络学术信息检索时,大学生群体的检索行为在很多方面有着共性或规律,对其进行探讨,有助于了解大学生对网络学术信息进行检索时所存在的普遍规律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今后的大学生信息用户提供参考。
(1)国内外搜索引擎使用状况分析
从图 3.7 明显可见,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说,百度是他们上网进行信息检索的首选平台。这可能得益于百度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国外搜索引擎中 Google 是大学生的首选。hao123、搜狗、搜狐等属于搜索引擎类仅次于百度的大型检索系统,它们均有自己个性化的功能,不少大学生偏好使用这两种平台。另外,像 Yahoo 等这类门户搜索网站,使用的学生越来越少。
(2)网络学术信息检索时首选平台的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处理可知,47%的大学生偏好使用公开搜索引擎来进行网络学术信息的搜寻。这可能是百度、谷歌等的检索平台功能强大,操作简便,人际界面友好,所以拥有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39%的大学生首选谷歌学术、百度学术等专业搜索引擎,这表明这部分学生是经过考量后作出的选择,他们选择专业的学术信息检索平台,能够更快速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资源;13%的大学生较倾向于在中国知网、万方、ScienceDirect 等科技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这部分学生可能是研究生等高年级群体,他们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对于从网络平台检索所需的学术信息有一定的经验,选择这种途径会让他们事半功倍。最后像学科信息门户(CSDL)这类平台,由于其专业性太强,图书情报类专业人员接触较多,普通大学生极少使用。
(3)常用的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类型
从图 3.9 可见,大学生群体接触较多的网络学术信息为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外文文献。这类学术信息均为网络平台中易于获取的部分资源,而且由于平时学习、课程论文写作的需要,检索获取的频率相对较高。对于专利文献、会议论文的接触相对稍少,因为这类文献的学术性较强,除了研究生科研工作需要外,普通大学生对其需求较少。专家学者的博客、论坛,学术机构网站公开的动态信息等使用的学生更少。
(4)检索前的准备工作状况分析
从图 3.10 可见,62%的大学生在检索工作开始前会仔细阅读检索课题,然后找出与检索课题相关的检索词,用其进行检索。这是大学生在接触到非自己所学领域检索任务时的首选方法,若是检索课题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或者自己接触比较多,大部分学生会自己提炼出更贴切的检索词。31%的大学生选择先了解一些相关背景知识,以便其在有限时间内捕捉到关键词。仅有较少部分大学生不做任何准备。
(5)检索过程中检索词的选取行为分析
图 3.11 中,48%的大学生偏向于从检索任务标题中挑几个关键词输入进行检索;36%的大学生选择将给定的检索标题直接复制进去,这表明最小努力法则在检索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有不少学生为了省时省力选择复制黏贴任务标题;有 11%的学生选择对于给定任务进行理解,分析任务主题,再提炼出关键词进行检索。较少部分学生选择随意输入几个关键词。
(6)检索式构造行为分析
从图 3.12 可知,61%的大学生在检索过程中,仅使用一个检索关键词构建检索式;34%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 2 个关键词,中间使用空格隔开;5%的大学生选择使用 2 个及以上关键词组成检索式,并使用逻辑符链接。这反映出对于检索式的构造,绝大多数大学生倾向于使用最简便的方法,对于逻辑运算符的了解甚少。
(7)检索结果的浏览与选择行为分析
在检索的最后阶段,当出现结果页面时,53%的大学生选择先浏览判断然后点击查看,因为搜索引擎的智能化程度比较高,检索结果是按相关性顺次排列的;13%的大学生选择只看前几页;同样也有部分学生求知欲比较强,选择一页一页翻看下去;8%的大学生随便抽看几页;仅有剩下 2%的大学生选择放弃或者其他。
(8)检索手段和限制手段的选择利用行为分析
从图 3.14 可见,在进行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过程中,有 48%的大学生经常使用高级检索功能,这样有助于节约时间提高准确率;43%的学生表示很少使用,这部分学生较多为低年级学生;对于学术类信息的需求较少,所以不需要用到特殊功能;4%和 5%的大学生表示从不使用这些功能,甚至直接使用自然语言,这些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9)影响因素分析
如图 3.15 所示,大学生认为缺乏必备数据库是影响他们获取所需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首要因素;其次,对数据库内容缺乏了解、缺乏检索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缺少相关知识背景、缺乏必备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等也是影响大学生获取资源的重要因素;最后,自身的兴趣爱好、心理因素、语言障碍等主观因素也在其检索过程中产生影响。
3.5 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问卷调查总结
3.5.1 信息需求与认知的问卷小结
大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接受过《信息检索》或《文献检索》等相关课程教育及培训;对于自身所需要的网络学术信息,绝大部分学生表示能够表述清楚。在对网络学术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判断选择时,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表示能够辨别清楚;在检索工具的选择使用上,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表明自己清楚网络学术信息检索工具与一般信息检索工具的区别。通过问卷数据还可获知,大学生中仅有较少部分认为网络学术信息的检索不需要技巧;在检索过程中,当自身的信息需求不明确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先用相关词语查找,较少选择放弃。
以上总结表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信息需求表述与认知的整体现状良好,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5.2 检索行为及习惯的问卷小结
对大学生检索行为及检索习惯的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可以总结如下:
(1)搜索引擎使用状况
在搜索引擎的选择使用上,国内现有搜索引擎中偏好选用百度、国外偏好使用谷歌。
(2)首选检索平台
在未限定查找某种网络学术信息的前提下进行检索时,大学生首选平台倾向于使用公开搜索引擎(如百度)和专业搜索引擎(如谷歌学术)的较多,次之是使用科技文献数据库。
(3)常用资源类型
常用电子资源主要是图书、期刊论文、外文文献和学位论文,专利文献、会议论文也有涉及,但相对来说频率稍低。
(4)准备工作
在检索前进行准备工作时,绝大多数的学生倾向于在阅读理解检索课题后从中选取关键词进行检索,较少学生选择先了解背景知识。
(5)检索词选取
检索过程中,选择从检索任务中挑几个关键词进行检索与直接复制检索任务题目的学生偏多,对给定任务理解分析后再提取关键词进行检索的偏少。
(6)检索式构造
对于检索式的构造,绝大多数学生倾向于使用最简便的方法,较少使用多个关键词、逻辑运算符。
(7)检索结果确定
对于检索结果的浏览与选择,大部分学生选择先浏览判断然后点开查看。
(8)检索手段和限制手段
对于检索手段和限制手段的使用,经常使用与较少使用的比例相差无几。
(9)影响因素
缺乏必备数据库、对数据库内容缺乏了解、缺少检索知识和技能、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兴趣爱好、语言障碍等均是影响网络学术信息资源检索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