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区域性差异的实证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10 共217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6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区域性差异的实证分析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到,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一定的规模,而且随着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因为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存在着差距,这也导致了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的区域性差异。本章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出发,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相关要素在不同区域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并对各个区域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要素进行分析,指导各个区域认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律。
  
  6.1 模型的构建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体现的最直接的是它的产值规模在增长,而新经济增长理论可以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所以用新经济理论来解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理论上具有契合点。新经济增长理论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Robert M. Solow创立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该理论因为能够很好的解释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而且所需要的假设条件简单,所以在经济学界很受推崇。索洛模型包含了四个变量,分别是产出(Y)、全要素生产率(A)、资本要素(K)以及劳动力要素(L),索洛把部门生产函数设定为:
  
  
  6.2 指标的选取与数据的来源
  
  PSit表示第i个省区t年的生产性服务业产值;Hit表示第i个省区t年的人力资本,这里用在校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Kit表示第i个省区t年的资本量,本文采取“永续盘存法”来计算资本量,公式为Kt=(1-δ)Kt-1+It,δ为折旧率,本文依照惯例设定为5%,It为t年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Lit表示第i个省区t年的劳动力,本文用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来表示;GYit表示第i个省区t年的工业总产值;FGit表示第i个省区t年的专业化分工,本文采用工业增加值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反映,一个地区专业化分工程度越高,比重越小,专业化分工程度越低,比重越大。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为我国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0 年至 2010 年的面板数据。
  
  数据的主要来源为 2000 年至 2010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以及省市自治区历年统计年鉴。为了消除价格的影响,本文以 2000 年为基期,对各省市自治区数据分别进行平减。
  
  6.3 实证检验的结果与分析
  
  6.3.1 基于全国层面上的实证检验
  
  本文采取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人力资本、资本、劳动力、工业化水平以及专业化分工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作用,首先从全国层面上进行实证检验,表6-1给出了实证结果。
  
  从表6-1检验结果中的F值以及Hausman值,本文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从全国层面来看,人力资本、资本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正向的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着;劳动力、工业化水平以及专业化分工程度也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着。这说明,相比较劳动力、工业化水平以及专业化分工程度,人力资本与资本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发展的影响作用并没有那么的显着,这也与我国整体层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低端的现实情况吻合。
  
  6.3.2 基于区域层面上的实证检验
  
  为了探求上述因素在各个区域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本节将从区域层面上来进行实证分析。表6-2给出的是区域层面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
  
  上述因素在不同区域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来看:人力资本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系数为0.206、0.074和0.082,且分别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着,说明该因素在东部地区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但中西部相对于东部作用较小且相差不大;物质资本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79、0.085和0.054,且分别在1%、5%和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该因素在东部地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作用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劳动力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37、0.063和0.054,而且东部地区是在5%的水平上显着,中部和西部是在1%和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该因素在中部地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影响作用最大,西部次之东部最小。
  
  6.4 结果讨论
  
  从全国范围来看,劳动力较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更大的作用,这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行业发展结构有关。从前文分析可知,从全国范围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与邮电通讯业以及批发零售与商务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地位;而作为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金融保险业以及房地产业虽然发展较为迅速,但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仍然有限。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禀赋来说,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较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更高,这也就解释了劳动力在全国范围上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起到更大作用的现实状况。
  
  从区域范围来看,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劳动力、工业化程度以及专业化分工程度等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不同区域间的影响作用有着明显的差别。人力资本和资本要素在东部地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程度最大,从东部到西部其影响作用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这也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从而人力资本以及物质资本较为充裕的现实状况相符。劳动力因素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作用较大,而在东部这一影响作用较弱,这与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层次相对高端,而中、西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低端有关,这也在前文的现状分析中有所体现。工业化程度以及专业化分工程度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比较依赖工业、制造业的发展。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区域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