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1选题背景。
2009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使欧洲陷入了本世纪最为严重的债务危机当中,而意大利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化,将欧元区银行流动性推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最大的困境之中。2013年3月,原本已渐渐平静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重起波澜,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爆发债务危机,再次将欧元区的种种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之后,欧债危机由欧元区外围国家蔓延到核心国家甚至东欧等周边国家,特别是这一危机已经从政府部门渗透到欧洲银行体系,即债务危机已演变为信贷危机,意味着欧债危机已经逐步演变成一场欧洲银行业危机。
此次欧洲银行业危机与之前的金融危机有很大不同,此前的金融危机是由于银行业持有大量的金融衍生品,如美国是由于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银行业遭受巨大的灾难;而本次欧洲银行业危机则是由银行持有大量欧元区国家债券引起的,而且欧债危机与欧洲银行业危机呈现出相互影响和相互传染的特征。
鉴于此,我们可以得出,欧债危机引发了欧洲银行业危机的爆发,而欧洲银行业危机又或将导致新一轮的金融危机。
自2012年以来,国际评级机构已经先后下调了英国、法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国银行机构信用评级,诸多市场信息显示出投资者对于欧洲银行危机的恐慌和忧虑,欧洲银行业危机形势不容乐观。欧洲银行业危机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是资本金补充压力和流动性不足。不过,欧洲可以通过资本充足要求银行"暂时"提高资本金比率,这可能是目前能帮助欧洲度过银行业危机的现实选择之一,但这也并非是一条坦途。当前,通过欧洲各国自身的努力以及欧洲央行等组织的救助,欧洲银行业危机有所缓解,但是其深远影响仍未消除,欧洲经济复苏之路任重而道远。因此,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所牵引出来的欧洲银行业危机引起了国际金融界的广泛关注,也促使学术界对本轮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毋庸置疑,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而银行业又是金融业的核心。不同于美国2008年由于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此次欧洲银行业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是欧债危机,但其深层原因与欧元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特殊性密切相关。而纵观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虽然发生原因各有不同,但在每一次的金融危机爆发过程中,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不能幸免。因此对于此次欧洲银行业危机的研究能够极大的丰富银行业危机理论,对于如何防范银行危机、完善银行危机预警机制以及健全各国银行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2.2现实意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全球经济的紧密联系使得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欧洲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作用都不可小觑。此次由欧债危机所引发的欧洲银行业危机的爆发,不仅对欧洲的银行业是一场巨大的考验,同时也让世人对欧元区是否会面临解体产生了怀疑。欧洲银行业能否顺利度过此次难关,直接关系到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尤为巨大。中国作为第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需求,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欧洲此次的危机不仅影响到我国的金融行业,也将在实体层面对我国经济形成冲击。因此,对于欧洲银行业危机的研究,不仅将有助于为缓解欧洲的危机提出合理的对策,也对我国如何从这场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3文献综述。
1.3.1对银行危机的理论综述。
20世纪以来,世界银行业呈现出起伏动荡的态势,一方面是全球银行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更广,但同时银行危机的不断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影响。鉴于此,国内外学者对银行危机论做了不少研究。
(1)国外文献综述对银行危机的早期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爱尔兰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1755),他根据1720年南海公司倒闭时的情况探讨了对付银行挤兑的方法。
此外,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仑(1904)也曾经对银行危机进行过研究,认为银行危机是对在繁荣时期形成的信贷的清偿导致的。
熊彼特(1912)尝试运用"创新"来解释银行危机,他认为创新可以引起企业倒闭,从而引起银行倒闭;同时,银行业内部的创新也会引起银行数目出现周期性的增减。
弗里德曼、施瓦茨(1963)研究了货币政策、货币供给与银行危机、经济危机的关系。他们认为在经济周期的任何阶段银行危机都可能出现,而且当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或准备金数量,导致货币供给过度紧缩时也可能引发银行危机。
明斯基(1986)认为导致银行危机周期性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条:第一是代际遗忘会导致现在的贷款人忘记以前贷款人出现问题所带来的教训;第二是迫于市场竞争太大,银行或会做出不谨慎的贷款政策,即贷款条件过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8年5月出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也给银行危机下了个定义,银行危机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实际或潜在的银行挤兑与银行失败引致银行停止偿还负债或为防止此一情况的出现政府被迫大规模提供援助。
关于引发银行业危机的原因,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米什金(1996)指出在国家监督和管理比较松散的情况下,银行会从事更大的风险活动,金融自由化就会增加道德风险,其结果是导致银行危机。其结论是由于政府的安全网增加了银行从事过度风险活动而引发道德风险的动机。Stephen.G.Cecchetti(2007)提出银行的脆弱性根源于其向储户提供流动性,银行挤兑的发生会造成银行的流动性问题,他强调了信息不对称是一家银行的挤兑变成危及整个金融系统的银行恐慌的原因。上述两位学者虽然都对银行危机产生的原因做了分析,但都只强调了某一个方面的因素不够全面。亚历山大、都莫、伊特威尔(2010)对银行业危机爆发的原因做了详细的阐述,主要从宏观经济因素、金融因素和制度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综合了前人的观点并做出了总结。
通过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国外学者早期对银行危机的研究从银行挤兑、创新及货币政策方面进行,但都是从单个因素考虑,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因而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随着银行业危机爆发的次数增多,规模扩大,学者们对银行业危机的研究也更加的系统化、理论化,更具有实践意义。
(2)国内文献综述。
苏同华(2000)是中国国内对银行危机论分析最为全面系统的学者之一,他把银行危机演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银行危机;第二是20世界30年代的银行危机;第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银行危机。
他对这三个阶段银行危机的不同特点都做了详细的分析。同时他还提出了银行危机具有传染性,从纵向、横向以及交叉三个方面描述了银行危机的传染效应。
安国勇(2006)对银行危机的定义做了狭义和广义之分,他认为在狭义上银行业的流动性危机就是银行业危机,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银行挤兑风潮。从广义上讲,银行业危机还包括与银行有关的金融危机。他主要分析了银行流动性危机,认为银行流动性危机具有以下几个普遍的特点:一、危机发生的更快;二、在行业内传导的更为广泛;三、危机爆发的结果会造成更大数量的银行破产;四、会造成存款者存款的大量损失;五、影响会超出银行业并对整个金融系统和整个宏观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害。
熊国兵(2004)和房红(2013)对21世纪以来银行危机出现的新特征做了描述,综合两人分析的共同点可以得出新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银行业危机爆发更频繁、范围更广;二、多数表现为系统性银行危机;三、解决银行危机的成本更大;四、危机发生的原因更加复杂;五、银行危机的传染性更强。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银行危机的特点也相应发生着变化,这要求我们在面对银行业危机问题时更应该因时因地进行具体的分析。
中国的银行业起步较晚,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在摸索中慢慢发展,且由于我国银行业并未发生过大规模银行业危机,因此关于银行业危机理论的研究在近十几年才得到重视。但是从上述国内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在尝试进行理论性的综合研究,尤其苏同华的《银行危机论》可以说对于国内在银行业危机研究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3.2对欧洲银行业危机研究的文献综述。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当前的世界经济依然步履蹒跚。而目前欧洲银行业也危机四伏,主要是因为欧债危机正在不断蔓延和升级。在这种情况下,欧元区能否顺利度过此次难关,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应该如何防范此类危机的发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欧洲银行业危机的广泛探讨。
(1)国外文献综述。
米什金(1996)指出导致20世纪80年代在瑞典、挪威和芬兰发生银行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自由化,而政府被迫挽救这些银行所花费的支出平均占GDP的8%,显示出银行业危机的成本不容忽视。
索罗斯(2010)表示,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各银行并没有将其不良资产按市场实际价值进行折算,因此欧债危机的爆发实质是银行业出现危机,并且会导致欧元区内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枯竭。虽然他的话似乎有些绝对,但他关于欧债危机实质上是银行业危机这一论断是不容置疑的。
GillianG.H.Garcia,MariaJ.Nieto(2006)主要针对欧盟的特殊情况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金融机构的合并会对全球金融稳定造成威胁,对于欧盟来说金融市场的加速一体化会加重风险。而对于银行业的风险监管,跟美国的双重监管体制不同,欧盟各成员国又保有各自的主权地位,所以中央银行控制的力度有限。但他们仍然认为建立银行业安全网,加强审慎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此次欧洲银行业危机的风险,这对于其他还未发生系统性银行业危机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值得重视的一点。
AdrianBlundell-Wignall,PatrickSlovik(2010)从市场角度分析了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业危机。对于欧洲各国爆发危机的原因,他们指出希腊、葡萄牙主要是自身财政问题,而爱尔兰、西班牙则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所导致。他们研究发现,市场化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似乎是相当理性的,即危机的爆发并不是偶然事件。
BryanNoeth,RajdeepSengupta(2012)对2007-2012年间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滑做了分析,发现欧元区的经济不景气尤为严重,欧洲各国不仅要面对经济衰退,还面临着资产缩水和债务危机的爆发。对于当前的欧洲银行业,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是:第一,杠杆化;第二,紧急救助;第三,资金外流。除此之外,他们详细描述了欧洲此次危机的传导机制,是经济衰退、银行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相伴发生的,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加剧了形势的严重。他们研究的结论仍然强调对于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更好的监管的重要性。
欧洲此次银行业危机跟欧债危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国外学者关于欧洲银行业危机的研究主要从欧债危机入手,并针对欧元区的特殊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但他们的研究只局限在欧洲,关于欧洲银行业危机对世界其他各国银行业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分析的还不够深入。
(2)国内文献综述。
张国红(2011)指出欧债危机已经演变成为信贷危机,不仅仅是一场"挤兑"欧元区各国政府的危机,也可能是一场"挤兑"欧洲银行业的危机。事实证明,自2008年希腊爆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来,欧洲经济形势就动荡不安,而经济规模仅占欧元区0.2%的塞浦路斯的银行业危机,又引发了欧元区新一轮的混乱。
王静文(2011)和张国红(2011)同时指出欧洲银行业面临的两大困境是资本金不足和流动性枯竭。面对这两大困境,欧洲要渡过目前的银行业危机,就必须通过资本重组即要求银行"暂时"提高资本金比例。同时,王静文提出必须警惕银行危机的外溢效应:首先,必须警惕银行危机与债务危机之间的螺旋链条;其次,必须警惕银行危机诱发金融危机的风险;最后,必须警惕银行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戕害。
高俊光、夏恩君、刘炜莉、林颖(2011)对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做了分析研究。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为缓和市场对欧元区银行体制的担忧,欧盟领导人于2010年6月17日对欧元区银行业进行了压力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接受测试的91家银行中,仅有7家银行目前准备金不足以在经济衰退和主权危机时将一级资本比率维持在6%以上水平。研究表明,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覆盖范围广且具备代表性,测试结果可能不足以反映欧洲银行的状况,但此次测试大幅度提高了欧洲银行业的透明度,降低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进一步缓和。
对于欧洲各国银行业危机形势,袁吉伟3(2012)作了分析,按照危险等级分为三个标准:第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家的银行业风险最大,诸如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第二,持有大量欧债危机国家债券的其他国家银行业也面临较大风险,如法国、德国,其中法国银行形势尤其不乐观。
第三,欧洲其他国家的银行业,诸如英国、瑞士、比利时等,这些国家持有"欧猪五国"(PIIGS,即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的国债数量较少,但是由于欧洲银行业间密切的业务往来关系和相互依赖性,欧债危机也将会对这些国家的银行业形成较大冲击。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欧洲银行业危机的波及范围相当广泛,欧洲国家几乎无一幸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
欧洲银行业危机不仅对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增加了全球经济形势的不安因素,令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更雪上加霜。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经济形势相对稳定,但也不能盲目乐观、放松警惕。朱晓彤(2011)认为为了防止我国出现类似银行危机,应该积极吸取教训,防微杜渐。中国的金融业发展远不及西方,风险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应该积极引入巴塞尔协议Ⅲ所提出的意见,应用协议中符合我国国情的比率,完善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和检测分析框架。纪敏、常黎(2012)也指出中国应该把握好对欧投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完善银行业的监管体系,更好的发挥银行作为核心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作用。
关于此次欧洲银行业危机,国内学者也做了不少研究,对于危机的形势、爆发的原因及影响等都做了一定的分析。但是对于此次危机的影响方面只着重考虑了对欧洲和我国的影响,对于全球经济及银行业的影响研究不够透彻,因此还需要对欧洲银行业危机进行全方面的系统研究。
1.4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
1.4.1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对银行业危机理论以及欧洲银行业危机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并做了归纳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内容。
(2)数据研究法。
本文通过搜集大量官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用以支持论据论点,并尝试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新的结论。
(3)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相结合。
本文从理论上对欧洲银行业危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针对欧洲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并且提出了国内防范银行危机的方法,为银行业具体实践提供指导。
1.4.2主要创新。
在学习和借鉴了大量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可能的创新性点如下:
(1)选题较新。由于欧洲银行业危机爆发时间较短且仍在进行当中,因为国内较少有论文全面的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尽可能详尽系统的对欧洲银行业危机进行了研究,丰富了银行危机理论。
(2)较强的实践性。本文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欧洲银行业危机这一典型事例进行探讨,并尝试为我国防范银行业危机提出建设性新的建议。
1.4.3本文的不足之处。
银行业危机理论研究是一门复杂的课题,而且各国和地区的银行业危机发生情况也各不相同,本文仅对最近发生的欧洲银行业危机进行研究,某些分析可能不够全面。同时由于对银行危机的研究没有实际可操作的模型可以应用,因此本文只是在搜集大量数据之后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缺乏实证分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之下,全球经济的紧密联系使得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毋庸置疑,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而银行业又是金融业的核心。此次欧洲银行业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是欧洲...
自2008年以来,世界市场已经被一场范围、深度和持续时间都非同寻常的经济动荡所破坏。尽管衰退的程度有别,但全球经济的每个角落都未能幸免。在北美、日本和欧洲这些核心经济区,这个时期被普遍界定为严重危机,堪比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
1引言1.1研究背景主权债务危机并不是最近几十年才出现的,早在18世纪中叶的英国,主权债务危机便开始,只是由于当时英国对世界的经济扩张和经济掠夺转移了债务危机和国内民众的视线。20世纪初民族运动兴起,至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的各殖民地国家纷...
第4章欧洲银行业危机的不良后果、应对措施及长远影响4.1欧洲银行业危机的不良后果4.1.1对欧洲内部的不良后果(1)阻碍欧洲经济复苏。欧债危机的爆发使欧洲经济遭到重大打击,而连锁反应的欧洲银行业危机又使欧洲经济困境雪上加霜。如图4.1中数据...
第3章欧洲银行业危机的演进和成因分析3.1欧洲银行业危机的演进2009年底随着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欧债危机拉开序幕,以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为代表的欧猪五国(PIIGS)面临严重的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偿还违约问题,政府债务占GDP...
日本经济是经历战后恢复和制度改革后迅速崛起的发达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经济在资本自由主义经济冲击下已经表现出颓废的态势,并一直处于低迷期,同时出现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导致日本贫富分化现象愈发严峻.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日...
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暴露了欧元区制度设计和管理的根本缺陷.危机从希腊向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依次蔓延,并且波及欧元区核心国法国,甚至冲击到欧元区最强大的经济体德国.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至今,已逐步演变成为全球经济和国际...
结论纵观历史上的每一次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或者直接的银行危机,银行业都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牵连而遭受巨大打击。作为一国金融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银行业的安危直接关系国家命脉。通过本文对欧洲银行业危机爆发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所进行的详细...
第5章欧洲银行业危机的启示和建议5.1防范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分析此次欧洲银行业危机的传导机制可以发现,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财政政策为实体经济增加政府投资,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券为政府提供资金。这一传导机制在实体经济稳步增长...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国通过贸易途径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国经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从1978年起,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也开启了快速增长奇迹的篇章。但是在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前,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