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德育论文 >

中小学师德现状及问题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15 共481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 中小学师德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及问题的整体描述。

  从 2010 年的 12 月到 2011 年的 6 月,再从 2012 年的 9 月到 2013 年的 1 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提升》课题组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了调研,第一阶段调查范围为安徽等中部六省,第二阶段调查范围为太原等山西八个地市,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以及学校领导深入访谈,课题组获得了第一手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笔者发现,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师德的总体现状,目前中小学教师主要存在着三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2.1.1 中小学教师师德状况不断提升。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虽然现代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们付出了很多但是收获的却相对少,这种不均衡也让教师群体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职业倦怠、责任心不高、职业价值观扭曲等等,但是总体来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的师德水平较以前还是有很大的提高。在调研过程当中,河南漯河一位姓甘的教育局局长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也相对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他看来,师德水平是在随着人的整体水平而提高的。

  2.1.2 中小学教师师德状况令人堪忧。

  持有这中观点的人所占比例是较小的,而且多数为年轻教师,他们对目前的教师师德现状持有一种悲观消极的态度,认为目前的师德现状不容乐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教师队伍当中,某些经济意识和物质意识比较强的教师,形成了严重的拜金、攀比心理,他们不比谁书教得好,而是比谁钱挣得多,逐渐迷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教师的道德状况严重滑坡,许多教师将学校做为产业与经济挂钩,做些额外工作的时候,他们是先讲好价再做。"、"青年教师道德退化,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解不深、不透彻。"、"有些中老年教师评到高级职称以后,就认为已经完成了任务,出现了工作动力不足的现象,只是每天在混日子,不再认真工作。"、"在农村从事教师职业是为生活所迫,并没有把教师作为第一职业,所以敬业精神不够。"、"目前师德状况还是比较消极的,报纸上报道的负面消息太多。""敬业精神比较差,拜金主义太严重。"、"老师们的心态现在为不求有功,对学生是处在一个随便的态度,你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把我的课上完就走人。"、 "很多教师一门心思追求有偿家教。"2.1.3 中小学教师师德状况有所下降。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虽然目前我国教师的师德水平较以前有所下滑,但是多数教师还是能够恪守教育事业的基本要求的。目前我国的教师师德状况不均衡,地区不均衡,具体到教师个人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这种不均衡的情况之下,只有少数教师能够做到将教师当做是一项毕生追求的事业来对待。在提升教师师德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是毫无理由、不考虑实际情况地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品格,通过调研发现,有不少学校的校领导也都认为,目前老师的道德状况虽然有所下滑,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教师师德相对以前来说还是有所下滑的,如今的建设师德也仅仅是紧紧抓住了教师道德的底线--敬业,对于现在的很多教师来说,如果能够敬职敬责的完成自己教书育人的任务,也就可以算是一名师德较高的教师了。"、"我觉得大部分老师还是好的,敬业精神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教师是一份良心活,虽然我们可能做不到像某些老师那么高尚,但最起码我们对待学生还是很负责,很敬业的。"、"教师们一般还行,还是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是社会对教师的干扰太大了,其他行业人家是待遇也比咱们高,社会中的攀比心理比较严重,教师心理容易产生落差,主要还是待遇不好,社会地位也不太高,很多老师出门都不好意思向别人说自己是老师,有自卑感。""2.2 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及问题的分类描述。

  2.2.1 中小学教师对待教学的师德状况及问题分析。

  在所收回的有效调查问卷中,共有 1433 人选择了 A 选项"工作很投入、很负责",占有效调查问卷比例的 89.1%,这意味着有高达 89.1%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对工作很投入、很负责任".这个比例一方面可以说明教师有对于职业的尊敬感和完成工作的使命感,也说明教师在努力要求自身尽力去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另一方面说明了教师对于自身的状况比较满意,他们已经从尽力做好工作的阶段发展了自认为已经达到了已经将工作做好的阶段,这也标志着教师对于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很好。

  有 175 人选择了 B 选项"工作投入状况和责任心状况一般",占到 10.9%的比例。这个比例虽占全体的少数,但从具体人数来说也不是一个小的数目,这说明在职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存在着不能全心于工作,责任心也不是很高的现象。在访谈过程中,大量教师反映教师的工资待遇不高,社会地位比较低,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使一部分老师无法从自身所从事的职业中获得满足感,还有些原因可能是有些教师自身没有做好职业心理准备,对从事教师工作没有正确的心理认识,从内驱力来讲也就不充足,另外还有可能是,一部分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暂时遭受到了某些挫折,或者是在短时间内遇到了事业瓶颈,进而产生了职业倦怠,导致工作投入状况和责任心不高。

  调查中没有任何一位教师选择 C 选项"工作不投入、不负责".从客观存在的角度来讲,对于这个选项不应该存在这种无人选择的极端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本人分析如下:1、教师在填写问卷时可能会不自觉地按照社会的期许来选择选项,即使自己真的工作不投入、不负责任,也会因为感到修辞而故意掩盖事实的真想,认为自己只是工作投入状况和责任心一般,而不是那么绝对的不投入和不负责;2、被调查的教师中大部分都是通过校长委派工作比较负责的老师来填写的问卷,所以我们不能排除样本的本身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当上级或者是第三方前来调查的时候,校长一般都会倾向指派平时表现优秀的老师来参与调查,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笔者认为,参与调查的教师中确实存在"工作不投入、不负责"的老师。

  在调研过程当中,有绝大部分的老师都认为认真地备课、认真地批改作业、认真地辅导学生是身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如果就连这最基本的职责都无法做到的话,那么就只能说这名教师是不合格的了。

  根据表 2-2 显示,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绝大部分教师都自认为自己能够能够做到认真地备课上课,认真地批改作业,认真地辅导学生,而只有 1.5%的教师则选择了自己是在抱着敷衍塞责的态度,得过且过。这些数据说明,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态度积极认真,对于教学的基本环节可以做到认真责任。

  对于"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这一选项,只有 64.9%的教师做了选择,虽然这个比例也已经不能够算是低了,但是相对于基本教学环节的选项,这个比例却还是下降了不少,也就是说只有过半数多一些的老师认为自己能够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通过这个数据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相对于完成基本教学环节的任务,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如果对自身的要求不高,那么如果认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就可以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了,但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则要更困难一些,当然,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教学也是一名教师师德更高的表现。

  针对"教育育人"这一问题所包含的各方面的内容,绝大多数做的还是比较好的,其中每个选项所占的比例几乎都达到了 70%以上,其中有 72.9%的老师认为自己能够做到"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有 70.1%的老师认为自己能够做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与创新精神",有 69.1%的老师认为自己能够做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有高达 75.6%的老师认为自己能够做到"培养学生良好品行".这些数据说明,接受调查的绝大部分教师们认为自己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教授学生们知识,而且更能够注重教书与育人的结合,有要教书先育人的教学意识。

  2.2.2 中小学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状况及问题分析。

  有高达 85.8% 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做到 B 选项"关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有 66.4% 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做到 C 选项"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有 61.0% 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做到 D 选项"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另外,认为自己能够做到 A 选项"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学生"的教师则有明显的下降,占比例的 45.2% ,而仅仅只有 1.5% 的教师选择了 E 选项"只关心学生学习,不太关心学生的其他方面"."关爱学生"、"人格尊重"、"公平对待"都已经成为大部分教师熟悉并能够接受的教育理念词汇,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我们也发现,大部分教师基本上都能够做到这些要求,只有很少部分教师会对学生漠不关心,但是对一些老师来说,要求他们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则不免有些勉为其难。

  虽然目前有些对学生进行"适度体罚"的声音,但是一直以来,"体罚"都是一个颇为敏感的字眼,更是家长们普遍反对、闻之色变的行为,也是我国《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明令禁止的教师行为,那些被披露于媒体报端的揭露师德问题的内容,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有关于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

  根据表 2-5 显示,针对这一问题,占比例 62.3%的教师认为自己能能够恪守职责,从来都没有对学生进行过体罚,有 36.2%的教师认为自己偶尔会对学生体罚,仍然有 1.5%的教师表示这样的行为不止一次两次发生。这个调查结果说明,在目前的中小学中,教师体罚的现象并不严重,但是仍然存在个别老师经常体罚学生的行为。

  在许多学生和家长看来给老师送礼是人之常情,有些家长虽然心里并不愿意给老师送礼,但是认为如果不送礼的话自己的还是就不会收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所以也只能够学着别人送礼。

  根据表 2-6 显示,有 29.1%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做到 C 选项,即认为"无论什么情况下老师都不能接受学生的礼物",我们便认为选择此选项的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会自觉自愿地不收受任何送礼行为。有 25.1%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做到 D 选项,即认为"教师不准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或其他财物",我们便认为这部分教师对《规范》非常了解,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他们是否会按照《规范》里的"不准"来做呢?我们认为,这部分教师是有可能会收受礼物的。有 10.5%的老师认为自己能够做到 E 选项,即认为"教师不得向学生索要或暗示索要财物",这其中也暗含着一个可能性,即如果不是自己向学生"索要"而是学生"主动"给自己送礼,那么这部分教师是倾向于收受的礼物。有 11.2%的老师认为自己能够做到 A 选项,即"是人之常情,体现老师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良好关系",有 24.1% 的老师认为自己能够做到B 选项,即"只要不超过一定限度,是可以接受的",我们认为这部分是接受礼物的教师。根据此问卷调查结果,目前教师的收礼行为并不严重,但是排除有些教师并没有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来选择,再加上平日的了解,我们认为,实际上,教师接受学生或学生家长的礼物的现状比问卷中体现得更为严重。

  近年来,针对师德健身,"有偿家教"无疑是最为"敏感"的词语之一,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已经对"有偿家教"达成了一致态度,那就是严厉禁止学校在职的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活动。

  根据表 2-7 显示,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当中,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有 86.8%的老师不赞成有偿家教,只有 13.2%的教师赞成有偿家教。但是,在实际的访谈过程当中,在学校领导反映出来的师德问题当中,却有相当一部分人提到了"有偿家教"的问题。甚至有校长明确说:确实存在教师课堂上该讲的不讲,留一手或者多手,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交钱参加他办的辅导班。可见,针对这一问题,问卷和访谈的结果是有相当大出入的。在有些地区,"有偿家教"的问题其实是相当严重的,不管是教育局出台规定明令禁止,还是学校对教师进行监督限制,有偿家教的现象却都屡禁不止,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教师工资难以保障,或者工资水平跟不上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教师的生活受到影响。

  通过以上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各分类描述的水平有高有低,在中小学教师中间存在着诸如工作投入状况不佳、教学态度敷衍塞责、教书育人精神欠缺、对学生关爱不足等现象,但是通过数据对比,从总的来说,我国中小学师德现状是不错的。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小学教师德育论文小学师德论文师德论文教师德育论文
返回: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