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政府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和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者,在师德水平的提升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且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相对于西方欧美国家而言,在我国,政府所发挥的作用要更加的明显和突出。笔者认为政府在师德建设中应当发挥以下作用。
3.1 制定师德建设的相关政策制度。
从本质上而言,师德建设首先是一个精神问题,是对人的工作动机、动力、态度境界的追寻,师德建设的目标就是要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提高教师的道德境界,因此,想要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就必须要从精神层面上对教师进行引领,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制度,为师德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指明目标和方向,让教师明确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这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最基本的责任。
放眼全世界,目前国际上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制定的关于师德规范的规定,第三届国际教育组织世界大会上通过的《国际教育组织(EI)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宣言》。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制定详细、具体、可操作性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都普遍予以了相当高程度的重视,这样就能够保障在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评价的时候,做到有规可依,而不会感觉无从下手。例如美国的《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职业道德规范》和《优秀教师行为守则》,加拿大的《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新西兰的《新西兰注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教师道德守则》等等。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也都有各自有关师德的法律规章,我国的香港制定有《香港教育专业守则》,台湾也制定有《全国教师自律公约》和《台北市教师自律公约》。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颁布了《教师法》、《教育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相关政策和法规,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两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3 年 9 月 2 日和 9 月 29 日,我国教育部又分别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分别针对中小学和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建设长效机制。2014 年 1 月 11 日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为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制定了相关规定。
3.2 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一般来说,有两类人的行为最受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一类是政府官员,一类就是人民教师,这是由官员和教师的职业特殊性所决定的。官员掌握着公共权力,掌握着公共资源,掌握着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主导权,也掌握着群众的命运,官德问题对世道人心的影响和冲击很大。而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一个民族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对更高的要求。人们对官员和教师提出了相当的要求,但是两者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却有着不小的差距。
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集权官僚体制形成了等级森严的金字塔体系,"学而优则仕","商而优则仕",官员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享有特权,科举制的建立和推行在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眼中,只有做了官才算是有了出息, 只有做了官才能够算是出人头地,只有做了管才能够算是光宗耀祖。
而教师呢?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科技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被否定,整个知识分子和教师队伍也都受到歧视,教师的社会地位变得卑微起来,甚至一度被人们称为"臭老九".虽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之下,教师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中小学的校长和教师们却都普遍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实际上并不高。武乡县的某位教师指出:"近年来国家虽然提出了教师的工资要向公务员看齐,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从工资待遇上,还是从社会地位上,教师与公务员都是无法进行比较的。"某位从教 27 年的英语老师在接受访谈时也感慨地说道:"现在基本上都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家长都是比较重视孩子教育的,但是对于尊敬教师,其实就仅仅是尊重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老师比较尊敬,而实际上到了社会上,大部分群体是看不起老师的,所以从根本上说,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然而,现在的教师,既要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面对行政部门的要求和校园外媒体的责问,同时还要面对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其实压力是非常之巨大的,这就难免让老师们心生怨言,理所当然,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师德水平的提升也在所难免地会受到影响。社会学研究发现,一种职业的社会声望将极大的影响从事该职业人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对教师的重视,要想法设法地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提高教师的尊严感和自信心,要在全社会营造出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要让教师切实感受到活的体面,活的有尊严,活的舒心舒展,活的自信自豪,这对师德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3.3 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教师。
学习型是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法,所谓见贤思齐,运用道德模范的力量来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去向和行为准则,这是古今中外最常见和普遍的做法。当然,这也是我们党一个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一直以来,我们的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各类优秀道德模范的宣传、报道,以便发挥模范在各种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一个先进的道德模范,就像是一本生动形象的书籍,它能够使原本抽象虚无的东西变得形象起来,能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样就能够让人们可信、可亲、可学。
在很多时候,树立起一个优秀的道德模范,就可以起到对先进道德观念的倡导,就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社会正气和时代精神的弘扬,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政府所进行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中小学素质的提升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当然,政府在加强宣传,树立一批能够体现高尚师德的先进典型的时候,要注意挖掘更能够让教师们感同身受的典型,既要让教师基于理想和境界,也要基于工作和生活的实际感受,因为身边近在咫尺的同行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称赞和效仿,而这样的榜样教育才能够更加的真实持久,也更加拥有力量。
3.4 保障落实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激励理论,他将人的需求总结成为五类,分别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并从低到高,一级级地排列成为了金字塔型的结构,这意味着一个人只有在其比较低级的需求层次得到了基本满足之后,那么较高层次的需求才能够成为新的激励因素,其中一个人对道德的需求属于最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通过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想要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让教师有高层次的追求,就务必要尽量满足教师较低层次的需求。
调研结果显示,在关于提升中小学师德建设途径这一问题,受访者所提出的建议中,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排在首位,这说明大家更关心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对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作用,而进行师德建设,调动教师积极性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在访谈中,关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问题,校长和教师们谈的最多的因素是工资待遇问题,这几乎已经达成了共识。教师也是普通人,也要过社会生活,工资待遇低,教师就没有工作积极性,当前师德状况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其中一些优势学校和名校,教师的社会收入比较高,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就比较少,教师的师德相应的也比较好。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必须与教师的工资待遇挂钩。
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中,更需要保障教师的物质生活水平。教师的工作比较辛苦,通过提高教师工资让教师获得公平感,这是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前提。一个发达的、文明的社会,首先应当让教师先富裕起来,让教师活的体面。
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物质利益的满足,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一个基本保障和基础,不能忽视。如果只是单纯的要求教师要敬业、要奉献,却忽视了教师正常合理的物质需求,这是对师德建设相当不利的。而对于中小学来说,学校在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方面的作用空间不大,尤其是在义务学校,学校没有收费的权利,也就是说,想要保障教师的工资,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说到底还是政府和国家的责任。政府要建立健全工资和社会保障机制,保障和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保障教师的物质生活水平,要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教师的相关利益问题,为教师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3.5 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
尽管促进我国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早就已经被提上了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日程,但是由于我国是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纵然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已久,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城市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甚至有时就连基本的工资也无法保障,教育投入的不足也使得农村教师参与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减少,而师资的又不足加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繁重的工作负担,因此已经有人发出了"农村教师是弱势群体"的呼声。这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很多教师因此而情绪低落,有较深的自卑情绪,甚至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也导致许多农村教师流向了城市。在访谈中,有很多校长和教师都谈到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认为这个问题对中小学教师师德提升的影响很大。例如,山西省某县高中党委书记在谈到均衡发展对农村学校教师师德的影响时就指出,"由于政府长时间不给投资,学校从办公经费、办公设施的补充,以及外聘教师的费用,都是由学校自己想法设法来解决。"①可见,一些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城乡均衡发展是一个大问题,然而这个问题是学校所解决不了的,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政府保障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保障和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在现有的财力范围内,适当增加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性补贴,同时建立健全乡村中小学教师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教师的生活困难,排解其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后顾之忧,要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教学条件,引进现代化教学方式,改善教师的教学和生活条件。
3.6 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监督。
师德建设交织着政府、学校、教师个人等社会主体的责任和作用,在师德建设的时候,必须要分清楚政府、学校和教师等各方所应承担的责任,发挥不同主体的各自特殊作用。在中小学师德建设过程中,政府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中小学职业道德提升的重任主要不是由政府来承担的,而是要由学校来承担,学校是师德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师德建设说到底还是教师自身的品性修养问题,最终还是要落到教师身上,最终还是要考教师个人的努力来实现。政府要认清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不需要直接去抓师德建设,更不需要事无巨细,政府所需要做的是解决学校和教师所解决不了的事情。在师德建设中,我国政府也要做到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可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提高学校的独立性和自治性,让学校真正实现责、权、利的统一,政府不需要事无巨细,只有要做好幕后的监督者,监督学校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管理好自己的教师队伍,如此才能够事半功倍。
首先,政府要加强对教师资格证审核的监督。"慎重择师"是我国的民族传统,把道德修养作为选任教师的第一要旨,是我国古代很有价值的思想。长期以来,在教师资格证的认证考试中,往往偏重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德行的考核并不受重视,甚至只是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有些德行不高的人浑水摸鱼,致使教师队伍的良莠不齐。提高教师的师德,就必须要从源头做起,而严把教师资格证审核关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方法。除了要考察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更重要是要认真地考核其人格、品行、责任心和使命感等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保证教师又较高的道德水准,同时要不敷衍地监督好考核注册的全过程,保证各项新政制定和执行的公平公正。对于那些品行不端,尤其是触犯师德"红线"的教师绝不纵容姑息,一经查出,必须予以严肃处理。
其次,职业满意度是教师做好本质工作的前提,一个教师首先要有最基本的职业认同感才能够进一步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在调研中,关于职称等级对职业满意度的差异调查,发现不同职称档次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差异是明显的。根据访谈情况,初级职称的教师多为刚入职的新教师,充满了激情和动力,而且中级职称相对名额较多,职称对其工作的激励作用较大。而由于高级职称名额非常有限,中级职称的教师教师中符合标准的人数又较多,加上中级职称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压力较大,故而中级职称教师的职业不满意度趋高。而高级职称的教师已无晋升的空间,其满意度教低级职称教师偏低。目前我国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都与职称挂钩,加之具体的职称评定又存在不少问题,所以评定的公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政府加强监督,监管到位。
最后,政府可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提高学校的独立性和自治性,让学校真正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让学校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管理好自己的教师队伍。而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对学校的师德建设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对于那些在师德评价中不达标的老师,要能够及时地将其从教师队伍中清除,以便保持师资队伍的高尚和纯洁。
3.7 对违法犯罪的教师予以相应的处罚。
近年来媒体屡屡曝出师德问题,比如教师公然向学生索要礼物,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教师猥亵女学生,有些教师甚至涉嫌吸毒,当然,这些都是些极端恶劣事件,但是这些有关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事件密集发生,在令人感到唏嘘不已的同时,也将师德问题一次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对于这些违法乱纪的教师,相关政府法律部门要根据其所犯错误的性质严重程度,依据相关的法律法律,给予相应的惩罚,并撤销其教师资格证,将这些害群之马从教师队伍之中彻底清除出去,对于那些性质十分恶劣的犯罪行为,相关政府法律部门要已发予以严肃处理,绝不能够姑息。
所谓师德,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思想和行为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政治思想是师德的思想基础,但是政治思想教育不能代替师德教育。要想做一名好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必须在努力提高自己政治思想水平的同时,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学习党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政...
在新时期下的小学教学,班主任要实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负责学生的学习,还要肩负起育人的重任,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修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真正成...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奠定基石的重要作用,是子女在成长进程中最重要的教育形式。众所周知。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多样的思想文化冲击着人们的大脑,渗透着人们的心灵、促进着人们新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大计,教师为先。教师既是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又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德行标准的示范者。2014年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然而,在功利...
中职学生也是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首先从德行和素质上就应该确保方向正确,先学做人,再学知识,因此,中职院校应该将部分侧重点放在德育教学上,从而全面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教育,自古以来都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而教师是教育得以发展的根基。教师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要想有高质量的教育,就必须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通过对医学生礼仪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确定,在借鉴国外医学生礼仪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礼仪教育应从营造文明良好的社会氛围,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完善礼仪教育课程体系,强化临床礼仪教育;医学生注重自身礼仪行为,自学提升道德修养方面入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元素,培养学生积极正面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注意识,结合练习教学渗透德育。...
分析当前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提出要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方式提高美术教学质效;要注重美术教育与实际结合,促进创作生活化,创设美好意境,营造良好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自由选择。...
一、农村小学师德建设的现状师德,集中体现在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认知、以及观念,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责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自身不仅会严格要求自己,而且道德责任心和使命感也会深深植根于教师心中,对待教学和学生的态度,都是源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