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一、选题背景。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竭尽毕生心血创造的杰作。其人物形象生动,跃然纸上,内容丰富真实,宛如一部百科全书,令中外读者叹为观止。其中许多艺术形象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人物典型,历久弥新。在《人间喜剧》这样一个艺术王国里,有各种阶层的人,形形色色的面孔。一百多年来,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的读者通过不同的语言读到了这些杰作。无论读者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在这个奇妙的王国中找到自己、友人或者敌人的身影,这种角色代入感常令读者产生强烈共鸣。而这个神奇王国的建造者便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这个王国建造的地点就在十九世纪的巴黎。
巴黎虽然不是巴尔扎克出生的地方,却是巴尔扎克作品的土壤,巴黎将大量的渴望和失望、欢乐与痛苦慷慨赠予青年巴尔扎克,这些宝贵的经历如同葡萄经历岁月的洗礼,沉淀发酵酿成陈酒,从而成就了一位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的一生都活在巴黎带给他的震撼中。在这个名利场里,巴尔扎克并不是胜者,他情路坎坷,生意场上连连败退,他把自己人生的希望都寄托给了《人间喜剧》,使整部作品闪现着耀眼的火光。
"金钱"是巴尔扎克作品中举足轻重的主题。我国对巴尔扎克金钱观的研究早已有之,然而过去的几十年间,评论家们大多注重批判和讽刺小说中那些被金钱腐蚀的人物形象,从而得出类似"金钱即罪恶"的结论。这有可能是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几乎没有夸赞过金钱的正面作用,大部分都是痛斥金钱的罪恶。
2000 年以后,关于巴尔扎克金钱观的研究已经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许多研究者大多坚持了二分法,既批判了金钱带来的腐蚀作用,又肯定了金钱作为工具造福人类的积极作用。这使得对巴尔扎克的金钱观研究更进一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恩格斯曾经评论巴尔扎克说:"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雨果更是说:"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在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转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中。……在最伟大的人类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横溢,至善至美,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国外对巴尔扎克的研究从 19 世纪开始。早在 1858 年,巴尔扎克去世的八年后,法国学者丹纳就曾将巴尔扎克与莎士比亚、莫里哀等大师相比,引起了评论界对巴尔扎克的重视。
19 世纪著名的评论家勃兰兑斯和丹纳,都分别在他们的文学评论著作中有巴尔扎克的章节。勃兰兑斯评论道:"巴尔扎克虽然是个拙劣的文体家,但却是个最上等的作家。"丹纳在作品《巴尔扎克论》中提出:"金钱是巴尔扎克最钟爱的题目,他的系统化的创作能力和对人类社会阴暗处明目张胆的偏爱创作了金钱和买卖的史诗。"20 世纪的文学评论家也没有遗忘巴尔扎克。1920 年出版的《巴尔扎克传》由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著,作者详细介绍了巴尔扎克的一生,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巴尔扎克的理解和认同。这一时期,巴尔扎克与母亲、妹妹以及妻子韩斯卡夫人的通信相继出版,毫无疑问,法国的诸多学者为了这些书信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努力。1947 年,法国学者居荣的《巴尔扎克的政治观》出版。此时的一部分法国研究者对巴尔扎克的政治观存有一定的误解,他们认为巴尔扎克两耳不闻窗外事,对政党一无所知。1965 年,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所著的《巴尔扎克传:普罗米修斯或巴尔扎克的一生》十分著名,这本传记在客观叙述了巴尔扎克人生轨迹的同时,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巴尔扎克的赞赏。1970 年,法国社会评论家及文学批评家罗兰·巴特在著作《s/z》中发表了对巴尔扎克小说《萨拉金》的批判式阅读。他认为巴尔扎克在作品中过多地掺杂了作者的身份介入和意识介入,认为巴尔扎克在自己的小说中是个专制独裁的作者。这是文学史上首次用独到的批判式视角评论巴尔扎克。
在我国,关于巴尔扎克的研究起步于 20 世纪初期。1915 年,著名学者林琴南和陈家麟一起翻译了巴尔扎克的四部短篇小说,分别为它们命名为《猎者斐里朴》《耶稣显灵》《红楼冤狱》和《上将夫人》,并且为这四部作品订了一个合辑,即《哀吹录》。
1946 年,傅雷先生翻译了巴尔扎克的小说《亚培尔·萨伐龙》,随后又翻译了《幻灭》《高老头》等大众耳熟能详的小说。1960 年到 1978 年期间,学者们主要研究巴尔扎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矛盾,高老头的父爱,以及《欧也妮·葛朗台》的现实主义意义等等。1978 年至今,对巴尔扎克作品的研究百花齐放,研究领域更加广阔,方法不断改进。
研究者们对巴尔扎克的政治观、经济观、宗教观、道德观、艺术观都进行了深入剖析,使读者了解了一个全面而丰满的巴尔扎克。
三、本选题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以前研究巴尔扎克的学者们留下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给本选题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参考资料。之前学者们关于巴尔扎克金钱观的研究成果大多讨论了巴尔扎克的出身对他的金钱观的影响,以及分析社会阶层中的人们要获取金钱需要何种手段。本选题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第一,借鉴经济学概念来解释巴尔扎克的金钱观形成的背景;第二,系统地探讨了金钱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影响,展现出巴尔扎克的金钱观在情感表现中发挥的作用;第三,本选题对《人间喜剧》中的场景描写有新的见解,提出"场景描写也可体现巴尔扎克的金钱观"这一观点。
巴尔扎克以其独特而深入的生活体验、敏锐的观察力和典型化的概括力,在探索法国巴黎社会五光十色的金钱世界中的万象人生、亲情关系和文艺新闻界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金钱也对巴尔扎克自身的人生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他终其一生的苦恼,也是他创作的重要源泉。巴尔扎克独特的经历造就了他敏锐的目光和细腻的文字,而这些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更具价值。本选题试图通过对巴尔扎克作品的分析,从巴尔扎克的金钱观入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对金钱的态度,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巴尔扎克的作品。
本选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三种。首先,本选题使用了文本细读法,即对巴尔扎克的作品如《高老头》《夏倍上校》《幽谷百合》《邦斯舅舅》《幻灭》《驴皮记》《禁治产》《贝姨》等进行精读细读,熟悉各个人物形象,疏理人物之间的关系。其次,本选题使用了文献法。这种方法包括阅读古今中外的文献及著作,如斯蒂芬·茨威格的著作《巴尔扎克传》,冯玉石的论文《伪君子爱财,取之无道--轮巴尔扎克对拜金主义的批判》以及朱浩然的论文《浅谈巴尔扎克的金钱观》等,借鉴这些作品对巴尔扎克的金钱观念进行分析。第三,本选题还使用了归纳法,即对作品中所体现出的金钱主题进行归纳综合,然后从小说人物与事件入手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本选题以巴尔扎克的小说作为分析对象,并从作者的金钱观念这一角度来分析作品。基于此,本选题首先试图由巴尔扎克的生平引出作者的人生观,从而分析他的人生观对金钱观的影响。继而全面分析巴尔扎克的金钱观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此外,巴尔扎克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手法表现出他对金钱的态度,本选题将逐一分析。十九世纪的法国是无法复制的历史诗篇,然而其中的许多社会现实却与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惊人的相似。因此本论文最后着重分析了这些相似之处并指出巴尔扎克的金钱观对现代人生活上的启示。
将明治时期的日本文学时代视为尾崎红叶时代并没有丝毫夸张的成分, 时代文化的冲突与社会整体伦理观念的交替在日本明治时期被放大和突出, 也在尾崎红叶的文学作品中被细腻的笔触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前言《一天的等待》是海明威一篇着名的短篇小说,描述了一个9岁的男孩儿因为不懂华氏度与摄氏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要发烧烧死了,为了不让父亲担心,默默地忍受痛苦,经历了等死的一天的折磨.海明威一直以硬汉着称,他作品中的男性也都充满阳刚之气,喜欢打...
摘要《日瓦戈医生》是一部文体优美、情感充沛的诗一样的小说。它属于一部抒情性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诗意特征。其诗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这部小说既有着诗一样准确、精致的语言,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和准确去描写世界,捕捉周围的细节,也将人物...
结语李彦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围绕着女性群体,发散出各有特色的女性声音。纵观李彦的文学创作历程,其小说轻松出入加拿大及中国的文化视域,以局内人的视角勾连历史与现实情境中的两代中国女性的命运,具有十分独特的亲历性、在场性,同时也有作为局内人的自...
对于英美文学研究,界内一直予以很高的关注,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了方方面面行行业业,对英美文学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作为戏剧史上最着名的荒诞派剧作,《等待戈多》自1953年首演以来,被人们多次搬上荧幕。荧幕上的《等待戈多》大多数都是忠实于原剧作,无删减的。...
美国作家塞林格于1951年写作的长篇小说《麦田的守望者》一经出版,便轰动美国社会,尤其是在五十年代的美国青少年中,引起巨大反响,一时洛阳纸贵,青年读者争相购买,小说问世五十多年以来,一版再版,掀起购买浪潮。作家塞林格从五十年代跻身美国文坛到六十年代...
作为莎士比亚最早创作的浪漫主义悲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色彩在更多来源上可以理解为是社会与命运的相互交织。...
关于《坟墓里的旗帜》①,至少有两件事广为人知。其一,这是一部年轻的艺术家非常想籍此扬名立万却到处碰壁投之无门的长篇。他于1927年9月29日完成该小说的创作,并信心十足地将书稿交给他前两部小说的出版商利弗赖特(Liverright)。在给后者的信中,...
西方社会关于食人族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荷马史诗,①只是,《奥德修纪》中的食人族还仅与希腊语anthropophagy一词相对应,并不具有伦理学、种族学和政治学含义。近代史上,真正令食人族词义发生本质变化的是着名航海家哥伦布。1493年,哥伦布在给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