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以心理描写体现金钱观。
一、有心理疾病的人们。
19 世纪的法国社会混乱不堪,拿破仑的成功标志着封建贵族们的惨败,整个社会的阶层发生了地动山摇的变化。此时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不安。资产阶级的崛起令贵族阶级没落,如果贵族阶级不选择屈从于金钱的力量就只能像鲍赛昂夫人一样黯然退场;大量有才华的年轻人无法抵御金钱的诱惑,不得不出卖自己的灵魂和生命;社会底层的人一直苟延残喘,无任何希望。人与社会的对立使每个人的生活都极其艰难。
在这种状况下,很多人选择报复社会,与之抗衡。在《长寿药水》中的唐璜为了一己私利竟然弑父杀子,临死的时候还要咬死修道院的院长,可谓丧心病狂。《贝姨》中的主角李斯贝特为了毁掉堂姐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快乐,毁灭了堂姐,也毁灭了自己的幸福。
邪恶的人害人害己,遵守社会准则的善良的人们最终结局大多也是毁灭。《幽谷百合》中的女主角公爵夫人因为失恋的痛苦拒绝进食,最终香消玉殒。《贝姨》中的阿黛莉娜最终无法承受丈夫的出轨而拒绝治疗,一心求死。《猫打球商店》中的女主角奥古斯婷也因丈夫的背叛抑郁而终。高老头更是由于两个女儿互相辱骂怨恨痛心疾首而生病中风,最终不治而亡。正如毕安训所说:"当我想跟德行高洁的人握手时,却发现他们在阁楼上冻得瑟瑟发抖,守着诽谤,靠着一千五百法郎的年金或者薪水勉强度日,还被人当成疯子、怪物、蠢货".在动荡的社会中,每人都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不管是充满恶意的报复社会,还是单纯善良的想拥抱社会最终都是毁灭。
如果想要在这样混乱的社会中求得生存,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压制欲望,获得平静的生活。比如毕安训和《驴皮记》中的老人;一种就是放下一切道德准则,一切以获取利益为中心,比如吕西安、拉斯蒂涅、伏脱冷等等。
由于人和社会的对立,整个社会的舆论也变得病态,人们变得冷漠无情。巴尔扎克曾借人物之口发表议论说:"委实自私是世界上最可爱的感情。这是从这样一个意义上去讲的。自私自利的人不愿意遭受麻烦,因而他们也不去麻烦别人".
金钱主导下的社会使社会中人的角色发生变化,人性发生扭曲。《红房子旅馆》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部小说可以说是由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引出的一个更骇人的故事。德国人赫尔曼在餐桌上讲了一个多年前的凶杀案,他并不知道曾经的杀人犯早已逃逸并改头换面,摇身一变成了富有的金融家泰伊番。而泰伊番也正在餐桌上,当他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极度紧张,几乎昏倒。这一切并没逃出主人公"我"的眼睛。"我"经过确认,发现未来的岳父泰伊番果真是凶手,这意味着恋人泰伊番小姐所有的财产都是血腥的,正当"我"受到良心的拷问,征求朋友们的一件时。大家都认为不要在意这些,应当和泰伊番小姐结婚,人们说:"要是都要追溯财富的来源,我们还有立足之地吗?"在一个道德理性缺失的社会,很难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灵魂。因而金钱主导的社会更需要道德理性的引导和约束。唯有道德理性的存在才能治愈这些心理扭曲的人们。
二、永无止境的欲望。
欲望是《人间喜剧》中的关键词。作者巴尔扎克无论对金钱还是爱情都有着强烈的欲望,却一直难以满足,熊熊的欲望之火越燃越剧烈,令巴尔扎克感到焦灼。巴尔扎克开始思考人与欲望的关系,欲望与能力的关系。
以小说《驴皮记》为例,其中就体现了作家关于欲望的观点,这部作品属于《人间喜剧》中的《哲理研究》部分,巴尔扎克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驴皮记》是一部魔幻小说,也是一部寓言性质的作品。《驴皮记》的出版令当时社会的人们耳目一新,给巴尔扎克带来了他渴望已久的名誉。以至于朋友们纷纷写信给他:"您不难相信要弄到一本《驴皮记》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我从报纸上看到《驴皮记》获得成功,今天一早我就去购买。书确实来过,而且几乎已出版就送到了,但是卖的极快,我已经无法弄到一本……".
《驴皮记》的成功令他声名鹊起,稿约不断,许多人因为他小说中浮华场景的描写认为他是个纨绔子弟。他自己在《驴皮记》的初版序言中自嘲道:"大量的创作说明他只能过孤独的生活……读者们若知道作者是个毛头小伙,规矩得像个老站长,简朴得如同厌食的病人,喝的是清水,每天埋头工作,他们肯定会失望".
小说的主人公拉法埃尔·瓦郎坦的生活经历与巴尔扎克的经历十分相似,住在简陋的阁楼里,不得不节衣缩食,压制着自己在金钱和情欲方面的种种欲望。一想到像自己这样有才能的青年不得在黑暗的阁楼里逐渐衰萎,没有朋友也没有爱人,拉法埃尔自杀的年头就一次次增长起来。直到他拿到那张灵符,灵符写在驴皮之上,其文字不乏故弄玄虚之嫌。"希望你的愿望得到满足,但你的心愿必须用你的生命来抵偿".这无疑代表了巴尔扎克对欲望的看法:"欲望越多则生命越短。"随着欲望一次次的满足,驴皮越变越小,越变越薄,最终消失在拉法埃尔的情人玻丽娜手中,拉法埃尔的生命也随之消逝。巴尔扎克把自己的灵魂灌注到拉法埃尔身上,他知道自己也拥有一张灵符,就是他的才华。才华若是过度消耗,也会消磨自己的生命,可是他无法克制对名誉和爱情的渴望,只能挥霍自己的生命。
送给拉法埃尔灵符的老人劝说他:"欲和能是人的两种本能,这两种本能会耗尽生命。欲会焚烧我们,能会毁灭我们,而智者则用另一种方式--知来使身体宁静。"拉法埃尔却直接拒绝了老人的建议,他说;"我喜欢过强烈的生活。我想来一次像皇宫盛筵一样的豪华夜宴,要有一次配得上这个世纪的尽善尽美的盛大宴会!我需要在最后的一次拥抱中把天上人间的快乐都享受一番,然后死去。"生命有尽头,而命运无尽。巴尔扎克明知欲望会消耗生命,但还是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他笔下的众多人物形象都是如此。正如拉斯蒂涅所说:"既然你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愿意走平凡的路,你就继续走下去吧。至于我,我已经身在地狱,并且非留在地狱不可了".
第三节 以人性扭曲的人物形象体现金钱观。
人性自古以来便是西方文学中的关键词。马克思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在阶级社会中,人的社会性也包含着着人的阶级性。人性并非单纯和一成不变的,在金钱社会下,巴尔扎克敏锐的目光发觉了金钱对人性的影响。许多人性本恶的人受到金钱的刺激更加变本加厉,比如高老头的两个女婿,德·纽沁根和德·雷斯托,都是通过种种损人利己的手段获取金钱,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令人惋惜的是,在金钱主导的社会下,许多人性本善的青年也发生了异化,从单纯善良变得唯利是图,拉斯蒂涅和吕西安以及欧也妮的堂弟夏尔都是金钱改变人性的经典案例。
拉斯蒂涅从天真单纯的大学生变成虚伪狡猾的政客不能脱离《高老头》中的三堂课的教导。第一堂课是表姐鲍赛昂夫人的启蒙课,这位深谙上流社会交际哲学的贵妇自己所学毫无保留教给了他,包括以牙还牙,逢场作戏,靠女人向上爬等等,令他震惊不已;第二堂课,是伏脱冷的强盗逻辑,他教给拉斯蒂涅"涂黑良心",展开野心以出人头地,拉斯蒂涅虽大为反感却暗暗接受;第三堂课是高老头的死,老头用生命告诉他,金钱社会中,所有的感情都建立在金钱基础上,连亲情也是靠金钱来维系的。拉斯蒂涅经过这三堂课的洗礼,决心丢掉良知,走上野心家的道路。巴尔扎克钟情于拉斯蒂涅这个角色,使拉斯蒂涅的仕途平步青云,他在《幻灭》中还是一名贵族新秀,在《禁治产》中就已经成为了巴黎著名的风雅人物,在《不自知的演员》中当上了贵族院议员,在《轻佻的女人》中,已经高居国务秘书,在《贝姨》中更是被封为德·拉斯蒂涅伯爵,成为了内阁大臣。连伏脱冷这种拥有恶魔一样能量的人在多年后听到拉斯蒂涅的名字时也"浑身一颤",感慨道:"他比我有运气".
相比之下,《幻灭》中的主角吕西安并没有拥有拉斯蒂涅的好运气,虽然他也"涂黑了良心",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欲望,但是最终却由于与伏脱冷合作,计划失败而成了替罪羊,最终死在监狱中。
《幻灭》是巴尔扎克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巴尔扎克用了八年时间来完成。茨威格评论道:"这是对巴黎艺术界和戏剧节所作的横断面,让人看到艺术家和艺术成就的世界".
主人公吕西安·沙尔东出身贫寒,他长相俊美,天性聪明,才华横溢,是一位贫穷的诗人,然而他个性中的软弱和自私如同种子种在身体中,等待罪恶的土壤足够肥沃时生根发芽。最初吕西安善良崇高,以至于他的朋友大卫臣服于他"思想中的那些闪光点,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淳朴的吕西安带着满脑子幻想来到巴黎,却发现这个社会不尊重艺术和荣誉,只尊重金钱和权力,失望之余,不禁心旌摇曳。他没有经受住诱惑,出卖了自己的才华,放弃诗歌创作而变成了一个无耻的报痞文奴,最终在党派斗争和文坛斗争中身败名裂。
对于吕西安人性的泯灭,巴尔扎克表现出同情和惋惜,他认为,责任并不仅归罪于社会因素,个人因素也是十分关键的。社会带给吕西安的恶劣影响正是通过他自身的软弱虚荣而起的作用。吕西安的悲剧并不只是一个人的悲剧,他只是一个代表,在这样的时代里人性泯灭并不是个例。就像巴尔扎克在《幻灭》初版序言里讲的那样:"这不仅是个人生活的写照,而是本世纪最奇特的一种现象的反映。"夏尔也会一个在金钱社会中人性泯灭的典型人物。他出身资产阶级,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和周围人的赞扬,因此"不可能有伟大的情感".他为了进入上流社会,辜负了欧也妮纯真的感情,无情地抛弃了她,娶了侯爵的其丑无比的女儿,并恬不知耻的写信给欧也妮:"若娶了她,我的孩子将来定能前程无忧,若干年后,我的儿子将成为侯爵,当什么官都可有他选择了,我们都该为孩子着想啊。"他的背叛令欧也妮心灰意冷,这样一个贤妻良母最终既无丈夫也无子女,也没有家庭。巴尔扎克在作品最后感慨道:"他们那样简单的头脑,又怎能懂得世风日下、人欲横流的道理呢!"《幻灭》中扮演成教士的伏脱冷一语道破:"现在的社会不再崇拜真正的上帝,只崇拜金牛了!"
将明治时期的日本文学时代视为尾崎红叶时代并没有丝毫夸张的成分, 时代文化的冲突与社会整体伦理观念的交替在日本明治时期被放大和突出, 也在尾崎红叶的文学作品中被细腻的笔触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前言《一天的等待》是海明威一篇着名的短篇小说,描述了一个9岁的男孩儿因为不懂华氏度与摄氏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要发烧烧死了,为了不让父亲担心,默默地忍受痛苦,经历了等死的一天的折磨.海明威一直以硬汉着称,他作品中的男性也都充满阳刚之气,喜欢打...
摘要《日瓦戈医生》是一部文体优美、情感充沛的诗一样的小说。它属于一部抒情性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诗意特征。其诗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这部小说既有着诗一样准确、精致的语言,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和准确去描写世界,捕捉周围的细节,也将人物...
结语李彦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围绕着女性群体,发散出各有特色的女性声音。纵观李彦的文学创作历程,其小说轻松出入加拿大及中国的文化视域,以局内人的视角勾连历史与现实情境中的两代中国女性的命运,具有十分独特的亲历性、在场性,同时也有作为局内人的自...
对于英美文学研究,界内一直予以很高的关注,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了方方面面行行业业,对英美文学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作为戏剧史上最着名的荒诞派剧作,《等待戈多》自1953年首演以来,被人们多次搬上荧幕。荧幕上的《等待戈多》大多数都是忠实于原剧作,无删减的。...
美国作家塞林格于1951年写作的长篇小说《麦田的守望者》一经出版,便轰动美国社会,尤其是在五十年代的美国青少年中,引起巨大反响,一时洛阳纸贵,青年读者争相购买,小说问世五十多年以来,一版再版,掀起购买浪潮。作家塞林格从五十年代跻身美国文坛到六十年代...
作为莎士比亚最早创作的浪漫主义悲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色彩在更多来源上可以理解为是社会与命运的相互交织。...
关于《坟墓里的旗帜》①,至少有两件事广为人知。其一,这是一部年轻的艺术家非常想籍此扬名立万却到处碰壁投之无门的长篇。他于1927年9月29日完成该小说的创作,并信心十足地将书稿交给他前两部小说的出版商利弗赖特(Liverright)。在给后者的信中,...
西方社会关于食人族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荷马史诗,①只是,《奥德修纪》中的食人族还仅与希腊语anthropophagy一词相对应,并不具有伦理学、种族学和政治学含义。近代史上,真正令食人族词义发生本质变化的是着名航海家哥伦布。1493年,哥伦布在给西...